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逆势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比亚迪“断油”中跑赢

01
辉哥侃股

销量4月逆势大增,比亚迪盈利水平看好!

在行业饱受供应链之困时,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销量4月逆势大增。5月3日,比亚迪在港交所发布公告,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0.60万辆,同比增长313.22%。1-4月,比亚迪累计销量39.24万辆,同比增长387.94%。

看好比亚迪盈利水平,主要有以下3点理由:

1、连续两月销量逆势增长。

今年3月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两月销量突破10万辆。而多家新势力车企披露的交付“成绩单”显示,4月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交付量集体跌破万辆,环比均呈现负增长状态。

2、二季度销量有望持续上涨。

公司在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领域提前布局,有效缓解了来自供应链的压力,在行业饱受供应链之困时销量却逆势增长。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售价普涨,市场需求旺盛,比亚迪品牌效应显现,二季度销量有望持续上涨。

3、涨价将在二季度起在盈利上体现。

目前比亚迪手头订单较多,涨价对盈利的正面影响有望从二季度起逐渐体现。公司一季度表现超出行业预期,但未能显现涨价带来的积极影响。预计随着涨价以及销量的稳步上升,盈利能力有望在二季度实现环比增长。

在产业端,比亚迪半导体IPO审核在持续顺利推进中,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将与蔚来、小米建立合作,与头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差距有望逐步缩小。布局动力电池和半导体,比亚迪正在摆脱产业链之困,盈利水平看好!

02
满投财经

“腾讯影子股”的IP生态

是什么让创梦天地在线上游戏业务转型期间如此“急切“地拓展线下业务?原因与创梦天地想要拓展游戏产业纵深的”IP生态“和公司资本结构有关。

第一,目前主机游戏处于“线下娱乐”的新蓝海,潮玩市场增速喜人。

据Niko Partners数据,2021年我国主机游戏玩家约1541万人,相比手机游戏玩家7亿、PC端玩家3.3亿,具有未来需求释放的空间,预计在2025年能够达到2392万,CAGR为11.6%。

我们认为,目前玩家数目较少的原因在于国内外游戏产业发展背景不同,以及国内重“社交”的游戏氛围。

首先,国内一直以网络游戏为发展方向,投入主机游戏对游戏厂商而言风险大、回报低,难有精品产生。

其次,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得国内外玩家选择游戏类型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国外硬核主机玩家较多,普遍能够享受单人或少数人进行通关的游戏,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国内受到早期互联网游戏的发展和渲染,游戏群体带有很强的“社交”需求,可以说如今国内的主机游戏格局是由游戏玩家需求端和厂商供给端双重选择产生的结果。

而当下“一起玩”品牌门店的出现,能够使客户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在这里得到满足,玩家们通过硬核主机游戏也能收获“情感价值”。

同时,由游戏IP衍生出的潮玩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买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潮玩市场规模已达345亿元,同比增长38.6%,处于快速增长期。而就单店来讲,据公司业绩会披露,一个300平米的标准店月收入可达79.1万元,其中潮玩面积占比40%,能够贡献近64%的收入,月坪效为4200元。并且潮玩在为门店贡献不俗的业绩的同时,还能营造出适宜的游戏氛围,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吸引顾客。

第二,深度绑定“腾讯”,利用IP资源形成生态闭环。

港股上市前,腾讯持有公司20.65%的股份,为仅次于创始人陈湘宇的第二大股东; 王思聪的普思资本、StarVC、 Vigo Global、索尼等是公司的重要股东,赌王何鸿燊之子何猷君出任公司首席营销官。

股东光环亮眼,但对创梦天地业务提供实际加持的还是腾讯的平台资源。2021年起,公司与腾讯先后签订的5个合作框架协议开始执行, 获得IP资源包括QQ、“王者荣耀”、“狐妖小红娘”、“穿越火线”等的授权,渠道资源、研发资源、内容资源较为丰富。

利用IP资源成为潮玩市场的玩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创梦天地一方面做游戏发行代理、游戏自研,另一方面经营游戏IP衍生潮玩,这就构成了公司 “IP闭环“的运营生态——游戏运营、打造IP、IP营销,脱离一般潮玩商的代理IP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03
游戏财经汇

三七互娱公司转型思考

1、产品层面 

即便三七互娱在21年推出了自研爆款游戏,整体研发能力依旧较弱。 

单论研发能力,先不提腾讯、网易两大厂,三七互娱与米哈游、莉莉丝、紫龙、鹰角等后起之秀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三七互娱急需一款新品再次证明自己的自研实力。就像米哈游做了《崩坏3》又做了《原神》,完美世界做了多款MMO又做了《幻塔》,三七做出斗罗后还需再次证明自己。 

作为传统的营销大厂,三七互娱加码研发的力度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持续加大决心。 

除了改革决心不够,DataEye研究院认为,三七互娱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管理团队年龄偏大,目前三七互娱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已有46岁,而米哈游、莉莉丝、心动、青瓷等新兴游戏公司管理团队都是80后,甚至85后。 

三七互娱也意识到了这点,在21年财报中,公司两次提到了“Z世代”。 

第一处出现在“产业布局”板块,三七互娱想要不断挖掘Z世代市场增量,打造未来中国年轻一代最信任的“年轻化、多元化”的文创品牌,还有一处出现在“风险”板块,面对核心人员流失风险,三七要营造契合Z世代特色的文化氛围。 

2、营销层面 

(1)提升营销效率迫在眉睫。 

从营销效率的角度来看,三七的转型效果并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于倚重买量。买量并非万能手段,一方面买量价格水涨船高侵蚀利润。另一方面,买来的量不一定能转化成收入(游戏太拉胯玩家即使下载也不氪)。 

短期来看,三七互娱不可能也不会放弃买量模式,但作为“买量大户”,三七互娱营销效率却处于较低水平,这是三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买量成本日趋增高,如果不能提升营销效率,三七互娱将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将效果广告多元化的经验,复制到更多产品上。

今年以来,三七互娱旗下的部分产品开始试水达人效果直播,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截至目前,三七旗下开展持续大规模达人直播的游戏仅《云上城之歌》一款。 

达人直播对游戏收入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若想摆脱买量依赖,三七互娱需要让更多的产品试水达人视频以及达人直播。

04
阿島

中银绩后飚升,收息投资可值得关注?

中银香港日前公布今年首季业绩,假期后首日开市股价便出现了强劲升势,收息投资可值得关注?中银香港首季拨备前经营溢利增7%、减值准备净拨备增1.9倍。 

1、首季业绩反映业务韌力高

在今年首季,中银香港的营运数据相当稳健,提取减值准备前的净经营收入达142亿元,同比增长6%,环比增加25%。

期内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受压,按年下跌超过两成至约29.2亿元,反映疫情导致商业活动疲弱,以及投资气氛降温的影响,但负面影响被核心净利息收入增长所抵消。虽然加息周期刚起步,本地市场利率仍未有可观上涨,但得益于市场资金流入,中银香港的平均生息资产基础有所扩大,净利息收入仍录得4.1%的同比增长。

除了收入靠稳,中银香港的严谨成本意识亦发挥作用,营运开支的同比增幅只有2.9%,环比则下跌16.5%,而中银香港的成本对收入比例只有27.24%,继续维持在本地同业之中较佳水平。

2、拨备增加但贷款素质良好

至于资产素质,中银香港的减值准备净拨备大幅增加,按年增加了6亿元至9.23亿元,主要反映部分企业客户的内部评级下降,以及疫情中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不过,整体来看,集团的资产素质依然良好,特别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只有0.27%,属于良好水平。

撇除了拨备影响,中银香港在今年首季的经营溢利达103亿,同比增幅有7.2%,环比增幅则超过50%。

3、顺风或将来临

今期业绩反映出中银香港的强劲业务韌力,核心利息收入企稳,支持整体业绩改善,唯商业活动气氛被疫情重挫,不利费用及佣金收入表现,更令期内拨备有所增加。

可幸是,随着美国联储局逐渐加快加息,有望带动本地利率上升,而本地疫情有都缓和,抗疫措施再次放宽,有利本地商业活动复苏,中银香港在过去一季所面临的压力或会有所纾缓,业绩有望录得更可观的改善。

小结:

展望中银香港的业绩全面复苏至疫前水平,以2019年度每股1.537元股息计,现价潜在股息率超过5%,而且现价距离2018年高位有约3成上升空间,有耐性的长线投资者可以把握机会逐步增持,迎接中银香港的复苏增长期,实现财息兼收。

05
范大仙

分众传媒分析

分众传媒之核心优势。 

1、开创 了 “ 楼宇电梯 ” 这 个核心场景,在主流城市主流人群必经的楼宇电梯空间中每天形成高频次的有效投送。

2、媒体资源规模大、覆盖面广、渗透率高。(超过 4 亿中国城市主流人群)。 

3、海外潜力大。目前已经在韩国泰国等地实现盈利,其他东南亚国家正在加力铺设。 

4、产品差异化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营销能力优势显著。(千楼千面和分时段的投放) 

5、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周期性不断弱化。 

6、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强大的市场主导权。(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品牌知名度) 

7、媒体价值持续获得国际权威和行业协会的充分认可。

8、企业文化获得员工高度认同,团队战斗力领先业界。价值观——激情、规范、诚信、共赢 

9、公司董事长江南春广告界代表人物,其专注专业、努力、嗅觉敏锐,善于抓住机会,对商业有独特的理解。总之看好分众传媒这只股票,现在买入正当时。

06
秋日天空

海康威视一字跌停的原因分析。

海康威视一字跌停,这背后到底发生什么?

1、4月15日公布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净利增幅20%,一季度营收18%,净利润5%。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物联网赛道。

2、投资科技股核心是业绩增速“一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估值中枢必然收缩”。海康威视本质上也是制造业企业,市场容量也是有天花板的。

3、营收和业绩增速也得看外部环境变化,看看宁德时代和金龙鱼中游制造业困境。在对比海康威视本质高科技企业成本芯片绕不开的材料,再看看市场海外营收占23%,这块受到监管和政策影响。

4、美股纳斯达克一些核心科技股都在下跌,跌幅超过30%不在少数,本质上是估值收缩。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都上3%,科技股合理估值应该25到35之间。年内美联储继续加息50基点应该有二次左右。

综上所述制造业受困于成本和监管政策,再好的科技股也要择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然投资就变成刻舟求剑了。加息大背景下天时不在,中美科技战使得监管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地利不在。人和最主要是各地政府因地产停摆、财政困难支出受限。所以科技股投资核心是估值,估值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科技股炒作国内都是跟风美股,美股目前是能源股、军工大行其道。

07
好望角的灯塔

伊利突破千亿目标,进入价投区间,未来发展可期

今天就说说伊利吧,其实我观察伊利有2-3年,给我的感觉是伊利的股价始终不温不火,2020年、2021年恰逢白酒、新能源火的不要不要的年份,但伊利依然按自己的节奏在缓慢的上涨。最高价出现在2021年1月份,51.03元,其后一路下跌到2021年7月份,30.90元金针探底稳住了,然后基本在35-42元之间长期拉锯。

1、从类型分析,伊利属于食品饮料类和稳定增长类型,非常适合用市盈率来衡量投资价值,以TTM市盈率为准,20倍以下属于低估区间可以闭着眼睛买,20-30之间属于合理区间,30-40倍属于高估区间,超过40倍就是泡沫区间。

2、从业绩分析,伊利确实是A股市场难得一见的集品牌、渠道、盈利、稳定于一身的好股票,今年一季度竟然实现了超过24%的净利增长,可见增长势头的强劲,而且稳定性超强,已经是亚洲第一,国内蒙牛已经望尘莫及了。

3、从分红和现金流分析,伊利从上市日起累计分红304.79亿,可谓是现金奶牛,2021年分红10派9.6元,现金流也是满满的,高达370亿,绝对稳。

4、从技术分析,伊利从2016年开始就沿着30月线一直向上,稳如老狗,根据这几个月的走势看,基本在35-42之间长期拉锯,股价35元-37附近TTM市盈率是24-25倍,是相对合理近低估区间,可以考虑介入,剩下的就是用T的方式反复降低成本,特别适合,不用担心业绩暴雷,风险度低。

08
钱小语

兆易创新还能继续保持高增长吗?

展望未来,兆易创新持续高速增长的逻辑在哪里呢?

1、由于供需继续紧张,海外大厂MCU产品会优先保证汽车、工控等领域的供货,像意法半导体法就宣称基于策略性及物流运输因素会环比减少大陆地区MCU 供应,兆易创新将会是缺口最大受益方,所以在剩余的白色家电等领域迎来国产替代的宝贵时间窗口,同时国产厂商有机会进入整车厂供应链,像兆易创新这样技术实力优秀的国内企业将会逐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2、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带来 MCU 量价齐升。一方面,智能化、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需求更高级别 MCU,间接推动MCU价格提升;另一方面,从汽车电动化来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电池管理等三电系统需要数量更多的 MCU,同时在800V下的车辆电池组系统分布式设计,使得MCU使用量与电池模组数量线性相关。

3、随着地缘政治引发地区东汤局势加剧,美国对俄罗斯再次举起芯片制裁大棒,也再次倒逼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国产供应链建设刻不容缓。

09
老玛歌2021

眼科赛道空间很大。

爱尔眼科2021年报分析笔记。空间大在两大块:

1、老年人2021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2亿,占比14%,未来越来越多老年人(2050年4亿,那么CAGR2.5%)。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越来越多。

2、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一半以上青少年都是潜在客户。

2021年营收150亿,同比增长26%,扣非净利润28亿,同比增长31%。销售费用占比10%不算高(并不是想象中的全靠回扣拉人头的买卖),研发占比1.5%(也不是想象中的高技术壁垒)。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爱尔眼科的分级诊疗模式已经形成规模了,省会+地级+市县级。全国性的二三线包围一线城市,在爱尔眼里全国范围内竞争对手能打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温州各一家公立医院。

研发投入低也说明其实医术的进步一点点是很难的,大部分医生都是按步就班的。反过来也说明爱尔属于规模领先型企业,不用担心技术颠覆,所以规模和品牌就是护城河。爱尔的缺点就是商誉太高,高达53亿,差不多是利润的2倍了。2021年减值计提2.2亿,影响不大。但万一哪天出个黑天鹅,一下子计提一半那不要了亲命了。

话说回来,爱尔能如此高速发展,就是通过有限合伙这个机制实现了杠杆收购(有限合伙投资都放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这个科目里,2021年是13亿),放大N倍来收购体外培育的眼科医院。商誉属于副产品,伴生的,没办法。爱尔2021年每股净资产2元,ROE25%。这个净资产属于低估的,为什么呢?因为医院最值钱的资产其实不是设备,建筑,而是医生。但恰恰医生是没法估值的。爱尔全国布局,把医生牢牢捆住(培养一个眼科医生至少5年以上吧,全国每年能有多少眼科毕业的学生仔?),其实就限制了别人的扩张,这也是护城河的一种。爱尔2022年一季报营收利润同比环比都增长,只是不够高速,但今年老是疫情封城反反复复,这点增速也蛮好了。假设今年增长30%,30倍PE,则合理估值是1092亿,合20元/股。医院这门生意还有个特点:民营综合医院具有前期投入大、产能爬坡周期较长的特征,而专科医院投资小见效快,所以虽然大多数民营医院早期都是亏损状态,但专科爬出坑的时间短。综上所述,爱尔是个长期主义好标的,只是需要等待一个好价格上车。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