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延30年!农村土地改革再进一步,有何深远影响?

土改是大事~

11月26日,中央连发3份关于农业农村文件,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关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再进一步!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颇为敏感,在今日的行情表现中,土地流转和农业种植概念集体爆发。

其中,新农开发强势涨停,苏垦农发大涨5.79%,隆平高科大涨3.47%,北大荒、神农科技、农发种业、敦煌种业等纷纷上涨。

(来源:东财,农业板块表现)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投资者对于农地改革政策是持“欢迎”态度的。

一、文件到底说了啥?

第一,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其实,土地承包制度早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第一轮承包期为1983-1997年,为期15年。到期后,中央延长第二轮承包期,即1997-2027年,为期30年。眼看再过几年,农村土地承包权将要到期。这时,中央再度延长30年,给农民吃了一个定心丸。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七十五年,是实行“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

该《意见》还指出,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同时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这是给农地定调,不能搞土地私有化,但是土地承包关系将长期稳定。

第二,家庭人口变动不影响原有承包地的稳定。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应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

此外,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简单来说,就是农户家庭新增人员,不再增加下发土地承包,如果有部分人员死亡,不收回土地承包权。当然,家庭成员全部死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由发包方收回承包地。

第三,农民进城落户,原有土地承包权不会改变,还可以有偿转让。

这条打消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并且,承包农户进城后,还可以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

对农村和农民来讲,土地是非常珍惜而且重要的核心资源,土地的产权关系以及承包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各方面投资预期。通过此次制度的出台,明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大家的风险。

二、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第二轮到期在延期30年,将对于广大的6亿农民朋友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有地农民可获更多收入。

更长的承包期,对于流转土地的农民来说,之前只能流转出去10年,现在多加30年,就是多收30年的租金。

土地承包增加30年,按人均耕地1.5亩,平均流转价格500一年来算,相当于给每个农民发了几万元的红包。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成员,这就是几十万的大红包。

第二,土地更值钱了。

以前,土地承包剩余年份不足10年,农民大多不敢将土地短期流转,因为怕承包权被收回或流转过程中产生纠纷。

但现在承包年限长了,土地可以做更多长远收益的项目,土地经营价值提升了。农民也更有积极性将土地承包权流转给亟待想进入农村市场的资本。有了资本的加持和进入,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乡村振兴也有着力点。

此外,以前土地剩余年限短价值不大,农户靠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获得的贷款极少。年限变成30年后,土地经营权可以为农户增信和抵提高押贷款额度。

第三,农民和资本都吃了定心丸。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政策让农民能够放心流转经营权,不再怕东怕西。而市场资本也喜闻乐见,因为可以租期更长,进行长远产业规划,不担心土地承包权续期的政策变动,而畏手畏脚。

这满足了农民稳定承包权的需要,又满足了流转经营权的需要,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使农业发展。

未来,笔者相信,有关土地流转、土地变现、土地增值以及土地贷款等措施应该会相继出来。

三、有何深层次影响?

一系列的农村土地改革,背后又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2008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我国因为是外向型经济也遭遇重挫,最终拿出4万亿的救市方案走出了经济的泥潭,但带来的后遗症不小。

消费、投资、进出口是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现在,外贸型经济形态已经转变为内需型经济,但现在主要还是靠基建、房地产等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但这不是健康的和持久的发展之道。

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内需,大头在消费。而我国消费需求不振主要是农村消费力不足。

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后者仅有前者的17%。

还有一组很久之前的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不太一样。2008年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439.2亿元,其中市县零售总额54292.9亿元,县以下零售仅为14146.3亿元。这表示广大的农村地区仅为城市消费的近1/4,这也是我国内需经济薄弱之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进行感知: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用上马桶。这都说明中国还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力没有释放出来。

要怎样才能释放广大的农村消费力,目前来看只有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继续加快城镇化率,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进城。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2018年仅有43%左右。城镇化率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去甚远,未来中国经济增量就在15%-20%城镇转化率提升的宝藏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才能够释放农民多年以来的桎梏,加快推进城镇化率呢?其实,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及农村土地改革均有条不紊持续推动。

今年4月,发改委下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正是要解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直指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具体而言,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轰轰烈烈的户籍制度改革,正是为了迎接农民进城排除户籍障碍。而农村土地改革则是解放农民的后顾之忧,当然也将成为内需型经济转型的推动引擎。

根据一些学者的估算,农村仅宅基地的市场价值就高达20万亿元(宅基地制度改革已经在试点),如果18亿亩耕地使用权可流转,那么将释放出更多财富,从而成为带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农民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应该是这次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一个切入点。农民只有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才有参加市场经济竞争的资本和立足之地,并使得多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如果农民流转承包经营权、后续能够处置宅基地等资产,将有利于加速推进农民进城,放下“农民”的身份,转变为城市的“市民”,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四、尾声

未来,城市的发展不再是单个点城镇、城市的发展,而是圈层式经济圈发展,比如现在着力打造的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等。以后广袤的农村人口将加速涌入这些重要城市,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而进城的农民把土地承包权流转出去,将大大有力于农业农村产业化,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支点,为中国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助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