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四大难点

导读:围绕人口问题,总绕不开四大话题。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据专家推算,此次人口总数将跌破14亿。围绕人口问题,总绕不开几大话题:01预测难题:“人口拐点”何时来临?关于人口拐点问题一直都有争论,对此,有几种预

导读:围绕人口问题,总绕不开四大话题。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据专家推算,此次人口总数将跌破14亿。围绕人口问题,总绕不开几大话题:

01

预测难题:“人口拐点”何时来临?

关于人口拐点问题一直都有争论,对此,有几种预测:

其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9年共同发布了《人口与劳动绿色白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

该报告认为,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而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左右出现,2065年人口将减少到11.72亿,相当于1990年的规模。

其二,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认为,预测人口拐点出现在2027年,甚至2030年左右,这个时间明显太晚了,但究竟提早多少年或者是否现在就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很难判定。

从长远来看,预计我国生育率只有1.2左右,远远达不到1.6的水平,因此人口负增长的拐点肯定会比2027年提前。

其三,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中预测,我国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14.5亿人的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就多次表示,到2030年峰值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

其四,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发布了九个预测方案,其中中间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将于2031年到达峰值,为14.6亿人。

其五,任泽平团队认为,中国人口“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2050年左右开始急剧萎缩,2100年占全球比重由当前的19%降至7%。

其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2035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与路径》课题报告预测,2028年前将出现人口峰值,达到14.3亿人,2050年人口总量将下降到13.5亿人左右。

综合上述预测,中国人口将于2030年前出现峰值和拐点,此后将呈现持续减少的态势,届时,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

02

出生率下降与低欲望社会难题

自2016年“二胎”"政策推出,国内新生儿数量不升反降,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2017年是1723万,2018年只有1523万,人口的增长幅度持续走低,到了2019年,更是低到冰点,仅有1465万人。

事实上,生育率下降早有端倪。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根据上海公安局的数据,上海市1990年1月1日出生人口为2784人;2000年1月1日出生人口为 1148人;2010年1月1日出生人口为380人;2020年1月1日出生人口为156人,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对此,各方争论不休,很多专家、学者、名嘴认为在经济压力、女性地位提高、教育成本高、老人带娃、女性工作歧视、整体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之下,生育率下降将是长期趋势,即便是放开二胎政策也无法起到鼓励作用,生二胎积极性不高。

然而,这其中有一组数据不容忽视:

2015-2016年二孩及以上出生数量的比例是45%、47%,2017年、2018年这个比例分别为58.6%、58.7%。2019年这个比例更是达到59.5%,一孩所占比例仅为40.5%。

这说明二胎政策已发挥了效应,现在关键问题在于,人们生育一孩的意愿已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生二胎的女性多为70、80后,生一胎的主力军则是90后。换言之,90后生娃、结婚的意愿大幅降低。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历史积累的二孩生育意愿释放完后,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生育意愿,未来一孩和二孩数量都会加速下降。

对此,引发了又一个问题,即90后是否会进入“低欲望”时代。所谓低欲望即年轻人不愿意承担过高的风险,更偏向于租房而非买房、少子化,他们很可能会丧失物欲和成功欲,一部手机就是全部生活。

担忧者举出了日本的例子,日本低欲望年轻一代的观念是能省则省,没钱租房子怎么办?可以去住网吧,甚至有很多日本年轻人在网吧包间一住就是二三十年。

没钱结婚,就不结婚;没钱消费,就尽量不消费,他们更愿意沉浸在二次元世界里面,久而久之,这些年轻人变成了毫无任何欲望的一代。这使得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朝气不足。

一些人对此观点很赞同,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在中国发生。因为日本的人口问题在于日本劳动力的补充主要靠本国人口生育,而不是引进移民,所以,在生孩子成本过高,年轻人不愿意生时,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日本也就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的情况很可能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但乐观者则认为,中国不会进入日本那样的低欲望社会。原因是:日本的一个致命问题是,它是一个岛国,资源有限,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端电子等少数产业来维持,加之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日本的年轻人机会太少。而中国工业门类齐全,资源较为广泛,年轻人的机会相对较多。

无论如何,如何避免进入低欲望社会成为了各界关心的焦点。

03

宏观经济难题:人口拐点到来,经济是否下滑?

人口拐点的来临,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会跟着下滑的争论。

认为经济增长将受影响的观点有二:

观点一: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势必会导致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现在已经出现部分制造业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的现象。

加上,中国未富先老,未来储蓄率和投资率将逐渐下降,消费率将逐渐上升,经济增速也会随之下滑。

观点二:人口减少势必会引起消费的下降,比如,母婴、教育等行业,这些连锁反应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持反对观点的理由也有二个:

观点一:人口减少导致经济下滑等问题都是伪命题。国民消费能力的大小,人口只是一个动态因素,不是直接关系。

中国人口过多,导致了个体所享受的资源被平均而减少,所以,中国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都很有限。现在哪怕人口减少一半,只要剩下的人收入仅仅提高到欧美平均水平,中国市场也会比现在大两倍。

观点二:经济增长和人口绝对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比如,原来中国人三代同堂十口人挤住在一个农村四合院,只买得起四辆自行车,而现在家庭成员只有两代六口(少了40%),但是却有能力买两套房子两辆汽车,哪一个经济数据更高呢?

人口下滑对经济的影响可以通过灵活应对、转换赛道等来取得新平衡。甚至,经济的发展还会受益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或许,与其只是提高出生人口数量,不如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更能带来技术进步与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04

社会难题:老龄化社会何以为继?

另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

关于老龄化问题,悲观派观点如下:

观点一:2033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时代。2019年中国老龄化达到12.6%,2022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观点二:未富先老将加大中国难题。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2.6%时,人均GDP均在2.4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为1万美元。因此,中国未富先老,养老金缺口将成为一大难题。

观点三: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缺口难以弥补。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为5855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的实际盈余为-13538亿元,并且连续7年为负。养老保险在社保体系中占比70%,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盈余为-4504亿元,实际盈余连续6年为负。

对于此问题,乐观派观点如下:

观点一:解决社保体系的问题有很多途径。社保体系难以为继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人养人模式的困境。未来,此种模式可以转换成资产养人,比如,现在很多80后都有大量房产,这些可以用作养老;再如,所有国有上市公司的10%划归社保基金的模式等。

此外,未来可以依靠机器养人模式。人口减少了,但是“人力”资源却不会少,机器人也是“人力”。未来,人工智能所创造的财富,都可以部分用作社保体系,这无非是利益分配问题。

观点二:人口太多未来反而是问题。

未来的人类将面临一次全面进化。这将有三大态势:

一是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形形色色的器官制造与移植,将使人类走向超人化。

二是人的生育工厂化。人将通过克隆技术完成人的再造和延续。而这样生产的人将经过精心设计,去除了许多不健康基因,预先注入了优势基因。

三是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新物种”。他们将作为人的朋友和助手,代替人类做许多工作。所以,未来,需要担心的不是人口太少,而是太多。

如此来看,人口问题早就已经不是生还是不生、全面放开生育还是只放开三胎的问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