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评:恒科指跌1.32%,旅游、餐饮股全线回调,汽车股表现活跃

南下资金微幅净流入0.01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595亿港元

1月12日,港股三大指数早盘跳水转跌,午后震荡回升,恒指收涨0.36%,国指基本平收,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近3%,最终下跌1.32%。今日南下资金微幅净流入0.01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595亿港元。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跌多涨少,快手跌4.5%,腾讯跌2.6%,阿里巴巴跌近2%,网易涨近4%,小米小幅上涨;汽车股表现活跃,比亚迪股份表现最佳,中国石油涨约4%领涨石油股,保险股、猪肉概念股、光伏股普遍上涨。另一方面,旅游、餐饮等大消费股全天表现萎靡,内房股与物管股携手走低,抗疫概念股集体下跌,家电等百货业全天低迷。

具体来看:

科技股全线走低,哔哩哔哩、快手跌超4%,腾讯跌超2%,阿里、美团、百度等跟跌,京东、小米小幅收涨

旅游及观光跌幅居前,新世纪集团、纵横游控股跌超9%,中国中免跌超5%,粤运交通、途屹控股跌超3%。不过高盛认为,由于被压抑的需求、强劲的经济反弹和较少的供应限制,股价仍具进一步上行空间。预计国内旅行将在23年第三季度全面复苏,国际旅行将在2023年底全面复苏,随后被压抑的需求将在2024年稳健增长。

餐饮概念走低,特海国际跌超9%,聚利宝控股跌超6%,利宝阁集团跌超4%,太兴集团、谭仔国际、伦司跌超3%,九毛九、奈雪的茶跟跌。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2年12月场景有所复苏,但第四季度整体需求依然较弱,企业更多蓄力来年,建议适当降低对消费板块四季度的业绩预期。

物管股表现低迷,旭辉永升服务、合景悠活、卓越商企服务、碧桂园服务、时代邻里跌超6%,越秀服务、新希望服务跌超5%。消息面上,据中指院统计,2023年内房企到期信用债及海外债合计9579.6亿元,相比上年多700亿元。其中,2023年1月、3月,房企偿债规模均超千亿元,4月、7月也超千亿元。而据克而瑞分析师介绍,2023年1月房企将有40笔债券到期,剔除掉已经提前赎回的外,到期规模约为916亿元,环比增加476%。

汽车股走强,比亚迪股份涨超5%,华晨中国涨超3%,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跟涨。消息面上,中汽协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相信,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我们对于全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气油设备与服务概念涨幅居前,海隆控股涨超5%,中石化炼化工程、中海油田服务涨超3%,安东油田服务、汉思能源等跟涨。高盛认为,新的一年,以石油为主的大宗商品将有望迎来价格上涨,中国经济的完全放开将成为重要推动力。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Jeff Currie表示,如果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全面解除新冠疫情方面的限制,布伦特原油到第三季度可能达到每桶110美元,较当下上涨约34%。

个股方面,鸿腾精密大涨17.19%报2.25港元。消息面上,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表示,最新调查显示,鸿腾精密 (FIT) (鸿海集团子公司) 可能将取代歌尔,成为AirPods新组装厂商并因此显著受惠。下一代AirPods机种预计将在2H24或1H25大量出货,包括低价版AirPods (Apple的目标是定价在99美元) 以及新款AirPods Max,组装厂商包括立讯与鸿腾。

今日,南下资金净流入0.01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出5.68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入5.69亿港元。

展望后市,广发证券表示,从远期PE、远期PS、PB综合来看,当前港股各行业估值仍然偏低。扩内需引领港股牛市二阶段,继续看好“三支箭”。(1)总需求发力:地产龙头适度信用下沉、地产销售竣工链条。年初地产“松绑”超预期体现的是应对新形势战略思路的变化——岁末年初会议定调“供改—>"扩内需"+“供改”,是自过去7年以来的关键变化。(2)“重建”+“发展”:平台经济——重视资本(民企&外企)为特征的“重建”+扩内需方向下发展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3)2023年扩内需消费“优先位置”、扩内需战略下长期仍是消费升级(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医疗保健),消费行情并非“昙花一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