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变局: 五大拐点叠加

导读:2020年的油价走出了一个V字形,从暴跌到暴涨,预示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在百年一遇大变局中遭遇了拐点叠加。2020年的油价走出了一个V字形。“上半年表现非凡,前所未有,市场大幅走低,之后反弹,接下来一直到10月的几个月,就像看着

导读:2020年的油价走出了一个V字形,从暴跌到暴涨,预示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在百年一遇大变局中遭遇了拐点叠加。

2020年的油价走出了一个V字形。

“上半年表现非凡,前所未有,市场大幅走低,之后反弹,接下来一直到10月的几个月,就像看着油漆变干。”

2020年3月,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未能就原油限产政策达成新的协议,沙特阿拉伯宣布大幅下调官方石油价格并自4月起提高产量。因此,国际油价出现恐慌性暴跌,3月9日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疫情和特殊交割条件影响下,去年4月21日,美国的5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触及每桶-40.32美元(收于-37.64美元)。

为免重蹈覆辙,美国原油基金4月27日便抛售所有六月合约换成远期合约,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还在5月13日上调保证金20%(至12000美元/手合约)以提高门槛,并提示投资者提前移仓换月,洲际交易所5月30日就进行了7月布油的移仓换月。

如此谨慎之下,5月19日的6月合约到期并未上演再度崩盘,反倒大涨8%以上飙升到两个月高点,再度让投资者见证历史的恰恰是负油价后的暴涨!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累计上涨39.8%,创1999年以来的最大月涨幅;WTI原油期货更是飙升88.4%,可谓史上最大单月涨幅。

到6月26日国际油价在40美元附近震荡。此后国际油价触底回升,美油、布油较去年4月低位已大幅上涨,因生产商削减产量以应对需求减弱。

有关疫苗接种的消息也在第四季提振了油价,帮助期货价格回升至约1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但国际油价全年下跌逾20%。

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缓慢上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收于每桶48.52美元和51.80美元,比2019年年末分别下跌约21%和22%。

如此跌宕波折,油价究竟怎么了?

01

稳定之锚缺失

首先,去年之所以出现负油价,不管是沙特斗俄负气增产,还是原油无处安放的集体踩踏,不得不说带有偶然性,背后却又内置了供需平衡机制崩溃、石油市场缺乏稳定之锚的必然性。

可当初因何而跌,现在同样也因何而涨。毕竟,面对负油价,谁都亏不起,最终促使“欧佩克+”只能集体减产救市。

去年4月9日各方初步同意自5月1日起每天联合减产1000万桶(相当于目前全球供给的10%),并随时间递减:

6月前减产1000万桶,7月放宽到800万桶,2021年1月—2022年4月进一步放宽到每日减产600万桶。去年6月6日欧佩克将日均970万桶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

可据IEA产量数据测算“欧佩克+”的实际减产量仅为每日780万桶,这对全球每日高达2500万桶的石油过剩产量来说杯水车薪。为此,特朗普还向市场大声疾呼“应该是2000万桶,而不是减产1000万桶”。

照市场看来“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要求所有产油国参与救市”,可问题是即便达成更大幅度减产救市共识,决定石油市场的权力也早已不在供给侧,而在需求侧。

虽说此次疫情短期内因为居家隔离、封国封城等一下子把原油需求打趴下,至少影响了全球三成需求,但伴随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进行复工复产,照外媒所言中国正引领石油消费复苏。

中国去年11月份原油进口4,535.6万吨;年累计原油进口50,391.6万吨,同比增9.5%。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较上年同期猛增13倍至361万吨;从沙特重进口石油增加43%,至848万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为610万吨。这真正见证了低价吸储的战略意图。

显然,不止于供给侧的救市应对,中国引领石油需求回暖,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刚好印证了“中国需求”的重要性。

02

经济周期大拐点

负油价由此“昙花一现”,从暴涨到暴跌,预示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在百年一遇大变局中遭遇了拐点叠加,极大扭曲市场,才出现负油价“来去飞快”的异象。首要的拐点就是经济周期的大拐点——世界经济大衰退到来。

IMF预计2020年有170多个国家经济陷入负增长,全球经济增速萎缩3%。德媒直指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出现V形、U形、W形、L形四种情形,但不管是哪种,冲击危害程度都堪比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

只不过,这一次经济下坠不是大萧条,而是大衰退,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惩罚。

新冠病毒颠覆了300年的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到了极致,引发全球性产能过剩,更在政府的助纣为虐下让货币洪水滔天,以致疫情一来,全球产业链断裂等集中爆发。

原油市场亦被裹挟其中,本来就已供过于求,靠着OPEC调节供给勉强维持,却怎料“OPEC+”还闹矛盾打起价格战,再加上,疫情催化的大衰退顷刻“消灭”需求,加剧产能过剩。

即便供给侧积极减产救市叠加复工复产下的需求回暖,原有供应过剩也可能持续到2021年。因为石油是战略物资,之前因石油禁运等教训让各国积极储备石油。

03

超经济的疫情拐点

其次是前所未有超经济的疫情拐点。

因为这场疫情的不确定性,一旦不可避免地持续两三年,就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交易与消费方式。

仅是为防控疫情所致的封国封城,就导致前所未有的需求损失,悲观预计占比高达1/4—1/3,以2019年每天1亿桶计算的需求萎缩高达2500万—3500万桶/日,已近乎OPEC总产量或者整个北美地区的总消费量!

这在石油登上历史舞台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需求崩盘,尽管所有产油国以集体减产与之对冲的力度也前所未有。

但问题关键是,这场疫情促发人类反思对地球的透支,不管是消费从物质到精神走向极简,还是大量活动的线上化,尤其是远程办公的普及,将让人类外出通行和航空旅行的频次急剧下滑,潜移默化中永久地消解石油需求。

因为每桶精炼原油中,约45%用于汽油,而在美国约28%的汽油需求来自上下班开车的人。

若在疫情常态化下居家办公占据企业主流,那么据加拿大皇家银行测算,每天将有100万桶至150万桶的原油将会永久流失。

如此线上化从在线教育到在线买菜等蔓延,叠加疫情所致航空旅游等行业性的“灭顶之灾”,仅在航空燃油消耗上,商务旅行的放缓意味着2021年需求将减少200万桶/天,足以明证这场超经济的疫情拐点通过改变人类行为正对油气基础釜底抽薪。

虽然低油价在某种程度上会延缓新能源对它的替代(或是一个年代的滞缓),但能源更清洁、更节能、更环保都不可阻挡。

石油狂奔的时代正在消退,除非爆发大规模战争,不然若以常态化考量,此次疫情或将成就石油消费的拐点,全球石油需求再也回不到疫情暴发前!

04

期货炒作的拐点

第三是期货炒作的拐点。

原本期货的诞生就是为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但伴随期货对未来预期的买卖,让资金逐步进入自说自唱的空转,因为预期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原油又不同于其他商品,买方必须找到储油库进行储存,否则将面临高额的环保罚款。

因此,去年负油价就爆在5月合约到期前一天,因为原油储存空间告急叠加全球大部分地区禁运,买家担心买了也没地方放而不愿收油,以致争抢脱手手上合约,进而导致“空逼多”的集体踩踏事故。

照理,期货市场上的逼仓行为视为违法,可芝加哥交易所4月8日新系统上线支持负价期货交易,通过修改交易规则开了这道口子,就能利用交割机制和保证金的杠杆作用恶意做空牟利。

因此,负油价可被视为全球石油出口国的一场内斗被华尔街投行抓住机会顺势逼仓,更多是一场资本狂欢下的金融闹剧。

只不过,原油毕竟是世界商品之王,震中又爆在美国(WTI),其风向标意义恰恰指向期货炒作到了重塑规则、打击投机的拐点之际。

05

中国银行业进入管控拐点

尤其是在负油价出现后中行原油宝穿仓,从强硬到妥协的五次公告,到银保监会立案调查,恰恰倒逼促使中国银行业进入管控拐点(第四个拐点)。

虽然2016年82号文出台试图以穿透原则堵住银行表内转表外的通道,但这些年银行以理财产品变相吸储,并在挪腾资金池中陷入金融空转。

原油宝,即披着理财的外衣,实则是高风险的期货,如此证券期货化、金融衍生化、境外境内化却将投资者“蒙在鼓里”。

媒体调查显示,原油宝的投资者中超半数是2020年3月才入手,九成是“小白”,65%不知原油宝与期货合约挂钩,这也难怪到最后“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吞了”。

且不说,中国对国际市场规则变化缺乏预警与风险控制,仅从理财产品“挂羊头卖狗肉”就足见国内金融的市场紊乱与风控失当。

因此,银保监会对连续三年整治“回头看”,照网媒所言“银保监会一回头,银行看了要低头;二回头,保险纷纷绕道走;三回头,信托行业颤三抖”,经历一系列金融事端之后,金融行业紧箍咒越勒越紧。

06

白领投资的拐点

虽然在中国,去年负油价爆仓最终是让银行承担了负价亏损,却预示着第五个拐点,即广大白领投资的拐点。

因为资金失去了方向,以前还可以钱生钱,现在赚快钱时代终结——进入负利率,连稳赚不赔的债券基金都跌入负价,恰恰意味理财产品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

如此四、五个拐点一叠加,油价走势跌宕起伏,乃至负油价“闪现闪离”也就不足为奇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