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政府工作报告15处修改全解析

3月5日,即将卸任的李克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应该是最没有悬念的一届,大部分内容已经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剧透光了,就连经济增长目标都被社科院押中了答案。我更关注的是,今年报告相较以往有哪些变化,由此可以推断

3月5日,即将卸任的李克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应该是最没有悬念的一届,大部分内容已经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剧透光了,就连经济增长目标都被社科院押中了答案。

我更关注的是,今年报告相较以往有哪些变化,由此可以推断出政府工作重点的转移。不要小瞧几个字的差异,可能会对本年宏观形势与投资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总体来看,今年报告全文1.7万余字,篇幅与去年比略有增加。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克强总理用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来形容。报告按照惯例提出了今年的发展目标,“GDP增长5%左右,CPI涨幅3%左右”,相较此前各界预期,偏向保守。

具体内容对比如下:

1、政府首要目标:今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之前几年为“就业优先”。一方面说明今年消费增速对政府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还将愈演愈烈。

2、财政政策:今年“积极的财产政策要加力提效”,之前几年只说“提效”没有“加力”。

以前是地方政府出钱,用铁公基、城市绿化、水利建设等“老基建”提升土地价值和房价,然后地产开发商融资,钱又以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回到政府财政。

当前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今年中央政府会更多地承担加杠杆的角色,加大赤字出钱,投的也是“新基建”(特高压、光伏、风电、东数西算、电信基站等)和“新能源”(主要是电动车)两大产业链,央企国企首当其冲,引导社会资金的进入。

3、货币政策: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之前几年只说“精准”没有“有力”。

1月份信贷数据有目共睹,央行的印钞机又开始冒烟了,只不过这次有两个问题存疑:一是新基建和新能源能否替代老基建和房地产的货币蓄水池作用,二是消费需求能否提振,从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提升,否则央行增发的货币只会在金融机构间低效空转。

所以你看,前三项政策目标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4、GDP增速:23年目标5%左右,22年5.5%左右,21年6%以上。

没有必要学西方天天唱衰,增速放缓是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使然,而且相比速度而言,发展质量才是更重要的。

5、就业与失业: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增加100万人,历史最高,说明就业基数。

“调查失业率保持5.5%不变”,这是底线,就业不光经济问题,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6、CPI增速:23年继续保持3% 的水平,近三年都是如此。

通胀在海外已经是个经济闯关难题,在国内目前物价还比较稳定,这得益于重要能源(汽油、天然气)和粮食价格的国家管制,更重要的,有赖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将很大一部分通胀压力输出了。

7、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一说法近三年未改变。不过,收入增长不等价于消费增长,去年以来居民储蓄的增长显著,关键在于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增长有信心。

以我本人为例,之前几年,我一直是背着房贷在做投资,相当于给投资加了5%利息成本的杠杆。今年,由于所在金融行业不算景气,我年初申请了提前还贷,把家庭杠杆降下去,自然也会影响到我的消费心理。

8、进出口:“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句话相比去年只改了一个字,去年是“保稳”,今年是“促稳”,一字之差体现出外贸形势更加严峻。

但也不必杞人忧天,我国外贸的底气是拥有足够长的产业链,总有国外需要的商品。

比如最近关于国内制造业向越南转移的话题很热,奇怪的是,越南虽然外贸总额增长快,但最近却出现了贸易逆差,原因就是越南制造业上游原材料仍依赖于中国进口,实质上只是全球产业链的再分工。

9、M2和社融增速:“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说法与去年一样,还特意增加了一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说明央行格外看重货币能否渗透至企业。

10、人民币汇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说法已经用了五年,只字未改,更说明汇率稳定的意义重大。

11、利率:本年没提。以前几年都有”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表述,说明目前利率水平已经到了历史较低水平,继续降息的空间有限,否则会给人民币贬值带来较大压力。

就在本月3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中国实际利率水平比较合适,言外之意,没有继续降息的打算。

12、赤字率:23年“拟按3%安排”,较去年2.8%略高,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预期。

13、地方专项债券:23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500亿元,重点用于新基建和新能源项目,以及城市更新行动。

14、房地产:一个重大信号是删去了提了5年的“房住不炒”,改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政策重心从限制销售转向了鼓励消费,这应该是本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转变。

15、地方债务:又是一个重要信号,本年工作报告首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这在过去几年是从未提及的。

总结一下:

2023年,财政大力搞新基建投资,央行大力支持实业和消费,房地产和地方债务是政府需要抓紧解决的两件急事,而恢复和提振消费信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

今年的投资主线也就埋藏其中了,比如央企带动新基建投资,最近关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同学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斯隆最新持仓:
  • A股:股票组合 30%,中证1000ETF 19%
  • 港股:腾讯控股 19%
  • 美股:纳指ETF 31%,中概互联网ETF 1%
最近交易:2月16日,清仓恒生ETF,本轮持有3个月,获利19.8%。注: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文末留言,可免费获得专业咨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