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全面布局常规医疗复苏,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金证券,作者:国金证券医疗团队

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

投资逻辑

考虑医疗板块的业绩预期和集采控费预期都已经处于见底回升阶段,且基金医药持仓和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2023年我们全面看好医疗板块整体复苏,重回增长通道。我们认为应当及时将医药板块配置重心从疫情相关物资需求板块转移到常规医疗的修复上来。

相较于其他大消费板块,目前医疗板块的修复和反转幅度还非常不足,我们认为市场的尚未对常规医药板块的整体基本面和政策预期改善前景有充分认知,这一预期差值得重点把握。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

行业观点

医疗服务行业:行业整体复苏,龙头有望率先改善。重点推荐长期高效率运营、医疗质量优异、品牌效应突出的专科医疗服务龙头企业。

消费医疗器械:需求刚性2022业绩稳健,集采落地未来有望再提速。OK镜产品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需求巨大,未来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美板块:头部企业业绩稳健增长,看好优质产品进一步放量。重点关注产品渗透率能不断提高,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业绩增速快的医美产品龙头企业。

生物制品行业:重点布局院内和消费性品种,成长性有望大幅改善。生长激素:预计未来疫情对患者就医和入组的影响有望淡化,行业有望加速恢复和放量,当前板块的估值均处于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建议重点关注。疫苗板块:新冠加强免疫推进,但建议重点关注常规疫苗放量提速。血制品:浆站扩容提升远期成长力,疫后需求有望温和恢复

医疗器械板块:关注板块政策情绪回升,耗材创新品种存在较大机遇。我们认为当前投资者对器械耗材板块政策预期及情绪已触底回升,板块存在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机会。

IVD:常规体外诊断预计成为明年重要看点,受损业务有望持续修复。

中药与药店板块:中药政策扶持叠加稳健业绩,我们持续看好中药创新药、中药OTC、配方颗粒等板块未来发展。药店业绩稳健叠加低基数,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弱化,我们看好头部连锁药店长期发展与短期业绩的双重兑现。

投资观点与重点公司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其中,2023年医疗板块我们建议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优质院内耗材与体外诊断
消费医疗服务与医美
优质生物制品

风险提示:疫情反弹影响超预期;集采降价控费政策范围与力度超出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研发效率下降风险。

正文


业绩底明确: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冲击过后2023业绩有望开始改善


2022年11月以来,《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称“二十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以下称“新十条”)等文件相继推出,国内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

参考海外经验,在初期冲击度过后,全社会医疗与消费秩序有望逐步恢复,叠加2022年低基数,预计2023年常规医疗将迎来大幅度改善,行业业绩底已经确立。


政策底明确:市场对集采控费措施的预期趋于稳定,长期成长信心逐步恢复 


2022年,广东联盟药品集采、化学发光、骨科高值耗材、生长激素、电生理、口腔种植体、口腔正畸等多个全国和地区集采/谈判议价陆续出台或落地,整体来看相关控费措施力度温和合理,市场对医药集采和控费的预期区域稳定,前期过度恐慌情绪得到缓解。

我们前期多次指出,参考海外欧美日本等经验,任何成熟发达的医药市场,必然有着完备的常态化的降价和控费机制,但这些降价和控制机制从长期来看,并不会改变医药市场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产业趋势。

前期由于对集采相关政策的忧虑,医疗板块整体估值出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回撤,我们预计随着各类集采措施的落地,市场情绪趋于稳定,对医疗板块实现长期增长的信心有望持续恢复。


全面布局常规医疗复苏,重点把握三大方向


考虑医疗板块的业绩预期和集采控费预期都已经处于见底回升阶段,且基金医药持仓和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2023年我们全面看好医疗板块整体复苏,重回增长通道。

同时,我们认为应当及时将医药板块配置重心从抗击疫情物资需求板块转移到常规医疗的修复上来。相较于其他大消费板块,目前医疗板块的修复和反转幅度要小得多,我们认为市场的尚未对常规医药板块的整体基本面改善前景有充分认知,这一预期差值得重点把握。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

其中,2023年医疗板块我们建议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优质体外诊断与高值耗材(院内诊疗修复)
消费医疗服务与医美(消费医疗复苏)
优质生物制品(院内诊疗修复/消费医疗复苏)


兼顾疫情物资需求,以周期思维把握为主


疫情相关物资(如防护医疗耗材、新冠疫苗、抗原检测、部分中药OTC品种等)阶段性处于需求和价格高位。对于这部分投资机会,我们认为短期应当以周期思维把握期量价变化投资机会,而长期估值参考需求企稳后的市场状态。

医疗服务行业:行业整体复苏,龙头有望率先改善


医疗服务板块企业普遍存在因疫情影响暂停营业、限流营业或就诊难度增加的状况,患者流动和医生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线下诊疗有望快速复苏,弥补前期受损业绩。考虑到21H2以来多家公司业绩基数较低,建议关注板块整体修复机会。

政策延续支持态度,监管职责强化背景下利好行业龙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出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促进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规范发展,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增加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发展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等服务。落实行业监管职责,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与“十三五”国民健康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更加强调“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充分体现了对于医疗服务的更高质量要求,有望进一步加强全市场合规化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建议持续关注长期高效率运营、医疗质量优异、品牌效应突出的专科医疗服务龙头企业。

种植服务价格调控逐步落地,走向阳光医疗,多层次满足患者需求

2022年9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按照九部委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要求,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工作。

强化口腔种植等医疗服务价格调控,尊重技术劳务价值。《通知》指出,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以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价格为重点,按照“诊查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的医疗服务价格(包含种植全过程的诊查费、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费、种植体植入费、牙冠置入费、扫描设计建模费,不包括拔牙、牙周洁治、根管治疗、植骨、软组织移植)实施整体调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导入至整体不超过4500元每颗的区间,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参照当地医疗服务分级定价政策相应递减。

    政策中针对三种特殊情形予以价格放宽待遇,包括1)经济发达、人力成本高、口腔种植技术领先的地区可以放宽20%;2)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种植专业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可以放宽10%;3)口腔种植成功率高,公开服务质量信息、承诺接受监督和检查的医疗机构可以放宽10%。且三种情形可以进行叠加,即最高可放宽至4500*(1+20%+10%+10%)=6300元。除此之外,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的项目与常规种植牙手术价格可以拉开适当差距,历史价格偏低、以技术劳务为主的项目也可以适当提高价格。针对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种植相关服务价格调控方向基本确定,充分彰显对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价值的尊重。

    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方式,“技耗分离”成为指导方向。《通知》指出,有序推进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技耗分离”,主要采取“服务项目+专用耗材”分开计价的收费方式,通过挤压耗材不合理溢价收费空间,可以在充分尊重医疗技术劳务基础之上实现让利于民,为患者切实减轻种植牙费用负担。种植牙牙冠实行挂网采购,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自主选择,并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引导牙冠保持合理价格,进一步促进种植牙可及性的提升。

    组织开展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实施口腔种植收费综合治理。《通知》指出,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各省份均应参加。集中采购以成套的种植体系统为单元,包含种植体、修复基台,以及覆盖螺丝、愈合基台、转移杆、替代体等配件,广泛发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原则上各统筹地区参加本次集采的医疗机构数(含民营)占开展种植牙服务医疗机构的比例应达40%以上,或本区域报送需求总量占上年度实际使用总量的比例达50%以上。各省还将建立价格异常警示制度,以省为单位开展口腔种植价格调查检查,有望积极发挥公立机构带头作用,肃清虚假补贴、低价诱客等市场乱象,让患者享受到“实惠医疗”、“阳光医疗”。

    在老龄化程度加剧背景之下,种植牙作为牙列缺失的有效治疗手段,广泛开展存在深厚的民生价值。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专项工作细则同时兼顾了治理力度和可执行性,有望挤压种植牙医疗服务和耗材不合理的价格水分,在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技术劳动所得、保障医疗机构正向运营发展的基础之上,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费用负担。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正常诊疗节奏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有望伴随相关政策落地逐步触底回升。目前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专项治理开展后有望快速提升,同时还将进一步拉动牙周科、牙体牙髓科等种植相关科室业务体量,满足患者大量的隐藏口腔医疗需求,我们持续看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长期发展潜能。


消费医疗器械:需求刚性2022业绩稳健,集采落地未来预期有望再提速


9月21日,陕西省医保局召开十九省省际联盟正畸材料托槽类耗材带量采购工作企业调研会,邀请11个厂家,讨论《正畸材料托槽类耗材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10月20日,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发布公告,宣布开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次集中采购明确采购周期及医疗机构范围。本次采购周期为 2 年,联盟省(区、兵团)开展口腔牙齿正畸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本次采购明确产品分组。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范围为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上市的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具体分组为普通金属托槽(A、B两组)、普通陶瓷托槽(A、B两组)、自锁金属托槽(A、B两组)、自锁陶瓷托槽(A、B两组)、无托槽矫治器(A、B两组)、颊面管(议价)。

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每个产品类别累计采购需求量前 70%(含)所涵盖的企业为 A 组竞价单元,其余为 B 组竞价单元。进入 A 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不足 5 家的,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递补,直至 A 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达到 5 家;同一产品类别所有申报企业不足 5 家的,全部进入 A 组。

竞价规则。(a)申报的产品有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不包含集中带量采购)的,以最低价作为该产品基准价。(b)申报的产品无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的,可自主申报价格作为基准价(不得高于同类产品最低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对每一类型,按照医疗机构采购总量的70%分位点,分为前70%,后30%两组,合计10组,最低有效降幅30%。

河北省率先将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纳入医药耗材产品集采范围,三明采购跟进。角膜塑形镜产品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需求巨大,根据亨泰光学2020年年报,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中国大陆的渗透率不足1%。OK镜的普及率还很低,未来角膜塑形镜行业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0月2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公告,采购品种共20种,包含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

11月2日,三明采购联盟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函》,称“三明采购联盟将委托河北省医保局牵头组织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共20个品种,包含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

CGM产品上市在即,行业有望迎来新变革

连续血糖监测(CGM)产品优势明显,看好相关企业产品放量。CGM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可以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同时兼顾准确性与微创、无需指血校准的便利性,是越来越多患者的重要选择。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及居民意识提升,血糖监测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增,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家用医疗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行业发展景气度或将不断提高。


医美板块:头部企业业绩稳健增长,看好优质产品进一步放量


头部企业实现稳健增长,持续看好医美产品放量。大部分线下医美消费为非刚性可延迟需求且医美消费需求并不会因短期影响消退,整体消费确定性较强。华东医药少女针等在去年相继上市,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培训医生数量和渠道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医美产品有望持续放量。

我们长期看好医美赛道:重点关注产品渗透率能不断提高,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业绩增速快的医美产品龙头企业。


生物制品行业:重点布局院内和消费性品种,成长性有望大幅改善


生长激素:新患入组有望加速修复,政策预期逐步稳定

2022年,生长激素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取得了稳健的业绩增长。此外,头部公司不断推进产品适应症扩充,同时剂型升级也带来收入结构持续改善,金赛药业长效生长激素新患者占比稳步增长,安科生物水针剂型快速放量。

全国防疫政策优化,预计未来疫情对生长激素领域患者就医和入组的影响有望淡化,随着后续疫情影响逐步平稳,我们预计行业未来有望加速恢复和放量,当前板块的估值均处于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建议重点关注。

广东联盟集采报价公布,政策不确定性逐步消散。生长激素粉针中选价和备选价变化温和,水针价格体系有望企稳。注射用生长激素(冻干粉针剂)报价以6IU为代表品规,安科生物6IU拟备选价格为72元;金赛药业2.5IU拟中选价为21元;联合赛尔6IU拟中选价格为61元;未名海济8IU拟中选价为88元。参考广东、山西、江西、河南、 广西、海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生长激素联盟历史中标价数据(数据来源于医药魔方),粉针价格变化较此前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的价格变化相对温和。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暂无厂家公布拟中选价和拟备选价,价格体系有望维持稳定。

疫苗:新冠加强免疫推进,但建议重点关注常规疫苗放量提速

重点关注重磅二类苗品种的快速增长。在新冠疫苗持续推进老年人接种的同时,2022年国内HPV疫苗等重磅常规疫苗品种仍实现了快速增长。万泰生物2022年Q1-Q3实现收入86.51亿元(+141%),归母净利润39.44亿元(+232%)。智飞生物2022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78.2亿元(+27%);实现归母净利润56.1亿元(-33%)。三季度,默沙东中国宣布九价HPV疫苗新适应证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人群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HPV疫苗当前在国内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需求旺盛,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可观的放量增速,建议重点关注。

关注带状疱疹疫苗、人二倍体狂犬疫苗等国产重磅二类苗品种上市进度。根据百克生物投资者交流记录,公司带状疱疹疫苗临床、生产现场核查已经结束,目前处于审评阶段。百克生物以推广商团队为主,今年营销工作的重点为 带状疱疹销售上市做准备,预计未来上市后带状疱疹疫苗有望放量。2022年,康泰生物自主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已完成注册现场核查及GMP符合性检查,如未来获批有望丰富公司现有产品线。

2022年1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重点面向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同时给出9种接种方案,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

《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指出,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公布,加强针接种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截至11月28日,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4亿人,完成全程接种2.3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7%和86.4%,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亿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0.27亿人,完成全程接种0.24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0.14亿人,接种率仍有提升空间。

血制品:浆站扩容提升远期成长力,疫后需求有望温和恢复

血制品公司资产周疫情后改善明显。2022年,随着疫情阶段性反弹影响逐步消除,前三季度主要血制品公司业绩逐步修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呈下降趋势,资产周转效率有所提升。

行业新设浆站持续突破,奠定长期增长基础。“十四五”以来,血液制品行业浆站拓展有望不断推进。头部公司天坛生物在浆站拓展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根据公司公告,天坛生物公司已在湖北、甘肃、河北、江苏等地,计划新设数十家左右浆站;此外,华兰生物今年也已在河南省新批4家浆站。


医疗器械板块:关注板块政策情绪回升,耗材创新品种存在较大机遇


从7月北京市发布创新医疗品种DRG除外支付办法,到脊柱骨科耗材国家集采中标结果公开,再到福建省际联盟电生理集采落地,以及冠脉支架接续采购中标结果出炉,我们认为当前投资者对器械耗材板块政策预期及情绪已触底回升,板块存在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机会。

骨科及电生理集采规则落地,医保控费合理温和

2022年9月27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最终共有超过140家申报企业的520套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采购周期为3年,共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分为ABC三类竞价单元,中选产品预计将在2023年1-2月陆续开始其陆续开始执行。

产品设置保底拟中选降幅,各系统产品降幅区间较窄。此前发布的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2号文件中新增了一条特殊的中标规则:同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内,若申报价格≤本产品系统类别最高有效申报价 40%的,则该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该规则使得此次骨科脊柱类耗材中标率明显提升,且最终各系统产品降幅区间较为集中(见图表1),均价相较于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集中在60%附近。

电生理设置兜底中标降幅,限价规则设置相对温和。2022年10月14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12月14日,心脏介入电生理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此次拟中选企业结果。此次联盟覆盖的区域包括27个省级单位,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湖北没有参与此次联盟集采,覆盖大陆绝大部分地区。本次采购周期为2年,从2023年4月起执行。此次带量采购分为组套、单件及配套三种采购模式进行。组套产品降幅达到最高限价的30%均可中标;单件产品按照低价入围的方式竞标,但企业报价若低于最高限价50%仍可无视入围企业数量限制中标。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在单件采购模式主要品类中均成功中标,限价规则设置相对温和,未来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受益于政策进一步加速。

冠脉接续采购结果落地,中标价格整体提升

2022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最终共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采购周期为3年,共3696家医疗机构参加,采购量约178万个,将于2023年1月开始执行此次接续采购的中选结果。

未限制中标企业数量,企业中标率极高。本次接续采购简化了采购规则,规定报价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因此最终企业中选率达91%,国外内主流厂商均实现中标。与上一轮集采相比,此次带量采购比例提高到95%,参加的医疗机构增加40%,支架采购量增加30%,中选企业增加2家,中选产品增加4个,品种更加丰富,未来厂商对冠脉支架产品的生产及供应预计将更加平稳。

平均中选价格显著提升,支架利润空间有望提升。由于此次规则设置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冠脉支架798元、伴随服务50元。此次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加上伴随服务费,终端价格区间在730元至848元,相较于2020年首次集采平均中标价提升了超过20%。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蓝帆医疗等国内头部企业中标价格理想,未来冠脉支架行业利润空间有望提升。

院内诊疗有望逐步恢复,关注细分赛道国产替代趋势

以目前统计到的部分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为例,2022前三季度板块收入增长+11.0%,归母净利润增长+12.6%,依然延续增长趋势;2022年二季度板块收入增长+1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3%,国内院内诊疗需求及出口持续恢复。

三季度以来心血管、骨科、消化内镜等院内手术及诊疗器械实现了较好的恢复,板块收入利润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未来随创新器械公司产品不断获批及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板块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大量细分赛道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依然只有少部分完成了国产替代,大量高端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仍较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近年来部分领先的国产厂商依靠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在终端医疗机构市场份额预计将不断提升。企业产品一旦能够在临床取得医生和消费者的认可,有望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实现快速替代。

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新产品打开长期市场空间

器械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以目前统计到的部分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为例,研发投入平均增长率达到32.3%,其中新产业、健帆生物、澳华内镜、惠泰医疗等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50%,板块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达到增长到6.4%。

随着国家多项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并实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呈加速之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创新研发内在的动力大大增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将加速涌现。国内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正在逐步接近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水平。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量企业对于研发人员的招募等投入增长速度更快,研发费用率持续增加,有利于企业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保障未来研发管线中不断会有新产品上市销售,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合来看,未来国家对创新器械的支持政策还将持续,创新产品有望开拓出更大的增量市场空间。创新医疗器械生产供应及终端医院需求已开始逐步恢复,可择期术式将迎来手术量的反弹,医院对于设备的采购也将迎来高峰。2022年市场集采等政策预期已相对充分,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未来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双重修复。


IVD:常规体外诊断预计成为明年重要看点,受损业务有望持续修复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进入2022年医疗机构当月诊疗人次数据仍低于疫情前水平,2022年1-5月诊疗人次累计量约为2019年的75%,院内检验测试量仍受影响。

检验科作为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前置部分,其检测量有望伴随着就诊流量增加而迎来持续修复,同时,在过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伴随诊断等品类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发热门诊建设,有望带来体外诊断设备需求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内容,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进入到门诊之后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根据《2020年我国发热门诊配置公平性分析》中统计,截至2020年发热门诊数量为6426家,2020年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数量为13400家,渗透率为48%,根据每百万人发热门诊数来看,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预计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根据2021年发布的《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其中指出医疗设备方面需要配备基础类、抢救及生命支持类、检验类、放射类、药房设备等。相关赛道的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中药板块:政策扶持叠加稳健业绩,持续推荐中药OTC、配方颗粒等

中医药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扶持鼓励态度一以贯之:1)近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2)自2019年10月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若干文件,政策持续利好。

我们持续看好中药创新药、中药OTC、配方颗粒等板块未来发展。1)中药OTC:在老龄化、慢性病发病提升的环境下,中医药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叠加行业消费属性,OTC凭借品牌认知度有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我们看好品牌力及渠道把控能力较强的企业。2)配方颗粒:随着新国标、省标品种的生产和销售持续落地,配方颗粒业务将逐渐回归常态,四季度与2023年行业或将迎来进一步放量,带动相关企业业绩放量。3)中药创新药:政策不断推进中药创新药审批速度,更多中药创新药有望持证上市。我国中药企业也在不断践行“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开拓海外主流市场,打开中药国家化销售新局面。


药店板块:业绩稳健叠加低基数,看好头部药房长期发展


板块经营态势向好,随着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我们看好头部药房业绩进一步修复。2021年下半年行业新建门店和并购整合门店较多,此部分次新店利润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释放;此外,防控政策优化后,四类药品销售逐步回升,有望期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低基数影响下,公司单季度业绩有望加速增长。由于医保切换、地方管控、四类药品下架等原因,头部公司去年下半年业绩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基数处于低位。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弱化,头部连锁药店同店增速逐步稳定,我们看好头部连锁药店长期发展与短期业绩的双重兑现。持续推荐药店板块,核心标的:益丰药房,健之佳,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等。


投资建议


参考海外经验,在初期冲击度过后,全社会医疗与消费秩序有望逐步恢复,叠加2022年低基数,预计2023年常规医疗将迎来大幅度改善;同时多项集采的顺利温和落地,带来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见底回升,医疗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预期的双重见底和强势修复。

考虑医疗板块的业绩预期和集采控费预期都已经处于见底回升阶段,且基金医药持仓和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2023年我们全面看好医疗板块整体复苏,重回增长通道。

同时,我们认为应当及时将医药板块配置重心从疫情相关物资需求转移到常规医疗的修复上来。相较于其他大消费板块,目前医疗板块的修复和反转幅度要小得多,我们认为市场的尚未对常规医药板块的整体基本面改善前景有充分预期,这一预期差值得重点把握。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

2023年医疗板块我们建议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优质体外诊断与高值耗材(院内诊疗修复)
消费医疗服务与医美(消费医疗复苏)
优质生物制品(院内诊疗修复/消费医疗复苏)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影响超预期:国内疫情总体趋势虽稳定向好,但病毒变异能力较强,海外高发态势持续,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集采降价控费政策范围与力度超出预期:部分细分行业竞争相对激烈,如面临后续集采控费措施,可能出现较大力度降价。 

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院内诊疗和消费需求受到疫情波动影响,部分地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若后续疫情持续反复或零售消费支付能力受损,可能业绩不及预期。

研发效率下降风险:近年来国内企业研发竞争激烈程度上升,行业整体投入较大,研发成本上升迅速,可能带来行业研发效率下降。

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疫情防控难度加大:若新冠病毒在全球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将可能对国内疫情防控形成新的挑战。

行业估值中枢下移风险;院内诊疗恢复不及预期;医保降价控费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格局恶化风险;新品研发上市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和产品质量风险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