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史诗级大利好,历史最低位,暴力上攻一触即发,未来两年领涨全球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471篇原创文章”在之前《价值事务所》的文章“又一轮史诗级牛市正在孕育,未来两年大A必将领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471原创文章”

在之前《价值事务所》的文章“又一轮史诗级牛市正在孕育,未来两年大A必将领涨全球”中所长有讲,万事万物皆周期,只是有的周期现象非常明显,有的不那么明显而已,哪有这么多这次不一样,事后看来,其实每次都还是一样的,毕竟主宰周期的核心底层逻辑是人性,只要人性不变,周期就一定存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不改变。

生物医药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强周期行业,只是每每到行业遭遇困境时,大家都将他的周期性质全忘光了。

美国的XBI生科指数(可以理解为美国的创新药指数,下图为追踪生科的ETF走势情况),自2021年2月见顶,而后一路不带回头地跌到2022年5月底,再然后,便是长达一年多的横盘,一直反复到2023年10月,全程相当于熊了2年8个月。

在其快速下跌乃至后续横盘的过程中,美国的投资者也是一片悲观,认为创新药行业将集体面临破产,同香港市场类似,大量创新药企业破净(账上现金比市值还高)。那时候,所长还专门问过几家美国机构,他们的说法是:现金有啥用?这些Biotech又不能自我造血,即便账上有现金,但很快也会化作研发经费、厂房设备、相关人才……如若后续融资大环境恶化,公司的资金很快便会消耗完毕,最终走向破产。

听起来好有道理哦!

然后呢?

然后就是产业资本下场抄底了,欧美的一众跨国大药企纷纷斥资下场捡白菜,甚至还出现了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超高溢价收购中国创新药企亘喜生物(亘喜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情况,交易对价中的现金首付部分的交易价值约为10亿美元,相比亘喜生物在2023年12月22日(12月23日官宣的)的收盘价溢价62%。

也是受到产业资本入场的影响(不出意外,2023年跨国大药企并购案应该是近几年新高),市场情绪开始好转,XBI指数快速上涨,连续大涨两个月,全球投融资开始恢复。

按照药明生物的说法:根据现在Q4的数据,感觉春天已经不远了。就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情况而言,2023Q4确实是全年新增项目数最多的一个季度(10、11两个月就新增项目30个)。

就在一个季度前,美国投资者也是各种看空XBI,做空的不计其数,但也就短短一两个月时间,情绪便反转了。

如今香港、大A的医药资产,又何尝不是如此?

毕竟生物医药是极具全球化属性的行业,国内外投融资环境步调基本一致(尤其近些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与全球越发接轨,两者步调就更加一致了),所以,当下的XBI,未尝不是明天的恒生医疗保健、全指医疗……

01

价值事务所

独一无二的超级赛道

前文说到生物医药是一个强周期行业,至于为什么会如此,道理也很简单。

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动辄十年,相当于一家新兴的Biotech很可能自成立起的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都无法盈利、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只能长期依赖外部资金。

国内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百济神州,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到现在2024年了,可他仍然是亏损的,最乐观的预计恐怕都要到2026、2027才能盈利。

而资本是逐利的,只有看到赚钱效应,他才愿意进来,所以,往往生物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同二级关系十分紧密,只有大家看到二级市场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会大把大把地往一级砸钱,一旦他们看到行业无利可图,如新技术迟迟落不了地、行业变卷、利润变差,又会立马夺路而逃,争相踩踏,因此,全球的生物医药行业都呈现非常典型的周期特征,这个周期特征同二级市场的行情起伏可以说完全一样。

但医药行业别的强周期行业非常不一致的一点在于,整个行业的容量一直在变大,医药领域投融资额虽然短期有反复,但长期一直保持着非常可观的速度在增长,而这个增速远超GDP。

谁让生物医药是永续性增长行业,永远不会缺需求。别的行业都有天花板说,格力电器在10年前就有空调天花板论,牛奶行业近些年有人口下滑说,就连茅台都逃不过人口压力论。但独独医疗,你听不到任何天花板论的说法,迄今为止,人类完全攻克的疾病可以说几乎没有,当下所有疾病的治疗手段或多或少都有不足之处,更别提阿尔兹海默等不治之症了。

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类整个群体实现长生不老、百毒不侵之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容量就是无限的,只要全球的财富越来越多,那里面的绝大多数就一定会涌入生物医药行业,甚至完全可以说,人类的终究追求、财富的终极去处就是生物医药。

看看古代的帝王,秦皇汉武,当他们的事业达到巅峰后,最后都干了些什么?求神拜佛、广招方士、炼丹访仙……而当下全球的富豪在钱多得花不完以后,他们又都在干什么呢?

亿万富翁 Yuri Milner、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斥巨资投资抗衰老公司Altos Labs(这家公司刚成立,毛也没有就拿了30亿美元融资);李嘉诚花2500万美元投资美国一家研发抗衰老补剂的企业,且自己长期服用该补剂(这玩意吃一年156万美元);硅谷大佬布莱恩·约翰逊每年花费近200万美元来追求永葆青春,甚至还尝试过和他17岁的儿子进行换血……

我们看了帝王富豪,也不妨调个头来看看一些上市企业。增长压力较为明显的家电企业,基本上都有把触手伸进医疗行业,典型如海尔集团,旗下拥有做大型医疗设备的上市公司海尔生物、综合医院的盈康生命不说,近期还成为了血制品头部企业上海莱士的大股东;隔壁的美的集团也是大型医疗设备万东医疗的大股东;奥克斯也拥有做康复医疗医院的上市公司三星医疗……

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在医疗方面的布局咱就更不必提了。

所以,虽然医药行业每隔几年就有一个周期,但长期来讲,就是不断往上的,整个池子越来越大。

不论是欧美、日韩还是我国过去几十年,医药行业的增速都大幅跑赢了大盘,属于同消费并驾齐驱、最盛产长期大牛的行业。

02

价值事务所

全球包括国内医药新周期即将开启

前文说到,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明显周期属性但却长期向上的行业。

不过,在过去,咱们国内同海外的生物医药行业周期不太同步,海外的生物医药产业更为成熟,因此其周期更多是围绕着技术而产生的。

其技术周期的特征非常符合下面这张图,即HYPE CYCLE模型,这个模型基本适用于所有在资本市场上引起大家兴趣的新技术。

第一个阶段,新技术刚出来,但大部分人都还没意识到,只有该技术核心圈子里的人才清楚他的价值所在;

第二个阶段,这个技术开始逐步为众人所知,大家都觉得它要改变世界,即便毛也没有,先涨再说,最后涨到一个让人看不懂的\不可思议的高度,而在“全民狂热”下,很快也会出现一大堆入局的企业、资金。

第三个阶段,一方面他们涨得太高,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危险,另一方面新技术迟迟落不了地,大家耐心耗尽,于是资本、参与者陆续撤退,而后该技术即便再能“改变世界”,大家也都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是骗子。

第四个阶段,上一波入局的人并非个个是想进来捞一把的“投机客“,也真有人在埋头做事,通过这些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真的获得了不少成果并实现收益,新技术开始落地并进入大家生活,相应板块重新上涨,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产品放量迅猛,所以相应企业上涨飞快,追都追不赢。

仔细复盘一下,是不是新能源、区块链、互联网、AI都正在或已经经历完了上述阶段?

海外的生物医药投资周期更多是围绕HYPE CYCLE模型的技术周期而动,国内呢,由于医药产业不够成熟,周期更多是“追赶式的”,大体可以用中国特色神药——普通仿制药——差异化特药——仿制药/低质创新药——高价值原发性创新药这么五个大阶段来概括。

不过,随着国内创新药产业链越发成熟,整体也越发同国际接轨,咱们的生物医药周期往后将同海外越发趋同,而且所长认为,就是这一波往后,咱们国内的生物医药周期就应当会同海外同步了,毕竟到现在,我国基本已经完成了完全同国际化接轨的高价值原发性创新阶段的转型

在当下创新药早期研发阶段,咱们国内已经属于全球领先了,甚至不少细分领域,如XDC,我们已经超越了欧美,十年后,待这些药物陆续上市放量,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全球头部药品都是made in China。对此,之前《价值事务所》文章调整结束即将反攻!大A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大机遇,2个核弹级别大利好!已经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做复述,没读过文章的朋友可以通过传送门回去学习。

我们看下图,近两年,中国生物科技指数CBI也确实同XBI的走势较为一致。

就当下而言,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经历了近3年的下跌,目前正处于近10年最低的位置。

而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医药对利率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这点前文有讲)、产业资本下场抄底给行业注入不少增量资金、减肥药/阿尔兹海默/mRNA CAR -T疗法/mRNA癌症疫苗接连迎来突破,给予行业一个又一个重磅利好的当下,隔壁的XBI已经开始暴力反弹,那么,国内医疗行业的春天还会远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