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高景气细分赛道下孕育大机会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建投策略,作者:周金菲

新生代消费理念差异形成新的消费需求

2020年行情很极端,整个市场都在谈论白马龙头、核心资产,小票顿时失去了原有的关注度,其背后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水平,大部分行业已经过了从无到有的增量阶段,转而进入从有到优的存量竞争阶段。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享受到行业增长的红利,具备品牌、渠道、规模优势的白马公司显然更有优势。

消费行业也是如此,在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之下,中国的食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物质匮乏到供应保障,大部分细分赛道的销量已经逐步见顶,像肉制品、乳制品、啤酒等。但同时,消费群体的变迁,90后成为消费主力,成长阅历、消费理念、经济能力的不同,让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很明显,这一代的消费群体的诉求不仅仅是吃饱吃好,更多的是健康和便捷,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同时市场对2C的消费品研究非常充分,而对2B模式的研究是不够的,在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供应链的重构,提升效率是当务之急,因此2B模式中效率的生意也会有较大机会。基于此,我比较看好以下两个细分赛道的长期发展机会:速冻食品与功能性食品

1、速冻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已经形成-冷链基础设施完善、产品品类丰富以及终端需求爆发。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了速冻食品全国范围内的运输和下沉,锅圈食汇、冻品先生等终端门店盛行解决了冻品能见度和购买的问题,而生鲜(社区)电商(如朴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则实现了冻品的最后一公里便捷配送,加快了冻品渗透率提升。

冻品行业已经进入“万物皆可冻”的时代,从传统的速冻汤圆水饺,到火锅食材,到预制菜肴,再到冷冻烘焙原料,厂家通过工艺的进步及产品的创新,将更多的食品实现了速冻形态,以迎合不同渠道、不同消费场景下的需求。

终端需求已经到爆发时点。对于家庭端而言,家庭小型化、便捷需求是速冻食品快速增长的核心原因,疫情则加速了速冻食品的消费者教育,空气炸锅、烤箱等小家电的普及简化了速冻食品加工环节,当下90后成为了厨房主力,速冻食品迎来爆发的临界点。对于餐饮端而言,“三高一低”始终是困扰着餐饮的核心问题(即高店租、高人工、高食材、低毛利),通过供应链优化提升效率是必经之路。标准化的速冻半成品有效替代厨师,降低对厨师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后厨面积降低房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速冻半成品在成本上也同样具备优势,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速冻食品进入了长达15年的快速发展期,中国也将复制日本餐饮和家庭端速冻食品快速放量的阶段,将开启速冻食品行业一段黄金发展期。速冻将是千亿级别的大赛道,将是孕育大企业的肥沃土壤,除了大家熟知的安井、三全,我认为一些能迎合消费需求的新品类(正在走从0到1,或者1到10的阶段),同样具备爆发的潜力,如预制菜肴的味知香、冷冻烘焙原料的立高食品、从2B走向2C的调理制品龙头圣农。

2、功能性食品:90后养生保健下催生的刚需

当90后开始关注养生保健时,他们的需求不再是上一辈那样大把大把的小药丸,各种兼具营养、美味的功能性食品孕育而生。从主打控糖减脂的健身代餐、无糖饮料,到提高免疫力、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各类口服产品,从改善睡眠质量的睡眠软糖、护肝片,到专注肠胃健康的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正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

海外功能性食品已经相对成熟,欧美国家功能性食品消费额占比能达到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功能性食品销售规模超750亿美元,占食品支出1/3,产品渗透率达到75%,而中国功能性食品起步较晚,目前渗透率不到10%,未来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不同于传统保健品的药店封闭渠道,功能性食品凭借小红书、两微一抖、各种KOL种草等多种新媒介渠道,实现快速出圈,从wonderlab代餐粉到元气森林无糖饮料,从buffx功能软糖到华熙生物食用级透明质酸,网红产品层出不穷,快速放量,用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传统品类几年才能达到的销量。

功能性食品的兴起也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不仅仅是下游的品牌端,中游的代工企业,上游的原料企业都有发展机会。赤藓糖醇作为最佳的代糖产品一度脱销,优质益生菌菌种也是下游抢夺的重点,代工企业承担研发生产重任,订单饱和,加紧扩产,整个产业链呈现高景气度。

食品饮料研究很多人会觉得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因为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已经成型,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恒强,我也看好茅台、伊利、海天继续做大做强。同时新生代消费理念差异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这些新的需求蕴含新的机会,新赛道往往就是孕育企业从小到大最肥沃的土壤,而我热衷于在这些赛道里,挖掘最具潜力的公司,陪伴优质企业共同成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