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反击条件已经具备,A股可以逐步乐观起来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建投宏观固收黄文涛,作者:黄文涛

从经济增长、外部政策、资金流动、相对配置价值等宏观角度出发,A股在调整之后的配置价值开始显现,可以逐步乐观起来。

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我们认为,市场恐慌或进入尾声,可以逐渐乐观起来。

市场在内部增长压力、外部政策压力双重夹击下,出现恐慌式下跌。今日国内股市再度大跌,年初以来上证综指跌幅接近7%,创业板跌幅超10%,市场担忧出现恐慌下跌的负反馈。究其原因,国内外因素均有一定冲击。国内疫情继续发酵,消费预期不稳,基建和地产去年12月数据未出现明显反弹,出口高基数下未来持续性堪忧,内部增长下行压力仍在困扰短期市场。海外美联储释放加息与缩表信号,乌克兰争端发酵进一步大打压风险偏好,风险资产承压明显。年初以来标普500下跌近9%,纳斯达克下跌超13%,昨日晚间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鹰派论调后,今日全球市场集体萎靡,日本和韩国股指均跌超3%,欧洲三大股指均跳空低开,这也对国内市场情绪形成明显压制。

但是,从经济增长、外部政策、资金流动、相对配置价值等宏观角度出发,A股在调整之后的配置价值开始显现,可以逐步乐观起来。

国内经济处于筑底阶段,稳增长基调下,全年无论是总量增速、还是行业结构,边际上持续改善是大概率事件。去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原因,与疫情加剧限制消费、全球供应受限冲击上游、地产基建缺乏逆周期配合等利空同时出现有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形势概括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1年四季度GDP增速已降至4%,两年复合增速降至5.2%,均明显低于潜在增速水平。展望2022年,不论是总量增速,还是行业结构,都在边际上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针对上述短期风险,稳增长政策基调已经奠定:长期产业结构升级不能忽视短期能源等行业的正常运转;地方债与基建不仅会加大力度,更会提前发力;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已经证明了以我为主的立场;疫情当前很困难,但随着特效药的加快研发、病毒影响趋弱、疫苗接种扩大范围,仍可以对未来生产和消费保持耐心;地产、互联网、教育等行业在集中监管后,进入良性发展期,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如果宏观总量增速向上,核心行业没有风险,股市的盈利和风险偏好将获得保障。

联储紧缩的实质风险被短期夸大,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比此前牢固,外部政策的负面预期已经被充分甚至过度反应。

首先,鉴于2018年惨痛的经历,市场对于联储缩表十分忌惮。上一轮紧缩对市场形成根本性冲击的源头并不是缩表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流动性危机,当下联储已经充分吸取历史经验,设立了SRF工具和储备了大量隔夜逆回购资金,这对于缓冲缩表带来的流动性影响至关重要,我们推测本轮缩表的实质性影响将远小于上一轮。年初以来海外市场的调整,更多是情绪催化,类似去年一季度的Taper预期恐慌,当进入到下半年落地阶段,市场反而表现稳健。

第二,市场担心联储紧缩会限制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一方面,历史经验显示,中美政策周期错位也有多次,央行不会被联储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上半年仍有充足的提前行动空间,我们预计央行在短期仍会有后续宽松举措。

第三,拜登上任以来,中美关系虽无实质性改善,但边际上仍有一定利好,且可预测性明显增强,不确定性的下降、确定性的上升,是今年的主线。在科技、地缘政治等方面,中美仍有一定竞争关系,但拜登诉求较高的气候、进口等议题上,对中国的依赖却在不断增强。

2022年外资流入长期趋势不变,A股的吸引力仍在不断增强。另一个担忧,来自联储收缩下,全球美元回流带来的外资撤出风险。眼下全球美元流动性仍呈现泛滥态势,缩表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对于新兴市场的外资流向,可能更多是结构性的,而非一概而论。过去5年多时间,恰逢上一轮美联储紧缩周期的高峰(2017年开始快速加息,2018年快速缩表),但无论是北向股市外资、还是债市外资,都保持着趋势性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并未出现其他新兴市场的困扰。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资产指数不断被纳入全球指数所带来的长期配置资金,更是人民币优质资产的国际化。我国尽管经济增速回落,但仍远高于发达市场水平,国债收益率相较欧美仍高出许多;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保证了优质的消费和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展望2022年,即使因为利差和汇率等因素出现短期扰动,但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在强势区间,中美利差依然在50BP以上,国内龙头公司继续做大做强,外资流入A股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资管新规、利率走低、房住不炒等大背景下,A股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价值越来越高。国内股票资产的居民财富中的占比仍不算高,参考海外经验,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银行传统理财净值化,非标资产受到严监管,隐形担保与刚兑逐步打破,逼迫存款资金追逐收益更高的标准化资产,向股市搬家的大趋势已经启动。债市收益率中枢下行已成为共识,目前固定收益投资中增加权益资产的角色大行其道,预计2022年固收+等类型的基金占比还将继续上升。而此前吸纳居民财富的大头房地产,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价在过去几年的涨幅和预期已经相对平稳,今年尽管房地产行业在去年低迷基础上有望企稳反弹,但房价快速和大幅上涨的概率仍较小,A股在2022年仍会继续享受替代红利。此外,为了配合产业升级、宏观去杠杆,政策也在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的权益资产方面料将继续发力。

风险提示:疫情恶化超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