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豪气分红,人均50万!

人比人气死人,公司比公司羡慕死人......

01

叶斯达克

华为豪气分红彰显实力,产业链共赢新篇章开启

华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一举一动总能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

4月2日,据上清所披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分配股利的公告,拟向股东分配股利人民币770.95亿元。据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企查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任正非共同持股。

持股分红是华为员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华为员工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工资、奖金和分红。根据华为发布的最新年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5.17万人。

按此计算,华为持股员工平均分红约50.8万元/人。

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华为对员工的高度负责,更展现了其稳健的经营哲学和卓越的企业文化。

华为此次大规模分红的背后,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回报。作为一家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华为始终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高额分红,华为不仅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还稳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分红方案也是华为稳定员工队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科技行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华为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高额分红,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从而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不仅有助于华为留住核心人才,更为其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此次大手笔分红的基础是其出色的业绩表现。

根据华为发布的2023年财报,全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042亿元,同比增长9.64%;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增长144.4%。这一业绩的取得,离不开华为在各项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拓展。从ICT基础设施业务到终端业务,再到云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华为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展现了其全面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临外界环境的诸多挑战,华为依然坚持加大研发投入。

2023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3.4%,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110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华为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华为大手笔分红对产业链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作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华为通过分红计划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更有助于稳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随着华为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其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也将受益于这一增长趋势,实现共赢发展。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华为将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华为豪气分红不仅彰显了企业的实力和担当,更开启了产业链共赢的新篇章。

02

财说知道

金价飙升突破2230美元大关,黄金市场乐观预期

随着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的公布,国际黄金市场迎来了一波强烈的上涨行情,金价一举突破2230美元/盎司的关键点位。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的“鸽派”立场和全球避险情绪的提升是此轮金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美联储的决策对金融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次决议释放出的鸽派信号,使得市场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增强,从而进一步推高了黄金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避险情绪也在持续升温,由于地缘冲突、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

在中国,黄金市场的表现同样抢眼。以山东黄金为例,其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自产金和外购金销售量的增加,以及销售价格的上涨。山东黄金的业绩回升,不仅反映了中国黄金市场的强劲需求,也体现了黄金行业的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

此外,全球央行购金行为也为金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两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均突破1000吨,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央行也连续16个月增加黄金储备,显示出对黄金价值的长期认可。央行购金行为的增加,不仅对冲了黄金投资需求的小幅走弱,也进一步提升了黄金的市场地位。

然而,尽管金价持续上涨,国内黄金股的弹性并未完全释放。权益市场与商品市场的背离现象仍然存在,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不确定性的持续存在,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不会改变。

展望2024年,市场对黄金市场的走势保持乐观态度。降息周期的叠加以及全球不确定性的环境,为黄金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有利条件。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等国内黄金龙头企业,也将有望借助市场机遇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黄金市场的乐观预期并非空穴来风。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价有望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黄金市场的动态变化,把握投资机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03

江瀚视野

长城汽车营收新高利润减少,大变革时代长城该咋看?

长城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当前可以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家车企都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整个时代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开始全面弯道超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任何一家老牌车企都一次巨大的冲击,而长城汽车就是老牌车企当中的一员,其最近的成绩单已经公布了,面对着时代的变革,长城汽车的成绩单到底该怎么看呢?我们又该如何分析?

一、长城汽车营收新高利润减少

据报道,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2.12亿元,同比增长2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2亿元,同比减少1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34亿元,同比增长7.98%;基本每股收益0.82元/股。

公司2023年度拟以实施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已回购股份后的股数为利润分配基数,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30元(含税)。

公司全年实现销量1,229,982辆,同比增长15.85%,营业总收入1,732.12亿元,同比增长26.12%;同时,公司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225,767辆,占比达18.36%,同比增长3.0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公司单车平均收入14.14万元,同比提升1.20万元,同创历史新高。

2023年,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化呈加速趋势,智能化作为汽车产业革命的下半场已然开启。年内,长城汽车加速投入智能化领域研发,全面布局电子电气架构、智能辅助驾驶、智慧线控底盘、智能座舱。

二、大变革时代的长城汽车该咋看?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其中的一员,长城汽车在营收实现新高的同时,净利润出现了减少,这无疑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我们该如何看待长城汽车的成绩单表现呢?

首先,从长城汽车近期发布的财报来看,公司营收实现了历史新高,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了减少,这种营收与利润的背离现象,正是当前汽车产业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要求汽车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汇率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宏观因素,也对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新能源汽车领域则是长城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全球减排趋势和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长城汽车前瞻性地布局了包括混动、纯电动、甚至氢燃料电池在内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并在实际产品中取得了突破。旗下品牌的多款车型已经或即将搭载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展示出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在混动技术方面的完善布局,使其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节能减排的需求,也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产品方面,长城汽车凭借其爆品战略和多元化产品布局,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主力军,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推出的新能源车型不仅在设计、性能上有所提升,还在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使得哈弗品牌在市场上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和竞争力。品牌则凭借其强大的越野性能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越野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增加,品牌的市场前景愈发广阔。皮卡业务作为长城汽车的传统优势领域,也在细分市场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公司不断推出新车型、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爆品战略和多元化产品布局,长城汽车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第四,长期来看,长城汽车仍处在关键的战略转型期。如何在巩固传统燃油车市场地位的同时,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市场化进程,以适应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刻转变,将是决定长城汽车未来发展走向的核心课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设定较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长城汽车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品迭代速度和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服务体验,从而稳定并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长城汽车在营收新高的同时利润减少,反映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些压力,但整体表现仍算可以。公司在新能源方向的积极布局,以及在产品层面的竞争力,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长城汽车仍需面对转型期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持续做好业务,将是考验长城汽车的关键问题。

04

侃见财经

特斯拉遭遇“滑铁卢”,产能过剩“来袭”!小米该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小米的入局,让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热闹”。小米SU7价格公布之后,极氪007宣布降价两万,问界和小鹏也相继宣布降价。“鲶鱼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卷入这场价格战。

4月2日,一汽丰田也加入价格战,作为去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流日系合资车,一汽丰田的促销也让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当下,对于所有车企而言,交付数据至关重要。合资车企、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虽然压力较大,但是相对已经跑出规模效应,尚属安全范畴。

而造车新势力中,除了理想汽车已经盈利,小鹏以及蔚来尽管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但依旧处于比较危险的阶段,因此2024年对于小鹏和蔚来而言,都是比较关键的一年,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要比想象中的更加惨烈。

SU7发布之后,一轮又一轮的造势之下,热度直接拉满,且小米大定数量突破十万,也让不少车企感觉到了危机,这也是部分市场机构比较看好的原因。

侃见财经认为,对于一家新入局且还未跑出规模效应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最终的落脚点依旧还要落在交付数据之上。

根据媒体消息,小米汽车近日要求供应商增加产能至月产10000辆,其中被要求重点增加产能的版本为高配车型。至于小米产能以及销售最终能不能达标,我们预计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去验证,如果半年以内,小米SU7的交付能够成功的实现月交付一万辆以上,那么小米造车的第一个困难阶段就算是熬过去了。

只不过短期之内,卖一辆亏一辆依旧是小米绕不开的宿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米宣布SU7的大定已经超过10万辆,但是从其他车企一季度交付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4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的汽车生产量和交付量报告,该报告显示,一季度特斯拉交付数量约38.68万辆,同比下降8.5%,环比下降20%,远低于分析师先前预期的44.9万辆,刷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逊于预期幅度。

对于销量的下滑,特斯拉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焕新版的生产处于爬产阶段,红海冲突导致物流受阻,以及柏林超级工厂纵火案造成的工厂停工,均影响了产量和交付量。

但对于特斯拉的说法,市场显然不认可。有观点认为,消费者需求的放缓是特斯拉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此前特斯拉也因为产能过剩,放缓过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股表现比较好的今年,特斯拉跌幅已经超过了33%,市值蒸发超过了2600亿美元。

综合而言,特斯拉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自身的问题,而是行业的普遍状况,自2023年之后,已经有部分造车新势力出局,对于小米而言,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尽管小米在手机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但是在造车领域,其竞争优势则并不明显。

面对市场的压力,特斯拉也选择了妥协。

4月3日,特斯拉中国官方宣布针对Model 3/Y车型上线限时低息置换政策,并首次推出了“0利息”分期购车的优惠政策。

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从年初开始,部分车型降价也是比较明显的,当下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从价格区间来看,比亚迪销量产品几乎覆盖到了30万以下价格的角角落落,几乎没有短板。而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市场和小米汽车定价区间一致的车企、车型都非常丰富,尽管小米拥有庞大的流量,但未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05

冰糖炖雪梨

贵州茅台2023超额收官,2024蓄势充足

1、23 年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4 年发展势能仍旧充足

贵州茅台23 年总营收/归母净利1506/747 亿,同比+18.0%/+19.2%,超出此前业绩预告(23 年总营收/归母净利同比+17.2%/+17.2%),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 营收同比+15% );23Q4 总营收/ 归母净利452/219 亿, 同比+19.8%/+19.3%。

23 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贵州茅台酒全球唯一千亿级酒类大单品地位持续巩固,茅台1935 完成百亿销售目标,产品矩阵全面构建。

24 年公司目标收入同比+15%(与23 年目标增速一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9 亿,品牌优势、市场化及数字化改革、深挖终端将助力公司经营势能向上,延续高质量发展。

2、2023 直销占比持续提升,飞天量价齐升,系列酒吨价高增

23 年茅台酒/系列酒营收1266/206 亿,同比+17.4%/+29.4%;对应23Q4营收393/50 亿,同比+17.6%/+48.2%。23 年茅台酒/系列酒销量4.2/3.1 万吨,同比+11.1%/+2.9%,吨价同比+5.7%/+25.7%,系列酒吨价大幅提升。

分渠道看,23 年直销/批发收入672/800 亿,同比+36.2%/+7.5%,直销占比同比+5.8pct 至45.7%。23 年“i 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223.74 亿(同比+88.3%),23Q4 收入75.03 亿(同比+119.3%)。此前公司公告自23.11.1 日起上调53%vol 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为20%,提价后公司针对飞天及非标产品保持稳健投放节奏。

3、盈利能力稳步上行,23 年归母净利率同比+0.5pct

23 年毛利率92.1%,同比持平微增(23Q4 同比+0.7pct 至92.6%),23 年茅台酒/系列酒毛利率同比-0.1/+2.5pct 至94.1%/79.8%,直销/批发毛利率同比-0.7/+0.1pct 至95.5%/89.3%。23 年销售费用率同比+0.5pct 至3.1%(23Q4 同比+1.2pct 至3.6%,系广告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23 年管理费用率同比-0.6pct 至6.5%(23Q4 同比-0.3pct 至9.0%);录得23 年归母净利率同比+0.5pct 至49.6%(23Q4 同比-0.4pct 至49.2%)。23 年末合同负债141 亿(较23Q3 末+27.3 亿);23 年销售回款同比+16.4%至1637 亿(23Q4 同比+17.4%),合同负债和销售回款均表现亮眼,经营从容。

06

草根光伏

卷死同行、不死不休,光伏洗牌“刺刀”见红!

近日,“光伏老杨”分析第三轮光伏洗牌的明显特点是快刀斩乱麻,第四轮洗牌则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与其慢慢吞吞,倒不如来个痛快的。

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比较认同。炒过股,被套过的人可能更清楚,一天1%、2%的跌,持续阴跌不止,犹如钝刀割肉,特别打击信心,让投资者会感到孤助无望,而以跌停板或放量暴跌,方式是粗暴了一些,但却很酣畅淋漓,要么止损出局,要么卧倒装死,当市场进入加速赶底的阶段,投资者相对会轻松一些,因为可以看到绝地反弹或反转的曙光。

现在的光伏行业与光伏股走熊初期较为相似,洗牌不是猛烈,很多进场的厂商还有熬得住、挺得住,还能看到存活下去的希望。至于尚未进场的厂商,还心存赌一赌单车变摩托的心理,想进来抄个底。举例来说,光伏处于下行周期当中,1-3月份新签约、开工的光伏项目仍不在少数,它们基本是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心理进场扩产的,其心可嘉!

然而,就市场重燃希望和信心之际,光伏行业已经开始出现大变天的迹象,上游硅料、硅片环节的市场形势正急转直下。这里,我们注到三个动态。一是硅料成交寡淡,二是硅片再降价,三是龙头硅片厂库存过高。

首先,硅料市场行情惨淡。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消息,上周N型棒状硅和P型棒状硅均无成交,仅N型颗粒硅因价格优势实现少量成交,成交价格区间为5.90-6.2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6.01万元/吨。市场清淡的主要原因是下游硅片企业几乎停止了原料采购。

硅料价格跌到6万元/吨,已接近二、三线厂商的成本线。到这个价格,行业排名前五的厂商还有一定盈利空间,对单位投资成本在6亿元/万吨的厂商来说基本没啥利润,因为它们无法将生产成本做到大全、协鑫、通威那么低,假设即使新进厂商可以做到同样低,考虑到设备折旧、资产减值等因素,这个价格利润空间也不大。

近日,大全能源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2023年全年单位生产成本在4.87万元/吨,单位平均销售价格约为8.12万元/吨,一季度的硅料售价达到19万元/吨。这样的生产成本和售价下,大全能源2023年实现营收163.29亿元,同比下降47.22%。

其次,硅片市场继续走低。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过去一周,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76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22%;N型单晶硅片(183.75 mm /130μm/256mm)成交均价降至1.70元/片,周环比跌幅为7.10%;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5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3.41%。

第三,硅片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有观点指出,硅料企业近三周没有大规模签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下游硅片库存超过35GW,硅片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且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原料储备。

硅片环节为什么攒了这么多库存?

据业内人士称,这些库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TCL中环。有说法是,硅片同行春节期间都放假了,TCL中环仍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一下把硅片库存拉爆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环趁着同行放假,满产拉爆库存是一个阳谋,意图就是通过打价格战,出清多余的产能。有网友在雪球评论,节后同行看到TCL中环这操作都是一脸懵懂,开工要与中环一起亏,不开工订单就被中环拿下了。

现在尚无法确定TCL中环满产拉爆库存的真实性,可以确定的是,硅料、硅片价格都在同步下降,而上游降价势必会传导到中游的电池片和下游的组件。

因上游持续降价,几大龙头厂商酝酿的上调组件价格的计划可能无法付诸实施。据中核集团旗下新华水电发布的9GW组件招标公告,P型182mm组件最低报价为0.7595元/W,组件招标步入“7”字头时代。P型组件投标均价为0.822元/W,n型组件投标均价0.868元/W。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投标均价,P型/n型组件均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投标。

从上可以看到,光伏组件价格在短暂反弹后,又开始跌落,硅料、硅片和组件环节的价格战打得仍很猛。得益于组件价格低位运行,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36.72GW,同比增长超过80%。光伏价格战为光伏装机“淡季不淡”提供了支撑。

硅料、硅片、组件新一轮“杀价”表明,不仅短期内指望行业企稳反弹希望并不大,而且“价格战”有越打越烈之虞,行业洗牌也有越来越猛之势。

其实,光伏打价格战,怪不得某一家厂商,这一轮产能过剩本质是由全行业的无序扩产引起的,它是一个行业步入高景气度周期的必然现象,比如养猪行业暴利时,互联网大厂都进场养猪,资本逐利的天性必将使更多钱涌入利润更高的行业。

产能过剩的出现,无论是对行业头部厂商,还是对跨界新玩家来说,都会是一场惨烈的角力,头部厂商需要维持市场份额,新玩家需要从老厂商那里抢食分羹,用低价招徕客户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谁都不傻,通过抬价的方式把客户拱手让人。

从产能规模上看,TCL中环和隆基绿能是硅片大户,到2023年底两家公司各拥有180GW和190GW的硅片产能,合计就已达370GW。近几年新入局的高景太阳能、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京运通、云南宇泽和美科股份也有可观的硅片产能。

据统计,2022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为628GW、559GW和574GW,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分别为828GW、886GW和853GW。到2024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都将增长至1000GW左右。

各个环节均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淘汰落后的多余产能已势之卖所趋,不可逆转,而洗牌就意味有厂商将要被淘汰出局,或是倒掉,不死不休。

07

中中聊财经

农夫山泉股价收回舆论前夕所有失地,你看懂了吗?

消息面:东方证券表示:负面舆情影响有限,把握低位配置良机。近期负面网络舆情对于公司线上渠道销售产生一定冲击,同时公司股价也受到负面影响,但预计对于公司产品竞争力影响较小。目前来看,舆情热度有所下降,结合公司优质基本面,当前市值下滑乃配置良机。

个人解读:农夫山泉事件,经过一月有余的发酵,热度终于降下来了,关于这件事,我谈了好几次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主要表达的就是,让大家客观看待这件事,不要被网上的舆论带偏,希望大家都理智一些。

3月8号的时候,日本漫画家因病去世,外交部深切哀悼,表示他的作品在中国很受欢迎,这释放了什么信号?真正的罪恶是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所有日本人,这就好比,某个省份偷盗的多,难道所有人都不是好人吗?至于加入其他国籍这件事,那更无需解释了,法律允许皆自由。

回到股票本身上来,东方证券认为,该公司基本面优质,舆论热度下降,目前是配置良机。从去年财报上看,营收与每股收益均超出市场预期。

技术面分析:从日线图上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发酵,股价震荡下跌,业绩发布后股价企稳回升,目前,股价已经收复舆论前夕的位置,很明显,上方有很强的压力位,MACD指标金叉向上,红柱逐渐变长,表明多方占优,KDJ指标的K值为72,RSI6指标为69,表明即将进入超买区域。

操作策略:公司基本面优质,舆论影响有限,技术面,目前股价已经进入压力位附近,没有合适的买点,股价可能会在年线附近波动一段时间,因此,操作时,年线之下寻找合适的买点买入,年线之上冲高卖出。

温馨提示:本观点不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自主思考!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