互联网否极泰来?“戴维斯双击”,躁动已在路上

正所谓一阳改三观,近期港股的强势反弹如同一夜春风,让很多本来计划“躺平”的投资者纷纷开始复活。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近40%,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更是高歌猛进,涨幅近60%。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通胀拐点已现,美联储加息节奏或

正所谓一阳改三观,近期港股的强势反弹如同一夜春风,让很多本来计划“躺平”的投资者纷纷开始复活。

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近40%,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更是高歌猛进,涨幅近60%。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通胀拐点已现,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放缓。国内经济发展逐步修复,港股也对海外资金吸引力增强。

可以说,港股互联网短期内已经渡过了最悲观的时刻,展望2023年,如何看待港股互联网的投资机会,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基本面:业绩恢复进行时

港股市场拐点的核心推动力是企业盈利。

以腾讯为例,在经历了长达4个季度的净利润下滑之后,2022Q3收入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由负转正,而非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下的盈利于Q3重新实现了同比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自2022Q1以来,腾讯的毛利率呈现逐步恢复的趋势,这主要受益于诸多降本增效措施,2022Q3,腾讯毛利率录得44.24%,同比提升0.17pct,环比提升1.07pct。

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公司的同期利润也出现正增长。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整体实现3.2%的正增长,高达2071.76亿元,特别是淘特、淘菜菜开始精细化运营,中国商业EBITA获得6%的增长,这也直接促使阿里的整体调整后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9%。

同样受益于降本增效,美团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公司营收达62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2%。基于提质增效的经营策略,主体业务表现稳固健康,带动公司整体期内利润达12.2亿元。

可见互联网公司在经过各方面调整后,已经熬过了业绩下滑阶段,进入反转期。

在过去几乎2年的时间内,互联网行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方面,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整体盈利增速相对疲软;另一方面,监管趋严,多家互联网公司被反垄断调查并开出罚单,从而导致增长预期被一调再调,估值进一步下压。

但随着疫情逐步好转,稳增长举措持续发力,宏观经济大概率也会企稳回升。因此,从整体来看,互联网行业基本面明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较小,中长期业绩预期值得期待。

二、政策面:迎来积极信号

从过去一年各种会议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国内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政策脉络逐渐明晰。

就在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对平台经济和平台企业的地位与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其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表态出现,意味着针对平台经济的政策风向或已转变,从过去的严监管到迎来新定调: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贯通经济循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弯道超车、大国博弈的焦点。

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如今多地与民企深化合作,如日前,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展望未来,随着利好政策的进一步释放,平台经济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估值面:历史底部区间

港股便宜是已经不言而喻了,恒生指数当前PE(TTM)为9.71倍,虽然较10月低点反弹不少,但仍处于25%的历史百分位。而互联网大本营——恒生科技指数,10月底跌至2720点,较高峰期回落75%,即使经过反弹,目前相对高峰期只是收窄跌幅到62%。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腾讯,虽然股价从2022年11月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从低位已经上涨接近翻倍,目前3.5万亿港币市值对应PE为20倍,但从整个历史来看,依然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过去的涨幅更多的是从严重低估回归到合理偏低估状态。

因此从更长的维度来看,这个位置的腾讯,估值仍具备较高吸引力。考虑到过去一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仅腾讯一家累计回购约9097.86万股,年内回购次数超过百次,累计耗资超337亿港元。其不仅是去年的港股回购王,也打破了自身过去的回购纪录。未来腾讯阿里等大厂极有可能会继续回购,来托底市场信心。

很明显,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还是互联网大厂,估值底都已经确立。

最后,港股市场过去一年的下跌,主要还是在流动性方面深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不过,美债长端利率已经在2022年4季度提前见顶,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美国通胀水平降温,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将于2023年一季度结束。

整体看,港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了未来2-3年的中期底部,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多重利好下,港股反弹势能或将持续,当前互联网板块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未来港股受益于国内疫情放开、稳增长政策加码和美元流动性缓和,估值修复的空间可能大于A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