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两会:解码超长期特别国债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汪浩、黄汝南、韩朝辉、郭新宇、刘姜枫

对于稳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导读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2024年两会推出的重磅政策工具,其不计入政府赤字,相较于以往三轮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和目的,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更类似于1998-2008年的长期建设国债,参考意义更强。预计“超长期”至少在15年以上,大部分集中在15-30年,最长可能达到50年,主要投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粮食能源储备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等相关领域。预计最快年中左右开启发行,需警惕债市供给端的冲击,但是对于稳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

1、如何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内涵?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先是“特别国债”,其不计入赤字,即在政府性基金预算,而不在一般公共预算。我国历史上有三轮特别国债的发行,分别是1998年发行2700亿元补充四大行资本金、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成立中投公司以及2020年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除此之外,2023年10月新增万亿国债也按特别国债方式管理,具有类特别国债性质,但是2023年新增国债是计入赤字的。典型的特别国债基本都是年内集中式发行完毕,而且带有一定的应急性特征或解决一段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比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外汇流动性过剩、新冠冲击等,而本次发行特别国债是“连续几年发行”,并且主要用于投资建设,其在发行节奏和实施目的上更类似于1998-2008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长期建设国债锚定投资建设、规模递减、投向项目逐步转型,对于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一定借鉴意义。

2、为什么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从债券期限来看,本轮特别国债发行突出“超长期”,预计至少在15年以上,或集中在15-30年期,甚至部分可能达到50年。在当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我们认为:一是为了促进经济动能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需要长期资金的匹配,超长期特别国债弥补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的不足;二是应对短期经济压力,尤其是当前弱通胀格局仍在延续,需要需求端进一步发力。

3、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哪些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指引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双重”领域,发改委提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因而我们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主要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粮食能源储备以及养老、教育、医疗等相关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和方式预测:预计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最快可能在年中左右启动发行,总发行年限不低于本届政府任期(4年)。此外,预计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发行,货币政策预计会加以配合,如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

4、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影响:一是在发行期间产生债市供给端的冲击,可能导致收益率上行,但这仍要看货币政策流动性对冲的幅度和其他债券暂缓配合的力度等;二是构建和平滑债券收益率曲线,更好反映利率期限结构;三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促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从而从短期和长期促进经济发展。

5、风险提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不及预期;发行时货币政策配合力度不够可能造成一定债市供给冲击;项目投向中长期导向导致短期提振不明显。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发布的《宏观研究:深读两会:解码超长期特别国债》,报告分析师:汪浩、黄汝南、韩朝辉、郭新宇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