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美国的需求

开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们一群二级市场参与者,今年倒好,必须花大把时间关注政经大事。哪怕已经在全年环境预测中有过很多预期,在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跟上节奏。

上周美国公布了1月CPI数据,超预期地创记录爆表。无论是能源和生产物价,还是核心的房租和服务价格,环比与同比均加速上涨。7.5%的通胀率,有生之年能够在美帝看到实属不易。

按照我们的思维角度,这么高的通胀率,政府应该要积极应对、抑制通胀,但拜登政府的动作好像并非如此。降低耐用品的进口关税就可以降低消费品物价,然而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关税已经谈了几轮,目前不但没有取消,貌似还有增加非关税壁垒的趋势。

至于周五晚间美股的大跌因素,那就更加扑朔迷离了,我们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局面。不但美国政府自己几乎倾巢而出地说俄罗斯马上要入侵乌克兰,有鼻子有眼,拱火不断,并且美国的非欧盟友也都纷纷附和。但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当事方,却一再降低气氛,德法也积极降温。这个场景确实神奇,当事人不想打,看戏的非说你们已经打了。

美国一边嚷嚷俄罗斯和乌克兰动手,一边又积极地想和俄罗斯谈判,德法也表示想和俄罗斯谈。表面上看起来是冲突事件,背后应该都是利益因素。最后就看俄乌选用哪种模式达成共识,是德法俄乌的诺曼底模式,还是美俄的北约模式,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能源安全对于欧洲大陆来说是根本,地区稳定是发展的基础。俄罗斯是搬不走的邻居,欧洲大陆肯定不乐见发生战争。德法正在积极斡旋,本质上俄乌其实看不到必须大动干戈的动力。

对于美国来说,就不一样了。维持俄乌冲突的热度可以裹挟欧洲伙伴,虽然推高了能源价格,但现在美国也是能源出口大国,卖军火、卖能源一样不少。能够推动资金回流美元,那就大有利益可图了。就这司马昭之心,美国是真的一点没有藏着掖着。

(上图:WTI原油主连(CLmain)

(上图:美元指数(USDindex)

通胀对于美国来说真的那么可怕么?根据当前情况,只要美元不崩,通胀就不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其他国家的问题了。最近加拿大汽车司机的闹剧愈演愈烈,本质上还是有钱闲的慌。这几年美国政府印钱,直接让以前辛苦赚钱糊口的基层有了更多的积蓄。有了钱,暂时没有生活压力,那就干点大事。

这也是美国目前就业岗位过剩的原因之一,不愿意就业的人太多。兜里有粮,心里不慌,那么通胀就是必然,也是一种稀释。对于美国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更是一种管理需要。

到底是美联储吓倒了美股,还是美国政府吆喝跌了美股,这不是那么重要。核心是目前全球金融环境明显是一个博弈局,资金流向只会指向一个方向:周期。除此之外,就是价格随着情绪与外部因素而剧烈振荡。市场参与者都在做博弈,但美联储、美国政府以及其他经济主体都是赤裸裸地亲自下场。在这个环境下讲趋势和投资逻辑,有那么重要么?

看起来好像美国是把中俄当对手,实际上美国是把非美都当成博弈对手。在现在的金融市场,不会再出现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全球联手的局面。

既然对于美国来说暂时的通胀并不是坏事,那么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美元的强势与通胀就是要应对的风险了。

对于美股来说,疫情结束与通胀加息是非常确定的两个方向。美国市场分化和科技股大振荡的概率,都要大于指数单边下跌。只要判断出美元、美债和美股的波动相关性,就能在接下来的环境中占据先手优势。

(上图: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A股从1月开始的下跌,是在宏观背景宽松、宏观政策持续超预期的大前提之下。市场看起来是低估了政府保增长的信心,高估了参与者对政策股价反应的积极性。连续的下跌伴随着的是分化的持续,周期、低估值、高派息的行业明显开始有资金流入推高,成长、科技、题材纷纷下跌,创业板跌跌不休。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下跌之后,目前A股市场趋势分化到了极致,这里就自然会有一个很大的长尾风险,也就是由连续回撤带来的基金砍仓、清盘风险。接下来一周,在持续杀跌的方向可能还会出现砍仓式的抛压。

同时,随着港股银行股的持续爬升,市场有一些数据也变得有意思了。目前AH银行股价差已经来到历史最低水平,而且是一个普遍A股溢价缩窄的水平。那么卖出了成长和科技股的资金,会不会被动流入A股金融股避险呢?看起来是大概率事件了。

港股恒指在25000水平,暂时看来是有压力的。港股结构中的周期、金融、资源股占比高,受益于加息和通胀周期。科网股振幅大,但基本上都封底了。哪怕外围美股搞事情,对于港股来说还是该涨涨、该振振,不用太过担心。

在二级市场投资中做零和博弈的时候,大部分利润都是反人性的,还有一部分利润来源于尊重常识。我们从12月开始推出港股高息周期股组合,赚的就是常识的钱。

A股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接下来很快也会有所反应。这不,周五保险板块就先放量从底部起来了么,银行也在爬升过程。不要看不上这些利润,确定性高的5%要远好于不确定的30%。

(上图:中国人寿(601628)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