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希望中国的好企业能活过百年

去年,冯叔在他看世界栏目《几百年前的英国企业,现在活得怎么样?》(点击阅读)里,曾经前往怡和集团董事局主席亨利·凯瑟克爵士(Sir Henry Keswick)的庄园,与他共同谈论怡和是如何做到顽强生存 200 年、传承四代人的。早在今年 2 月,亚布力论坛的朋友们就应亨利主席的邀请决定访问英国。所以冯叔又一次受邀来到了其位于英格兰的 O

去年,冯叔在他看世界栏目《几百年前的英国企业,现在活得怎么样?》(点击阅读)里,曾经前往怡和集团董事局主席亨利·凯瑟克爵士(Sir Henry Keswick)的庄园,与他共同谈论怡和是如何做到顽强生存 200 年、传承四代人的。

1.jpg

早在今年 2 月,亚布力论坛的朋友们就应亨利主席的邀请决定访问英国。所以冯叔又一次受邀来到了其位于英格兰的 Oare house 庄园进行两天一夜的作客,这次同去的还有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朋友们。

2.jpg

Oare house

Oare house 建设于 1740 年,占地 3.25 公顷,由住宅楼、花园、树木园、大型种植园及玲珑阁组成,目前已列入「英国国家园林计划」。在这座百年老建筑中,仿佛连时光都流逝得格外优雅。

3.jpg

走入庄园,可以远远看到一幢通体透明的建筑,那就是玲珑阁。玲珑阁是亨利主席和夫人为庆祝千禧年,邀请世界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建造的观景亭,上层为用餐、休憩及观景区域,下层为服务区域,四周毫无遮挡,令人轻易地将庄园之美尽收眼底。

4.jpg

Oare house 拥有很多世界级珍稀植物。亨利主席本人是个植物爱好者,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照料花园就是他的休闲方式,他甚至是英国皇家植物园理事。据亨利主席介绍,每年他都会拜访昆明植物研究所,得到研究所允许之后,将那儿的植物种子带回英国,种在温室内。因此,Oare house 庭院里收集的植物,很多都来自中国。

5.jpg

亨利主席十分爱惜他的植物,在带领亚布力的企业家朋友们参观花园的途中,他拿出一本厚厚的植物名录给大家看,据说里面记载的植物,全都能够在他的花园里找到。

6.jpg

中英交流宴会

16 日中午,亨利主席宴请亚布力企业家一行人,并邀请了彼得·曼德尔森勋爵(英国上议院议员)、鲍威尔勋爵(麦赞臣有限公司董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以及詹诚信勋爵(怡和集团董事、上议院议员、英中贸易协会主席)。

麦赞臣有限公司主席艾特·凯瑟克在欢迎词中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天英国之旅中,亚布力的朋友们可以完成两个目标:第一,通过参观下议院,看到英国政府非常看重与中国私营领域的关系;第二,在此次活动中见到英国最优秀的企业代表,看到英方对待中国的积极态度。

7.jpg

艾特·凯瑟克表示:「我们将安排参观一些历史悠久的英国和欧洲公司和全新的业态。同时,我们也安排了了解英国文化的行程,确保不会枯燥无聊。周二晚上,一切行程将结束,最后希望大家在周二晚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晚宴认识全新的朋友,不虚此行。」

作为亚布力轮值主席的冯叔也进行了发言,他特别感谢怡和集团让此次亚布力企业家有机会更好地了解英国,也有更多倾听和说话的机会:「亚布力是一个说话的地方,发展 17 年验证了一件事情:想要把事做好,就要先『把话说好』,正是这样,亚布力的朋友『越说越多』。

8.jpg

互送礼物时,冯叔代表亚布力

送给怡和集团一件有理事签名的文化衫

怡和集团

怡和集团成立于 1832 年,参与了早期在中国开展的远东业务,是个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怡和集团早年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鸦片战争爆发后,于 1842 年将总公司迁至香港,放弃鸦片贸易,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银行、矿务等行业,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1938 年,抗日战争打响,怡和业务几乎完全停滞。战争结束后,怡和集团在香港和上海重新设企,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但当时中国不允许外国人在大陆设企,怡和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这也是怡和发展史上一次不小的打击。

但是,它挺过了包括这段时间在内的多次打击,1961 年,怡和集团首次在香港上市。在怡和集团第五代掌门人亨利·凯瑟克任内的 1980 年代末,更是将怡和公司改组为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并将改组后的怡和迁册百慕大。

现在的怡和,它的业务范围涉及金融保险、零售百货、汽车、超市、饮食等,举个例子,711、万宁、必胜客、美心集团、香港置地……都是老朋友了,我们在这儿就不一一赘述了。

9.jpg

在冯叔眼里,怡和这家低调的跨国企业,能够顽强地适应外部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就是专注与勤奋,亨利主席在五十多年的工作中,坚持每天从早到晚都聚精会神地关注自己的企业,他很少掺和企业以外的事情。

第二,每一次面临毁灭性的打击时,它都能迅速地调整策略,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自己的业务和组织,最后得以重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怡和将目光聚焦在亚洲地区,和亚洲很多企业建立了几代人的生意网络。这个人脉网络可以支持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叫「宁静而致远」。中国目前很多企业比较习惯于热闹、虚浮,所以反而更关注当下,但又总是损失在当下,而怡和的眼光让其总是决胜未来。如何借鉴怡和的经验让中国的好企业传承数百年,是这次亚布力英国探访想要得到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