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疫情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会怎样?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未来一周的数据变化,假若新增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出现趋势下降,预计一些工厂和工地都会步入复产复工,那么冲击相对会小。

作者:潘向东、刘娟秀 

来源:新时代宏观

这是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博士在2020年1月31日晚对投资者的电话会议发言纪要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晚上好!首先通过电话的方式给大家拜个年!今天在电话里我就分析一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预判一下国家未来将如应对,当然也对投资者提供一些操作上的建议。问题共涉及8个方面。

1、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看,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比较大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很难发出自己的见解,但我们从武汉封城到世卫组织对此次疫情的定性,不能不特别重视。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2003年的SARS,当时大家都很紧张,很悲观,A股当时走出的5朵金花行情,也因为SARS的出现而夭折了。但事后来看,当时是担心过度,中国经济只经历一个季度的小幅调整,随之就一路高歌。这一次疫情出现之后,现在出现了两种观点,没有经历SARS的相对比较悲观,经历了SARS的,相对乐观一些。做投资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成也经验,败也经验。当年出现SARS,只是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比较紧张,连上海和江浙都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这一次,不仅仅是湖北受到影响,全国除了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省份受影响的程度低一些,其他省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处于严阵以待,经济活动几乎是处于半停止状态。从这角度来看,未来的疫情会得到有效控制。从时间方面来看,从爆发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两个多月,目前还处于疫情公布人数爆发的密集期,从已有的公开信息来看,个人预计还需要一段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看,这一次疫情的冲击,持续的时间长,覆盖面也广,这方面SARS与它不可比。

2、假若疫情就此控制住,对供给端的影响相对有限

在中国,春节期间本身就属于休假季节,春节前一般都会供给方面做充分的安排。所以即便春节期间控制人口流动,对生产的冲击也相对有限。一季度,春节后随之又是两会,北方还处于寒冷季节,生产活动都不是很积极。从中国GDP的构成来看,一季度GDP占全年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从数据来看,一季度被动提升的幅度仍然相对有限。当然,假若疫情持续的时间拉长,那必然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和建筑业。所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未来一周的数据变化,假若新增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出现趋势下降,预计一些工厂和工地都会步入复产复工,那么冲击相对会小。

3、疫情主要通过消费领域对经济产生影响

消费所占的比重要大,这种比重提高属于被动提高,因为投资下降得比较快。春节期间属于消费旺季。为了控制住疫情,从了解的信息来看,各级政府对疫情控制力度可以说是空前。中东部一些城市,有些小区已经不让陌生人员进出,一些公共交通都已停止运行。农村的各级政府对人员的进出也是逐级排查和限制,农村春节期间最活跃的集会和聚餐活动均被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一些旅游景区、影院和楼堂会所本来这个季节都属于旺季,但都关门谢客。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看,只有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一些城市不再出现新增病例,这些活动才会逐步地恢复。这对旅游业、电影业、物流业、餐饮业等行业影响预计会比较大,而且这些消费流失了就流失了,很难补回来。

4、世卫组织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剧了外需对经济的冲击

1月30日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正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决定有效期为三个月,如疫情发生重大变化,总干事有权提早召开会议,解除紧急状态。这一决定它能给我国带来更多的人力、财力、医疗资源,帮助我国更快更好地战胜疫情,但它也触发各国对我国旅行、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相关限制。此前WHO做过五次类似的宣布,分别是2009年的H1N1流感(发生1个月后就宣布,当时得到了很快的控制)、2014年的小儿麻痹症、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2016年的寨卡病毒和2019年刚果(金)的埃博拉爆发。当然谭德赛同时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目前不推荐实行国际贸易和旅行的限制”,措辞相对温和。但大家要看到美国和英国等已经对中国的航班实行了管制,这样的结果在短期内当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冲击,在没有取消前,中国还是将面临国际旅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活动的制约和限制。

5、当前的经济呈现脆弱性,受到外部冲击的杀伤力更大

2003年SARS出现的时候,中国经济已经从1999年开始开启了新的一轮增长周期,而且处于上升加速期。但现在,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都一直处于经济的出清周期,而且现在还处于出清最为艰难的时候,很多企业在困境中支撑只剩下最后一口气,这从过去几年债务违约的数量可以看出。假若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他们雪上加霜,很有可能就此倒下。企业不像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因为外力可以延期,但企业倒下去了要再开工可能性就很低。这也说明,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破坏力将越大,对经济的破坏力将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假若一定和历史相同的经历做比较,大家可以考虑1997年东南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我国经济也持续出清,那一轮经济出清到1999年才见底。

6、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假若下周A股开盘前没有有效的政策工具对冲,短期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会比较大,23号我们放春节假日之后A50期指13910跌到今天下午16点的12830,下跌了7.8%。短期冲击之后再观察疫情的发展状况。假若下周的新增疑似病例和新增医学观察病例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A股市场可能就会形成中期的底部区域。假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那么需要再看我们的政策工具,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工具,那么市场将仍然承压,寻求中期的底部。短期内大宗商品也均将承压,LME的铜铝锌等近期都出现较大幅度的跌幅。BDI的走势也说明投资者的担忧,从1月17号开始,由768点跌到今天的500点左右,跌去了近35%。由于未来经济短期内承压,投资者预计货币政策将会趋于宽松,而且由于需求的急剧收缩,未来物价的压力将会缓解,这对债市会形成中短期的利好。为此,对投资者而言,假若属于短期操作者,那么短期走势还是需要观察,假若是中长期投资者,其实这种波动可以福略不计,相反还给大家带来看好标的加大投资的机会。

7、此次疫情对A股各行业的影响

就短期而言,受影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线下消费、餐饮、物流、影视、食品饮料等行业,由于很多人担心疫情,都不敢出门消费,日常消费都呆在家以简朴为主。这些受影响的行业在短期内失去了就失去了,也不会存在递延,这不像生产、工程建设以及住房等耐用品消费,这些都是具有递延性质,短期的疫情并不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疫情解除了,他们还都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补上。所以这些行业今年的业绩预计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当然大家都不出去活动,对线上消费、软件开发和线上娱乐等都将产生利好的冲击,特别是网络游戏、热播视频(像抖音)等。由于疫情的出现,生物医药不仅会短期产生利好冲击,大家对健康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这一板块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至于对所有这些板块的影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这需要看未来的数据,什么时候新增疑似病例和新增医学观察病例出现趋势性的下降,这些短期冲击就告已段落。所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数据的变化。

8、最后的政策建议,面对外部冲击,我们觉得可以尽快降息、降准和发行特别国债

2008年4万亿的推出,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在诟病,我们看到都是当时救助之后的后遗症,“是药三分毒”,因为经济后来企稳了,没有奔溃,所以我们之后看到的都是那“三分毒”。这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的运行很难在实验室去预先实验。大家试想一下,假若当时不那样操作,结果会怎样?当然存在争议的是操作的力度可以不那么大,这都是事后来看。今天的听众很多是做投资的,大家事后来看股市的走势,都看得明明白白,很多都能解释得清清楚楚,但要判断未来呢?这一次疫情唯一欣慰的是为我们稳增长提供了政策操作空间,货币政策可以尽快选择降息、降准。当然利率下调了,财政还债的压力减缓了,操作的空间也随之打开了。

经历了2019年2万亿元左右的减税,加之经济继续下行,财政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从地方两会的预算目标来看,预算收入增速普遍出现了下调,支出更不用说了,一些省市都直接调到了负增长,中央也号召大家准备过紧日子,也就是要节省开支。之前期盼的降税能带动经济回升,目前来看并不显著,拉弗曲线在中国是否有效还有待验证。当然针对这一次突发事件,中央可以考虑启动发行特别国债。

去年由于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肉类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CPI增速也不断创出新高,由于一直担心猪肉价格扩散的影响,货币政策在操作上均保持了对物价的警惕性,主要是通过麻辣粉(MLF)和老婆肉(LPR)在小步操作。这次疫情的出现,极大地抑制了一些消费,由于供给在年前就准备得比较充分,这样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的忧虑将解除。至于网上传湖北一些地区由于限制一些商业活动导致超市的价格上涨,那只是个别地区的暂时现象,随着外地物资的加大进入,囤积现象将得到缓解,价格也便随之回落。

既然未来物价不必忧虑,那么货币政策就可保持相对激进,可考虑尽快降息、降准。降息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地方政府的负债成本,给企业和金融市场都提供强力的信心。特别是对于短期,将有利于部分化解灾疫带来金融市场的忧虑。

至于降息是否会对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产生我们不希望的效果,那可以考虑通过行政调控的手段进行抑制,不能因为它们而影响稳增长的大局,况且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只有经济增长稳住了,外汇市场才能稳住,房地产市场才有希望保持相对的平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