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七):腾讯控股、东阳光药、中国建筑国际

腾讯移动支付的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排在第一的是社交支付(包括红包支付),其次是线上支付、线下支付。

一、腾讯控股(00700.HK)

公司概况

社交:

微信和QQ用户规模仍在增长,日常参与程度更加深入。

引入小程序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通过使用AR和直播强化QQ用户的社交体验

游戏:

PC和智能手机游戏增加了收入的市场份额

《王者荣耀》突围成功

通过战略合作增加智能手机游戏的全球份额

媒体与内容:

新闻、视频和运动领域有显著的用户量和流量增长

数字内容月订阅费使同比增长超2倍

合并的在线音乐市场:全民K歌(腾讯的在线卡拉OK应用)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卡拉OK社区,日活跃账户3500万

生态系统:

移动支付使得每日支付数量和市场份额明显增加

应用宝和移动QQ浏览器超越先行者成为市场领导者,两者收入使同比增长超2倍,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扩大3倍

关键平台升级

交流:

微信:智能手机社群第一;MAU8.89亿,同比上升28%

QQ:总MAU8.68亿,同比增长2%;智能设备MAU6.25亿,同比增长2%

社交网络:

QQ空间:SNS第一;智能设备MAU5.95亿,同比增长4%

在线游戏:

在线游戏平台:PC和智能手机端皆为第一

媒体:

新闻:新闻服务DAU为第一

视频:移动视频第一

音乐:最大的流量平台

设备:

移动安全:MAU第一

移动浏览器:MAU第一

App商店:MAU第一

战略要点

1、移动支付:解决用户和商家痛点

MAU年末超6亿

2016年12月平均每日交易量超6亿,同比增长92%

用户获取从最初的发红包到跨越多行业的商业交易同比增长3倍

通过与旗舰商家和渠道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增加渗透率

为理财通和微众银行提供重要平台发放互联网金融产品

2、新闻服务:产品和渠道矩阵最大化触达用户

中国DAU最大

互补型APP: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提供专业的新闻,拓宽相关用户的信息需求

附加渠道:跨越多平台最大化用户覆盖面(微信和移动QQ插件,移动QQ浏览器和QQ快看)

基于用户兴趣画像的深度学习的个性化建议

来自移动端新闻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两倍

3、云服务:迅速扩展服务和用户基础

从服务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扩展到各种行业的顾客中

引导在线游戏和视频直播分业务,在诸如互联网金融、市政服务等的垂直领域快速获得市场份额

依托我们全面先进的技术在安全、支付、大数据处理、定位、小程序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差异化和量身定做的方案

扩大我们的销售队伍和渠道合作伙伴来建立客户群

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

4、微信小程序:连接用户和线下服务提供商

微信小程序:简称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对于开发商来说: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 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多的移动服务

对于用户来说:一项快捷方便的服务

对于现今的软件环境来说,小程序的推出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作为一个中间平台给用户提供在下载软件时更多的选择

通过在小程序上的成功使用增加了大量客户,如摩拜单车

在保证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的同时,小程序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力求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优质服务。

问答环节

Q:目前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数量已经超过6亿,其中线下和线上的交易量分别是多少?虚拟交易和实物交易分别占比多少?公司将在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或者创造盈利?公司对商家抽成的收费比例将是如何的?央行推行的线上支付清算平台即将上线,长期而言对腾讯支付有何影响?

A:腾讯移动支付的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排在第一的是社交支付(包括红包支付),其次是线上支付、线下支付。我们推广支付平台,从而利用红包打造了独特的、高频的支付生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商业化。去年,我们吸引大量线下商家使用我们的支付服务,增加了腾讯支付在线下的使用量。支付交易总量同比增长接近一倍,商业交易额(线下+线上)同比增长了两倍。

我们将支付视为是腾讯生态系统的基础服务,希望利用支付平台吸引用户,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易提供便利。用户与商家之间的支付频率越高,我们作为平台也就越能从中受益。因此目前我们主要将支付平台视作基础设施服务,而不是以利润为目的的服务,这种定位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央行要上线一个新的在线支付清算平台。在技术方面,我们积极为央行提供帮助,认为其上线对于行业是有益的。同时,我认为目前12%的用户存款要求比率将进一步升高,这一部分钱将存进央行,对我们的利息收入将有一定影响。

Q:第四季度品牌广告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广告展位向效果广告的倾斜,还是因为宏观经济疲软?品牌广告业务收入的未来趋势如何?短视频广告最近在微信平台上小规模投放以后客户的反馈如何?公司在未来几个月是否会大规模地推出短视频广告?

A:品牌广告收入减少的具体原因取决于广告展位的类型。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网站会员数量占月活跃用户的比例提高,网站会员可跳过视频预载广告。在新闻广告收入方面,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广告展位由品牌广告向效果广告转移。去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算突出,但在过去几个月已有所改善。所以,公司广告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不是宏观经济,而是公司自身需要所作出的调整。

以短视频形式在社交网络上投放广告,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同时还能带来较高的收入转化率。腾讯的确会加大对于短视频广告的投放,但不会操之过急,而是稳扎稳打,徐徐推进。

Q: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来视频内容和手机新闻APP。这会对腾讯的社交APP造成一定冲击吗?你们打算如何应对?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A:我认为你的观点很对,目前新闻和视频APP非常火爆并且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如果你回看我们之前讨论的关于新闻内容服务的内容,我们也推出来大量这类的应用。这导致我们的页面浏览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关于图片和视频的内容。这是一种新现象,可以以社交的形式发布新闻,从而更好地覆盖用户。

有很多不同的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写文章和制作不同是视频内容,这个平台可以容纳不同的内容,提升用户的参与水平。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也推出了多款这类的应用。我们的浏览量不断上升,因此收入也不断上升。这正是腾讯所把握的趋势。

Q:平台的人均广告收入是多少?2017年预期多少?有没有详细的数据?

A:目前我们的重点并不是广告业务,逐渐转向视频业务。因为视频订阅业务长期来看会比广告业务的毛利率更高。

Q:微信小程序未来表现评价用到哪些运营指标?有有多少合作伙伴参与了微信小程序?近期的创造收益的潜力?在特定领域如何应用和推广

A: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腾讯产品生态系统。线下(offline)服务提供商想找到潜在受众,但是很难在线提供线上针对性服务,虽然微信公众号可以创建内容,但是很难及时呈现。想要吸引用户下载自己的产品应用很难,这是微信小程序我们想做的。但微信小程序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用户因为这种价值会喜欢他们的服务然后下载应用

目的:不是为了短期效益,因为并无实质回报而是对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很实用便捷,帮助他们建立亲密连接,最终助益腾讯平台。

商业化:给用户提供很大帮助通过与多方服务提供商合作,创建有吸引力的优质项目,体现小程序的价值信念,吸引更多的服务提供者和用户。我们希望在近期与不同服务提供商合作,创建一些真正有吸引力的项目。

Q:人工智能(AI)展开投资的领域?人工智能领域长远看如果加大投资哪些领域回报好?

Q:将AI投向何领域?AI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公司如何看待?长期来看公司投AI哪些领域回报机会更多?

A:AI是腾讯产品很核心的技术,我们会考虑将AI技术应用于每项业务,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都用到AI核心技术。我们建立AI实验室,主要在于基础部分应用。我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基础设施等多领域投资。投资AI是为了建立长期的竞争力,保持竞争力不仅需要人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也需要很多数据和案例。现在我们的产品很多应用了AI技术,比如内容识别、广告业务、APP等。我们也在更单纯的AI应用方面进行投入,未来有很多新的领域可以进入,包括自我救助、自动驾驶等。云计算方面公司现在有很多内部技术,可以实现打包上传云端并共享。比如我们在游戏云和视频云方面做得很好,虽然这方面我们进入较晚,但是我们拥有这些领域的的核心技术能促使这些业务领先其他。我们未来将整合关于大数据、安全、小程序、支付平台的技术,使云计算客户受益。当前我们也会继续建设基础设施、销售、分发渠道等领域,以创造规模效益。这样不仅为客户带来更多收益,也会给自己带来盈利机会。

Q:公司2017在线视频内容成本的计划?在线视频和云计算业务的市场份额或收入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可以承受多少亏损?

A:我们的视频业务的亏损超过云计算业务。视频能激发用户热情,所以是腾讯整体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视频业务始终亏损很大,但我们一直十分看重它。为了继续保持竞争力,我们将大力购买内容,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Q:腾讯的竞争对手今年对在线视频推出了非常激进的投资计划,甚至还和政府的云技术建设项目有合作。对有关腾讯今年对在线视频的成本有何最新的看法吗?对在线视频和云的市场份额有什么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可以容忍多大损失?

A:这两大业务我们目前仍在投入资金,视频业务的亏损远大于云服务的亏损。正如我们在会议上反复强调,客户的整体体验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在线视频,因为在线视频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大程度的参与度。因此,尽管我们投入了很多资金而且损失不小,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你也提到了,这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保持激进的策略,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我们正在这么做,也会继续这么做的。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不排除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因为成本还在上升而且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市场收入,尽管广告和会员业务的收入有所增长。今后,我们会继续创造出更好的原创作品,提高商业化水品,我相信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会有利于我们(这些业务)。但是,我认为这不太可能近几年就马上发生。

说到你刚提到的云计算,我们近期中标的这项工程是独立的个案。事实上,我们允许我们的业务员独立判断如何进行项目投资。这个案子不大,我再强调一下只是独立的个案。对于你们媒体来说,这可能很吸睛。长期来看的话我认为我们不会采用低价抢市场的策略,虽然我们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增值服务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甩开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做到。

Q:评价一下腾讯自主研发的《王者荣耀》在今年头两个月表现?第四季度MMOG游戏、休闲游戏和智能手机用户的ARPU值分别达到了多少?

A:《王者荣耀》在一二月份空前火爆。但是对于这款游戏我能说的只有这些,因为按照惯例,我们不对游戏的业绩预期做出任何评论,我在此继续坚持这种惯例。

去年第四季度,MMOG游戏和ARPU值大约在310到450区间,休闲游戏100到365区间,智慧手机游戏的ARPU值在145到155元之间。

Q:腾讯有没使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朋友圈的用户体验?用户在使用时间上有什么新的趋势展现出来吗?

A:首先我们会看使用功能的用户量,以及他们打开的次数和停留的时间。同时,我们还会看他们浏览内容都是什么质量,我们不希望看到过多的垃圾困住用户。我们在关注数量的同时也会关注质量,这样确保互动性保持在高水平。目前为止,我们注意到朋友圈互动的势头非常令人满意,内容质量也比较符合我们的管理预期。

Q:近期火爆的游戏《王者荣耀》在很多元素都与《League of Legends》相似。这款游戏推出的几个月后玩家的反应非常热烈,这种情况会对后者的用户数量、用户参与和游戏收入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吗?

A:我们认为两款游戏面向的玩家是不同的社会群体。《League of Legends》是为铁粉设计的,而《王者荣耀》更多的是定位成休闲游戏。《王者》是在《League of Legends》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成长的。在一些情况下,玩家玩了《王者荣耀》之后很可能会重拾《League of Legends》。这两款游戏目前我们并没有你存我亡的竞争关系存在。

二、东阳光药(01558.HK)

公司介绍

业绩概况

公司的主要产品销售保持强劲的增长,医疗机构市场覆盖率进一步加大,销售网络逐渐完善,三级医院销售的贡献占比约为45%,是集团最主要的市场之一。

公司与泰鼎合资成立了子公司,合作开发乙型肝炎病毒的全口服免干扰素疗法,丙肝药品保持高速增长。

胰岛素系列产品获得CFDA的临床批件,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与大股东建立战略合作,拥有获取新产品的独特管道。

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高度认可,获得大家最具投资价值奖以及最具价值医药股奖。

在业绩方面,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16年度的总营业额从人民币6.9亿跃升为9.4亿,同比增长35.9%。毛利从人民币5.1亿增加至7.3亿,同比增长41.3%。毛利率从74%略增至77%,同比上涨3个百分点。期内经营业务溢利4.6亿元,同比增长35.5%。除税前溢利为4.5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44%。股权持有人占有溢利为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3.2%。净利率达到40%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EPS为人民币84分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6.3%。公司非常注重与股东分享公司的成长,建议2016年度派息增加至人民币0.3元每股含税。

业务回顾

首先介绍抗流感病毒的市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流感每年的发病率成人为5%-10%,儿童约为20%-30%。中国每年有10%到15的儿童因流感感染需要就诊。在流感流行期可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和30%的学龄儿童患流感,从此可见,中国抗流感病毒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而在抗流感病毒核心品种过去几年持续加大市场覆盖,加强学术推广,增加品种优势,因此销售一直保持强势增长。在业绩期内,可威的销售再创新高,达到7.4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4.6%。针对儿童市场,公司推出专利保护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是中国唯一一家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的生产商。

可威颗粒在2016年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儿童用药优秀产品品牌中排名第七。同时,在治疗和预防流感方面,可威的治疗地位不断提升,具有多方权威机构推荐,是预防和治疗流感的首选。目前可威是抗流感最安全、最方便使用的药物,在美国和欧盟都获批意见,并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国,可威自2001年获批治疗流感。此外,可威颗粒进入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以内,是治疗流感的唯一的儿科化学药制剂,可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可威作为一种基本药物,列入基本药物释放目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欧洲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推荐其为治疗流感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在中国卫计委推荐可威为治疗H7N9流感的首选药品,并在2015年将可威作为一线用药。

其次是高尿酸血症的。这个产品市场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的市场约有1.8亿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患者人数约在1200万以上,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通风患者往往到出现痛风症状才会就诊。高尿酸血症疾病已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后的第四高疾病,中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为13.3%。未来,中国高尿酸市场仍可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市场潜力巨大。苯溴马隆是高尿酸血症治疗的一线用药,公司的农村销售,过去几年保持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2%,于今年业绩期内销售达到4460万元人民币。

我们再来看看东阳光药在市场拓展方面的回顾,2016年全年,我们积极开展学术推广活动,通过在各省各地组织部的学术推广的活动和课题的研究,公司持续提高产品于全国的渗透力,并有效地拓展市场。经过努力,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大区。2016年3月公司作为发起人,成功主办了中国首届流感高峰论坛,在论坛上,防控专家以流感的规范化诊疗为主题,进行非常踊跃的发言,进一步推动中国流感防治的规范化进程,提高大众对流感的关注与重视。公司也组织多期全国及省级大型学术研讨会,包括第一届粤港澳呼吸论坛,中南地区药学学术会议,进一步与主要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公司的一个财务,本集团涉及的细分市场主要有抗病毒、代谢及内分泌及心血管。回顾2016年全年,尽管医药行业面临压力,但集团经营状况良好,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14-2016营业额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6.1%,业绩期内营业额达到了9.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9%,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集团抗病毒药物的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销售方面,可威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销售占公司总体业务的78.2%,由2015年全年的4.5亿人民币跃升至2016年全年的7.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了62.2%。可威颗粒增长强劲,在可威收入的占比持续扩大。2016年颗粒剂的销售增长接近70%。其次的为尔同舒,2016年,全年销售额达到446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2.2%。但在2016年下半年,公司对尔同舒进行风险管理后,销售增长尤其明显,下半年销售额与上半年环比增长了57%。欧美宁2016年全年的销售达到4270万元人民币,占销售总额的4.5%。欣海宁及喜宁2016年全年的销售,分别达到3070万元人民币和3670万元人民币,占总营业额分别为3.3%及3.9%。可威和尔同舒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但其他产品销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集团为了适应国家政策,保证集团可持续发展,公司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主导产品,同时也在调整公司的销售策略,以期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接下来是毛利和净利润。由于公司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强劲市场表现,2016年全年毛利为人民币7.3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5.2亿元增长了41.3%,毛利率达到77%。2016年全年本集团净利润为人民币3.8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2.7亿元增长了43.2%,净利润达到40%。资本负债比例由去年同期的9%下降至4%,流动比率则同为6.7倍。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为14%,净资产收益率为16.4%。

未来展望

在销售方面,我们将会采用有效的销售模式和多样化的营销策略。首先,我们通过学术推广等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医院及其医疗机构对我们医药产品的需求,并向经实名认证的分销商销售药品,从而产生收入。截止2016年12月31日,我们的学术推广队伍增至398人,且与多家分销商建立关系,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在市场渗透率中可威和尔同舒在三甲医院及二级医院均有一定的渗透率,在1967家3甲医院中,可威的颗粒已经有过半的渗透率。其次,可威胶囊有33%,尔同舒有25%;在二级医院中,可威颗粒拥有超过3成的渗透率,可威胶囊和尔同舒分别有17%和15%,从市场渗透率来看,公司的主要市场还是以中国二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为主,而我们的产品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也可以帮助我们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为未来新产品的上市打好基础,集团未来的发展同时还要依托于我们丰富的战略产品。截至2016年12月31日,1.1类创新药,磷酸依米他韦目前已完成一期实验,并获得二三期临床批复。本集团第二代胰岛素产品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而其他第二代胰岛素产品如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及第三代胰岛素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经在 2016 年 8 月获得临床批件,目前正按计划开展临床试验。同属第三代胰岛素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申请阶段。

随着上述产品逐步进入不同的审批阶段,未来我们将在抗病毒、内分泌、代谢方面持续推出不同产品,以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用药需求,扩大公司的产品组合,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我们依托磷酸依米他韦运营经验,深耕抗病毒领域,并拓展产品线。磷酸依米他韦由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望成为中国的1.1类的新药。2016年,我们与台湾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标志着双方形成联合用药在中国开展临床实验,全新的全口服免干扰素直接抗病毒药物 (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组合。由于DAAs组合不需要使用干扰素,并且疗程显著短于标准的利巴韦林加干扰素治疗方案,将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案。我们非常重视中国的糖尿病市场,在过去数年一直加大对糖尿病市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尤其是胰岛素系列产品,以促进我们的业务,其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增长,胰岛素系列产品的市场依然庞大。根据国际糖尿病药联盟的资料,2016年,中国有1.1亿人患有糖尿病,比预计将于2040年上升至3亿人,而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近5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确诊。同时,有65%的患者来自于城市。随着中国老龄化和城镇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市场前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的需求,我们正在开发3种胰岛素的原料以及对应的6种不同的胰岛素制剂,我们拥有胰岛素全产品线的产品,涵盖了二代和三代胰岛素,满足不同经济能力的患者,是本土4家有能力开发全产品线品种的生产企业之一。在2017年医保目录中,二代胰岛素由医保目录乙类升级为甲类,相信因为医保控费的问题,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更加明确,对于本土的胰岛素生产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继续与大股东旗下的集团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拥有获取的新产品独特的管道。集团研究院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及丰富的在研产品,共有研发人员超过了1500人,包括24名海归的专家,5位千人计划级专家和一位青年领军人才。集团研究院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已有10个项目获得国家政府十一五及十二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多种产品有望成为国家1.1类新药。新药涵盖了抗病毒、抗肿瘤、神经系统、代谢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心血管六大领域。根据在中国递交的专利数量,集团研究院为中国领先的药物研究机构,本集团在专利总量和跨国专利在国内排名第一,根据CFDA公布的最新数据。我们的研究院在2016年新药申报数量排名第五。而在2015年,我们仅排在65位,实现了质的飞跃。另外,与集团研究院合作为公司带来很大的优势。首先,集团研究院提供研究产品的优先的购买权。其次,集团研究院能够全程独立的进行专利新药、中药、仿制药的研发,大大的扩充我们新产品的管线。集团研究院参照FDA和欧洲的新药研究标准建议,目标发展成为国际级医药研究机构,让我们可跟世界医药研究机构合作。

问答环节

Q:可威颗粒放在新的医保里面对可威颗粒的增长有多大的影响?

A:可威颗粒剂纳入医保是一个利好,表明了有关部门对我们的认可。2017年下半年可威的增长我们预计在40%。入了医保以后,可威价格有正常的降低。但是从短期来看医保对我们整个价格影响不大。

Q:欧美宁这些高血压的药的销量为什么在往下走?

A:整个公司把很多的资源包括人力都投放到了我们的五大产业中,欧美宁等产品其实一直在做渠道推动。目前存在一个结构调整阶段,所以它的销量下滑也是在我们的预期之内。但是我们今年的话,整个销售队伍会健全起来。

Q:

1)东阳光药在注入东阳光科以后,在集团的一个定位是怎么样的?是否还是我们集团唯一的在国内的药品上市平台?

2)可威的销售放量在广东省非常成功,那么广东省的成功未来是否能够复制到全国其他省份?

3)我们现在可威在医院的一个覆盖量大概是多少,然后那么未来几年目标是怎么样的?

A:

1)如果重组能够完成,我们香港这个上市公司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东阳光药避免同业竞争。

2)关于可威在广东的推广,以广东作为试点来进行整个的一个需求推广和销售模式的一个尝试非常成功。成功当然可以被复制,而且现在各省正在复制,因为我们现在全国推荐一个高层的标杆医院的学术推广。

3)我们整个的覆盖率,其实从数据看的话其实有很大的增长,像我们2016年半年报的时候,我们整个颗粒的覆盖率在三级医院不到30%,二级医院不到20%;到16年12月31号,我们的颗粒在三级医院的覆盖率已经超过50%,然后二级覆盖率应该达到32%。胶囊以前在2016年的半年报的时候,我们的覆盖率是不到20%,在二级医院不到10%。那么再到年底的时候,我们的胶囊的覆盖率在三级医院33%,在二级医院也达到17%。所以通过整个资源队伍的建设,包括我们学术推广的深入,我们的颗粒在整个等级医院这个市场的覆盖率逐步的提升。

Q:可威假设有40%的增长啊,销售人员明年人数会增长多少呢?关于对医院的渗透率,你们打算是用现有员工去覆盖更多的医院,还是说用更多的人?

A:其实我们目前整个的资源还是集中在等级医院,虽然说覆盖率这么高,但是真正的单产还有待提高。我们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整个终端的精细化管理。

Q

1)可威增长真的非常快,你们就在广东的市场份额已经就很大,广东的这个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2)你们平均的存货周期下降很快,从176到93天,去年变成51天,采取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把这个控制得正好?

A:

1)广东的销售额的占比是在36%。其他省份都是个位数的水平。我们整个广东的销售额集中在珠三角,粤西粤北整个的经济情况要差一点。但是它整个的量还没有全部建成,也就是说广东还有很大的潜力。那么就其他省来讲的话,像可威这个产品,它是跟每个省这个人口,经济发展是相关。像全国范围内像广东这样有经济和人口的省份来讲的话,还有江苏、山东、河南、浙江,都有很大的潜力。去年的颗粒卖了1400万盒,两盒一个疗程,所以是卖了700万份。中国大概是2.4亿的儿童,那每年因为流感需要住院治疗的有10%到15%,就是2400万到3600万人份。那么我们去年其实是卖了700万,那么我们从700万人份到2400到3000万人份,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大的震荡回调,所以这块还是很有信心的。

2)我们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一直比较正常。前几年我们完成国家储备的时候,当时有一部分原料药储备了一部分中间体。最近几年不断的在使用和消耗这一部分的中间体,所以造成存货不断减少。其实其他的存货周转都是很正常的。

Q:2018年放量在哪一些省份上面会有重点的突破。销售前五的省份是什么?助力于医保的话,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一个销售的规模?

A:除了广东以外,我们还有福建,浙江,山东,深圳,湖北。可威入医保其实对我们整个销售非常有帮助。在发达的省份可能看流感100块钱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对于农村基层的市场来讲,纳入医保对我们后面的量会的起到的作用会非常大。但是那我们现在看到目前的整个的资源投放还都是在一个高端市场。我们做到20亿30亿或者更大的规模,还是在我们基层,这是我们对我们整个产品未来的一个期盼。

Q:二胎政策对于公司未来的销售情况有什么影响?

A:整个流感的儿童的发病率是成人的1.5到3倍,每年的流感发病率为10%到15%。我们现在儿童大概是2.2亿,二胎政策大概多个2000万,对我们可威的销售肯定是一个大促进。二胎政策的利好应该从今年开始就会有大的显现。从婴儿时期开始计算的话,6个月以后抗体慢慢消失以后,婴儿是会比较容易发病。而婴儿发病之后,就诊率特别高。就诊之后,那在医院里面使用可威颗粒的几率非常高,所以我相信从去年二孩政策放开,那从今年开始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第一波带来的利好。接下来第二波比较大的行情就是这波孩子到了上幼儿园和托儿所之间的年龄。因为人群的密集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散布和反复的发作,那么尤其是在这种第一幼龄的人群中,它的就诊率特别高,因此医生使用可威颗粒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在从今年开始这二胎的利好会不断的显现出来。

Q:东阳光药研究院实力很强大,但是没有在东阳光药上市公司里面,然后我们的未来的新的品种都是向研究院购买,我们将来购买这个新品种的时候如何保证公允性?未来有没有考虑把研究院注入东阳光药上市公司?

A:我们和大股东之间的战略合作,以及从研究院里面引入产品,我们会通过一个第三方的独立机构进行每个项目单独的估值,那经过这个估值之后,我们也会兼顾到一个市场上有哪些可比交易的一个定价情况,我们会用一个非常公平的价格去跟大股东进行定价。所以我们坚信,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个战略合作从大股东旗下研究院引入任何一个新的产品,都是以一个非常公平的市场价值引入到销售子公司来。我们对研究院的投入非常大,研发有一定的风险,目前我们香港上市公司不足以支撑我们研究院的规模。以后如果东阳光药的收入利润方面都达到相当规模的话,不排除把我们这个研究院注入进去。

关于我们整个销售团队的建设,确实我们整体的学术推广,根据市场需求,也在发展有潜力的品种,我们也在积极的建队伍,包括我们也计划在未来5年做长期的临床和对整个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我相信这个研究对我们后续内分泌腺的销售做很好的铺路。

Q:可威颗粒是一个儿童药,患者的家长对于支付并不是特别的敏感,所以想从医生处方的这个角度上来看,可威是否在医保对医生的处方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吗?

A:可威入医保的发展的潜力啊,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儿童用药纳入医保更好。因为医保对整个基层特别是偏远的儿童市场有一定影响,今年整个的医保目录把我们可威放进去,对未来的整个的一个潜力啊,包括我们整个的市场推进和未来增速肯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Q:2016年下半年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往后利润率会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A:我们可威的产品的毛利率相对比较高一些,所以形成现在的整个利润率的一个上涨,未来也会维持在这么一个高水平。

三、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

公司介绍

业绩概况

营业额全年同比增长21.65%。其中,中国内地营业额在下半年大幅增长48.7%,2016年下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3.4%,比去年同期即2016年上半年的12.2%均有所改善。核心的净利润方面,2016年下半年公司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21.4%,公司总体财务状况稳健,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净借贷比例仍然保持同行业较低水平。2015年起,公司中国内地业务开始进入回访高峰期。2016年,中国内地现金净流入同比增长58.5%,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855.7%。

2016年,公司营业额462.1亿港币,增长21.65%。毛利润同比增长17%到59.8亿港币,毛利率轻微下降0.6%到12.9%。但下半年的毛利率提升1.2%,复苏的势头良好,公司预期这一趋势将会持续。

全年的净利润为51.3亿港币,同比增长13.4%。全年的核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下半年,随着国内项目、中国内地的项目施工进度加快,核心净利润同比提高21.4%,较上半年有大幅反弹。每股盈利约为1.2港币,同比增长6.6%。董事局决议全年派发总股息14.8亿港币,相当于净利润的28.9%。每股派息0.33港币,符合公司一贯的派息政策。

各个地区的营业额和毛利率的分布情况。2016年全年,中国内地贡献公司营业额和毛利润39.5%和67.1%,均为第一大来源。特别要提出的是,下半年,来自中国内地的贡献,比上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营业额贡献由上半年的35%提升到下半年的42.7%,毛利润贡献由上半年63%提升到下半年的69.7%。

截止2016年底,公司总资产同比上升13.9%达到了862亿港币,净资产为256.7亿港币,同比增长10.2%。截止到2016年底,公司共有现金115亿港币,净借贷比例为37.8%,同比下降4.1%,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的业务回款进入高峰期。上半年,公司通过向母公司增发新股、筹资并购买了香港湾仔中国海外大厦。这次交易,扩大了公司的净资产规模。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2016年来自中国内地的现金流入为127.2亿港币,同比增长58.5%,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业务现金回收情况理想,随着中国内地业务实施进度的不断加速,中国内地的现金流出同比也增长了27.7%。因此,来自中国内地的净现金流出为2.7亿港币,比去年同期的21.5亿港币有明显的改善。来自于港澳业务的现金净流入同比增长28.3%到31.4亿港币。总体来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约为28.7亿港币。

各个业务板块,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PPP项目,公司项目实施不断提速,下半年尤为明显。PPP业务板块全年营业额同比增长30.2%到169.4亿港币,其中下半年经济增速高达56.6%,该板块利润率继续保持健康,下半年毛利率约为22.4%,比上半年21.7%有所改善。

中国内地基建资产运营等业务经营情况比较平稳,并将持续贡献稳定的盈利及现金流。2016年,南京二桥受封路的影响,车流量的收入有一些下降,是这个板块业绩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PPP模式的不断推进,优秀的运营资产管理团队将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营业额有3亿港币,同比增长2.8%,主要由于澳门在建项目的大幅提升,全年这一板块毛利率有6.1%,稳步提升到6.9%。2016年,远东环球营业额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0.6%和23.9%,主要受益于香港和澳门总承包业务的贡献大幅提升。未来,远东环球将继续提升幕墙业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各个业务的地区协同效应,同时积极寻求业务转型机会,争取尽快实现持续、长远的发展。2016年,公司承接新的工程共50项,共签新的合约额为837..7亿港币,同比增长6.5%。2017年1、2月,公司新签合约额为189.8亿港币,增长21.8%,相当于完成全年目标的21.1%,进展顺利。目前公司在手总合约额为2669.6亿港币,其中,未完合约额为1659.3亿港币。

市场分析

2017年预计是落实年,各类项目不断签约上马,开工实施的速度加快,预计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PPP分为两个大类,“建筑合约+政府采购服务”,“建筑合约+政府委托营运”。第一类主要针对保障房、绿化等市政设施,周期比较短;第二类主要针对收费公路、供水等设施,周期相对较长。当前,中国内地主流的基建投资项目均采用PPP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对基建行业、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本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当前,中国内地PPP发展现状良好,基建投资作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环节,仍在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底被纳入财政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总量已达13..5万亿人民币。相比PPP项目推出之初,社会资本对该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项目落地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项目的类型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交通的大型基建外,市政类基础设施成为了新的增长点,民营资本对PPP模式的兴趣也不断增强。在财政部先后发布的3批PPP示范项目中,由民营资本承接的项目占比将近50%。由于PPP项目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更加明确的职责分工,才能够保证项目有序高效的实施。如何做到有法可依将是未来pp模式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期中央政府不断下放项目审批权至地方政府,这将大大缩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时间。而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项目的审批将更加精简。

资产证券化也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未来几年陆续有PPP项目将进入营运期,资产证券化不仅仅能够帮助项目融资,同时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灵活有效的退出机制,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力,基建投资市场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我们谈谈装配式建筑。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房屋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公司旗下深圳海龙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成熟、应用经验丰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公司从2013年起,逐步将该技术优势向中国内地导入,并在安徽合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继安徽合肥的成功拓展,公司将在山东济宁继续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山东省基建投资规模更加巨大,公司将凭借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竞争力,配合该地区的基建投资业务快速发展。

再来看看港澳建筑市场。港澳建筑市场仍然处于上升通道中,多个大型基建项目正处于招投标阶段,存在大量机遇。本页展示了香港进入市场的主要机遇,包括机场跑道、医院发展计划的。澳门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基建项目的投入,同时,未来随着填海计划正式推出以及珠三角的联动,该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的具体指引如下:

第一,公司净利润增长目标为至2020年的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0%;

第二,派息比率维持在30%左右;

第三,净借贷比率维持在40%左右;

第四,2017年的现金性支出目标为120亿港元,主要用于内地业务的拓展;

第五,2017年,新签合约目标暂定为不低于900亿港元,前两个月已经完成这一目标的21.1%,进展比较顺利。

问答环节

Q1.1 联营核心企业下半年收入不错增长,然而毛利润无法与上半年匹配,想请教原因。

Q1.2香港与澳门竞争态势加剧,香港毛利率下滑,想请问公司在2017、2018竞争加剧情况下,在香港和澳门的毛利率稳定水平。

Q1.3公司今年新签合同指引较保守(7%左右增长),以目前3个月进度来看,是否与预期一致,新签合同方面有多大的向上惊喜?现金流今年是否与去年一样漂亮?

A1.1联营公司毛利润相对而言增幅不大,原因可能在于有些公司分红有些公司未分红,可能会影响比较。

(1)内地PPP投资项目与其他基建投资项目的负债已合并;(2)目前我们在手的联营与合营公司70%是净现金,风险可控;(3)按照我们在这些公司的股权占比来考虑,净负债增加比率对负债影响比率为个位数,总体来说风险较小。

A1.2香港的毛利下跌了,而澳门的毛利是上升的。从在手项目建设表现来说是很好的,我们现已进入澳门政府工程,也与一些私人开发商洽谈(私人开发商主动找我们议标),我们在过去建筑的表现得到了许多业主的认可,许多私人开发商都直接议标直接拿标。

而香港的确出现了毛利下降的情况。中间出现的竞争加剧是一种正常现象。香港毛利下降的原因:铅水事件影响:铅水事件以后在验收等方面被加强监管,比之前细致繁琐,造成了成本增加,造成香港毛利下跌。但我们认为这种影响是一次性的:(1)之后在投标时已经预料到了此次事件的风险;(2)在建公屋项目也在今年年初基本完工。

至于澳门毛利上升,原因主要有:(1)项目表现不错;(2)成本控制良好

A1.3公司净利润的增长目标,有两个变化:(1)以前每年不低于20%的增长调整为到2020年的20%复合式增长;(2)由净借贷比率低于40%调整为净借贷比率维持在40%左右。

变化原因:(1)中国内地与港澳市场均是波动市场,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很难保证每年利润不低于20%,但我们有信心做到复合增长率20%。我们认为不能因短期的增长而影响长期的风险管控。(2)以前一直低于40%的净借贷比率会让投资者与分析员猜测当达到40%时是否会进行配送等行为,我们现在准备容忍这种微小波动。

我们全年新签合同的目标是900亿,而我们前两个月新签合同接近200亿,应该是符合我们预期的,至于这个数字是否保守,我们认为每一年目标预测时都确保其是否做到,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上调。

关于资金回笼,今年也可能发生与去年相同的回购与提前回购的现象,且数字可能也相差不多,至于资本金开支(110亿港币),较去年增加20亿港币,可能是因为我们项目加快,项目实施速度加快。

Q2.1 PPP项目将来回报率会下调(竞争激烈、风险增加等原因),对你们的影响会不会很小?

Q2.2 新签合同900亿,基本开支120亿,那么PPP拿到15%-20%点就够了,但如果按照国内新签合同540亿(占60%)来计算,那么基本开支在100亿左右就够了,那么剩下的20亿呢?去年现金流110亿用于投资项目,原来预算目标是90亿,可以介绍20亿的变化吗?

A2.1政府把大量模式采取了公私合营,之前采取的是3种模式:

(1)现金工程,政府直接招标,找承包商来做;

(2)BT,直接请人融资还款;

(3)BOT。现在政府都调成了PPP模式,政府参股、融资建造,通过一段时间经营后再还款回购。这样做就造成了:

(1)以前BT与BOT项目总量只占20%-30%,现在占到70%-80%,出现了倒挂;原来现金工程60%-70%,现在只占20%-30%;

(2)区域的不同造成对PPP项目定义不同,也造成项目回报率、盈利模式、回购模式不同;

(3)区域的不同造成对外资要求不同,有些省份要求外资参与;

(4)以前能做BT与BOT公司少,能做PPP公司多,显得PPP项目竞争激烈,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挑项目;

我们目前毛利率并没有下降,而且还有可能上升,上升原因可能是:

(1)自身议价优势(外资优势);

(2)我们最早做PPP模式,甚至PPP模式是我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出来的;

(3)我们在港历史超过30年,有做产业园的优势,可以发挥香港招商平台与相关机构、商会,帮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招商,回购与回报与招商挂钩,而我们拥有强大的招商团队(提供额外招商服务);

(4)香港安全质量管控水平较高,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挑选项目而非投标。

PPP竞争的确激烈,但我们在上万亿市场中挑选上百亿的项目,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A2.2 我们目标900亿,先扣除香港与澳门的200亿,内地有一部分业务如装备投入也较少。

一般来说,一个PPP项目25%的投入资本金并非一次性投入,PPP项目加上固定资产,2017年实现的120亿与2016年水平相似,也可以维持900亿合约额这一目标。2016年,现金流是因为开工进度很快,资本投入速度也随着开工进度而加快了。

Q3.1 去年国内margin下半年增长,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保障房,那么今年与未来保障房占比为多少?

Q3.2 净负债比率与毛利率今年能保持在多少?

A3.1现阶段经验是20%-30%。

去年上半年之所以较上半年比重低,是因为上半年PPP项目推进速度较慢:(1)地方政府在谈判过程中仍处于学习阶段;(2)大量PPP项目是高速公路,前期拆迁需要时间,而此时我们已花费成本,未确认收入。因此,当下半年速度加快后,毛利率显著提升。

至于保障房占比,保障房与基础设施的毛利率事实上相差不大,将资金回报率与建筑毛利率加起来之后,双方是接近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在某个阶段拿到保障房数量集中,比如地方政府一次性打包几百万套给我们,这一阶段保障房占比可能就有所上升。

A3.2净负债比率的情况:

(1)去年37%-38%,今年保持高速回款,我们今年保持高速收入,高速收入在某个时段突破40%的可能性是有的,因此我们调整了对净负债比率低于40%的要求。

(2)另外,2016年下半年有一个项目影响了24亿,使净负债比率提高了10%,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下半年净负债率还能下降3%-4%。

Q4.1 财务问题。债务比重人民币与港币占比如何?

Q4.2 PPP项目执行速度?

A4.1关于人民币与港币负债比重。2015年底人民币与港币的负债比重,人民币负债占25%左右;之后我们进行了调整,现在人民币负债占比30%多,剩余部分为港币与美元负债。

关于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问题,在我们发债中,1/4是固定利率的,固定利率是低于我们目前平均利息成本。目前,我们存在一定的资产错配情况,从去年下半年起:

(1)内地加大了我们提款的比率,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财务稳健,由于内地银行对我们支持,利率有优惠;

(2)我们去年从内地抽回40亿元人民币,以外债的形式换成港币与美元,没有动用香港的港币与美元资金,使整体债务结构更加合理。

A4.2项目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地方政府可能掌握了要求,也有可能是因为上级地方政府的要求,因此推进速度加快。

Q5.1 PPP项目越来越多是BOT类型的,随着越来越多其他类型的项目,我们挑选项目有没有侧重?对于没有运营经验的项目如何补足?

Q5.2有关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A5.1我们营运团队超过2000人,十几年的营运经验,我们接下来重点还在交通类并与公共事业相近,这样能够做到经验共享;

如果需要学习,在行业内有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可以与之联营,在过程中学习与提升。比如在轨道交通方面,如果能够把握机会参与到轨道交通建设中,我们可能要向香港或内地公司学习。

A5.2内地PPP机会多到需要做证券化时我们会考虑资产证券化,但做证券化会牺牲我们的投资回报。如果需要牺牲投资回报能够换取我们更大规模,让我们增长更快,我们才会去资产证券化。如果财务上已经能满足,我们未必做资产证券化,但会积极研究。

Q6我们留意到指引的改变。

Q6.1 关于之前分离的报表利润与核心利润,即刚才所说的到2020年的20%的利润符合增长率,我们是应该看核心利润,还是报表利润?

Q6.2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我们留了一个40%的弹性,是不是代表公司这一年并不想进行股本融资,所以才在资产负债率方面留了一个较大的弹性呢?

A7.1我们就是希望留一个弹性,避免让大家担心我们随时进行配股。

A7.2其实去年收购中海大厦带来的一次性利润,是一个个案。

当公司较大规模时,一些资产配置的改变,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次性的收益,我们认为应该以核心利润的增长作为未来复合增长20%的目标。真正一家公司增长动力还是来自于核心利润,如果以核心利润为标准,我们去年并没有做到20%,我们并不像玩数字游戏,我们还是将核心利润作为考虑重点。

Q8所得税税率下半年比上半年高了1%,是由于业务结构变化导致还是一次性因素呢?

A8(1)总体上,因为业务结构方面,内地业务占比越来越多,内地税率高;

    (2)上半年或前期,是因为之前有些项目亏损可抵扣,而下半年税率是正常的。

来源:广发证券海外研究


业绩会纪要系列相关链接: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一):龙源电力、中集安瑞科、新奥能源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二):昂纳科技、优源控股、雅居乐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三):IGG、金蝶国际软件、丘钛科技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四):中广核新能源、Samsonite(新秀丽)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五):舜宇光学科技、赛晶电力电子、中国华融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六):恒实矿业(01370.HK)、雅迪控股(01585.HK)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七):361°(01361.HK)、富力地产(02777.HK)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八):协合新能源、中广核电力、上海电气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九):彩生活、大唐新能源、盛京银行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中石化油服、四环医药、大唐发电、深圳高速公路股份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一):中国电信、通达集团、红星美凯龙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二):恒安国际、中国圣牧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三):吉利汽车、中国海外发展、中升控股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四):恒大健康、新天绿色能源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五):万洲国际、阜丰集团、金斯瑞生物科技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六):TCL多媒体、嘉华国际、天福、浩沙国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