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4月“电池日”或推干电极技术,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有消息人士称,特斯拉或将在4月中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

近日,有消息人士称,特斯拉或将在4月中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在降低电池成本的同时提高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霸主,这则消息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据悉,Maxwell成立于1965年,公司主要从事超级电容器与干电池电极的研发和生产,2018年与吉利、沃尔沃开始合作。

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收9046万美元,净利润亏损3655万美元,收入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

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以2.18亿美元溢价55%收购该公司。

彼时,特斯拉在自身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启动溢价收购就是因为看中其独有干电极工艺,并借鉴切换到电池极片生产工艺,为后面的固态电池做技术储备。

资料显示,干电极技术是一种电极制造工艺,这也是干电极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的差别所在。

传统的锂电池制造使用有粘合剂材料的溶剂NMP与负极或正极粉末混合后,把浆料涂在电极集电体上并干燥,是湿法工艺。干电池技术不使用溶剂,而是将少量细粉状PTFE(聚四氟乙烯)粘合剂与正/负极粉末混合,然后通过挤压机形成薄的电极材料带,再将电极材料带层压到金属箔集电体上形成成品电极。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干电极技术与传统锂电池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四方面优势:由于电极不需要使用溶剂,避免了SEI膜带来的首次循环容量衰减问题,能量密度已达到300Wh/kg以上,具备500Wh/kg的实现路径;Maxwell数据显示,干电池在接近1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0%的电容保持率;相比现有湿电极技术,干电池产能密度增加16倍,成本可下降10%-20%;可应用于固态电池中。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干电极技术目前应用在锂电池生产难度是比较大的。不过,该技术应用在超级电容上难度较低,可以对超级电容性能有较大提升。

而超级电容也因为其特点有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中。

查询得知,超级电容器通过使电解液极化来静电储存能量。虽然是电化学装置,但其储能机理中不涉及化学反应。这一机制是高度可逆的,允许超级电容器被充放电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次。

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器非常适合在短时间内(从几分之一秒到几秒钟)反复要求达到峰值性能的应用。且由于采用了静电充电工艺,超级电容器的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超级电容还具有电压范围宽,温度范围广,易于监控,整合简单,维护保养容易等优点。不过,超级电容单位电量成本高,是锂电池的60倍,且能量密度低,仅为锂电池5%左右,不能用作主动力来源。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研报)

众所周知,锂电池的缺陷主要是充电速度较慢,低温性能较差以及使用寿命不够长等方面。而超级电容拥有极短充放电时间,长使用寿命以及高可靠度。

因此,超级电容和锂电池模组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快速充放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性能和功率,改善在全天候环境下的使用和安全性能。

最新公开信息显示,Maxwell的干电极和超级电容,将会是特斯拉自建电池技术方向。

而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龙头,2019年全年交付电动汽车36.72万辆,全球销售163.54万辆,占比为22.45%。

如果特斯拉如消息人士所称那样在4月中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那么相关材料将迎来更多的需求,产业链上的公司也将获益。

新宙邦(300037.SZ)上市于2010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新型电子化学品及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电容器化学品、锂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四大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是电容器化学品行业的全球龙头,市占率超过50%,其中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和溶质国内领先。Maxwell是公司电容器业务主要客户。

另外,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氟聚合物领域实力业颇为不俗。

该公司的股价从2019年6月20日的低点至今已经上涨超过87%。

(图片来源:Wind)

中国宝安(000009.SZ)的主营业务分为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三大板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据悉,该公司是全球负极龙头企业,其中公司硅碳负极国内第一,唯一一家实现规模出货的公司,2019年出货量近3000吨,主要客户包括松下,并间接导入特斯拉,份额超过一半。

天奈科技(688116.SH)是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而碳纳米管作为锂电池电极的关键辅材,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公司目前已完成三代产品研发,性能上超过传统导电剂,并打破了进口替代的格局。

事实上,宁德时代、美锦能源等也是产业链上的公司,上述这些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不过,产业链上的公司数量非常多,其中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大幅增长,投资者在投资中还需深入分析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