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确定性比猜测央行更加重要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固收覃汉,作者:覃汉、石玲玲

需要明确的是,6月地方债放量早已是预期内的利空。

最近一周,债市陷入震荡调整:上周四至今,10年国债利率从3.05%累计上行9bp至3.14%,单日最高上行4bp。

春节后连续三个月的慢牛行情被打断,主要原因在市场担忧利率债供给提速,以及可能导致的大的资金面波动。

梳理客观数据来看,6月7-13日当周,地方债预计发行2972.65亿元,净融资额2168.86亿元,单周发行压力并不算小,比起2020年5月和8月的发行高峰也不遑多让。

但市场反应似乎更加提前,在地方债发行“小高峰”之前,DR001利率已经由1.85%上行46bp至2.31%(6月3日至6月7日)。另外,值得玩味的是,反而在6月8日“小高峰”发行当日,DR001利率回落至2.10%附近。

债市的表征利空是“地方债提速”,市场交易这个预期内的“灰犀牛”,但资金面的反应却又不完全是这个剧本。那么债市下跌如此之快到底是何原因?是否还有其他利空共振?我们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逐一探讨。

1-5月专项债发行低于预期,原因有四:①2021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时间晚,很难像往年那样在5月末就完成全年额度的一半;②2020年财政部要求第一批1万亿专项债额度在5月底前发完,但2021年并未限制发行时间;③2020年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存在资金结余结转到2021年使用的情况,稳增长压力不大,地方谨慎发债;④地方债审批趋严,部分项目资金审减率甚至在60%,新项目需要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审核通过才能发行。

但需要明确的是,6月地方债放量早已是预期内的利空。1-5月新增地方专项债5840亿元,完成已下达债务限额的16.8%,2020年同期发行进度为59.70%,2019年同期为40.02%,前5个月专项债发行进度远落后于前两年。随着年中临近,地方债发行提速,市场担忧地方债会赶在6月底前集中发行,加上下半年发行额度大这一现实不容忽视,市场对资金面不确定性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从发行节奏来看,2021年6-12月新增专项债还有28836亿元额度,若按照往年10月底发完专项债的要求,后续专项债会出现发行节奏过快、集中度偏高的问题,这与财政部“合理把握债券发行节奏,优先选择成熟度高的项目予以支持”的态度相矛盾,故2020年地方债某个月集中大量发行的模式很难重现。

按照财政部“细化明确专项债调整的程序、范围、时限”的表述,下半年某个月“集中发行”和“发不完”的可能性并不高,更加实际的做法是,专项债发行的时间窗口滞后一个季度至四季度发行完毕。通过延长发行窗口期、平滑发行节奏的方式进行估算,6-12月每月平均新增专项债规模约4119.42亿元,发行压力较上半年明显增大。

然而,后续地方债发行提速、资金面是否会收紧,关键在于央行怎么做。虽然央行明确表态过“为地方债发行创造良好流动性环境”,但与其去猜测央行会是否会增加净投放、增加多少净投放,不如去把握更加确定的因素——通胀预期见顶和美联储收紧预期缓和。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通胀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国内PPI同比增速高点大概率是6月份公布的5月通胀数据,尽管原油价格再次站上70美元,四季度可能迎来全年次高点,但次高点很难超过5月份;美国CPI环比增速高点已经在4月见顶,上行斜率最陡的时候也已经过去,美债利率下行,也逐步走出对通胀利空出尽的逻辑。

此外,美国非农数据一锤定音,美联储货币收紧预期缓和。5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至少需要观察到就业稳定才会采取行动,最早会在9月22日会议上释放考虑削减QE的信号,在12月15日会议上正式宣布削减QE,在2022年1月才开始正式执行。年内美联储维持宽松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预期,未来几个月美债利率下行的可能性更高,从而构成国内债市的增量利好。

除了地方债提速这一预期内的“灰犀牛”风险外,近期国内债市的快速下跌,并没有伴随其他增量利空共振。我们此前看多的底层逻辑——通胀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美联储紧缩预期暂缓、结构性资产荒依然存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如果只有供给压力这一个风险,那么利率上行的时间和调整的空间都可控,当前的反弹并非风险而是机会。

从节奏上来看,即便央行不对冲,那么地方债发行提速只构成阶段性扰动,供给压力整体符合预期并且部分已经被市场交易;反而如果为了营造“合适的发行环境”,央行下半年适度放水对冲,这是超出市场预期的,那么利率继续下行想象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

如果说10年国债在3.05%的时候,投资者迫于点位压力不敢买,那么随着债市调整出更高安全边际,我们建议投资者越跌越买,把握下半场机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