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季报来袭,“核心资产”联想集团(0992.HK)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

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联想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2020年年底,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联想集团经过多轮票选,成功入选格隆汇2021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潜力资产,我们认为它具有相当潜在增长空间。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联想集团已经以“王者归来”之势重返C位,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总市值站上千亿港元。

2月3日,联想集团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再次证明公司的硬核实力与强势的股价表现相匹配。随着公司持续加码服务导向的智能化转型战略,联想集团业绩与估值共振的“戴维斯双击”时刻才刚刚开始。

一、史上最强季报来袭,联想集团营收及净利双爆发

财报显示,联想集团第三财季(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营收172.5亿美元,净利润3.95亿美元。按人民币计,联想集团第三财季营业额11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3%;税前利润3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6%;净利润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1%。

(联想集团单季度营收)

这是联想集团史上最强的一份季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爆发。如果将前一两个季度的业绩增长归功于疫情之下居家办公、远程教育、居家娱乐等行业的需求提升,那么这一个季度的强劲表现则证明联想集团的增长已经不仅是疫情短期受益那么简单,其可持续的高增长其实是源自公司的内核增长动力。

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所表示的:“这份写满新纪录的成绩单,是我们克服2020年的重重挑战、快速响应生活和工作方式新常态所取得的,也是我们多年来坚定推进转型深入,新的增长引擎功效显现的成果。”

(联想集团单季度净利润)

营收和利润连续三个季度的强势增长,V型反转,联想已经用成绩证明自己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你不得不承认,联想已经不再是以前大家印象中的联想,它正在一步步纠正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体营收、净利劲增之外,联想集团的几大主营业务全面开花,营业额、盈利水平同时实现同比增长。

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联想集团亮点频现: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PCSD)营业额、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率均破历史记录;移动业务集团(MBG)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10.1%并恢复盈利;数据中心业务营业额达到108.2亿人民币;软件和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35.9%,达到92亿人民币等等。

1、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PCSD)营收、利润创纪录,稳坐冠军之位

作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与全球第一的算力厂商,联想的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业务(PCSD)营业额达到928亿元,同比增长26.5%、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5%、税前利润率达到6.6%、全球PC市场份额达到25.3%,以上全部打破历史记录。

随着电脑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以及一个家庭一台电脑正在逐渐升级为一人一台电脑,PC行业景气度上升。又得益于公司卓越的运营和创新的产品,以及在新常态下快速就客户对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新需求进行适时应变,联想集团成为行业景气度和集中度上升的最大受益者。第三财季,公司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增长,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PC冠军之称实至名归。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26.1%,达到9160万台。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联想品牌PC出货量达到2312.2万台,同比增长29%,市场份额上升至25.2%,位居全球第一,且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不仅是PC,在全球市场联想旗下包括工作站、Chromebook、轻薄、图形工作站、游戏本在内的所有细分品类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强劲营业额及出货量增长,平板电脑的销量甚至增长了120%达到创纪录的620万台以上。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出货量总计5220万台,同比增长19.5%,在前五大厂商中,联想平板120%的同比增速是最快最惊人的。

2、移动业务集团(MBG)重回盈利,市场拓展卓有成效

2020/21财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移动业务集团的营业额达到100.7亿元,同比增长10%。营业额强劲复苏的同时,该业务重回盈利通道,创下6700万人民币的利润新高。

自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后,联想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智能手机供应商。联想手机在北美、南美占比较高,第三财季联想集团在继续巩固有着传统市场优势的拉美、北美领先地位之外,也开始加大了在欧洲及亚太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于本季度在欧洲、亚太、印度等重点拓展的市场实现营业额82%、109%和306%的高速增长,市场开拓成果显著。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联想集团也将推出更多创新性的5G产品,激活手机市场,目前公司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机已经在中国市场发布了全新的Edge S手机。

3、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2020/21财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数据中心业务集团的营业额创纪录地达到了108.2亿人民币,税前利润率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其中云服务IT基础设施与企业IT基础设施业务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且增速高于大市。在2020年底公布的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的最新榜单上,联想以182套蝉联第一。此外,公司的存储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30%,首次成为中国移动存储最大份额设备供应商。

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到来正在不断驱动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发展。联想是少有的、全面覆盖各种IT基础设施类型的厂商,无论是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私有云、私有云基础设施即服务,还是公有云基础设施,都有对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技术方面,联想集团已经积累颇深。根据专利数据库提供商IFI Claims发布的榜单,截至2021年1月全球250个最大专利持有者榜单中,联想全球排名第82位,位列国内企业前三,共计持有6648件专利。另外,杨元庆曾透露联想在5G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投资和积累,申请的标准必要专利已经突破了1200件。

二、组织架构调整加码服务导向的智能化转型

联想集团推出了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化转型战略,公司正在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引领者与赋能者。为更好地把握智能化变革的时代发展机遇,联想集团公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方案。

未来联想核心业务将由三大业务集团专注智能物联网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专注智能基础设施的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更名自DC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及专注行业智能与服务的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组成。其中,新成立的SSG将致力于推动行业智能解决方案、设备服务、运维服务和包括设备即服务(DaaS)与Truscale在内的“x即服务”系列业务的增长,打造公司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不管是公司的组织架构还是公司的技术架构,都可看到联想正在全方位做好准备,全力抓住智能化时代、5G时代下的新机遇。公司构建的“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与国家疫情之后全面推动的“新基建”高度契合。联想正在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沿着从硬件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到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路径不断拓展,覆盖各种终端场景,服务于全球C、B、G端的客户群,从而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关于联想集团的发展战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未来,我们不仅会通过产品创新,稳固旗下产品的领军市场定位。同时也将深入推动服务导向的智能化转型,打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标杆,抓住市场结构升级的机遇,实现联想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硬件业务为主导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化转型,联想集团的主赛道业务迎来结构性变化利好。

三、“核心资产”联想集团迎来“戴维斯双击”时刻

虽然联想集团近一年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涨幅,但是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联想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日,联想集团的投资价值持续获得投资机构的肯定,各大券商纷纷更新研报给予买入或推荐评级。

方正证券在发布《联想集团(0992.HK):再认知,再发现》之后,又发布了新的研报《联想集团(0992.HK):Q3财季大超预期,盈利拐点已至》。方正证券认为,联想目前有三重拐点共振,推动联想集团保持基业长青:(1+△行业景气度)×(1+△盈利能力)×(1+△估值重塑),因此维持推荐评级。

另外,花旗集团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联想集团的业绩及指引正面有助股价,将目标价上调至12.1港元;汇丰研究将联想集团目标价由6.7港元上调至12.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交银国际指出,联想三部门利润率前景均向好,将目标价升至12港元。

接下来,联想集团的股价催化因素充分,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的“戴维斯双击”时刻。联想集团的业绩具有确定性和成长性。确定性方面,半导体短缺正在蔓延,且是全面的,联想与美系芯片和软件厂商长达数十年的紧密合作,供应链的稳定性很高,是风险最低的电子企业。成长性方面,联想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强劲增长,上升趋势已经确立。

尤其是,联想集团的净利润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超越营收增速,公司的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强化,这意味着联想的利润拐点也已经出现了。若预计公司2021财年收入40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2.5%,则全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00亿人民币。按此计算,公司2021财年的PE大约为10倍。对于核心资产而言,这样的估值显然十分具有吸引力。

目前,联想集团正在筹划赴科创板上市事宜,在享受高估值的科创板上市,无疑会加速公司的估值提升。1月12日联想董事会已批准可能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申请CDR上市及买卖的初步建议。2月3日,联想CFO谈科创板上市时提到招股书正在筹备中,争取几个月内完成科创板上市。

这意味着,联想集团科创板上市的日子已经临近,公司的投资者范围将拓宽,公司的流动性将进一步提升。联想集团目前的估值还低于科创板的平均估值水平,随着全球PC冠军加码科技创新和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化转型,其值得更高的估值,未来估值修复是大概率的事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