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皓(珂芯资产):如何做好下属?

如何做好下属?文\丁彦皓-珂芯资产在职场上混了几年,也读了很多历史书之后,慢慢的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做好下属的套路。但是,貌似在我的阅读范围内,除了部分学者通过总结《易经》所阐述的道理时以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作为佐证的案例外,国内很少有这方面的文

如何做好下属?

\丁彦皓-珂芯资产

在职场上混了几年,也读了很多历史书之后,慢慢的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做好下属的套路。但是,貌似在我的阅读范围内,除了部分学者通过总结《易经》所阐述的道理时以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作为佐证的案例外,国内很少有这方面的文献。甚至很多文献在一直误导社会大众,让很多人的人生打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我接触的大佬中,有很多是白手起家,硬打硬创建立的江山,但是,更多是跟对了老大,老大做大了,自己也顺势水涨船高。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很多大佬当时如果不遇到后来的老大提携,此生很有可能碌碌无为。其实,如何做好下属的话题在历史的案例中持续存在,只不过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实施“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企业未能形成规模性的组织架构,在零星的企业机构中,上下级关系变成了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而非合作。但是,政治圈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规模性的组织机构,几千年来众多皇帝与朝臣、朝臣与朝臣之间的关系其实早已将如何做好下属的逻辑诠释的淋漓致尽,只是鲜有人去总结罢了。

在我的概念中,很多人根本不适合创业,即使创业成功机遇占据了绝对的权重。创业需要人的潜质太多,天时、地利与人和一个不能少,另外,创业注定是一场人性潜质的博弈,很多人的逆商、情商与智商根本扛不住创业所遇到困境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享受创业的红利,与其自己创立组织,不如死磕一个组织,获取创业红利的性价比更高。其实,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总数也就是450多位,而开国皇帝不到50位,很多开国皇帝还有祖先多年的政治与军事积累,最后一举成名。而真正如刘邦、隋文帝与朱元璋等白手起家的皇帝不及十位,而更多诸如赵匡胤陈桥兵变,从自己的女儿与外孙子手里夺得的皇位,秦始皇、康熙等是基于继承祖业才将能力发挥到极致。历史不可假设,如果这类人出生在普通家庭,很有可能终生碌碌无为。所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证明,500年才能够遇到一个改天换地的人物,由此得知,创业本就是一个极其高风险、低概率成功的行为。但是,历朝历代却有很多基于皇权的达官贵人,尤其是通过科举与保举成为国家重臣,且彪斌史册的人物无以数计。一般情况下,除了石敬瑭等之外,其他大臣的人生成就主要是基于皇帝的认同,而自身的实力所占的权重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每个皇帝周边都会围着一群臣僚,当然明智的皇帝更多是亲贤臣,而愚蠢的皇帝更多是亲小人。但是,限于篇幅,我们只讨论明智皇帝与贤臣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处理上下级关系有两个异常经典的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明与宋高宗赵构。赵构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岳飞想必乳妇皆知。赵构当年就是命令秦桧杀死岳飞的幕后黑手,当然,岳飞的死不仅仅是赵构与秦桧的合谋,更多是岳飞对“度”拿捏的不恰当所致。通过历史与赵构,也就是岳飞能够大致总结出一套上下级处理关系的套路。另外,李世明曾经辅佐其父李渊发动政变,灭隋后建立了唐王朝,又通过宣武门事变将其父李渊赶下台,杀了其兄李建成与其弟李元吉,主要是后来还霸占了李元吉的小妾,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难被理解的。在其49年的人生与23年的皇帝生涯中,开创了贞观之治与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用雄才大略与狼性十足来形容李世民一点都不为过,自信、敢干、心思缜密与才智过人。而宋高宗赵构就不一样了,赵构是当年金人在靖康之变唯一残留的宋徽宗血脉,后来被金人追的一度南逃,甚是狼狈,以至于有历史学家将其评价为“逃跑皇帝”,最后偏安一隅,取名“临安”,试图再振大宋雄风,但是结局却事与愿违。其实,赵构还有很多让其终生难以启齿的狼狈事,诸如其唯一的儿子6岁在躲避金人追杀时,身患疾病,不治而亡,多次仓皇出逃忘带祖宗牌位,以至于被金人所屈辱,更狼狈的是赵构在逃跑的过程中,没带马鞍,以至于失去生育能力,最后最后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伯琮,即宋孝宗,对外宣称是流落民间的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但是一直被历史所质疑。

李世民与赵构不同的人生际遇与经历,让其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呈现不同的方式,李世民自信、大度与宽容,但是,其帝王权威也不容任何挑衅,大臣对其掣肘的因素极低。而赵构一生狼狈,很多经历让其羞辱难当,但又是皇帝,决定生杀大权,持续面临金人挑衅,必须依靠重臣来确保其政权的安定,所以,隐忍、残忍与对权臣顾忌较多。但是其根本都是人,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带有人的本能。由李世民与赵构可以得出如何做一名下属有异曲同工之处,即

1、上司就是上司,下属就是下属,但都是人,需要被绝对的认可

我见过很多人在职场上死的不明不白的主要原因是没搞清楚上司与下属的地位,总觉得上司是愚蠢的,不值得尊重,对上司的感受根本不顾及,而忽视了上司与下属的基本伦理。在任何机构,一般能成为上司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上不去,即使上去也坐不稳。其实人与人在智商上的差距非常小,以至于在职场上可以忽略不计。通常每个人的心思所想,必然会被对方所感知,如果下属摆不正与上司的地位区别,盲目随意僭越,其结果必然是下属出局。因为通常老大整死一个老二的概率远胜老二搞倒老大,尤其是老大是通过打天下的形式坐的位置,其更稳当。下属可以选择离开上司,但是,如果在一个组织跟着上司混,绝对不可挑衅与漠视上司的存在,如果从潜意识上不认同上司,该下属注定是一事无成,甚至是一地鸡毛。而岳飞一生对南宋其实异常忠心,且能征善战。但是,就是情商太低,不会处理与皇帝的关系。诸如赵构因为仓皇逃跑,没带马鞍,以至于失去性能力,其唯一的儿子也在逃避金人追杀时病死,这是赵构一生所无法启齿的。但是,岳飞曾在赵构33岁时,连续两次公开上书,且在朝堂上讨论立太子事宜。当然岳飞的出发点绝对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当时南宋江山岌岌可危,有太子在,在金人打入时能够为南宋江山留下一个备份皇帝,这本是好事。但是,赵构也是个人,更是个男人,丧子之痛尚未平抚,33岁的男人被公开质疑生育能力,另外,立太子就是意味着赵构很有可能被金人所杀,这是赵构最大的噩梦。但是,岳飞连续多次在朝堂上公开讨论立太子事宜,不懂上下级的伦理关系,通常理性的人对这一行为的主观反应是先杀了岳飞,然后再立太子,这为后来岳飞的悲剧埋下隐患。

2、不可任性,动辄威胁上级

在很多公司,老板很信任某一下属,将其委以重任。而很多人一旦稍有点成就就开始飘飘然,觉得掌握了老板的命脉,动辄漫天要价与消极抵抗,试图迫使老板妥协。甚至我见过根本没有目的的人性缺陷释放,就是潜意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动辄没目的的耍性子。其实,忽视两点,即之所以某一下属能有成就更多是老板的提携与认同,因为这年头最不缺的是人才,通常任何人都可以被替代,下属的成就更多是组织与老板的认同所致,而非自己的能力的价值体现。另外,本来自己掌握公司命脉时,老板就开始对其有所顾忌,再试图任性与威胁上级,几乎注定在该机构的命运结束了。因为任何人都有极强的求生潜力,把命运交给一个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白痴手里绝对不安全,理性的做法是找人替代,然后将其赶走,成果认同归零。

当年岳飞给宋高宗一串长长的人事任命建议,宋高宗没有认可。岳飞作为一军统帅,在大敌兵临城下的关键期,撂挑子扔下军队,跑到庐山上休假,给宋高宗甩脸子长达三个月。在大敌兵临城下,统帅长达三个月不在军营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以至于南宋亡国。后来宋高宗不得已全部答应了岳飞的建议,岳飞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了军营。但是,在宋高宗看来,岳飞除了能打仗之外,其政治智慧几乎等于零。此人绝不可重用,如果重用,其任性与无知必然会给国家带来致命的灾难。因此,宋高宗在杀岳飞时一点都不手软,活活用棍子在肚子上打死的,我估计内脏几乎全部碎裂,这与凌迟几乎同出一辙。而另外有一个人就比较聪明,即郭子仪。郭子仪的历史功绩我很多时间都搞不清楚,多且大,诸如安史之乱爆发后,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河东兵变后,起兵平定叛乱,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等。虽然每次战事结束后,皇帝都会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解除其兵权。按照常理,郭子仪理应分得唐朝一半天下也不为过。但是,郭子仪多次给唐德宗上书,让唐德宗在皇宫边给其建了一个规格极高的大宅子,要了很多黄金、美女和好酒,唐德宗甚是开心。因为一个掌握军犬的重臣住在皇宫边,皇帝可以时时监控他,另外,战争结束后,重臣喜欢黄金、女人和美酒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政权稳定的征兆,至于钱、女人和美酒对一个帝国来说绝对是小意思,不值得讨论。所以,郭子仪多次上上下下,一有战事就委以重任,战事结束立即无故被解除兵权。但是,封代国公、汾阳王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虽在外界看来多次剥夺实权。但是,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陪葬建陵是皇帝给一个重臣最高的待遇,也是一个重臣最高的成就,这就意味着皇帝不仅活着的时候信任该重臣,死后依然信任,让其墓地建在一起,在阴间还要继续保护皇帝的安全。

3、给上司展现自己的专业,不要以聪明立足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被历史误解了一千多年的案例,即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其实,现实中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是媒体包装的结果,而非真实案例。现实中魏征异常聪明,尤其其又是李世明长兄李建成的下属,所以,魏征在李世民面前异常谨慎。而在几次重大决策中,魏征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后被李世民采纳罢了,事实是魏征绝对不敢动辄否定李世民。因为皇帝要想统治一个帝国的前提必须要维护其权威不可侵犯,如果魏征动辄否定李世民,这就意味着李世民是个大傻瓜,而魏征才是雄才大略。挑衅皇权是与帝王相处的最大的忌讳,历史套路,搞倒一个上司,先否定与污蔑其权威。皇权的权威是决定帝国稳健的关键,所以,皇帝一定会用行动来证明谁到底才是傻瓜。杨修被曹操杀死后两千多年,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为其叫冤鸣不平,都觉得活该。另外,李世民本就雄才大略,又经历过很多彪斌史册的大事,对事情本质的认识高度远超魏征,这就意味着李世民与魏征的能力本质趋同,但又远高于魏征。魏征懂的,李世明都懂,如果魏征跳的太高,这就意味着魏征在李世民面前展现的是自己的聪明,而不是专业,李世民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谁更聪明。而之所以对外鼓吹李世民包容魏征的唯一原因就是让历史与舆论认同李世民的度量,连李建成的下属如此挑衅,李世民都能包容,可见其度量有多高。所以,很多人将自己的定位是在一个组织中出谋划策,而不做实事,试图成为国师。这是愚蠢至极的行为,一般上司对事物本质的认同远超一个下属,尤其是下属在事后动辄再提“当时我就说”那就更愚蠢了。不要在一个组织贡献聪明,动辄指指点点的,而是更多展现专业,具体解决问题是王道。

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与魏征同朝为官的人将聪明与专业拿捏的异常恰当,即李靖。李渊晋阳起兵后,李靖就开始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如果用几个字评价李靖的一生,即“抛弃聪明,贡献专业”。李靖此人对聪明与专业度的拿捏异常恰当,宣武门事变前夜,李世民拜访,当时李靖手握长安重兵,李世民试图让其隔岸观火,不予理睬。李靖的答复是“作为国家重臣,只关心国家安全,绝不干涉皇帝家庭的内部事务”,因为在皇权时代,重臣最忌讳干涉皇帝家庭事务,政治投机。所以,在李靖看来,其仅效忠唐王朝,对投机谁做皇帝绝不干涉。凭着李靖的智慧做一朝宰相卓卓有余,但是,其不争不抢,皇帝让其出兵,必然将其专业发挥到极致。在无战事期间,更多是读书与做好本职工作,绝不搅入权力斗争的是非之中,也不挑衅皇帝的权威,不对皇帝的事务指指点点。这让李世民异常安心,以至于让其陪葬昭陵,这是皇帝对一个重臣最大的认同。

我就见过在职场上很多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差,但是,对上司的行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甚至我还见过更愚蠢的,在公司出问题之后毫无建树,上司一人独担,甚至公开以给别人低头的方式换取公司的存活,但在问题解决之后,该下属甚至公开给上司提建议,认为上司低头有点过了。在我看来,这是作死的前奏。作为下属,更应该在公司遇到困难时,转危为机,自己多承担一点。自己举手无措,在上司一个人扛下来之后,享受上司低头红利的过程中再评头论足,觉得上司丢人。这时候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楚,即上司通过转危为机,坐稳了位子,而该下属在此轮危机中毫无建树,甚至举措贻笑大方,地位差距更加拉开。另外,上司曾经的低头换来的福利共享,在享受上司低头换来福利的过程中,还要试图拨上司的伤疤,几乎是死局已定。

4、绝对不要蔓延负能量,更要传达正能量

负能量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任何组织都有问题,任何人对一件事情的认识都有不同,所以,任何组织都能衍生出无穷的负能量。有很多人本能动辄以发现与传达负能量来获取心理的慰藉,这是蠢到极致的行为。因为传播负能量不仅仅是给上司添麻烦,更多是否定上司的行为,给团队带来不稳定,这是上司最讨厌的行为。最理性,也是最本能的反应是将传播负能量者祭旗,以正视听。

尤其作为高管更要稳住心态,不要组织遇到困境时就举手无措,手忙脚乱,负能量满篇,而要有转危为机的心态与能力配给,将其转为正能量。如果公司遇到危机时,高管人心不稳,负能量满篇,对组织的冲击力远甚于危机的冲击,这绝对是给自己职场生涯减分。事实是很多人在做基础员工时异常优秀,但是,做高管一塌糊涂。组织是人组成的,上司也是人,所以,必然有很多可以指指点点的行为,作为一个下属,不是取笑上司,证明上司的愚蠢,而要认同上司,具有发现问题,且解决问题,并且给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将问题放大与持续阐述上司的过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没人潜意识喜欢这类人的存在,这类人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的价值并不大,所以,注定是死局。毕竟在任何组织中,如果上司对其不认同,很难有所建树,甚至一地鸡毛。

5、绝对杜绝“我认为”,更多贯彻执行力

人最大的特征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人的潜意识是认为自己的思想比别人高明。所以,在贯彻组织决策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最理性的下属是以强大的执行力来贯彻组织与上司的决策,而不是动辄以“我认为”三个字来打折上司的决策效力。想想看,如果上司说的任何事在下属那里都以“我认为”来改变,那到底谁是上司。世间很多事能够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怎么都能解决。如果下属动辄擅自以“我认为”来改变上司的决策,那上级的决策将会彻底失效,负责执行的下属成了最终的决策者,这其实是变相的“政令不出中南海”。作为上司最理性的选择是立即撤掉“我认为”太多的员工,以免“太上皇干政”。上司就是上司,下属就是下属,如果下属不认可上司,最佳的选择是离开。但是,很多问题还真不是上司一个人的原因,一个对上司不认可的员工,总觉得上司是愚蠢的人在哪里都不会获得上司的认同,其职业生涯必然打折。

在我年轻时读岳飞所著《满江红》一诗时觉得大气磅礴、万丈雄心与忧国忧民。但现在再读该诗时潜意识认为诗是好诗,但在管理学与政治上来看是政治高度不够,对皇帝不认同与执行力不到位。历史记载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率领岳家军经过郾城、颖昌等多场恶仗,重创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麾下的金军主力,大破金军王牌骑兵部队“拐子马”和“铁浮屠”。宋军乘胜而进,一路向着开封长驱直入,杀到了距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面对势不可挡的岳家军,完颜宗弼下令金军准备放弃中原,北撤燕京。但是,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岳飞在接到班师回朝的金牌后,不禁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写下《满江红》一诗。但是,班师回朝的岳飞,很快被囚禁,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有历史学家研究显示,当时岳飞的成就并没有那么大,南宋打败金军的概率不高,如果岳飞被打败,南宋必然亡国,宋高宗冒不起那么大的风险。另外,如果宋军将金人打极了,金人必然将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放回来,宋徽宗是宋高宗的父亲,宋钦宗是宋高宗的兄长,如果这二位回来,宋高宗的皇位必然要让出来。而宋高宗基于此,选择维持原样。

而岳飞在皇帝连发12道金牌才收兵,这就意味着执行力严重不足,不与组织一个声音,对于手握重兵的权臣与皇帝不是一个声音是大忌,不受皇帝控制,这让宋高宗如坐针毡。另外,《满江红》在宋高宗看来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与愚蠢的宣战。宋高宗作为皇帝比岳飞更着急收回旧山河,以雪靖康之耻。而岳飞一首《满江红》彻底将自己推到了皇帝的对立面,证明皇帝停止追讨金军是愚蠢的行为。其结局必然是岳飞、岳云父子风波亭惨案。

6、不要以逃跑来逃避自己的问题

在职场上谁都有黑历史,没有人一出生就是明智到极致,每个人都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总结来提升自己。只不过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很多人适合做基层员工,任劳任怨,做事兢兢业业,但一做高层必然行为失当,贻笑大方。但也有人沉不住具体的事务繁琐,喜欢交往,能够攻坚克难,理解职场的基本逻辑,容易获得上司的认同,混高层的能力极强。

但是,一般上司之所以能够坐到上司的位置通常具有两点,即赶走一个下属的能力与包容的度量。之所以在下属犯错时不让其离职的核心就一点,即认为该员工还有得救,尚未到处以“极刑”的程度。所以,理性的下属也应该在做事失当之后更应该以时间换空间,将缺点转为优点,持续提升与完善自我。如果下属在犯了错误之后,动辄通过离职来逃避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一般上司都会批。因为在上司看来,此人不仅能力不及格,其处理危机的能力也一塌糊涂,不予重用,让其自身自灭。所以,员工在行为失措与公司未让其离职之前,必须具有“以时间换空间”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与改变态度,这种再次获得认同比从零开始更牢靠。上司通常都会获得包容,如果一个包容不了下属缺陷的上司也必然走不远,但是,两者都必须掌握“度”的范畴。

7、对组织与上司绝对忠心,不要试图与上司硬碰硬

年龄大了,见得人多了,和任何人聊天几分钟之后就会对其有一个主观画像,甚至能够判别出其知识含量、见解高度与人品道德。在我看来,一个人要想混职场必须“德才兼备”。但是,很多人都以心机来体现智慧,这是异常愚蠢的行为。之所以来一个组织工作,无非是想借该组织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人在一个组织,但是又对该组织不认同,其实自己活得异常累,也注定最终没有任何建树。因为人的知识与阅历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多事都是透明的,根本藏不住。想想看,没有组织会用一个不认同自己的人,一个上司也不会提拔一个不认同自己的人。所以,既然加入一个组织,跟随一个上司,就应该保持基本的职场伦理,认同该组织与上司,否则结局必然是一地鸡毛。

另外,不要试图与组织或者上司硬碰硬,这是绝对得不偿失的行为。因为再牛逼的下属在上司面前都属于弱者,老二挑衅老大作死的概率远大于投机的获利。所以,在职场上与上司作对,硬碰硬,几乎是注定一地鸡毛。大不了就不要玩,好聚好散,没必要搞得剑拔弩张,满上海滩的相互“追杀”。

8、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准确定位,绝对不能居功自傲

任何人一旦高估自己的实力,居功自傲时距离死期就不远了。在我看来,组织成就个人的价值远大于个人成就组织。除了老大之外,很少有组织能够长期的依靠某一个人而运转。但是,短期内有员工会成为公司的顶梁柱,所以,聪明的员工应该在公司重用其期间更应该珍惜与低调。如果稍有成就就咋咋呼呼,居功自傲,其结局必然是被取代,这毫无置疑的可能性。因为对组织而言,用谁都是用,但是绝对不能将组织的命运交给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手里。所以,在组织中包括老板在内的任何人都必须尽全力的低调与内敛,该妥协就妥协,该退让就退让,没必要动辄搞得鸡飞狗跳的。但是,作为下属相对上司处于弱势,所以,更需要内敛与低调。组织重用你,对你而言更是机会,绝不可随意将其糟蹋,不但无法获利,更带来一堆麻烦。

侯君集通常不被外界所熟知,主要原因是李世民当时让舆论故意将此人漠视,不予丑化,但是,此人被很多人所不齿。但事实此人是个最大的无知悲剧。侯君集属于唐朝名将,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此人虽然能征善战,但就是早期不学无术,读书不多,脑子简单。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曾随李靖学习兵法,随李靖讨平突厥,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开始居功自傲。当年唐朝灭了高昌国确实有点耍流氓,因为高昌国的国力是个相当于唐朝一个县的西北边陲贫瘠小国,位于今新疆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但是夹在唐王朝与西突厥两个大国之间,高昌国王麹文泰本意是两大国谁都不得罪,甚至还亲自前往长安朝贡。后来就因为高昌国王被突厥残部所迫,切断大唐和西域之间的生意往来,使大唐和西域的连接被迫中断这点小事,李世民让侯君集带兵10万所灭。高昌国几乎没有反抗就被唐军所拿下,后来侯君集还给高昌国3天时间,让其为病死的高昌国王麹文泰举行国葬。严格意义来讲,决定侯君集拿下高昌国的唯一因素是唐王朝国力强大所致。但是,侯君集却以此居功自傲,动辄觉得自己是唐王朝盛世的奠基人自居,处处咋咋呼呼的。后来李世民以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将其下狱,其实,也就是个敲打,李世民根本没当一回事,过几天就放出来了。但是,侯君集出来后不思悔改,怂恿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这就超出了李世民的容忍极限,但是,李世民依然念旧情,只是将侯君集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而未灭九族。另外,压制媒体没有过度丑化,依然认同其历史功绩,未将其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剔除。

如何做好下属是一门大学问,但是,一直以来都倡导做下属要低调,有如何做好一个好皇帝的教材《资治通鉴》,但是始终未有人去总结如何做好一个下属的文献记载。事实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持续的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而很多舆论与文献的报道、记载是出于政治目的或者文学美化而歪曲了事实,让很多阅读者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让其人生走了很多弯路。事实是只有首先做好下属,才能够更理性的成为一个合格的上司,所以,如何做好下属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文献链接:

1、丁彦皓:构建健全的出清机制是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天道

2、丁彦皓:阶层突破与固化---老百姓绕不开,但又极其恐惧的话题

3、丁彦皓:3至5年已成为行业与个人被颠覆与被淘汰的周期

4、丁彦皓:“团队文化”是决定智能投资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5、丁彦皓:“节操”在合伙人选择中的重要性

6、丁彦皓:“工匠精神”是智能投资公司的基本诉求

7、丁彦皓:创业公司的用人逻辑

8、丁彦皓:老板的诉求与公司的用人逻辑

9、丁彦皓:创业团队到底需要何种禀赋?

 

珂芯资产是一家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量化交易机构,主要从事股票、大宗期货、ETF与期权等领域的二级市场量化投资其核心理念是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依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股票、大宗期货ETF与期权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程序化交易的模型、数据库以及社群的操作。主要避免人工交易过程中由于情绪波动带来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无休眠、高频等优势,发掘能够产出大概率的超额收益交易方式,帮助客户赚取低风险与稳定的收益。

 

丁彦皓 珂芯资管董事长,房地产金融学博士、投资学(量化对冲方向)博士后,专注资本市场,负责量化对冲、权益投资、资本运作、股指期货与数字货币等领域的投资,关注国际关系、历史、哲学与宗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