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甘剑平:二次元和密室逃脱里没有资本寒冬

6月4日,启明创投正式宣布,主管合伙人甘剑平(JP Gan)将在短暂的过渡期后正式离任。启明创投方面表示,甘剑平承诺将在过渡期内支持启明创投及所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而在离任现职后,也将继续提供相应信息,支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张牧之

导语:6月4日上午,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确认:“我将于6月底离开启明创投,7月1日重新开始。”至于后续的计划,甘剑平坦言目前还未方便透露。

随后,启明创投正式宣布,主管合伙人甘剑平(JP Gan)将在短暂的过渡期后正式离任。启明创投方面表示,甘剑平承诺将在过渡期内支持启明创投及所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而在离任现职后,也将继续提供相应信息,支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这一消息令创投圈震惊。众所周知,成立于2006年的启明创投是业内著名的VC机构,目前管理资产总额超过40亿美金。而甘剑平,则是国内最顶尖的投资人之一,近20年的投资生涯里成绩斐然:投出了大众点评、美图、世纪佳缘、知乎、蚂蜂窝、蘑菇街、Bilibili、途虎、途家、挖财……在今年4月公布的2019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The Midas List)中,甘剑平全球排名第5位。

甘剑平离开的原因引发外界猜测。据了解,目前启明创投的核心团队有五位:创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和邝子平,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梁颕宇和胡旭波。有知情人透露,启明创投几位主管合伙人平时私交非常好,“就像家人一样”,不少人跟JP(甘剑平)共事超过10年,对于他的离开十分不舍。

此前,甘剑平曾接受格隆汇的独家专访,以下为访谈全文

在启明创投的办公室里,一共有三个团队,分别负责医疗健康、技术和互联网消费三个领域的投资,其中互联网消费由主管合伙人甘剑平主导。

因为互联网消费更年轻化,甘的团队也是平均年龄最小的团队,其中还有不少95后的同事。也许是团队氛围的影响,甘也有一些大男孩气质,在我们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粉色的衬衫,与我们交谈时,会偶尔托腮看向一侧,想清楚了才会转过脸来回答。

为了能和00后在一个频道上,甘的团队还招募了一个“大学生顾问群”,从全国的大学生顾问那里,获得最新鲜的校园APP使用动向。在他眼中,现在的95后、00后消费力更强,但他们更愿意生活在二次元虚拟的世界,“越是脱离现实社会,就越觉得开心、舒服,越能够放松”。

对于当下的经济环境,他保持谨慎乐观,但认为娱乐消费会一直坚挺增长。在他看来,“资本寒冬”是每隔几年就会被拿出来讲的词儿,投资人应该保持独立思考,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要看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就要关注当前二胎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格隆汇对甘剑平的专访实录。

一、琢磨年轻人的消费

您作为一位70后的投资人,投着80后的企业,赚着90后、00后的钱,您是怎样确保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和00后在一个频道上的?

除了一些很常规的做法,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等等,我们还有一个大学生顾问群,全国各地大概十几名大学生,每月在群里定期向我们提供一些他们喜欢的APP或者消费习惯。其实行业研究都是这样,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去看从宏观往微观的数据和现象,我们比较相信数据一些,属于是行业研究分析为导向的投资人。

启明曾投资过禾念,这家公司用VR和二次元结合,打造出了虚拟偶像洛天依。在您看来,虚拟偶像是否是一个趋势?

的确是。现在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更愿意生活在一个二次元虚拟的世界,越是脱离现实社会,就越觉得开心、舒服,越能够放松。这个和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日本也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年轻人当中开始流行宅文化,愿意在家里看看动画、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虚拟偶像只不过是代表宅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

启明创投今年有五家企业上市,包括小米、哔哩哔哩、美团点评等明星企业,其中小米的回报达到了惊人的866倍。启明怎么看这个成绩?

从3月份哔哩哔哩上市,7月份小米上市,9月份美团点评、触宝上市,蘑菇街也刚刚在美国上市,还有一家被投企业已经在筹备上市。所以今年对我们来讲,是成绩非常好的一年。

VC是一个概率游戏,最终的成功,还是依靠创业者的本事和努力。投100家企业,做得不错的创投能把失败率控制在20%上下,然后回报一般的企业占比60%,还会有10%至20%的企业能够带来十几倍的回报,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带来百倍以上的回报。

二、看人还是看赛道?

记得2000年的时候,您投资携程,当时说过觉得携程四君子这个团队非常优秀,所以决定要投资他们。那在您看来,看人和看赛道哪个重要?

看赛道应该更重要。最终企业是否能成功,管理团队的执行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开始投小米的时候,投的其实是米聊,如果不是雷军很快地调整战略方向,可能米聊被微信打败之后就不会再有下文了。但在投资的那一段时间里,你很难对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做出很有逻辑性的判断,所以相对来讲在投的那一刻,对人的判断因素占整个投资决策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

“看人”只是一种排除法,可以帮我排除一些不太靠谱的创业者。最终某个公司成功了,大概率是因为创业者很厉害,但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判断一个创业者是不是能成为行业未来的领袖。如果真的能判断,那这个人每投一个公司都是应该是成功的。

哪类创业者你们绝对不会投?

如果这个创始人骗过人,我就不会投。不管是骗客户还是骗员工,这类在诚信上有问题的企业,我都不会投。

您在看好一个赛道的时候,一般会在这个赛道里,投资多少家企业?

我们通常会去投资行业领跑者,投资第一名或是第二名。一个细分领域里,我们只会投资一个团队,和这个团队去改变行业、引领行业。我们一般不会多投,那样对团队不公平,也会降低资本效率。

您从业这么多年,有没有特别后悔没有投的项目?

最后悔的可能是今日头条。我们接触今日头条时,他们说自己有千人千面算法上的创新,但当时新闻APP在我们看来已经是红海了,加上它的获客方式也很常规,所以决定不投。现在看来是很后悔,但我们运气很好,2017年11月今日头条收购了Musical.ly(抖音的海外竞争对手),启明原有的Musical.ly股份换成了今日头条的股份。

您怎么看当下的互联网消费行业,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在互联网消费领域,我们是会根据时代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调整的,过去几年行业的最大的红利就是智能手机红利,启明在2010年两度投资小米、2015年投资美图,就是因为对智能手机带来的行业变化做出了一个判断。

我们对智能手机红利行业的投资理念可以总结成ILoVS,I是图像、视频,例如图片处理软件美图、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Lo是位置,例如新美大这样的外卖服务平台;V是指声音、语音,例如微信、米聊这类用语音取代短信的社交软件;S就是传感器,目前还没有很多的应用,未来科技或许可以将芯片植入人的体内,监测记录人的体温、心跳、血压、白血球等数据传到到个人病历卡上,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诊断,提醒你需要休息或是就医。

在您看来,这波智能手机红利到头了吗?下一波红利在哪?

国内的智能手机红利到头了,未来的红利更多会在东南亚国家,比如印度。现在小米手机的第二大市场就是印度,中国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发展。

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也在某种意义上领先世界,除了美国,可能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不断地开发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来服务世界人民了。最近我见了一个印度的创业者,来中国三五个月,把所有的独角兽企业都研究了一遍。还有一个印尼的富二代创业者,之前在硅谷工作,也是在研究了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模式后,选定了一个创业方向,回去印尼苦干了。以前叫Copy to China,现在是Copy from China,中国不光是出口产品,还会出口商业模式、出口产品思维和研发能力。

第二个是人工智能,其实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发展已经到头了,关键在于应用和数据。一方面,你要有好的应用场景,比如人脸识别;另一方面,你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未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必须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产品里,才能够领先于同行。比如滴滴打车对司机的人脸识别、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千人千面”算法。还有哔哩哔哩和已经上市的蘑菇街也都运用很多人工智能技术。

三、小企业“站队”成必然?

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大,也参与到创业投资当中,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对于临近赛道的初创企业而言,“站队”某一方是不是已经成为必然?

阿里、腾讯非常清晰地看到了护城河的重要性,看到自己只有不断投入、不断研发、不断创新,才能够维持他们的行业地位,他们的很多投资都是为了防守,所以“站队”是很正常的现象。相比之下,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在发展中期没有通过大规模投资建立起护城河,所以逐渐就不再是主角。

这些企业的防守性投资,对于VC行业是一件好事,他们的资金进入,让整个行业水涨船高,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创业,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开发新产品、专精于细分赛道,所以中国的VC才发展得这么好、这么活跃。

前一段时间媒体上都在报道,腾讯和阿里都在往产业互联网(2B服务)方向上走,您觉得B2B的技术服务、供应链服务是否会成为风口?

在美国比较火的行业除了互联网消费和医疗健康,剩下的就是B2B软件服务了,但纵观中国VC发展的20年历史,还没有一家真正的B2B服务公司上市,因为有几个方面跟美国的情况不一样。

首先,中国的大企业会更愿意自己开发一个系统为自己服务,因为他们有能力雇佣最好的IT工程师,所以他们不会去采购外部的标准化软件。天猫淘宝的系统、拼多多的系统、携程的系统,可能除了底层数据库相同之外,基本上阿里、腾讯、携程都是使用自研系统的。其次,很多公司的流程不够标准化,所以就很难用一个标准化的软件。第三,大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在初创期可能会选择用Excel等软件做数据,这是最简单最方便,又可以最快调整的。

至于产业链服务,所谓的集中采购,不见得比一些小老板精打细算和自己采购的能力强,并不是规模大就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价格。

所以我并没有这么看好B2B的技术服务和供应链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要做B2B,必须在某一应用上,有自己非常前沿的产品,才有可能去服务这些企业。

启明的投资阶段主要是公司的早期到成长期,大多在A、B、C轮,这个阶段的投资和后期(D、E轮、Pre-IPO)投资相比,是否更要求判断赛道的专业性?

可以这么说,早期企业的规模效应、壁垒都不如后面几轮看得清楚。启明在做的事情,一是赌风口,或者说把风口吹出来;二是找大趋势;三是寻找创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产品等等。最后考察创始人,做排除法。

四、隔几年就会有人喊“资本寒冬”

您怎么总结当下的经济形势?

我持一个保守乐观的态度。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最近几年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一段时间。

您怎么看王冉讲的当下处于资本寒冬、企业募资越来越难的观点?

在王冉之前,张颖在2016年也说过同样的话,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资本寒冬”。前几年更多的是贪婪,大家觉得今天投了一轮,过三个月就能翻倍,但最近恐慌的情绪更占上风,但作为一个投资人,永远要在恐惧和贪婪中寻找一个平衡。经济周期永远都会有,投资人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维持一个相对稳健的投资速度和心理状态。所以投资人必须要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羊群效应,多看数据,看资金的流动和市场整体的趋势,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您怎么看当前的消费升级和降级之争?

这两年,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每年都在以近20%的增速在增长,高端车的销量也越来越好,豪华酒店一家接一家地开,生意也不错,降级是不可能降级的,肯定是升级。北上广深的百万(美元)富翁,比美国的还要多,人们越来越愿意享受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好的体验。尤其是年轻人们,90后是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时代的第一代人,从出生起就衣食无忧,所以90后、00后的消费力只会越来越强。

有人认为娱乐是经济的一个反向指标,经济越不好,娱乐就发展得越好,您怎么看?

不管经济好不好,娱乐都会很快地增长。过去30年中国积累的财富是真金白银,人们都愿意拿出一部分用来提高生活水平、用来娱乐。

你知道中国第一部过10亿票房的电影是哪一部吗?2008年的《阿凡达》,一整年也就这一部,而且还是好莱坞的。现在一年过十亿票房的电影太多了,《芳华》、《无问西东》、《我不是药神》,每年都有好几部。过去十年,中国的电影票房一直都在创纪录,现在还是在以每年20%的增速在增长。

所谓的网红奶茶店不断扩大规模,比如喜茶;各种桌游店、密室逃脱,很多店你当天要去是没有位子的,必须预约;各类体育场馆,现在的连锁健身房开一间火一间,几百块一小时的私教供不应求。所以娱乐行业的投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最近比较关注哪些新事物?

我最近很关注二胎政策,中国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开始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是最早呼吁这件事情的。未来中国人口的变化,会是影响中国未来20年宏观经济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人口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房市的需求和价格,中国的财富效应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房产,所以人口的变化我会非常关注。

大咖面对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成果之一。风云数十载,几番牛熊,数风云人物,还看今朝。在这些珍贵的成果背后,有无数位实业圈、投资圈、创投圈以及投研圈大咖的身影,他们中,历经几度风雨,仍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者有之;参与数次天人鏖战,主导数次意外反转,仍从未改变过信仰者有之,是他们,一砖一瓦,用心血砌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巍峨大厦。
格隆汇人物专访特别栏目“大咖面对面”应运而生,栏目将寻访实业圈、投资圈、创投圈以及投研圈的江湖大咖,栏目聚焦于探寻他们对个人、对行业、对家国的体悟,为格隆汇千万名粉丝揭秘大咖们的心路历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