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资怎么看中国市场?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招商宏观谢亚轩,作者:罗云峰 刘亚欣

疫情之后,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进一步上升,中长期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

核心观点:

近期国内政策向着鼓励生育和共同富裕方向做出广泛的转向和调整,对于我国资本市场预期产生显著影响。也激发了外资的恐慌和避险情绪。9月初,外资流入似乎又有改善,那么,海外投资者当前究竟如何看待A股,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投资行为呢?

从海外投资者的表态来看,少部分投资者或投资机构认为应远离中国市场,或者仍可能有一定的跌幅;多数投资者在承认短期调整和波动的同时,认为对其长期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和目标没有太大影响。

事实上,从对海外机构的调查来看,疫情之后,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进一步上升,中长期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资产被国际投资者接受的重要依托。第二,新冠疫情加剧了低利率环境,进一步使得长期投资者青睐新兴市场,中国从疫情中快速恢复所能提供的高回报使得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

不过,一些国际投资者也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忧虑,忧虑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中美关系等地缘政治问题,二是对国内监管、公司治理层面问题的担忧。近期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有助于减轻海外资金的疑虑。而ESG在全球范围内都越发受到重视,这可能是未来若干年重要的投资方向,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体系的重点提升领域。

以下为正文内容:

近期国内政策向着鼓励生育和共同富裕方向做出广泛的转向和调整,对于我国资本市场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国内侧重于中长期问题、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预测和理解难度较大,容易激发外资的恐慌和避险情绪。7-8月,我们看到陆股通资金流入规模有所下降,且间或出现比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伴随着的是部分海外投资者发表悲观言论,媒体也曾报道凯西•伍德旗下旗舰基金卖出了中国股票。9月初,外资流入似乎又有改善,日均流入规模又上升至50亿元。那么,海外投资者当前究竟如何看待A股,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投资行为呢?

从海外投资者的表态来看,少部分投资者或投资机构认为应远离中国市场,或者仍可能有一定的跌幅;多数投资者在承认短期调整和波动的同时,认为对其长期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和目标没有太大影响。

事实上,从对海外机构的调查来看,疫情之后,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进一步上升,中长期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

全球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8月发布的《全球公共投资者2021》(Global Public Investor 2021)对超过100家央行、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于亚洲资产、特别是中国资产的兴趣进一步上升。据统计,全球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目前控制着总计42.7万亿美元的资产,2020年,全球央行的资产储备总计增加了约1.3万亿美元,至15.3万亿美元。而OMFIF的调查显示,近40%的全球公共投资者计划增加其在亚洲的投资敞口,显著高于去年的15%,且对亚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中国和人民币的热情跃升推动的。但同时,分别只有8%和7%的机构计划增加其北美或欧洲的净持有量。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资产被国际投资者接受的重要依托。根据OMFIF的调查,全球3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增加人民币持有量,比例较去年明显提升,其中,非洲国家的态度对于人民币的态度更加积极,或反映非洲与中国更为紧密的贸易和金融关系;近一半国家的央行都准备增加人民币持有量;2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减持美元,18%的央行计划减持欧元。68%的央行表示将在更长的时间内更多地持有人民币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外汇储备(COFE)货币构成数据从2016年开始单独披露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截至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国际外储规模中的占比从2016年末的1.08%上升至2.45%,对应规模从908亿美元上升到了2874.6亿美元,在近五年的时间翻了三倍。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上升,一是受中国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体系的推动,二是受海外央行资产分散化需求的推动,三是受到部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对于美元资产的抛售和对于人民币资产的增持。俄罗斯财政部的公告称,7月5日,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资产结构调整已经完成,将美元份额从35%降至零,英镑比例降至5%,而欧元和人民币的比例则分别提升至39.7%和30.4%,现货黄金比例为20.2%。

第二,新冠疫情加剧了低利率环境,进一步使得长期投资者青睐新兴市场,中国从疫情中快速恢复所能提供的高回报使得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

在长期停滞的低利率金融环境下,养老基金等大型资管机构的投资收益普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其负债成本或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其投资收益目标同样具有刚性。新冠疫情加剧了低利率环境,因此,为了在长期实现较高的收益率目标,一些长期投资机构可能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第一,寻找低相关性资产充分分散化;第二,承担更高风险。中国相对较快地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使其具备更好的投资环境,未来更好的经济前景也带来了相对高收益的前景,这提升了海外投资者的兴趣,也符合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在疫情后极低利率时代的诉求。并且,相较中国经济的体量,中国市场对于海外机构而言整体仍然处于明显低配的状态。

不过,一些国际投资者也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忧虑,忧虑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中美关系等地缘政治问题,二是对国内监管、公司治理层面问题的担忧。

近期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有助于减轻海外资金的疑虑。在中美关系出现恶化之后,美国曾出台部分措施来限制一些公共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例如加强对投资中国证券的美国养老基金的审查、禁止投资某些中国股票、打压中概股等,不过美国政府的政策通常仅限于公共部门,不涉及私人部门,加之美国公共部门持有的中国资产原本就非常有限,因而这一因素的影响一直不大。并且,近期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8月31日至9月3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访华,9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我方通稿中提到拜登表示,美方从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美方愿同中方开展更多坦诚交流和建设性对话,确定双方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避免误解误判和意外冲突,推动美中关系重回正轨。美方通稿中也提到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两国都有责任确保竞争不会转变为冲突。双方沟通加强,且双方对于中美关系的温和论调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两国关系缓和、边际改善的可能性上升,这也有助于减轻海外资金的疑虑。

ESG和绿色投资可能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OMFIF的调查显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战略对于全球公共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上升。新冠疫情后,对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的认知增强,大多数机构都表示它们以某种方式实施ESG投资,其中所有养老基金都实施ESG标准,而主权基金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央行比例略高于一半。超过90%的接受调查的央行已经将绿色债券作为其储备的一部分进行了投资;60%的机构计划增持,高于一年前的45%。通过选择外部投资经理实施ESG投资也是选择之一。对央行而言,绿色债券等可持续投资是最受欢迎的策略。ESG在全球范围内都越发受到重视,这可能是未来若干年重要的投资方向,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体系的重点提升领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