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业绩会亮点问答:营利强劲、投资稳健、科技转化效果明显

2019年8月16日,中国平安集团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举行中期业绩发布会。

2019年8月16日,中国平安集团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举行中期业绩发布会。

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归母营运利润734.64亿元,同比增长23.8%,而归母净利润976.76亿元,同比增长68.1%,表现强劲。在行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平安向高价值业务转型,今年上半年寿险和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率达到44.7%,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此外,受益于新业务价值的贡献,以及保守的贴现率,正向营运偏差等因素,寿险与健康险的ROEV为14.2%。

近期,中国平安将ESG纳入了公司的业务和日常管理,而这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尚属首例。平安的ESG政策体系覆盖了责任投资、可持续保险、信息安全和AI治理等方面。2019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第29位,福布斯2000强第7位。


会议现场,与会媒体对平安旗下的科技业务的业绩、科技公司上市计划等问题兴趣较为浓厚,对此,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女士做了系统性的解答,她说:

如何衡量科技成果价值,可以从三方面去看:一是核心科技自身的持续领先性;二是科技成果在产品中的应用,产生价值;三是按顺序孵化一家科技公司,前期要加大投入,不急于盈利。而科技公司发展阶段,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孵化、业务量增长、收入增长、实现利润。

举个例子,目前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是处在阶段三(收入增长),因此可以预计,好医生未来的收入会增加,而亏损逐渐缩减,直至盈利。而金融壹账通处在阶段二(业务量增长),这个阶段的公司需要大量投入,建立场景,并迅速扩张,而这一时期不应该急于盈利。

陈心颖说:“金融壹账通,其实想盈利是很简单的,只要不做R&D(Research & Development,研发)就盈利了,因为R&D占到成本中的50%。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要做新产品,要具有持续的领先性。只有你的产品好,能带来价值,人家才愿意付费来用。”

目前壹账通在国内有3707家机构使用,每一个月使用智能零售风控模块的次数共计高达1.2亿次。

除了国内,壹账通在海外方面也加大投入。

壹账通去年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今年取得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目前有10个国家或地区27家顶尖的机构都在使用。例如泰国前三大银行中的两家都是平安的客户,印尼的最大的征信公司和平安一起建立风控模型和平台,菲律宾前五大银行也与平安共建区块链的贸易平台。

与金融壹账通类似,平安智慧城市也是处在加大投入的阶段。

“去年我们与深圳全面合作,开展5个块面的合作:事故处理、交通速度提升、预约出行、智能客服、区块链车牌照等,这些业务都要打造标杆。我们对于这些业务的价值非常有信心,要继续加大投入。”陈心颖说。


除了科技之外,与会者对平安的投资策略和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对此,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先生做了一些分析。

陈德贤认为,当下全球处于一个多重风险因素叠加的过程。但是,与此同时,最近还有一些迹象给人以信心。比如,以三年为循环周期的全球领先科技指数,已经在2018年1月见顶,到现在已经过去18个月,开始逐步回升。还有迹象表明,企业库存正在重建,货币转向宽松,并且信贷需求正在提升。

面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与市场波动,陈德贤先生说,“我们已经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做研究,并积极应对。从那时开始,我们的投资偏好已经开始变得谨慎,我们会不断地建立一些稳定分红的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这就是我们的安全垫。”

“这部分资产去年是1276亿,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37亿;从2006年开始到2019年,平均年化金额的增长22%,这些资产的稳定分红对公司总体的利润的稳定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陈德贤说。

根据此次半年期业绩披露,中国平安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5%,符合预期,并高于财报中的假设(5%)。

最后,陈德贤先生将平安的总体投资策略概括为:优化大类资产,债券拉长久期;集中投资,股票长期持有;遴选优秀的外部投资经理来管理资产;加强投后管理;利用科技赋能。


此外,关于当下全球宏观局势、平安科技业务成果、回购、以及陆金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管理层都做出了详尽的解答。格隆汇对其中的核心热点问题以及管理层的精彩亮点解答整理如下:

问:关于陆金所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以及下半年的转型规划?

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陆金所保持持续稳健增长,目前30天的逾期率为2.2%,这样的表现是很不错的。陆金所正在积极响应国家的“三降”,降规模,降人数,降店面。

问:今年上半年智慧城市的业务进展如何?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国家战略发展布局规划之下有什么新的想法?

陈心颖:智慧城市在上半年拓展的非常快速,有超过100个城市在使用。我们跟别的公司不一样之处在于,别的公司很多是在卖硬件,而我们的是一个系统化的服务。我举两个我们智慧城市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有很多方面应用,比如,在任何一个城市,不增加任何一个摄像头、不增加道路的情况下,仅通过红绿灯的调整,可以把速度和容量增加15%。第二个应用是在交通事故方面。我们知道,交通高峰期的时候的时候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基本上整条路就都塞住了。有了我们的智慧城市,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避免。通过我们的科技,使得撤离现场的时间从40分钟降到5分钟,可以显著缓解拥堵。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还可以辅助警察的工作,像违章的记录、查询等等,我们也可以做到让70%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处理。

第二个例子,智慧医疗,目前覆盖超过120个城市。智慧城市现在有两方向,第一个是预防疾病,节省医疗开支;第二个是AI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

疾病预防方面,如何在不增加任何一个医生、不增加任何一家医院的情况下,把市民的健康指数提高,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率?这是怎样做到的呢?平安与所在城市当地卫健委合作,分析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针对40种最重要的慢性病和疾病建立预测模型,可以非常精准地告诉他未来一年到三年得不同疾病的概率是什么,让他提前去检查,提早发现提早预防。这样医疗费用可以大幅度节省。

而AI辅助医疗,如何提高诊断精度,并提升医院和医生的效益和效率?具体来说,机器的准确度很高,能达到90%,而医生人工会有一定误诊率,因为很多诊断影像靠人的肉眼看是很难辨认清楚的。所以我们通过AI智能影像防止漏诊,可以把诊断的精度提高。

此外,我们通过3万种不同疾病的症状、用药、以及治疗方法,1000万个医学术语,1600万种医学关系,建立了中文医学知识图谱,并基于海量医学数据, 训练出来一个AI智能辅助诊断的功能。这个功能目前甘肃省8000多家医疗机构,全国数十万医生在使用,当遇到一个病人的时候,他们可以让AI辅助诊断,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两边对照,提高准确精度。

这些科技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给城市以及居民都带来价值,是很好地科技赋能的手段。

问:平安未来发展的驱动引擎(engine)是怎么样的?现在面临全球经济政治局势不稳以及市场的波动,平安的战略是否会做出调整?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平安上市已经15年,强劲增长持续了20多年,传统金融业务核心维持强劲增长,并且在未来仍然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科技业务未来也会给集团贡献越来越多的收入。

平安的核心战略是金融+科技,以及科技+生态。将来会继续利用科技手段去推动核心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用科技去打造五大生态系统,而五大生态系统反过来会为金融业务赋能,形成闭环。

当前中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我们还是会稳步推进我们的战略。同时投资也会求稳,充满信心,营运利润会稳定增长。

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我们平安零售服务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零售服务公司。目前有1.96亿的客户,在半年内新增客户2000万,新加坡的人口4倍。我们知道,零售金融服务客户黏性是比较高的,这些都是公司营运利润的主要来源。

中国平安联席CEO谢永林:平安有一个很特别的优势,那就是综合金融的优势。“一个客户,多个产品”,让客户增加与我们互动的联系,提升客户的体验。

例如寿险业务员推荐信用卡、寿险业务员推荐高净值客户到银行,使得上半年私人银行的增长速度都大幅领先市场,体现在客户数量和AUM上。而团体业务来看,银行团队推荐好的资产让险资来投资,也比去年有大幅增长了300%。

平安在未来还会构建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也要面对市场不确定性,而平安综合金融这个独特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此外,科技对于传统金融的赋能显示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科技在构建生态上有很大的作用,最后也会反哺到综合金融业务上。

问:之前一段时间,平安推出了最高100亿元的回购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50亿。未来会否继续回购?现在股价已经到达历史高位区域,股价是否反映了平安的价值?

姚波:回购是去年提出,经由股东大会批准,目前已经完成了50亿,未来是否继续,取决于股价表现、市场波动,我们会动态判断。回购加分红,都是对股东的一个回报。上半年除了回购,我们的股息稳定增长21%,这些都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价值体现。

很多因素影响股价的波动,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做好公司基本面,把业务做得更加扎实,让业绩稳定增长,这样市场自然就会看到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