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药,还能看啥?

要做功课了

大家好,我是牛四哥,可以叫我牛哥,或四哥!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留言或私信和我互动,欢迎欢迎。

今天和大家聊聊场,互联网医疗文中所提个股,并非推荐,仅为学习交流。


01

市场


周四复盘的时候,就对市场短期走势有一定预判,所以对于今天市场的调整并不会感到意外,结合着早盘盘口反馈,还有量能变化,做到小心预判,谨慎跟随,并不难。

一来,上证指数11月29日放量长阳突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而后持续震荡近两周,久久未突破。期间,还有周一跳空的3170缺口,只要此时的反弹不是长阳涨上去突破,都算震荡,而非突破下降趋势的变盘。

另外,从周四开始,除了药的疯狂,情绪退潮了几天,有辨识的英飞拓,人民网和安奈儿,直接封杀掉一笔高风险偏好的热钱。这几天借事件驱动,高位放量兑现的案例太多了。

最直观的是量,个股怕缩量震荡,只是也怕缩量震荡,这意味着向下走,就没有分歧抵抗。两市量能缩小了1000多亿,药这吸血,整得其余板块都不香了。

要说的是,药这里已经炒作到了医疗挤兑这个方向了,算是最后的节奏在股市上的反应了。明显的是高位个股已经出现了滞涨,像以岭百亿大分歧,最后的疯狂。

前有九安医疗,后有中国医药,百亿成顶的魔咒从未打破过。何况,明年感染高潮一过,往后看,需求大幅度减少,利润大减后对应的市值,腰斩都算跌的温柔的了。

目前市场炒作比较疯狂的是群众基础较好能缓解症状的药,另一种就是前几天提到的无法证伪的熊去氧胆酸。介于两者之间的抗原检测当下比较尴尬,看网上有不少人现在有这样的心态,反正都要羊,测和不测是不是都一样了呢?

随着行程码下线,说明持续了三年的口罩节奏,以超乎我们预期的速度在退场。对于,疫情这条线,已经吃到鱼身的朋友,要适可而止,一只脚放在门外,随时溜;没有吃到的,就更不能成为最后连肉都没吃到,还要买单的人。

最怕很多人,在上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赚的是情绪波动的溢价,而一旦下跌又拼命开始找基本面因素安慰自己长期持有。

有些人还在纠结疫情,纠结会不会羊,得病后要不要测抗原,要怎么治。而有的人已经在想,哪些行业必须马上进行配置了。

按前几年规律来看,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大概率就要在本周落地了。产业ZC中,数字经济、新老能源、科技、农业,哪些更能得到ZC倾斜呢?

而盘面反馈上,早盘资金有往两个大方向涌动迹象,一个是消费复苏和制造业自主可控。复苏修复今天轮到航空航运,而制造明显的是一直说的暗线芯片,还有工控这块。

接下来重点就是等药走弱后,看出来的资金会往哪个方向靠,尤其得注意机构的共识走向。这两天看到两个比较有名的策略首席,都提到了成长的估值和拥挤度都到达了比较安全的位置,都给自己看好的方向站台。

但是成交额占比低,不一定是买入的理由,还要考虑景气度趋势,但是可以纳入观察了,跟着看,做好功课。


02

互联网医疗


最近,联防联控也密集发文、开会,陆续解读用药目录、中药用药指引、加强建设ICU病房、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事项。盘后,再次强调的是互联网医疗。

其中提到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其实,这波疫情除了一些短期周期性的一锤子买卖,有些能改变很多人预期或者习惯的行业,长远来看,值得关注。从线上办公,线上教学,到这次为了减少医院资源的紧缺和挤兑,上面来背书加强,无疑将提升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使用习惯和整体渗透率。

A股的互联网医疗都不太正宗,大多是提供医疗信息开发和处理业务,不像港股的平安、京东、阿里健康都自有平台和一定量的客户基础。

另外,大家跟踪一个题材的时候,如有港股关联个股,一定要跟紧和内地题材个股的联动情况。像这波的影视业,阿里电影和猫眼的提前异动;地产物业中的融创、碧桂园服务弹性更足;还有港股那边几天翻倍,今天又涨了53%的山东新华。

港股辨识度个股弹性,能很好给内地题材热度助力。这又让我想起上个月月初当时第一波疫苗线,当时的港股康熙诺,一天涨63%,当时疫苗也走出一波小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