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五):万洲国际、阜丰集团、金斯瑞生物科技

2016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5%,达到215.34亿美元,经营利润增长14.8%,达到17.88亿美元

一、万洲国际(00288.HK)

公司介绍

业绩概况

(1)2016年,万洲国际持续巩固行业主导地位,首度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

(2)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中美盈利均创历史新高;

(3)深度发挥协同效应,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4)史密斯菲尔德品牌在中国上市,中国业务实现双品牌运营;

(5)优化管理效果,降低成本费用,提升盈利能力;

(6)进一步降低负债,优化资本结构,首获三大评级机构给予投资级评级

2016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5%,达到215.34亿美元,经营利润增长14.8%,达到17.88亿美元,万州国际拥有人应占利润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收入资产价格调整之前)。董事会建议期末派息0.21港元每股,支付股息4亿美元,加上中期股息0.05港元每股,合计派息0.26港元,占当年利润47.4%。

财务概况

2016年,万洲国际生猪出栏量1918万头,同比增长0.6%,生猪屠宰量4928万头,同比增长2%,肉制品销量322万吨,同比增长1.01%,实现营业额2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1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拥有人应占利润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每股盈利7.42美分。

品牌肉制品是核心业务,肉制品占总收入的51.4%,生鲜肉42.6%,生猪养殖3.9%。从盈利贡献上来看,肉制品占盈利总额82%,生鲜肉占30%。按地域划分,中国占总营业收入36%,美国占57%,欧洲占6.6%;营业利润,美国占营业利润46.7%,中国占46%,欧洲占4.3%。

2016年,中国平均生猪价格18.6元/公斤,较2015年增长22%,美国平均生猪价格1.1美元/公斤,较2015年下降7.6%。2016年,中美欧业务均实现盈利持续提升,中国业务经营利润增长1.48%,达到8.23亿美元,其中肉制品实现7.25亿美元,下降7.3%,生鲜肉实现9800万美元,增长22.5%,生猪养殖3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美国经营利润增长27.6%,达到8.88亿美元,其中,肉制品7.14亿美元,增长6.9%,生鲜肉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生猪养殖同比减少1.56亿美元(生猪价格大幅降低)。欧洲实现经营利润7700万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肉制品3600万美元,同比下降26%,生鲜肉亏损2500万美元,同比减少300万美元,生猪养殖6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5%。

现金流强劲,资本结构优化。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4.7%,达到18.5亿美元,资本支出同比下降28.3%,达到4.5亿美元,有息负债下降至28.8亿美元,杠杆率为0.4。

业务概要

1、中国业务

(1)中国经济下行,原材料成本上涨,双汇逆势发展。2016年,中国平均生猪价格18.6元/公斤,较2015年增长22%,宏观上中国GDP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持续降低。双汇发展2016年肉类总销量297万吨,同比增长7.7%,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3.6%。

(2)全国产业布局及供应链系统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经营战略,大力开发市场,两主业网点年末合计达到97万家,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在5000家超市市场占有率39.6%。中国业务拥有产业链、工业布局、冷链物流等综合优势。同时,史密斯菲尔德产品市场份额逐渐攀升,根据尼尔森数据,销售额位列中国低温产品第三名。

(3)研发机构改革初显成效,从一个技术中心变为八大研发中心,贴近市场消费,开发6大类150种产品,已经上市产品80多个,全年各类新产品销量19.2万吨,占总销量12%。下一步,西式产品、中式特色产品、餐饮食材、休闲零食和美式食品是开发方向。

2、美国业务

(1)强化史密斯菲尔德内部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2016年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抵御行业竞争,提高竞争力。2016年,美国生猪价格降低了7.6%,使我们在美国的养殖业务减少了1.56亿美元,生鲜肉业务同比增加了3.04亿美元,肉制品增加4600万美元,下游业务盈利增长完全弥补了上游业务的下滑,抵御了行业波动影响。

(2)实行一个史密斯菲尔德经营策略的调整,优化产能,降低费用,提高效率。我们一方面对营销部门与下游零售商进行管理整合,同时对旗下产品统一管理制定相对应的营销措施,降低物流与分销成本,抓住机遇扩大产出,对下一步经营业绩的改善提出了五大战略:

(1)持续改善项目,成为全球一流的猪肉公司;

(2)自然增长,积极寻找新的方案,发挥现有资产潜能;

(3)扩展产能

(4)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发掘利润最大化机会

(5)兼并与收购,支撑未来增长率

(3)肉制品研发持续创新,业务稳步发展

2016年,美国肉制品在全美肉制品产销量全美第一,多个产品在美国两个主要渠道(餐饮与零售)均排名第一。我们新开发了冷藏、烧烤、煎烤、早餐类新产品。

(4)积极有效的对冲策略,抵御行业波动风险

2016年对冲收益达到1.6亿美元,美国养殖业务经营业绩波动性低于美国行业的平均水平。

(5)发挥中美业务平台优势,协同效应显著,中美贸易大幅增长

史密斯菲尔德向中国出口猪肉28万吨,同比增加10万吨,占美国向中国出口猪肉总量77%,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同时向全球出口猪肉71.5万吨,同比增长12%,占美国出口猪肉总量31%,排名第一。

战略展望

1、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

万洲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盈利持续提升,三年复合增长率17.3%,净资产规模由并购支出29亿增长至70亿,扩大2.4倍,负债降低了64%,杠杆率降至0.4,公司经营风险与成本大幅降低。

2、大外贸、大网络、大优势、大发展

(1)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深入发挥协同效应

(2)整合全球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

(3)整合全球人才,打造经营团队

(4)拓展经营范围,业务多元化

3、业务发展目标:

(1)加快扩大国际贸易,促进全球企业协同发展;

(2)美国业务坚持事业部体制和卓越运营方针,向消费者公司转型,提供增利与发展计划;

(3)中国业务坚持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经营方针,调整与改善肉制品结构

问答环节

Q1:对于2017年肉制品加工量增长展望,与前两年比是否有改善?今年屠宰业务量多少?利润率展望?

A1:2017年快消品行业并不乐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与自身规划,在调结构中上规模,持续优化肉制品架构,有信心保持个位数增长。

2016年因为猪价上升让我们多付出了40亿成本,去年屠宰量未实现预期规模,今年猪价整体上是下行趋势,在这样的行情下,今年我们扩大规模,争取实现两位数增长,在营业水平上,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等提升每头猪的盈利水平。

Q2: 分享一下4Q单季上游屠宰与下游产成品同比增长情况?今年一季度以来我们肉制品销量与屠宰量情况?

A2: 2016年四季度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26%,生猪价格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10.4%。公司利润屠宰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2%,由于进口肉销量下降,环比增长5.6%。

今年一季度与去年行业形势不同,去年生猪成本不断上升,所以成本先低后高,而今年年初承接了去年生猪成本,所以今年的成本会显示出先高后低的态势。

Q3:在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新的中美关系对猪肉出口业务的影响?

A3:鉴于中美之间长期的贸易关系,我并不担心特朗普政策对我们猪肉出口业务的影响。

Q4:公司对猪价预测?下游新品推进速度,在销售速度与成长占比?请教中美协同:过去两年中美协同效应,及对应规划?

A4:总体处于下行区间,我们预计生猪价格会持续下降。

下游肉制品自技术中心改组之后,更加贴近当地市场消费,围绕五大新产品研发方向,开发了100多个新产品,预计今年新产品总量仍会达到总产品10%以上。

(1)贸易量大幅增长,未来根据中国与美国生猪价格未来情况而定,未来贸易总量还会提升,提升幅度视情况而定;

(2)去年猪肉价格大部分已经消化掉,但仍有一部分未消化掉,因此影响到了去年中国双汇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利润做到了1位数的增长,但后来因为汇率变成了负数,但收入是两位数的增长,这是由于中美协同效应所致;

(3)今年业务中国双汇一方面调整结构(已经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研发队伍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屠宰业务去年较艰难,今年由于猪价由高向低,今年屠宰业增速较大,肉制品增速平稳。

(4)今年我们增长速度会继续加大,去年我们从美国进口30万吨,中美猪价肉价价差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时间。

Q5:今年50%股息分配政策,有没有可能在50%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想请管理层在MA计划方面提供多一些细节。

A5:(1)今年经营业绩、归属利润增长了17%,鉴于我们目前经营业绩持续提升、现金流强劲,负债也在大幅度降低、债务负担较轻,从目前来看还没有明确并购目标,且预计不会有大的并购与资本性开支。第一年为了回馈股东支持,我们公司增加了分配比例,未来我们的分红政策仍然是不低于公司净利润的30%,但视未来情况有所调整。

(2)从并购方面来说,我们也在看肉类其他行业的发展动态,但目前没有明确并购目标。

Q6: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从内部机制来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A6:(1)这两年,我们将一个研发中心拆分为八个,为了贴近区域性产品研发;(2)去年销售部门成立了一个新产品推进部,专业与营销结合推广新产品,今年年初成立了新渠道开发部,专门开发新渠道,我们在全国成立了30个新渠道开发部,可以说我们在产品的研发、销售、营销上做了大量工作(3)调结构一直放在我们战略的第1位,2016年新产品销售占比达到了10%,我们会对老产品改造,满足当前市场需要。

Q8:可以分享一下品牌建设与营销上新的举措吗?在营销与品牌建设的投入是多少?

今年成本的先高后低,对肉制品利润率有何影响,会出现波动吗?

A8:(1)我们一直致力于肉制品结构调整,高温成品不受环境影响,低温成品受环境影响,故而高温产品发展较快,2016年高温占60%,低温占40%,我们的目标是将高低温产品调整为50:50。去年,我们将一个研发中心改为八个后,研发新产品150多种,已上市80多种,今年上市50种;

(2)在过去我们关注电视广告的投放,现在我们软硬广告同时投放;

(3)专业的营销中心,联合外部专业营销机构,对重点新产品进行全市场投放;

(4)在京东与天猫开设旗舰店,来收集消费体验,从而完善新产品;

(5)2016年,产品由全国性产品向地方性特色产品过渡,发挥中式产品优势;发展肉蛋白相结合的产品。

Clipboard Image.png

Q9:去年债务管控较为成功,按照绝对贷款数额来看,是不是债务就定在28、9亿这个水平?以及美国19亿美元债券问题。

A9:(1)我们在B股上市后,我们的债务水平大幅下降,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替换债务,将高收益债务替换为投资级债务,未来债务没有大的投资与并购的话,债务还将稳步下降(2)美国的19亿高收益债券,这一次我们分两方面置换,我们发行了一个14亿美元的投资级债券,同时做了5亿美元的银行双边贷款,总额还在19亿。

二、阜丰集团(00546.HK)

公司介绍

业绩概况

2016年是非常好的一年,收入有5.1%的增加。公司净利润比2015年增加111.6%。有几个业绩重点。

第一,自从2016年下半年玉米的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的市场价格更多由市场供求所主导,东北的玉米成本相当于全国产生了较大的降幅,我们的战略地理布局的益处得到充分体现,从而驱动大部分产品在下半年有显著的毛利提升。

第二,第一期味精生产技术改造完成,而相关成果在2016年得到逐渐发挥,更高产出率所带来更有优势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相关的生产技术改造使我们的味精业务的效益更上一个新台阶,市场占有进一步巩固。

第三,我们把握好国际氨基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以较佳的价格和利润条件下成功推动苏氨酸扩产和市场占有。

第四,高档氨基酸随着团队对产品质量和市场的把握逐渐成熟,售价和毛利均呈现上升,叠加新品推出因素,这产品板块呈现较好增长趋势。

第五,黄原胶业务于下半年稳住并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财务概况

味精业务方面,年内完成了第一期的生产技术改造。加上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技术改造所释放的额外产量也成功获取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公司的收益。受益于玉米成本的大幅降低,味精业务利润率大幅提升,使我们的主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味精的全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约人民币5,910元,较2015年平均价格下降约12.4%,味精销售量达到约1,084,308吨,较2015年增长约14.4%。

苏氨酸的扩产非常成功,归功于成功的生产基地布局,及与味之素的合作进一步加深。集团在苏氨酸业务盈利可观的情况下,成功壮大了苏氨酸产能规模。年内,苏氨酸产能成功从58,083顿扩产至136,000吨,销售量约为119,145吨。年内,苏氨酸收入约为人民币10.1亿元。

高档氨基酸方面,经过几年的培育,我们在生产工艺、对市场的把控等在年内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销量和价格双双提升,再加上年内成功推出果胶和聚谷氨酸两个新产品,都促进这产品群的利润明显提高。年内,高档氨基酸收入约为人民币6.6亿元。

其他副产品方面,基于良好的管理及原材料优势的充分捕捉,肥料及其他副产品的盈利都有明显改善。年内,肥料收入约为人民币6.1亿元。其他副产品收入约为人民币14.7亿元。

很多时候店家都是按照玉米成本的价格波动来制定味精价格。但是,玉米有地区差异,东北的玉米采购价格下跌远多于其他地区,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节省。在呼伦贝尔,黑龙江,或者辽宁,我们的采购价格远低于其他地区,也是这样一个原因,让我们很好地往生物发酵的其他领域进行延伸。

主要业务分析——氨基酸分部

1、围绕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保障消费品质提升:

(1)绿色领跑项目:构建环保质量评价标准,并在国家质检总局备案,成为流通业第一套质量企业标准,2016年0绿色环保质量事故,率先发布绿色宣言,对每个家庭绿色环保负责;

(2)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定制化消费趋势逐渐加强。随着80后、90后消费者成为主体,我们在定制类家具叶容面积增长25%,设计类家具叶容面积增长超过30%,推动主题馆与设计生活馆的打造,致力于满足新中产消费;

(3)在企业消费方面,引入餐饮、家纺、家居饰品等种类,引入餐饮商场增加34%,引入家纺商场增加10%,进口品牌引入数量达到2208个,同比增长22%;

2、利用互联网提升用户体验:

打造互联网家装平台,以200多家商场为基础,拓展业务范畴,以装修为起点,引入中高端设计师进入平台,引入有保障的家装公司进入平台;

打造共享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将家装市场数字化,对线下物理空间进行数字化管理。

打造线上轻零售平台:利用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相互负责,线上主要功能是为线下门店引流,提升用户转换率,提升商场销售。如何满足商场代理商、如何让品牌商获得更高收益,是打造轻零售平台的核心。

3、打造立体化营销方式:

(1)内容营销:产生优质内容,引导用户消费,打造原创家居美学内容,提升专家形象,在百度指数上提升近4倍;

(2)企业式营销:线上线下互动,利用大IP与消费者互动,带来更多客流量;

(3)艺术展落地商场,引领居家生活品味;

(4)大促营销:全年举办13场大促活动,通过电子券等给予用户更多优惠;

(5)联合营销:联合品牌商、经销商、设计师,打造“超级品牌日”活动,加强资源整合,使各个品牌代言人持续不断进入商场,增加客流量

主要业务分析——黄原胶分部

虽然市场状况因为竞争对手挑起的价格战和石油行业的缓慢复苏还处在一个比较疲软的水平,可喜的是我们积极梳理出利润空间较好客户和果断终止亏损客户的策略及扭转了恶劣形势并实现了有微盈的目的,好于2016年中订立的目标。

2016年下半年黄原胶价格呈现一个较健康的趋势。虽然距离价格明显复苏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我们相信短时间内市场的状况已经得到控制,并开始扭转,黄原胶应该能确立基本的利润贡献。

黄原胶的全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约人民币10,738元,较2015年平均价格下降约28.5%,毛利率约为15.9%,下降约20.7个百分点。黄原胶销售量达到约50,762吨,较2015年下降约20.1%。

跨越式发展战略

1)在市场机会窗口出现下,复制阜丰在味精和黄原胶的全球强势领先地位到其他主要生物发酵产品市场。

中国玉米市场改革带来的变局,给布局成功的阜丰带来历史性机遇。

适逢国际氨基酸行业呈现结构性转变,现时的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都很可能因为自身弱势选择逐步降低生产参与度。

我们乘着2016年非常成功的苏氨酸业务拓展,顺着强势进一步延伸,在动物营养的相关产品领域,建立领先和更有影响力的地位。

我们会在齐齐哈尔夥拍ZF兴建新玉米深加工和生物发酵基地。2017年开始施工,2018年产能投入,初期包括10万吨苏氨酸产能,和10万吨结晶糖产能。结晶糖产能将会成为下一步扩大动物营养类氨基酸或其他深加工产品的铺垫/基础原料。

同时,集团亦跟多家领先世界的生物企业深入沟通,谋求在动物营养领域有更全面、含更高附加值的发展。

2)深入挖掘更多技术改造和管理效益提升的项目

2017年中,我们将会开始推出第二期的生产技术改造(针对味精生产提取技术改造)。相关的技术改造将会提升产出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以致提升产品效益。

3)延伸味精的强势地位到产业链各部分,2017开始着力整合分销商资源和提升直销能力。

整合分销商

大力整合全国分销商资源及提升公司的国内外直销队伍,将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从产业链的生产端延伸到销售端,以便可以在将来更好地传导价格和锁定产业链内更大的利润

与有地区优势的分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价格和市场维护表现提高双方利润,提高竞争壁垒,让集团以后更有定价操作的弹性。

通过和战略关系的分销商进行更进一步的渠道下沉,实现国内市场更全面的覆盖。

加强国内主要客户和主要出口市场的直销能力和利润挖掘

针对优质大客户和主要出口市场,加强直接销售团队。一方面提升全国直接销售的覆盖比例,另一方面,提升销售人员的质量,以挖掘客户需要促成更多通过专业服务和技术建议去创造交叉销售及更高利润的产品组合群。

改变销售团队的考核和激励模式,以推动公司利润为首要指标,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

4)以提升盈利能力和产业影响力为前提,丰富调味品、动物营养、高档氨基酸和胶体4大板块的产品组合和产品之间的协同效益。

在高端氨基酸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升现有产品品质。

餐饮零售方面,我们将推出更多新产品,加强产品系列和产品组合毛利,利用新高管的经验,加深市场的开发力度和提升盈利空间。

问答环节

Q1:对于今年的产能扩张,我们和客户协商好没有?对于整合分销商是为了铺渠道吗?我想了解一下战略的目的。我们公司的化肥是否还继续做下去?对于黄原胶,我看到产能计划列表里2016年产能是下降的,是因为我们做了产能抛弃吗?今年的产能是维持稳定,还是会把之前的产能补回去?

A1:现在不光维生素,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大的同行有各自的竞争力的问题,想退出这个行业,但是他们又不想失去自己的市场,希望和我们合作,由我们来生产,他们来销售,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这条我们今年还会继续,这是我们新增产能市场消化的一个措施。

另外苏氨酸这几年价格变动还是比较频繁的,但是每次降到8000多的时候,马上就降不动了。所以这说明苏氨酸还没有形成有领导力的厂家,整个苏氨酸的产能分布还是比较扩散的,而且这里有相当一些生产厂家,他们都是拿小品种的氨基酸思路来做这个产品。小品种的氨基酸思路,就是我赚钱了,我就跟一点,这稍微不赚钱,就不跟了。这就是去年看到只要降到8000多的时候,马上就就降不动了。所以这条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苏氨酸的市场空间,在利用好我们东北的玉米资源,产能会发生明显效益。

销售改革增加一些直销的客户,这主要是对味精产品来讲。我们味精产品现在市场上大概有个532的说法。5是指大众工业原料,这占五;另外还有一个三是指的餐饮行业,其实最终在超市和这个家庭消费,占不到20%。他的消费结构是532,那么我们想强化5这一块工业客户,增加我们的直销比例。一般来讲,这些工业客户相对来讲,对价格不那么敏感。供货稳定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诉求,他不是散户需求,所以这块是我们强化的一个重点,我们所说的增加直销的部分就是指这个。

我们的肥料并不是我们想和不想做的问题,现在这个行业有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污水浓缩以后做成肥料,他是承担了公司的全部污染的处理。不做的话,没办法处理工厂的污染物。所以不论是有没有效益,即使亏损在多也是要做的,避不开的。

黄原胶的产能问题,确实在去年6月份以后,进入了一个行业整合最低谷的阶段。我们主动采取措施,控制价格,但放开销量。按照我们的成本线,不能低于成本销售。剩下的那些产生亏损的订单我们不要,所以这样一来会减轻了企业亏损的压力。但是这样一来很明显,你控制价格,放开销量,销量会减少,相应的减少会带来产能如何怎么处理的问题。

现在应该说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就是我们新疆的一些品种。大家看到我们新疆的这高端氨基酸都现在已经有比较不错的一个系列的表现,我们现在把这一部分产能用它来生产一部分效益比较好的高档氨基酸,来充分利用这些黄原胶的产能。当然,如果黄原胶整合完成以后,有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些产能也可以再回来。

Q2:味精市场的一个外部环境,您是怎么看的?对待国际市场怎么看?

A2:这里有两个层面,一个大的是国家层面,国家对玉米的临储政策,对我们这个行业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直白一点,就是国家不再以高价收储玉米,而是把一部分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让农民拿到补贴以后自己去参加市场的竞争。在这个政策之前,中国的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一倍以上,实际上我们行业整合时间拖长了有国家的因素。这次国家的收储政策改变以后,现在的国内玉米价格应该比国外的价格基本上还稍高一点,这个巨大的成本落长,给我们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这种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情。

那么相对我们的发酵行业面临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记忆。因此从这一点来讲,他一方面是我们一六年效益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觉得一定要抢,对这次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它,扩建我们新的工厂。

另一方面要谈到我们这个行业和企业了,刚才我分析的这些是说,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之下,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行业里面,每一家企业都会享受到这个政策的红利。在这个总体行业利好的一个基础上,其实每一家企业真的能享受到多少利好,他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他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自己的产能当中,东北的,我们的味精站了50多万吨,内蒙占了50万吨。这很明显,东北和内蒙地区这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这个优势非常明显。

行业整合基本完成,整个味精行业300家,行业集中度高,企业的议价能力应该说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个行业内部这3家内部也不相同,我们是10%,另外的两个同行业是梅花和伊品。梅花在新疆产能大约占45%左右,在新疆的产能和他自己在投资产能相比,这差距也是很大的,就像我们的宝鸡和另外两个工厂相比来讲,差距是很大的。

再来看伊品,大概60%的产能。比较没有优势,在赤峰的大概不到40%,所以说,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重大变化,我们这个行业享受一个巨大的利好,但在这个巨大利好下面,每家企业比较优势,也是不那么相同的。

Q3:整个东北地区其实在吸引这个玉米深加工方面还是很积极的,能不能预期一下未来几年,如果这些产能都开出来以后的行业变化是怎么样的?

A3:现在总体来看,这个问题目前应该说不怎么成问题。第一个我说的那现在国内的玉米价格一下子降到了和国际接轨,这个差距还是太大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这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利好,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局部出现了一些卖粮难的局面,ZF对这一点还是非常担心的。农民产的玉米没人要是很头疼的事情,ZF对东北玉米深加工的招商引资的期盼程度是非常高的。这种趋势是存在的,但是这个会不会成为一种潮流,或者将来变得相对过剩,目前我觉得在短期内还看不到这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强抓这个机遇,非常尊重投资者的想法,控制我们的资本投入的速度。我觉得在一段时间之内,东北深加工的企业还会出短缺的局面,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Q4:苏氨酸在未来是否会做大?未来在氨基酸行业是怎么样的一个格局?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有没有打算在萘胺酸上面有所布局?

A4:四大氨基酸是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这四大当中,蛋氨酸不是发酵的产品,是一个化工合成的产品。剩下的三种是用发酵的方法生产饲料添加剂,色氨酸在新疆已经有几千吨的产量,所以今后的发展,我们希望在动物营养,我们都会做一些努力,增加企业投入。

Q5: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最近市场的状况以及对于玉米和味精市场价格的预判?之前说到国内外玉米价格的接轨,我想知道未来有没有大量出口的计划?

A5:我觉得中国的玉米在实行国家改革以后,玉米的价格应该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一个点,今后我觉得起码不会再降低,但维持较低的水平上有可能有很小的上升,这是从成本上来讲。从产品来讲,味精涨价呼声还是比较高的。

去年的味精扩大的产量,大部分是通过出口来消化的,苏氨酸的产能也就是通过和维生素的合作来实现的。增加出口产品肯定是我们一个选择。

Q6:阜丰现在的市场的竞争情况是怎么样?味精,黄原胶,高档氨基酸的市场份额是多少?对待竞争者,阜丰除了产能优势,还有没有其他优势?我们之后还会采取什么策略去维持市场份额?

A6:原来味精的全球总需求量在250万吨左右,现在看应该在270万吨左右。随着我们一六年技术改造的陆续推进,不光提升了效率,降低的成本,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同时还扩大了产量。黄原胶,自从产能来讲,我们曾经在最高的时候占到全球的接近70%.去年6月份我们限制价格,放开销量,这样我们的比例会低一些。其他的新产品市场份额在50%左右。

一方面,这几年,我们除了这齐齐哈尔项目之外,今年没有直接扩大产能,都是通过技术提升技术改造,来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效率提高,产量的增加。这一块是我们比较注重的。 我们去年以前完成了整个发酵环节的技术改造,从去年年底,今年开始,我们注意提取环节的技术改造,整个提取环节的技术改造,大概要在一八年下半年才能完成。因此增加技术的竞争力,是我们参与竞争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其二,我们非常注意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现在转向从生产环节的优势向市场来转移,整合我们的销售力量,整合销售渠道,营销水平提高也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第二个方面。其实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管理水平提高,注意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抓人才,促管理,上水平这样一个工作思路。

Q7:关于氨基酸方面未来的发展,能不能讲一下具体的想法?直销和经销的比例多大?经销商的价差是怎么定的?

A7:梅花公司去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动物营养,就是赖氨酸苏氨酸,这块比上一年毛利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而味精只提高了毛利一个百分点,就是梅花的年报里面自己披露的。我们销售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味精产品。对赖氨酸是有点担心的,一个是,这几年它的产能基本上没有发挥多少。说实话,我都觉得赖氨酸这个行业为什么这几年一直波动这么大,我觉得这个行业缺乏真正的老大,没有一个比较强势的企业承担领导责任,这样的行业一定会出现一些混乱。中国玉米价格的大幅的下跌,大家都准备去填补国际竞争对手留下的空白。

总体来看,我们基本上符合那个532的比例,更加具体的数据好像没有。

Q8:去年的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味精业务带动的,能不能拆分一下,有多少是来自于中储粮政策?有多少是来自于技改带来的成本下降?能否说一下2017年的资本开支?解释一下为什么存货增长那么快?

A8:这是一个综合的一个结果,简单说来,一六年头半年,每吨味精增加了大概300多块,如果这个增长延伸到一整年的话,大概增长了3亿多,但是下半年玉米政策带来的这个利好是比较全面的,是所有产品毛利的一个提升。所以毛利上的这个增长大部分是来自于下半年玉米政策的落地。

东北三省和和内蒙,自治区都出台了一个政策。国家担心农民的卖粮难,让这些收储企业从11月1号开始到来年的4月30号收储的玉米,给你一吨200到300元的补贴。一旦接到这个政策以后,加大了玉米收购和储存的力度,因此玉米的库存量比往年大幅度增长,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三、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

公司介绍

公司基本情况

我们有两个市场、三个愿景。第一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研发过程变得更加容易。第二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第三是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细胞疗法。

经后的战略是以基因合成技术为核心,提供生命科学研发服务以及相应的产品。这一块业务目前是我们核心的现金流来源。以这个业务为核心向下延伸,我们致力于两个领域。第一是我们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即工业酶;第二是 CAR-T细胞疗法。这两个新业务将在未来为我们公司产生更高的收益。

下面看一下我们公司的概览,金斯瑞是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服务应用产品的供应商。作为基因合成的一个领导者,是基因合成领域的全球第一,而且是一个全球化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服务的供应商。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里面,拥有良好的、受信赖的声誉。公司,2002年成立于美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里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在美国的新泽西、中国的南京、欧洲以及日本拥有生产基地和设施,在全球拥有超过1600名员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5000名以上的客户和一些著名的投资人。

金斯瑞的历史和里程碑。2002年金斯瑞成立于美国的新泽西,2003年就是推出了咨询课程服务,2004年在南京建立了生产设施,2008年在欧洲设立据点,2011年在南京的江宁设立新的生产设施,2013年进入了工业合成生物产品事业部,2015年底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16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

下面介绍一下股权结构图。控股股东是美国的金斯瑞公司,金斯瑞公司有5名股东,其中张宏良博士战友40%的股权比例。金斯瑞拥有三个主要的业务单元。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行业背景:什么是基因、DNA,蛋白和抗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最基础的单位。DNA就是由基因和组蛋白组。人类是有对染色体。基因合成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第二是不添加天然原料,第三是能够合成任何基因、包括不曾存在的基因。合成生物学以基因合成为基础,重新设计装置和系统等,对我们现有生物体系进行改造。简单说,就是利用基因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举个例子,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是通过种植、采摘、提取获得。现在我们把青蒿的基因放到酵母中,由细胞来生成青蒿素。这会解决我们传统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诸多的问题。

那么合成生物学有两种研究方式,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第二种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对现有的生物体系进行重新修改和设计,获得更好的性状表达。自下而上是从基金开始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生物体系。合成生物学关键的前沿,就是从自然的人造细胞一直到完全人造细胞这样一个产业链。合成生物学的例子有工业酶、石油细菌、细胞疗法,还有其他很多的应用,每一个领域里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市场空间。

业务和财务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公司业务,大方面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服务,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这个生命科学研发服务。这块业务从6个方面为我们科学家提供服务;其次是临床药物研发服务,在3个领域为科学家提供服务啊。第二大项的业务是产品。首先是生命科学研发产品;第二项是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即工业酶。第三块是未来领先的研发业务。首先是细胞疗法;其次是其他的生物技术研发。

第一块的服务,生命科学研发服务这块业务有6个方面。主要包括基因合成、蛋白产品、抗体、及多肽。工业合成生物产品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领域。公司在2013年进入这个领域之后,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产品。

下面,我将介绍金斯瑞的知识产权及技术诀窍。公司拥有19项注册专利以及43项待审批专利。集中在4个领域里面:优化的基因设置系统、基于芯片的下一代基因合成技术、按需定制的执行合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

公司持续在研发领域进行投资,有一系列正在研发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拥有超过140名研发人员,分布在4个研发团队。每年销售的8%到10%作为研发费。2016年研发费用超过了950万美金。此处特别强调两点,第一是学术期刊上有22610篇论文引用了金斯瑞的产品和服务;第二是金斯瑞作为全球合成酵母基因组2.0项目的商业实体,自2011年参与以来,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成果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

下面整理一下金斯瑞的市场和销售。金斯瑞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5000名以上的客户,遍布各大洲。同时,我们在美国和中国拥有销售团队。其中美国的销售团队90%以上拥有这个生物学硕士以上学位。同时我们也开发了在线定制系统,从 2016年全年数据来看,我们有超过47%的订单来源于线上。我们60%的客户是是制药公司及生物技术公司,接近20%的客户是学院及大学,研究机构接近13%。按地域来分,北美的客户占53.5%,欧洲占15.9%,亚太占18.9%,中国大陆占6.9%。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2016年的财务指标。2016年,我们在净利润上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比2015年增长51.4%。同时我们的毛利率比2015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我们的销售收入比2015年提高了32.3%。从各项指标来看,公司的业绩增长非常明显。

下面看一些重点的指标。从收入角度看,公司过去4年,获得了年化增长是24%。从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来看,毛利的年化增长过去4年是25.8%。毛利率从63.7%稳步提升到2016年的66.4%。

从调整后的EBITDA,这块也在保证一个稳定的增长。EBITDA从12.8提升到2010年的39.5,EBITDA率也稳步提升, 2016年达到了34.4%。

调整后的净利润和调整后的净利润率也稳步提升。净利润从2013年的6.4百万美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28.4百万美元。调整后的净利润率,从2013年的10.7%提升到2016年的24.7%。

从分部的财务指标来看,生命科学研发服务这个分部的收入过去4年年化增长是18.1%;药物研发分部收入过去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51.5%,生命科学研究目录产品这个分部过去4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1.4%;工业合成生物产品这个分部2014年才有销售收入,这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48.5%。

从各分部的毛利及毛利率来看,生命科学研发服务这个分部,毛利从2013年的35.4百万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63.2个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3%。毛利率从2013年的64%提升到2016的69.3%。临床前研发分部的毛利从2013年的1.9百万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7.5百万美元。毛利率从2013年的60.2%提升到2016年的67.2%。生命科学研究产品分部毛利从2013年的0.9百万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3.5百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7.8%。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分部毛利的增长非常迅猛,因为在过去的2014年和2015年,它的毛利都非常非常低,但增长达到20多倍。

下面讲解一下我们一些关键的这个财务指标、财务比率。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16年是61天,比2015年略有下降。显示了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016年达到35天,比2015年略有增长、基本持平。平均存货周转天数2016年比2015年有所增长。2016年达到了35天,主要原因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公司计划是以这个从服务型转型为产品型公司,因此有意地加大了存货;第二是公司在2016年并购了济南诺能,而济南诺能的存货是比较多的。

下面看一下调整后的ROE, 2016年调整后的ROE比2015年B略有下降,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7%。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5年末上市以后,净资产大幅上升。从调整后的ROA来看,2015年为13.9%,比2015年的13.86%略有增长。调整后的ROE和调整后的ROA都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战略展望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首先、公司在研究银行领域持续增加投资,第二、增加公司的产能,第三、寻求策略性收购,第四、加强市场和营销。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我们在镇江的一个投资。公司在2016年6月和镇江新区ZF签订了协议,将在镇江投资3000万美金,以增强我们生命科学研发服务的产能。2016年,我们同时也并购了这个济南诺能,以增加我们在工业酶领域的产能。

公司未来发展的这个业务趋势啊在3个大的领域里面。

第一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本公司将增加研发力度、内部开发及授权新兴技术,采用提升更快速基因合成服务的新工具;提供更多元化的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服务及产品,并将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扩大至通路组合、微生物基因敲入及敲除、基因组修订及蛋白、抗体工程等,以扩展上午药业研发应用;发展新科技 并改善工业细胞株工程及抗体的蛋白生产过程;投资以巩固可提供该等服务及产品的技术实力。本公司借助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分部的优势扩大现售产品,并打造目前不断增长的蛋白表达及分析的产品线;投资新产品开发以透过提供先进产品而从其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向开发抗体验证投入更多资源以紧贴该领域的最新趋势。

第二是在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领域,本公司将提升药物研发方面的实力,以紧贴全球制药群体对标验证、先进药物识别与优化。我们不断获取先进技术以加强服务平台。举例来说,除了将鼠源抗体人源化外,我们正拓展容许我们直接产生人体抗原的技术。此外,我们将通过我们的抗体技术继续衍生我们的平台拓展至标靶疗法。此外,我们正建立癌症免疫治疗的全面实力,包括建设抗体及细胞株库,且开发验证完善的体外及体内药效分析。

第三是在工业合成生物产品领域,本公司拟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及技术修饰改善生产工业用酶的微生物,由此微生物能以高产量及更佳性能特点的生产工业用酶。我们拟继续研发将工业用酶用于食品行业以及扩展至其他应用领域,例如饲料、制药、及化学行业。

问答环节

Q 如何理解利润表上的汇率收入是正的,而净资产评估汇兑收益是大幅亏损的?

A 综合收益张表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这一块进行批示,因为所有者权益这一边,我们的资产增值有一个过程,新公司从2011年、2012年开始成立的时候,是以美金投入到中国来的。那个时候的汇率比较强势,人民币以6.0计价,到现在,人民币折算成美金用6.9计价,中间有一个差额。

Q 所得税的递延项增加是什么原因?

A 一块是临时性的差异产生的时间性的税务责任。我们有一些应收账款的计提,还有一些存货计提。它已经进了利润表,但是还没有计提完。还有我们对员工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在年底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兑现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在2017年如果逐步兑现或者未来年度兑现的时候,这一块就会释放出来。 

Q ZF补助相对2015年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个ZF补助未来年度是不是可持续的?

A目前国家总体对研发企业的鼓励和扶持是在逐步加大的。所以从大环境上来看,我们看不到有特别大的负面影响。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将在这一块也投入较多的这个精力,把我们公司这个研发的亮点宣传出去,多向ZF申报,更多获得ZF的补助。

Q 分部列区的这个分部成本里面包含各个部门的研发费吗?

A 研发费用都包含管理费用里。

Q 就是说这个分部资料的毛利里面的分销成本应该纯粹是经营性的,其他前瞻性的研究应该都不在这个里面?

A 是。

Q 那就是说财务报表中特别说明的950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其实大部分是包含在管理费用这一项里面的。我的理解正确吧?

A 是。

Q 我们前几天看到有一个公告,说跟华润这边合作不会继续开展下去。华润集团是单方面的退出吗?

A 我们公司和华润合作时间比较长。最初是和华润集团洽谈。去年的12月份华润集团把我们的合作转到了华润医药和华润产业园。接手以后,他们重新进行了尽职调查,上周他们决定退出,主要原因是有3点。第一,他们认为我们目前双方合作的创新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他们现有的产业并不匹配;第二,他们认为我们从从事的创新研发目前太过超前,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研发的风险;第三点,他们认为实施的周期太长,因为我们是着眼于5年甚至更长时间。就这块业务,我们公司还会继续的发展,我们也会在国内寻求其他的合作方。

Q 研发费用有没有资本化,有没有进入无形资产?

A 没有。目前都是进行费用化处理。

Q 未来毛利率的增长空间怎么样?工业酶方面毛利率这几年达到一个了水瓶模式,利润率达到28%、29%左右,这一块有什么增长贡献?工业酶销售在今年下半年达到600万左右,有多少来自济南诺能,有多少是你们自己的销售?2017年派息情况是怎么样?

A 在研发领域的这一块毛利率的提升这一块,我们在持续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是:我们要做最好的创新公司、研发出最好的技术,能够让整个科学界能够享受到我们的技术带来的便利,能够充分感受到的性价比。我们不是追求过高的毛利率,我们是追求跟科学领域创造一个共赢的局面。

关于那个工业酶方面的毛利率,在2016年我们已经达到了28%。目前我们还是用原有的设备在进行生产,我们第一是产能没有释放,第二是销售还是处于一个正在爬坡的状态,所以说这个28%不是我们瞄准的目标。我们现在瞄准的工业酶的毛利率的是以全球最大的工业煤生产厂家作为目标,我们在尽最大的努力,在工艺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的投资和改良方面加大力度,争取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之内能够达成50%以上的毛利率。这个是我们接下来这一两年需要做的工作。

关于未来工业酶的贡献,目前,因为诺能被并购进来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他们因为定位于在饲料酶这个主要领域,大概我们认为诺能有60%的贡献度。

对于股利,我们公司目前处于一个在高速发展的一个过程当中,所以对未来产能的投资以及研发的投资是我们在未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的机会。但是考虑到我们上市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广大的投资人对我们都是寄予期望。所以这一次我们决定拿出我们2017年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对投资人长期支持我们工作、发展的回馈,在未来的年度,我们还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但是我们一定会在整个联交所合规范围之内以及董事会的决定情况之下,对所有的投资人都做快速的回报。

Q 在工业酶这边,和华润集团的合作有影响到吗?

A 目前没有影响。

Q 在国内和国外有没有扩大临床实践的这种安排?

A关于Car-T疗法,我们目前也有想法在国内和医院合作,但目前都在这个探讨过程中。

Q 那有大概的这个时间进展安排吗?

A目前感兴趣的机构很多,我们正在洽谈。

Q 工业酶今年能有多大的产能?能带来多大的收益?有目标吗?

A没有数据。

Q 工业酶今后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A 工业酶今后的应用上有很多的领域,第一个领域在饲料方面,工业酶应用在饲料行业的利润率会增强,诺能未来会专注这一方面的业务。工业酶在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上,现在食品中有很多化学成分,我们能用酶取代化学品,能够使我们的食品更加安全。工业酶在家庭洗衣上也会被更多运用。我们会再来探索其他方面的应用。我们对这个方面的增长预期很有信心。

Q Car-T疗法的技术,国内的临床实验进展。

A 抗体还处于非常早期的研究啊,所以我们对于这里用的技术也从来没有披露过。请原谅我们对技术方面不会做解释。

我们正在通过努力在中国做临床实验。中国的政策上,CFDI正在形成,我们等到政策规范好了之后,会在中国和中国之外的国家的申请正规的临床试验。

Q 关于基因合成,现在的价格情况怎么样?今年会不会有什么新技术推出来?临床生物医药方面,今年增速是比较快的,2017年的展望怎么样?

A 我们做了许多年的基因合成市场,所以整个基因合成的价格还是非常稳定的。这个方面,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不断研发下一代的基因合成技术,我们还没有推出基因合成技术的时间表。我们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决定可以推出什么样的基因合成。

对于临床生物药物研发,我们16年的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市场的需求很大。我们在一七年会把它与研发服务并在一起,所以我们一七年的报表不会单独列出生物医药研发。因为这两类业务针对的客户是一样的,都是研发领域的客户,都是大学的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院。所以我们会把这两个报表结合在一起,我们一七年也希望他保持一个健康的成长。

Q 各大地区的前十客户是什么?

A 因为我们与客户都签订过保密协定,所以我们不方便提供这个信息。它们是一些非常顶尖的这个大药厂、大学。所以我们的客户范围是非常广的,我们前十的客户占销售的份额大概是10%。

Q 在中国市场这一块的占有率只有6.9%吗?那是不是说中国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A 对,中国市场因为增长率是比较快,所以我们在中国市场会投入很多精力。现在我们整个销售额里面占的比例比较小,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这个市场占的比例会更大。

Q 19个病例的回访情况怎么样?接下来这一块在中国和美国我们计划怎么去开展?我们看到2016年的研发支出有一定的增长,2017年研发支出的增速会怎样?工业酶进展比较快的是哪些领域?客户和订单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A、Car-T疗法这个接受治疗的19位病例目前都恢复得比较好。都是达到了临床治愈的一个标准。

关于2017年的研发支出的增速,我们2016年研发支出就比2015年增长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2017年相比2016年会有更快的增长。主要原因是Car-T疗法和领先生物技术研发这些领域会增加投入。

关于工业酶进展快的一些领域,我们公司目前的工业酶用在在饲料和淀粉加工领域,这两个领域进展都比较快。

Q 今年下半年相比于上半年行政支出上上涨较多,大概增长有600万左右,增长来源是什么?传奇有没有想找合资公司,还是自己单干?

A 行政开支有三个因素:一是抗体方面开支的增长,二是公司在打造一个更好的管理团队、吸引高端的人才方面也做了一些投入。三是下半年我们与诺能有一个并表,所以诺能这一块也是个新增加的因素。

关于合作,我们长期做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产品。我们的模式是提供产品的。我们的公司要把市场推广到国内市场,在国外市场也与别的企业合作,能够把这个产品的情况到日本、美国、欧洲市场。

Q Car-T疗法有没有争取专利,进度怎么样?突破性疗法呢。

A你的问题我没有完全听清楚,我尽量回答。首先关于抗体的相关技术,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我们的专利是覆盖全球市场的。

对于突破性疗法,大概是做了将近80-90例病人,就可拿到新药证书了。所以它的例数不是像一般新药一样要做上千例。

Q 在这个国家发改委产业指导目录中,关于禁止外商投资的这个这个项目怎么看?

A在这个国家发改委产业指导目录中,关于禁止外商投资的这个这个项目,在国际部分里面,有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类药物。那么关于细胞疗法,目前在美国是把它作为药物来看待的。文件中鼓励外商投资生物工程和生物药物。基因合成和生物疗法是典型的生物工程。金斯瑞是本土化非常强的企业,也不是用的就是外资,金斯瑞在南京也注册了公司。在政策方面我们还会进一步研究。

Q 公司用什么指标判断临床试验的结果?挑选这些病人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A 临床设计方面,我们挑选的病人是经过其他治疗已经治疗不好的病人。这样才会进入到我们这个临床实验上去。所以,这和一般的临床试验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对照组,也没有对照别的药品。所以往往这些病人是过了两三个月就要准备后事的病人。判断指标是癌症症状的缩小和消失,还有一些内部性的目标、生物的指标来检测。

Q ZF的管理办法,大致什么时候能出来?管理办法一出来公司就要把材料报上去。我们针对CFDA的材料和美国FDA的材料,这两个申报材料的准备情况大概完成了多少?

A我们不知道国家政策什么时候能出来,我们公司为美国FDA准备了所有材料,我们希望标准出来的后会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

Q 我们在报送美国FDA的材料时,有没有聘请专门做这种材料的咨询机构?如果在美国请了,那么这个公司在中国有没有分支机构?如果我们在美国有请的话,中国这边直接用美国那边的分支机构会不会有利于将来我们公司在CFDA和FDA之间进行互认,让我们少走弯路?

A我们请了美国的咨询机构,他们在中国也有分公司,所以这两边的这个社区可以共用。

Q最近在美国这有很多新兴的小公司,用一个系统来开发一些应用,这个应用呢?这些应用平台可以来做很多的药物开发。你们公司掌握了这个工具之后有什么新的开发?

A我们对这个的研究非常重视,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但是从技术保密考虑,我们公司对于研发产品不会披露。

Q 基因编辑技术以我的理解是用基因来控制它的蛋白表达技术,生长出我们想要的特定的细胞,我我们第一步是不是可以利用人体的一个皮肤细胞,然后掌握它的这个基因,可以制造出人造皮肤?那么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可以制造出人造眼角膜、人造器官?

A 这都是有可能的。这也不是说控制的技术,基因有排斥作用,我们克服了这个排斥作用,就能够来进行别人造的皮肤、人造眼角膜。这与基因的置换有关。包括人造皮肤这些产品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资源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集中在一个领域,比如我们公司做的工业酶、癌症治疗。我们把这两位领域做好,公司就本身就能做得很大。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扩展到其他的领域,一定在现有领域做好后再扩展到其他领域。

Q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3到5年,我们工业酶能进入世界各国的医保,以及我们公认为能够产生强大的现金流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有更多的现金资源来招呼更多的科学家,在各个方面去做内部的风投了。

A 对。

Q 我之前跟踪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了,我把他从棺材里拉出来,我跟他的家属接触了,他们很看好你们的公司,我很好奇张博士为什么这么低调,连病人数都不透露?我们的诊所有一个血液科的专家曾亲自跑到西安去,那公司怎么一点都不宣传呢?

A 因为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对整个披露,都根据那个香港联交所的规定。并且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在关注我们的产品,我们在商业化之后才能大规模宣传。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是不对产品做宣传的。

来源:广发证券海外研究

业绩会纪要系列相关链接: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一):龙源电力、中集安瑞科、新奥能源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二):昂纳科技、优源控股、雅居乐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三):IGG、金蝶国际软件、丘钛科技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四):中广核新能源、Samsonite(新秀丽)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五):舜宇光学科技、赛晶电力电子、中国华融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六):恒实矿业(01370.HK)、雅迪控股(01585.HK)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七):361°(01361.HK)、富力地产(02777.HK)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八):协合新能源、中广核电力、上海电气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九):彩生活、大唐新能源、盛京银行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中石化油服、四环医药、大唐发电、深圳高速公路股份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一):中国电信、通达集团、红星美凯龙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二):恒安国际、中国圣牧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三):吉利汽车、中国海外发展、中升控股

港股业绩会纪要系列(十四):恒大健康、新天绿色能源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