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免收ETF上市费,科技ETF持续火爆

ETF的大时代要来了

9月12日,深交所发布暂免收取上市基金相关费用的通知。深交所在公告中表示,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本所暂免收取ETF上市初费、流动性服务商为上市基金提供流动性服务产生的交易单元流量费;自2020年1月1日起,本所暂免收取ETF上市月费。

 image.png

上千亿元的ETF将从中受益。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深交所上市的ETF规模为1102.55亿元。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161只股票型ETF中平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0.63%和0.13%,有150只产品的管理费率超过0.5%,托管费率超过0.1%。从发行ETF的基金公司来看,截至2019年9月11日,全市场共141家公募基金,只有33家旗下有ETF产品,占总数的不到三成。

业内人士认为,“ETF本身管理费率低,但是ETF的系统却价格高昂,上百万一套,再加上日常的管理,对小公司来说很吃力。”

今年以来ETF数量大增

据Choice显示,截至9月11日,2019年以来共有来自30家基金公司发行108只ETF,合计首募规模569.86亿份,数量虽然已经超2018年全年总和,但首发规模较2018年的1095.71亿份仍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上交所上市的ETF规模为5575.91亿元,约为深交所的5倍。

年初到9月12日,深交所ETF产品的两融余额为308.95亿元,而上交所ETF产品两融余额为793.69亿元,两融余额是深交所的两倍。

事实上,除了地域性明显的ETF必须在当地交易所上市,其他产品可自行选择上市地点。

在股市震荡的上半年,ETF吸金效应明显,规模增长1146.81亿元。ETF的种类也日趋丰富,从日经ETF、期货ETF、区域性ETF、军工类ETF到科技类ETF……涵盖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广。

ETF的走红其实并不意外,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买卖方便:买卖方式跟一般股票无异,投资者可在交易时段内进行买卖;其次,入场门坎低:以每手为买卖单位,适合各类型投资者资金需要;最后是透明度高:ETF追踪的基准指数一般都为公开及具知名度,投资者可轻易取得这些基准指数的相关数据。

科技ETF成网红

近来,科技主题ETF经过这一轮发展,在数量上已比肩宽基ETF。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前,市场上共有4只科技主题ETF,包括2015年成立的广发中证全指信息技术和南方中证500信息技术ETF、2014年成立的景顺长城中证TMT150ETF、2011年成立的深证TMT50ETF,若再加上新增的科技主题ETF,同类型产品数量接近20只。

横向比较来看,对比主流宽基指数,Wind统计显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包括正在发行的)共有17只基金,而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包括正在发行的)共有22只基金。数据显示科技主题类ETF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科技ETF基金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受益于科创板市场交易的活跃性,这类基金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获利能力。

广发证券认为,借鉴境外经验,随着一国经济产业格局的升级与变迁,金融市场相应压缩低效率领域供给、增加高效率领域供给,这一过程使得经济产业格局的变迁将在直接融资市场得到更积极的映射,体现在核心产业的股市市值占比上升。中国正在经历这一过程,未来科技企业的市值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美国自90年代确立“信息高速公路”的产业政策导向,通过高新部门的革新来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产值占比中“科技上、消费下”的趋势在美股市值中得到呼应。自1980年起,高新成长行业(科技、信息、网络、生物)在GDP中的占比出现趋势性抬升,相应挤压了批发零售\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传统消费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

虽然经历了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的短期扰动,但美国的高新技术行业依然在创伤后再度崛起并发展成为全球的优势产业。相应的,我们看到美股市值结构与经济产业背景变迁形成良好映射,美股科技成长类市值占比从1980年的20.6%上升至2019年的43.4%,而消费类行业的市值占比相应下降。

日本的结论与美国相似。在1989年的股市和地产危机后,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此前经济支柱的金融地产业开始萎缩,日本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向高科技信息产业转型,“金融下、科技上”的趋势在日本同期股市中也得到印证。

为应对1989年股灾和房地产泡沫后的严峻形势,日本政府开始加快信息通讯、软件开发、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1年正式提出“IT立国”的国家战略,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由1980年的13.3%提高到2017年的18.3%,而金融地产在GDP中的占比逐步萎缩至15.4%。相应的,日本股市中科技成长类行业的市值占比从1980年的7.63%持续上升至2019的29.72%,金融地产行业的市值占比相应下降。

从长远来看,随着A股投资逐渐成熟,ETF投资将会成为投资者参与市场的重要手段,而科技类ETF,或将成为其中佼佼者,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