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贸易摩擦

在全球化时代,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看懂君

来源:看懂经济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共同主持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幕式。本轮高级别磋商定于14-15日在北京举行。 

贸易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全球化时代,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是贸易大国,一般经济越发达,贸易总额越大,外贸依存度越高,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经济体。 

至于贸易的好处,早在18世纪中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一书里提出了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性原理,提倡自由贸易,反对限制性贸易。此后,大卫·李嘉图、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马歇尔、勒纳、戴维森、伯尔蒂尔·俄林、埃利·赫克歇尔、里昂惕夫等经济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贸易理论。 

但是自全球贸易形成之日起,贸易摩擦就与贸易如影随形。关于贸易摩擦的原因和形式,既有纯粹商业性质的竞争与博弈,也有国家的政治博弈和军事较量。更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几次大的贸易摩擦甚至左右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下面,我们来看看最近一百年世界上的著名贸易摩擦,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感悟:

  ◆  

一、斯姆特-霍利法案:美国百年最高关税

主要参与者: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

贸易产品:成千上万的进口商品

事件概述:

一战结束后,各交战国在经济短期通货膨胀的景气后便发生了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的出口市场受到沉重打击,不少工厂纷纷停工或关闭。先是橡胶、汽车、造丝工业的不景气,然后又波及到各个部门,农业遭受的打击最大。 

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国总统,同年夏天经济出现萧条。为了应对农业危机,提出对农产品进口征收关税。但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威利斯·C·霍利则提出,要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关税比率接近60%,是美国百年来最高税率。 

当时美国产能已经严重过剩,限制进口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如此高的关税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之后,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请愿,要求胡佛否决该计划,但并没有成功。随后,世界各国以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作为回应,这给已经深陷泥潭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后果:

美国宣布提高关税之后,贸易伙伴们也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美国进口降低66%的同时,出口也降低了61%。这场世界贸易大战打出了一个惨烈的后果:1929-1934年间,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美国本身也遭遇重创,GDP跌幅一度达30%,失业率达到20%以上。斯姆特-霍利法案带来的贸易摩擦加深了美国大萧条的困难程度。 

胡佛也在接下来的选举中败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斯姆特和霍利也被赶下台),罗斯福1934年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取代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使总统得以就降低关税进行谈判。 

  ◆  

二、美欧鸡肉大战:美国错失车企转型机会 

主要参与者:美国、法国和西德

贸易产品:鸡肉,白兰地,卡车等等

事件概述:

二战后,随着美国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化养鸡业的兴起,美国的鸡肉出口量大幅增加,世界各国纷纷开始购买美国的廉价家禽,欧洲的鸡肉进口量也大幅飙升。1962年,当时的欧共体瞄准美国农业中的冷冻鸡肉产品,施加关税壁垒,美国向WTO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起诉,但为了缩短“战线”,美国国会通过了《1962年贸易扩展法》直接授权总统对贸易保护做法进行还击,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则对欧洲进口的一系列商品(包括法国的品牌、小型卡车和大众汽车等)增收关税以示报复。美国甚至威胁称,减少在欧洲的驻军数量。

后果:

这场贸易战最终以美国妥协结束。欧洲表面上赢了,但是欧洲的消费者却再也吃不到便宜的鸡肉了。而美国输得更大,在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高关税的时候,美国的汽车虽然表面上看免遭来自外界车企的竞争,但是却丧失了快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机会,被后来的日本车企和欧洲车企甩在了身后。

  ◆  

三、广场协议:日本“失去的十年”

主要参与者:美国、日本

贸易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模特车

事件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二号经济强国。日益强大的日本开始在美国大肆收购资产,著名的帝国大厦也被日本人买走。日本某些经济指标的迅猛增长到甚至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不安的地步,于是美国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场贸易摩擦先从纺织品争端开始。 

1971年,美国强迫日本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日美纺织品协定”。1974年、1977年、1978年,日美在钢铁领域开始争端不断,通过给日本钢铁出口加上配额,发起反倾销调查等方式限制日本。最为激烈的贸易摩擦发生在汽车行业。除了限制日本汽车出口规模,美国还要求日本完全放开本国的汽车市场。 

1985年,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美国召集了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要求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贬值。整个美日贸易战达到高潮。

 

后果: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不断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加上日本政府经济政策失误,房地产、股市开始猛涨,资产泡沫被戳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陷入“失去的十年”。至今,日本经济还未走出低增长的泥淖,深深地刺痛了日本人。

  ◆  

四、美加木材战争

主要参与者:美国、加拿大

贸易产品:软木材(松树、香柏、冷杉)

事件概述:

作为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材出口国之一,美国建筑行业高度依赖来自加拿大的原木进口。两国的定价情况不同,加拿大从公共土地上获取木材,价格由政府决定;而美国木材主要是在私人土地上,价格受市场驱动。1982年,美国认为加拿大不公平地补贴其软木材,双方的僵局导致了多年的争端和持续的关税。 

此后,每隔几年关于软木材的贸易争端就不可避免地重新出现在新闻中。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打响贸易战的第一枪就是宣布对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木材产品征税,这令全球投资者大跌眼镜。

 

后果:

虽然加拿大预计在2018年将支付数亿美元的软木材关税,但随着住宅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美国消费者也面临着创纪录的木材价格。根据木材行业的出版物《Random length》的研究,到2018年,加拿大西部的木材成本上升了大约40%。 

  ◆  

五、意大利面贸易战

主要参与者:美国、欧洲

贸易产品:欧洲面食、柑橘、核桃、柠檬

事件概述:

1985年,里根政府因无法有效的增加美国柑橘类产品的出口而感到沮丧,于是针对来自欧共体国家的意式面食进口加税。

后果:

作为报复,欧共体对美国的柠檬、核桃加税。

 

  ◆  

六、93年的香蕉贸易战

主要参与者:美国、欧洲、拉丁美洲

贸易产品:香蕉、欧洲奢侈品

事件概述:

在美国,除了夏威夷和佛罗里达,香蕉的产量并不高,但是拉丁美洲的许多香蕉农场则为美国公司所有。而欧盟70%以上的香蕉来自拉美国家。为了让欧盟的前加勒比殖民地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减少来自美国公司控制的拉美国家香蕉进口。1993年,欧盟开始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同时给予原欧盟殖民地国家特殊待遇。为了应对来自欧盟的政策,这些在拉美拥有大量香蕉农场的美国公司向WTO提出了8项申诉。3月,美国宣布单方面对来自于欧盟的价值5.2亿美元的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以报复欧盟限制香蕉进口对美国相关行业造成的损害。

 

后果:

在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8项申诉后,WTO认定欧盟修改其香蕉进口与销售机制,认为美国可以对欧盟的产品进行制裁,金额为1.914亿美元。欧盟在2009年同意逐步放松关税,2012年,香蕉大战终于结束。为此,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道“我这辈子从没想过我会在香蕉上花这么多时间。”

 

  ◆  

七、21世纪初的钢铁贸易战

主要参与者:美国、中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

贸易产品:钢铁、橙子

事件概述:

本世纪初,全球钢铁生产过剩。2002年,为了帮助美国恢复钢铁工业,美国对中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钢铁产品反倾销起诉,并在2002年3月20日正式启动“201条款”,对大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30%的进口关税,对14种钢铁产品实行进口限额,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豁免。

之后,世界各国采取了反制措施,欧洲尤为强烈。作为报复,欧盟对从美国佛罗里达进口的橙子征收了报复性关税,对进口钢材征收最高26%的关税,并采取进口配额。与此同时,欧盟还向WTO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提出该政策对汽车业等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促使全国制造商协会出面反对关税。

2003年11月,WTO最终裁决,美国的钢铁关税措施违反了WTO贸易原则,并开出了20亿美元的罚单,这是当时WTO对成员国实施的最大力度的惩罚。

后果:

关税导致钢材价格上涨,根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这场钢铁关税战令需要使用钢铁的行业损失了多达2.6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美贸易战还导致了美股、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三者下跌,直到布什政府取消“201条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