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6月财政数据点评:支出效率成主要矛盾

财政收入波动超预期,专项债、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改变。

作者:张瑜 高拓

来源:一瑜中的

事项

1-6月财政收入同比-10.8%,前值-13.6%;1-6月财政支出同比-5.8%,前值-2.9%;1-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前值-4.5%;1-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21.7%,前值14.4%。

主要观点

一、月度收入增速翻正,非税负拉动加深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月首次月度翻正。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一季度大幅下降、二季度持续回升态势,6月收入形势已基本回归常态化。

税收收入6月同比增长9%,较5月增长16.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5月末汇算清缴的影响: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结清应缴应退税款。由于今年5月31日为星期日,这部分企业所得税按规定延至6月1汇算清缴,体现为6月份收入。剔除该因素,税收收入小幅增长1%。从主要税种看,除增值税外,主要税种增速悉数转正。从价格因素看,PPI拐点初现,税收收入压力有所缓解。进口相关税种修复较快,验证6月进口数据超预期。

非税收入6月同比下降16.8%,对财政收入的累计负向拉动幅度加深。我们此前判断,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他非税收入迫于“六保”政策压力、难以增收的背景下,今年的非税收入不仅已“抬不动”,还可能对财政收入造成持续负拉动。展望下半年,非税收入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

二、基建持续拖累支出,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转负

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4.4%,降幅较5月扩大10.5个百分点。从分项结构看,隶属地方基建类支出的城乡社区负向拉动最大(8.1个百分点),6月项目施工可能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教育负向拉动其次(2.5个百分点),由于其预算支出占比高达15%,且符合“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内涵,关注其持续压减可能;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也转为负拉动(1.7、1.9个百分点),反映疫情冲击趋弱,经济回归常态化。

三、广义财政支出效率不足,后续或将不及预期

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至11.4%。1-6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继续上行(5.2%),主要得益于二三线城市优质用地集中入市。相较年初预算增速目标(-3%),土地出让收入可供调入一本账、且不挤占广义财政支出的“安全垫”继续扩大,市场此前关于收入掣肘支出的疑虑可进一步打消。

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回升至43.7%。由于5月份专项债新增发行近万亿,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符合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发行专项债的支出效率并不高,后续广义财政支出力度亦存疑。两个数据可作验证:一是5月创纪录新增的财政存款在传统支出大月6月的使用并不积极,显示5月份新增的万亿专项债可能未及时拨付项目。二是5月新增发行专项债收入中约2000多亿尚未形成支出,折射了两种支出效率不足情形:

第一,项目支出只是因气候等暂时性因素的干扰而延缓。这种支出效率不足需要后续数据验证,对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影响主要限于节奏干扰。

更值得留意的是7月15日国常会指出的第二种情形:“对(专项债)项目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确需调整资金用途的,原则上要于9月底前完成并按程序报备。”结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7月10日在财税部门座谈会上“要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跟踪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表态,我们认为这可能传达了专项债项目储备不足的又一信号,再次提示支出效率受限之下,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

风险提示:

财政收入波动超预期,专项债、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改变。


报告正文


月度收入增速翻正,非税负拉动加深


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8%6月实现首次月度翻正(3.2%)。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一季度大幅下降(3月触底)、二季度持续回升态势,6月收入形势已基本回归常态化: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3.9%-21.4%-26.1%-15%-10%3.2%,据财政部单独测算疫情冲击以及为应对疫情采取减免税等措施的影响,分别拉低1-6月各月收入增幅约1个、13个、25个、15个、10个、5个百分点。

分中央和地方看,1-6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6月同比1.9%,较5月增长16.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6月同比下降7.9%6月同比4.3%,较5月增长9.9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6月同比增长9%,较5月增长16.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5月末汇算清缴的影响: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由于今年531日为星期日,这部分企业所得税按规定延至61日汇算清缴,体现为6月份收入。剔除该因素,税收收入小幅增长1%。从主要税种看,除增值税外,主要税种增速悉数转正。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2.4%,较5月增长33.8个百分点,除汇算清缴外,主要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影响;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带动增值税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个税同比增长12.9%,较5月增长16.9个百分点,部分由于个税汇算清缴导致的6月集中补税;从价格因素看,PPI拐点初现,税收收入压力有所缓解。外贸相关税种中,进口相关的关税(6-3.5%,前值-26.4%)、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69.7%,前值-15.5%)修复较快,验证6月进口数据超预期。

非税收入6月同比下降16.8%,降幅较5月收窄9.8个百分点,1-6月,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8%,对财政收入的累计负向拉动幅度加深。上半年中央非税收入711亿元,同比下降73.3%,主要是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基数较高。地方非税收入13475亿元,同比增加713亿元,增长5.6%,主要是一些地区为缓解收支平衡压力,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合计同比增加1013亿元。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反映特定金融机构与央企利润上缴)预算安排较去年下降5221亿。我们此前判断,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他非税收入迫于“六保”政策压力、难以增收的背景下(上半年地方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分别下降4%9.7%),今年的非税收入不仅已“抬不动”,还可能对财政收入造成持续负拉动。展望下半年,考虑到非税收入预算目标具有一定弹性(数千亿),最终规模尚不能完全确定,必要时仍可作为财政收入的被动补充。


基建持续拖累支出,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转负


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5.8%6月同比下降14.4%,降幅较5月扩大10.5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主要由地方支出下降导致:6月地方支出同比下降15.2%,降幅较5月扩大12.4个百分点,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同比下降8.1%,降幅仅较5月扩大不到1个百分点。

从分项结构看,隶属地方基建类支出的城乡社区负向拉动最大,6月项目施工可能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教育负向拉动其次,由于其预算支出占比高达15%,且符合“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内涵,关注其持续压减可能;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也转为负拉动,反映疫情冲击趋弱,经济回归常态化。6月负向拉动排序:城乡社区-49%(前值-26%),负向拉动8.1个百分点(基建类支出整体负向拉动-5.9个百分点);教育-16%(前值-6%),负向拉动2.5个百分点;卫生健康-20%(前值9%),负向拉动1.9个百分点;社保就业-13%(前值20%),负向拉动1.7个百分点;节能环保-28%(前值-12%),负向拉动0.9个百分点;科学技术-11%(前值-3%),负向拉动0.4个百分点;文体传媒4%(前值-10%),正向拉动0.0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6%(前值-19%),正向拉动0.2个百分点;债务付息23%(前值20%),正向拉动0.7个百分点;农林水28%(前值12%),正向拉动2个百分点。


广义财政支出效率不足,后续或将不及预期


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降幅较5月收窄3.5个百分点,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至11.4%(前值13.3%)。1-6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继续上行(5.2%),5月增长4.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二三线城市优质用地集中入市。相较年初预算增速目标(-3%),土地出让收入可供调入一本账、且不挤占广义财政支出的“安全垫”继续扩大,市场此前关于收入掣肘支出的疑虑可进一步打消。

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1.7%,增幅较5月扩大7.3个百分点,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回升至43.7%(前值12%)。由于5月份专项债新增发行近万亿,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符合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发行专项债的支出效率并不高,后续广义财政支出力度亦存疑两个数据可作验证:一是5月创纪录新增的财政存款在传统支出大月6月的使用并不积极,6月财政存款减少量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显示5月份新增的万亿专项债可能未及时拨付项目。二是根据715日国常会披露,截至714日,今年3.75万亿新增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支出1.9万亿,对于发行与支出间的3400亿差额,由于6月、7月中上旬新增专项债发行较少(合计仅约千亿),扣除后可得5月新增发行专项债收入中约有2000多亿尚未形成支出,折射了两种支出效率不足情形:

第一,项目支出只是因气候等暂时性因素的干扰而延缓。这种支出效率不足需要后续数据验证,对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影响主要限于节奏干扰。

更值得留意的是715日国常会指出的第二种情形:“对(专项债)项目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确需调整资金用途的,原则上要于9月底前完成并按程序报备。”结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710日在财税部门座谈会上“要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跟踪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表态,我们认为这可能传达了专项债项目储备不足的又一信号,再次提示支出效率受限之下,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此前我们指出今年专项债项目质量或有“隐忧”,一是 2019年新增地方债“超过四成”用于在建项目,而今年新增专项债用于在建项目比例达64%,且二季度新开工项目占比并没有改善(截至415日、615日占比均为36%)。二是今年新增专项债不允许投向土储棚改,而去年两项合计占比近7成,地方项目储备能否匹配始终存在争议。此前国常会允许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规模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为2000亿)或已释放了专项债“供大于求”的信号,若下半年基建项目储备后劲不足,则全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将不及预期详情请参考《财政的灵魂问题:后劲不足?&钱花不完?——扩内需系列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