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制造业再获助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作者:谢亚轩 高明

能源、交通、电信等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核心观点: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宏观政策仍会保持必要支持力度,积极程度虽低于去年但好于预期。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21年将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继续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周期领域重点是碳达峰方案、环保产业、“两新一重”投资、保障性住房。消费领域在就业优先、家电与新能源汽车、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上着力较多。科技领域主要是布局“十四五”,关注研发投入强度指标、国家实验室、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总量层面


1. 经济增长:“十四五”期间目标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2020年现价GDP是 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2.3%,名义增长3.0%;2021年实际GDP增速预期目标是6.0%以上,完成难度不大,可以更关注就业、质量。

2. 宏观政策定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3. 财政政策力度:低于去年,但好于预期。2020年公共财政账户赤字规模为6.27万亿元,政府性基金账户收支差额达到2.45万亿,对应广义赤字率达到8.6%。从资金来源比较,2021年预算赤字率从3.6%调降至3.2%(对应赤字规模缩小约0.4万亿元);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减少1万亿元);专项债发行额度从3.75降至3.65万亿元。由此可以算出2021年广义实际赤字规模约为7.2万亿元,对应广义实际赤字率应低于6.5%。在支出节奏层面,2021年专项债并未提前,同时考虑到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出现逐季下滑趋势,预期财政扩张可能更多集中在下半年,从而更好平滑全年经济增速。

4. 转移支付与减税降费:为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去年2.0万亿)。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减税降费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2021年将进一步增加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力度。

5. 货币政策定位: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兼顾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 对外开放的方向: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CPTPP。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二、金融领域


1. 金融向实体让利: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2021年进一步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2.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3. 防范金融风险:判断“十三五”时期“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2021年仍然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4. 绿色金融: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三、周期领域


1. 能源、交通、电信等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取消港口建设费,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2. 低碳环保:“十四五”时期目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和CO2排放分别降低13.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2021年重点任务包括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尤其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能源,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保、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相关研发应用。

3. 住房保障与旧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4. 有效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四、消费领域


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2021年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去年目标900万人,实际11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去年目标6.0%左右,实际是从2月的6.2%降至12月的5.2%,全年平均值5.6%)。同时强调了,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也是为了稳就业、保民生。

2. 提高居民收入:“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低于GDP增速。2021年重点任务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当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占60.4%,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占11.4%、10.4%、17.9%;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比重分别为41%、36%、2%、21%。

3. 促进消费,重视新能源汽车: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特别是取消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

4. 乡村振兴:一是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二是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应,其中粮食安全关键是种子和耕地;农产品供应强调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动植物疫病防控、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等。三是农村发展,重点是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等。

5. 县域发展:“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当前已经接近61%)。除了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之外,县域发展也是主要方向,2021年重点工作涉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健全城乡流通体系,扩大县乡消费等。

6. 防疫与医疗:防疫要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有序推动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医疗涉及到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五、科技领域


1. 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十四五”期间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十三五”时期实际是研发投入强度(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2.0%升至2.2%。

2.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2021年重点关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3. 企业创新的市场化激励机制:重点关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特别是此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的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其可能效果可以参考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的出台。此外,2021年将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同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4.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关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其中产业基础包括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

5. 平台经济与反垄断: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