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苏宁等公司遭点名,财政部此举有何深意?

10月29日,财政部在2017年度会计执法检查中发现,互联网行业呈现轻资产运营、股权与债券投资相互交织、管理架构与法人实体分离、业务运营无疆域限制等突出特点。这其中,部分企业跨境转移利润、逃避缴纳税收等问题比较突出,被点名的互联网企业中,

10月29日,财政部在2017年度会计执法检查中发现,互联网行业呈现轻资产运营、股权与债券投资相互交织、管理架构与法人实体分离、业务运营无疆域限制等突出特点。

这其中,部分企业跨境转移利润、逃避缴纳税收等问题比较突出,被点名的互联网企业中,包括小米、苏宁易购、乐视网、二三四五、三七互娱等上市公司。

首先,苏宁迅速做出回应:依法纳税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自创业起28年来,依法纳税、诚信纳税一直都是苏宁恪守的基本原则。苏宁易购2017年年报显示,全年纳税总额约为40亿元。未来,苏宁将继续恪守这一基本原则,在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严谨对待会计等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但主观偷税逃税绝对不存在!

小米公司紧随其后:相关报道涉及小米的部分与事实严重不符,财政部此次公告的检查为2017年财政部会计监督检查,是针对2016年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的检查。根据财政部公告,小米存在以上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成,并获得财政部认可。

可见,两家大的互联网公司和财政部都是各执一词,一时间无法定论。

但是,财政部的点名绝非空穴来风,这几家公司到底有没有存在相关的问题呢?

答案可以两家公司的相关回应中找出,苏宁先是说了一下自己的过去,强调不存在主观逃税问题,小米公司认为公司存在的问题已经被解决。

一个是没有主观逃税,也就是说有“客观”逃税的可能,另一个说问题已经解决,也就是说存在过个问题。

在分析两家公司声明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用语之精湛。

两家公司的发声,都给自己留有余地,避重就轻,似乎这不是回应财政部,而是为了降低社会和舆论影响,紧急发布的一篇公关文。

不过,这两篇公关文也有点用处,从两家公司的股价变化可以看出,在低开低走之后,两家公司的股价又渐渐回暖。

小米股价走势图(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苏宁易购股价走势图(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股价在发表声明后,股价逐渐有回升的迹象,也正表明,财政部公布的此则消息,在两家公司发表声明后,影响暂时已经不大。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跨境转移利润、逃避缴纳税收等问题,这在行业内几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问题非常突出。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955亿元,同比增长20.7%,但是,我国对互联网企业的税收征管存在不同的态度。

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仍属于需要扶持的阶段,因此需要给予宽松的税收环境。

另一种观点认为,从税收公平的角度去看,无论是实体商铺的销售,还是互联网的销售,均应该公平纳税杜绝税收盲点,政府应该加强在该行业税收方面的监督管理。

市场上的舆论尚且分为两派,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各大公司,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监管漏洞合法避税,似乎成了一个必修课。

那么,这些大公司一些常用的资产转移手法有哪些?

① 利用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形式向境外转移资产

此种形式大致有五类:进口预付货款,出口延期收汇:伪造佣金及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对外付款;通过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实现向境外转移资产的目的;利用假的进口合同骗取外汇管理部门核准外汇汇出境外;少报出口,多报进口。

此种避税和转移资产的方法,已经算是非法了,一般大的公司不会爆出此类问题。

②利用投资形式向境外转移资产

特点是资金向境外转移在形式上基本合法,通常以企业正常海外投资的形式转往国外。

例如,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万达,就是因为在海外的投资过热,以重资产和奢侈品等类为主,这些行为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所以被限制了银行贷款等业务,六个境外项目被叫停。

③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向境外转移资产

这一点最为普遍,离岸公司是泛指在离岸法区内依据其离岸公司法规范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当地政府对这类公司没有任何税收,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

同时,所有的国际大银行都承认这类公司,为其设立银行账号及财务运作提供方便,它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减免税务负担、无外汇管制三大特点。

世界上离岸金融中心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塞舌尔群岛、萨摩亚群岛、马恩岛等,一般这类“离岸”地区和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拥有高额资产的个人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在国外上市的公司,有许多是通过成立海外离岸公司实现其目的的。

国内的大企业,通过在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地注册“离岸公司”,再通过离岸公司返回大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或实现境外上市和海外收购已经成了不少内地企业间公开的秘密。

众多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石油、中海油等等)以及几乎所有的国际风险投资与私募并购基金(IDG、软银、赛富亚洲、红杉资本、鼎晖创业投资、华平投资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华登国际、霸菱、集富、英特尔、智諅、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德丰杰、普凯、北极光创投、梧桐、祥峰、富达、新桥、黑石等等)和众多民营企业(如裕兴、亚信、新浪、网易、搜狐、盛大、百度以及最近的碧桂园、SOHO、阿里巴巴、巨人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几乎无一不是通过在离岸法域设立离岸控股公司的方式,而实现其巨大的成功和跨越的。

设立离岸公司虽然更为方便在美股和H股等地上市,进行跨境并购,资本运作等好处,但是对于上市大企业而言,避税和资产转移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如此类,一般就是这些大公司资产境外转移的常规超作手法,小米以及苏宁易购几家公司,并不单单只是个例。

可是,为什么财政部会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将这几个公司单独拎出来说呢?

笔者认为,这与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无关系。

第一: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国内的进出口税收受到影响,在此影响下,财政部对税收更加的“敏感”。

第二、中美贸易关税的降临,加速了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国内经济形势普遍下行,外汇储备连续几个月下滑,在“保外汇”的原则下,有必要敲山震虎,阻挡国内资本外逃的步伐。

第三、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国家对企业税收和个人税收,实施了大规模的调整,随之而来的财政压力和监管任务加大,在此情况下,财政部更加需要大企业的税收。

第四、“范冰冰逃税”一事余波尤在,社会和舆论普遍关注之下,财政部相应的更加严格,互联网企业、娱乐产业、矿产业等,是其中重点“关照”的对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