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只是降息——美国出现“钱荒”问题

这次降息已经降了,已经是过去时,而未来继续降息的前景并不明朗,甚至偏向负面。

作者:钮文新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尽管前一天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已经从两周前的95%降至50%,但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还是将联邦储备基准利率从2%~2.25%降至1.75%~2%。

针对此次降息,美联储内部分歧并不大,10位货币政策委员中有7名投票支持降息25个基点,1名支持降息50个基点,而仅有2名支持维持利率不变。

但是,针对今年剩余时间里美联储是否还有必要降息的问题,美联储官员意见分歧就比较大了,美联储决议后的“点阵图”显示,只有7名官员认为年内还需要降息1次,而10名官员认为年内无须再次降息,甚至认为应当加息。

股、债、期、汇等金融市场是依据预期变化而变化的。具体到现在,即:这次降息已经降了,已经是过去时,而未来继续降息的前景并不明朗,甚至偏向负面。

美国金融市场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纠结。比如股市,一方面期待降息,而美联储满足了市场预期,本该有一回相对痛快的上涨才是;但另一方面,市场投资者担心未来无法继续指望美联储降息。两种情绪相加,股市行情“跌而收复”。当然,“跌而收复”的表现,或许说明前期股市已经反映了美联储降息预期,“利多兑现”之后,反而需要调整。

美联储降息的经济背景很有意思。据公告称,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几乎全体成员都认为,美国经济“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经济活动的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的强劲状况以及2%附近的通货膨胀目标。”而美联储所掌握的数据也证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经济活动一直在缓慢增长。最近几个月平均而言,就业增长稳定,失业率仍然很低;虽然家庭开支一直在强劲增长,但企业固定投资和出口却有所减弱;以12个月为基础,美国核心CPI低于2%。

这不是非常良性的经济状况吗?那为什么还要降息?美联储给出的理由是:“鉴于全球发展对经济前景的影响以及温和的通货膨胀压力”。

应当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很努力地去满足特朗普的愿望了,但特朗普并不满意。在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消息说:“鲍威尔和美联储再次失败。没有‘勇气’,没有意义,没有远见!是一个糟糕的沟通者!

这实在让美联储和鲍威尔显得很难堪。早前就有学者评论指出:特朗普是希望美联储变成其贸易政策的“替罪羊”,而美联储没有义务为特朗普的错误政策“买单”。

总体上看,美联储这次降息给人的感觉是“重拿轻放”。有人说,降息前沸沸扬扬,预期扩展过程中被“沙特事件”搅局,而真的实施降息之后,政策效果却显得比较疲沓。

此外,还有一条重要信息刺激着全世界的“眼球”。鲍威尔在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公告之后发表谈话,他说:“即使利率回到零区间,也不会考虑使用负利率。如果到了那个地步,我们将使用所有的工具。关于降息周期将在何时结束,我的回答是,当我们觉得做得足够的时候,美联储就会停止降息。”他还说,美联储将会重新讨论何时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并提出“有机扩表”概念。

这两点的重要性在于:第一,美联储承认已经进入降息周期,与第一次降息时“不意味着进入降息周期”的表述呈现明显差异;第二,不管特朗普压力多大,美联储对负利率不屑一顾;第三,QE重回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只是推出的时间问题。

问题是,什么是“有机扩表”?

市场的理解是“温和而健康”地扩表。但笔者认为,降息的结果是“刺激货币乘数上涨”以达到提高M2的目的,但这是增加金融杠杆,不符合美国“再工业化”的经济目标,所以降息的同时需要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让美元货币“含养量”足够,从而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也就是说,把增加基础货币数量和控制货币乘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金融市场,为“再工业化”经济目标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最为强烈的时候,美国隔夜回购利率突然暴涨,利率远超联邦基准利率上限。市场人士分析说,这反映出美国货币市场突然出现了“钱荒”。

此后,美联储重启11年未曾用过的手段:连续两日通过逆回购向货币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试图以此压低隔夜利率。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单纯降息而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会使短期货币需求暴涨。这就是笔者一直告诫大家的事儿:货币政策单纯依靠利率调控,会导致金融短期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实体经济危害严重。

鲍威尔明白,所以提出“有机扩表”的量化宽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