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郡资产董承非:芯片行业未来是1-N,AI只是一个开始,明年亮点很多

未来的机会,更多的是边缘的“(AI)+++”

12月20日,格隆汇主办的“第八届·全球投资者嘉年华·2024” 在深圳举行。在投资高峰论坛上,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发表主题为《芯产业 新周期 “2.0”》的演讲。他指出,半导体行业景气拐点已现,本轮AI创新周期将带动整个行业进入一轮长周期景气。

董承非认为,半导体行业是个非常典型的周期加成长的行业,具有一浪高于一浪的成长属性。目前可以看到整个周期明显出现拐点,量价开始齐升。

上一轮中国半导体行业受益于国产替代,指数领先于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本轮费城半导体指数受益于AI的创新驱动,领先且强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指数。

现在不仅是半导体周期的复苏,更是新一轮趋势的开端。董承非指出,整个行业见底回稳在往上走,现在重要的是聚焦在中国这个市场。

明年还是有很多的亮点。比如说自动驾驶、人型机器人,都只是一个萌芽。未来的机会,更多的是边缘的“(AI)+++”。

以下为格隆汇整理的精华内容:

1

芯片行业未来是1到N

董承非:过去的2023年,我们做A股投资的确实不容易。这次就从一个中观的角度,聊一下半导体行业。

站在一个投资经理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是2.0呢?因为在今年上半年大概4、5月份,我们讲了一个1.0的版本,就是做半导体的1.0,这次的内容是基于上次的进一步更新和思考。

1.0的时候,主要讲了几个要点:第一个是半导体行业是非常好的行业,利润非常丰厚,你看费城半导体指数成份股,他们的净利润百分之三十几,你想我们很多产业,我们的制造业做到全球第一梯队也就几个点的净利率,半导体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回报会很丰厚的市场。

第二讲过去五年,从2018年开始,很多人在担心中国的企业的生存问题,但是像今年,我们遥遥领先发布的一些产品,是一个非常大的标志性进步。

所以我认为,中国过去的5年,中国企业从0到1的过程已经完成了,未来是1到N。

我们1.0讲是长期布局的好时机,大半年下来,这个行业基本上在不显山不露水,当下很多事情、很多方面因为时间的推移,看的会更清楚了。

半导体行业是非常典型的周期+成长的行业,具有一浪高于一浪的成长属性。半年时间过去,可以看到整个周期明显出现拐点。

从很多微观指标看,量价开始齐升。价格基本上见底起稳往上走了,所以包括半导体的开工率也已经底部起稳了,其实开工的指标在我认为是一个滞后的指标,因为供应链太长。

回顾从今年上半年到下半年的整个半导体行业,一个结论就是行业景气的趋势蛮确定的在好转。

回顾整个中美半导体行业二级市场表现的差异,上一轮中国半导体行业受益于国产替代,指数领先于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本轮费城半导体指数则受益于AI的创新驱动,领先且强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指数。

2

不仅仅是周期的复苏

更是一轮新的趋势的开端

对于这轮周期如何看?如果从纯周期角度来讲,它是周期的复苏。

就是说,不加新的技术驱动的因素,它也是一个周期的复苏。比如以传统的电子行业——手机为例,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一直在下滑,从2017年一直下滑到2023年,将近6年的时间。但实际上,截至3季度已经持平了,最新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的手机增速将近20%。

移动终端的普及,实际上是老的需求了,基本上也是往上走了。这个也是我这次和上次对这轮周期认识很大不一样的地方。

1.0的时候,我当时说半导体是一个信仰的行业,底层信仰是什么?周期+成长的行业,如果周期就应该底层布局,成长就是地球上的芯片只会越用越多,这个是一个信仰,当时还没有很深的认知。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周期的复苏,更是一轮新的趋势的开端,就是所谓的AI+++。

到现在为止,因为所有的AI的创新还在大模型、大算力这一端的演进,就我的理解来讲,国内的厂商也还在努力的跟上,但是实际上,半导体这一块和我们关系不太大。

目前大的环境,即使有好的设计能力,也找不出好的代工厂,这个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费城半导体走的那样,我们走的这样。

假设在座诸位认同AI只是一个开始的话,中心化的AI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它只是一个开始。

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对中国半导体拉动不明显,但最后可能在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的整个社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

比如说,它会重塑终端,大家最近讨论比较多的AI-PC,那PC是不是也要增加AI的功能?个人手机最后有没有AI的功能?

如果再演变下去,当我们的中心大脑很强之后,我们的灯泡、窗帘,所有的IOT是不是需要智能化?包括我们的冰箱等家电。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一步步演绎下去的话,如果应用到IOT整个万物智联的话,可以想象,这一轮最终下来是一个长周期的、超出我们预期的行业的景气。

3

聚焦中国这个市场

明年亮点很多

我们过去说的三个赛道: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半导体。

其实半导体在2021年就回落了,是三个赛道型行业最早回落的。

在2023年上半年,我讲1.0的时候正处于一季报披露,当时开玩笑说一个半导体公司业绩不下滑90%以上不叫半导体公司,这证明处在周期的底部。

实际上三季度开始,从上市公司微观主体来看,业绩环比出现了改善,但是因为整个的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改善的幅度和力度是不强的。

明年还是有很多的亮点。比如说自动驾驶,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汽车的智能化,也属于整个大智能化范畴里面,还有二级市场比较火爆的人型机器人,都只是一个萌芽。像马斯克讲的,真要有那么多人形机器人的话,那我们的物质生产就会极大丰富了,目前只是一点点的萌芽而已。

整个行业见底回稳在往上走,现在重要的是聚焦在中国这个市场。

因为香港市场没有什么半导体,半导体主要在A股市场。大家会看到整个产业链、终端厂,包括制造环节,其实中国企业都挺强的,我们消费电子制造环节基本上做到了全球的竞争力最强。

整个产业链,基本上越往上实际差距越大,特别是材料、软件上面。

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单个市场小;第二技术门槛非常高;第三就是需要下游很强的配合,他主要有一个生态链的概念在里面,我们最擅长的方面还是偏终端制造。

这两年其实进步最大的是中间的环节。

我们的封装测试环节已经做到了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强的竞争力,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设计公司也慢慢成气候,大家也看到,各种“微”公司特别多。

虽然也可能有差距,但也在迎头赶上,现在中国整个产业链我是觉得生存下去没有问题的。

0到1已经完成了,只是说未来1到N的过程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或追赶。我觉得这个过程应该相对比较漫长,整个半导体属于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容易的快速赶上其实不太现实。

4

未来的机会

今年AI很火,有一种投资方法叫映射。比如说,英伟达很厉害、很牛,我们也要挖掘中国的英伟达,但中国英伟达只有5%的概率成为英伟达市值都可以。

在我看来,AI这么火,但是短时间内主赛道和国内上市公司其实关系不大;如果跟海外竞争对手比,我们还处在一个刚入门的阶段。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在边缘的++上面,就是我们国内也会有很牛的公司在做居于AI中心位置的大脑的突破,但不是上市公司在主赛道跟进。

我认为,主赛道上难度实在太大了,国内有一两家跟上脚步,已经很了不起了。在新的迭代上,我觉得在边缘的终端智能化上面,中国的半导体公司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判断的话,我们中国的景气很自然滞后于海外,但实际上我认为,景气度一定会传过来。

今年对于高大上的半导体公司追捧很厉害,我觉得打法还是农村包围城市,一步步的产品升级来得更实在。

选择上面,可能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但是目前所在的市场处在底部的行业和公司,如果认同企业的领导层的话,一步步往前走,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长的一个周期的追赶的投资故事。

5

最后

最后,在选择半导体这些标的的时候,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就是说看的上眼的,稍微主流赛道一点的,都追捧的蛮厉害,所以从技术差距来讲,与对标公司比还很大,但是实际上估值、市值已经不小。今年的市场环境也不太好,大家买这些公司心里有点障碍的。

第二个,现在因为整个半导体属于国家鼓励的方向,上市公司特别多,供应、供给特别多。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同质化蛮严重,特别是设计公司领域,之前在国外大厂做过,这五年来创业,这几年突飞猛进发展,然后上市。

这个行业实际上处在洗牌的过程中,很难选择标的。因为设计公司多采用无晶圆厂的轻资产模式,所以要挑到对的、正确的公司确确实实非常有难度。

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到中国后特别卷,整个的竞争白热化。

所以从中观层面,逻辑都很顺,都在往上走。但是在微观落到标的时候,是非常有挑战、有难度的。

还有,因为国内半导体被外部打压的一些因素,对行业股价影响也比较大。(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