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改变对中国农村的刻板印象了

作者/李妍 你对中国乡村的印象是什么? 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妻,耕种五六亩田地。收入微薄、没有年轻人,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印象。 在中国,农业看起来离科技很远。只有在社区团购打得火热的时候,人们才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倏然想起,很久都没去逛过菜市场了

作者/李妍

32c80387-9c7d-4284-928b-ec74e9d63d7d.jpeg

 

你对中国乡村的印象是什么?

 

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妻,耕种五六亩田地。收入微薄、没有年轻人,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印象。

 

在中国,农业看起来离科技很远。只有在社区团购打得火热的时候,人们才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倏然想起,很久都没去逛过菜市场了。

 

因为科技巨头在农货市场的拼杀,媒体对农村市场的报道一时间多了起来,农村已经和持续发生的变化,才逐渐进入我们这些平日里不怎么关注农业农村的人的视野,也才意识到,刻板印象中的“下沉市场”,或许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农村了。

 

四川会理,95后的空姐毅然辞职,返乡做起“石榴西施”,让2500平米的冷链仓储一体化中心在大凉山拔地而起。

 

在云南富民,全国劳模纪荣喜亲眼目睹AI种植的草莓更多更甜,却输得心服口服,他终于找到了“一身轻松搞农业”的可能。

 

在广西玉林,一箱箱百香果发往全国各地,这些用多多果园虚拟果树兑换而来的货真价实的水果,让都市丽人实现了“百香果自由”,也打开了玉林百香果的线上销路。

 

当中国的农民种地不再看天吃饭,水肥一体机陆续出现在广袤的田野上,大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让乡土重焕生机,人们或许才会相信,中国农业也配得上高科技。

 

 

种地不再看天吃饭

 

“这下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全国劳模纪荣喜站在云南自家温室旁感慨万千,种了三十年草莓,终于赶上了新技术。中国江苏网等媒体报道了“草莓大王”纪荣喜是如何走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草莓种植技术之路的。

 

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启动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云南昆明落地一个全自动化、智能化的AI农业种植平台,邀约全球顶尖的4支AI队伍和4支传统种植能手队伍参与高原草莓AI种植挑战赛。AI队的科学建模、参数适配、全自动化操控,令纪荣喜印象深刻。

 

温室操控系统起到中枢作用。先是荷兰的物联网传感设备。温室里的探头可以监测实时环境变化,比如光照、温湿度等。再加上荷兰队的生长模型做AI“大脑”,模拟人类专家决策,根据实时数据反馈形成种植决策,调节温室环境,补充植物养分。

 

关键是他们的传感器还能监测到植物的实时反馈数据,从而精准调控,帮助草莓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植物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纪荣喜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多年的种植经验也只能帮助他粗略判断,“往年怎么做的,今年照旧”。做了许多年“草莓大王”,却不知道草莓真正需要什么。

 

从向荷兰引进农业生产设备,到向荷兰队学习AI种植技术,在比赛中纪荣喜潜移默化地完成认知升级。

 

从去年开始,纪荣喜就尝试利用低温冷藏技术,提前冬季草莓的上市时间,抓住市场空白,卖出好价钱。这是他多年的夙愿。早在20年前,纪荣喜去日本考察的时候,就想偷师低温冷藏技术,但当时没有资金和技术自建冷库。

 

4个月前的这次比赛机会实为可贵,他背上60公斤油渣作为老农人的杀手锏,飞到云南参赛。而今,他更看重大赛提供的学习机会,“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口袋”。

 

 

 

科技让年轻人爱上农业

 

腾讯网等媒体介绍了荷兰队里一位叫闵钱希曦的姑娘,她老家就在云南,远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求学的她,正是为了内心深处用AI改造云南农业的梦想。

 

经历了欧洲粮食短缺之后,荷兰大力发展玻璃温室、基质栽培等农业技术,弥补高纬度地区短日照、多阴雨的资源劣势,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

 

《国家地理》杂志曾以《弹丸小国喂饱世界》的文章介绍荷兰农业,荷兰的耕地面积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是中国的1.3倍。

 

来到荷兰,闵钱希曦发现,在这里农业隶属生命科学,年轻一代从小接受农场教育,会对农业产生敬畏之心,觉得这是关乎人类当下生活质量和未来命运走向的重要学科。荷兰经验充分说明,年轻血液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闵钱希曦明显感受到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到荷兰学习农业科技,“毕业后也都找到了很好的出路”。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未来,AI技术会给农业带来颠覆式变革。

 

这支荷兰团队计划回国创业。他们相信,如果在办公室里也能种地,农民变成了体面的职业,就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央广网了报道了另一个90后姑娘投身农业的故事。孙郁晴的母亲沈海燕是安徽长丰县远近闻名的“草莓皇后”,她创办的艳九天公司主要培育脱毒草莓生产种苗。十年前,她毅然从印刷行业转行,苦读草莓种植技术入门书,最终成功引进脱毒苗技术,成为草莓十强县里的种植能手。

 

和同龄人不同,孙郁晴们的成长迷茫可以总结为,年轻人不喜欢种地,“又土又辛苦又赚不到钱”。而在多多农研大赛近距离观摩了AI在农业中的应用,孙郁晴看到了新的可能,“搞农业不只是种地”。

 

 

 

互联网让改变发生

 

毋庸置疑,大国小农还是中国农业的基础现状。不少农业专家表示担忧,农业机械化尚未普及,更何况建立在标准化、数据化基础上的农业智能化。

 

改变需要契机。

 

腾讯网报道了广西小伙3年卖出1500万斤百香果,创7000万元销售额奇迹的故事。契机,对1988年出生的庞志玉来说,是外出打工受挫后,东拼西凑了两万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拼多多开了店。

 

老家广西玉林被誉为“百香果之乡”,但百香果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村民遇到行情好容易惜售,隔天可能由于天气原因价格腰斩,加上销路不畅,变通不及,往往导致果贱伤农。

 

打通了线上销路,百香果不需要经过层层经销商,就可以直接从果园抵达都市餐桌。

 

在拼多多海量的需求刺激下,庞志玉的百香果销售大涨。他开始向周围村民分享自己的“致富经”,玉林涌现出一批“新农人”,诞生了一批村级封装、仓储空间,成为华南地区农产品上行的主要集散中心,也带动了乡村常驻人口就业。

 

此外,根据腾讯科技的一篇报道,今年夏天,在云南澜沧的院士科技扶贫小院里,60名学员在电商培训班的结业考试上直播PK。互联网公司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技术以更友好的方式,走进千万农户。

 

澜沧距离省会昆明超过700公里,此前一直是深度贫困县。八个月之前,他们还是一帮电商新手。如今,七成以上的学员已经在拼多多顺利开店。

 

在云南澜沧扶贫电商班结业当天,林下三七的种植标准正式发布。五年前,朱有勇院士接下的澜沧扶贫任务,利用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试验和推广林下三七项目。如今,林下三七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朱有勇院士团队还开设了冬季马铃薯、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改变需要循序渐进。

 

“其实温室也不能100%匹配植物的最佳生长状态,但传统大棚的折损更多。”闵钱希曦介绍,他们的算法模型可以一项项地改变控制条件,适应国内农业发展现状,像搭乐高积木一样,逐步完成从传统耕种向AI种植的过渡。

 

展望未来,他们有很多期待:期待传感器逐步普及,期待统一农业数据格式的制定,期待农业专家标记系统的构建,期待农业数据平台及数据收集体系的建立。

 

 

 

上述案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估算,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350万。截至去年,拼多多累计带动超过86000新农人返乡就业,直连超过1200万农业生产者。

 

结合大国小农的基础现状,了解传统农人的技术渴望,进而完善新农人的返乡基建,打通农货上行的流通渠道,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复杂而又漫长。产业改造难度高,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大。科技和互联网应用正在参与并加速这场变革,农村发生变化或许才刚刚开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