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关注银行动态,聚焦金融服务
04月19日,星期一
【大行评级 | 野村:中资行盈利恢复前景正面 看好招商银行(3968.HK)】格隆汇4月19日丨野村发表研究报告指,中资银行的收入将随着资产资量提高而恢复。该行对中资银行维持正面态度,预期今年招商银行(3968.HK)及平安银行(000001.SZ)的盈利增长将恢复双位数,而大型银行的恢复将达到高个位数。该利长远看好招行,并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升至71.91港元,因为它拥有轻量级的资本模式,拥有强大的财富管理专营权,并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良好的往绩。该行又认为,工商银行(1398.HK)、建行(0939.HK)和农行(1288.HK)的吸引力在于估值不高及股息率吸引,评级均为买入,目标价分别上调至6.38港元、7.74港元、3.58港元。格隆汇4月19日丨野村发表研究报告指,中资银行的收入将随着资产资量提高而恢复。该行对中资银行维持正面态度,预期今年招商银行(3968.HK)及平安银行(000001.SZ)的盈利增长将恢复双位数,而大型银行的恢复将达到高个位数。该利长远看好招行,并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升至71.91港元,因为它拥有轻量级的资本模式,拥有强大的财富管理专营权,并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良好的往绩。该行又认为,工商银行(1398.HK)、建行(0939.HK)和农行(1288.HK)的吸引力在于估值不高及股息率吸引,评级均为买入,目标价分别上调至6.38港元、7.74港元、3.58港元。
04月18日,星期日
【两大国有银行H股遭减持 分析人士: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格隆汇4月19日丨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信息显示,4月12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减持2000万股农业银行H股。就在不久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于4月8日减持7760万股中国银行H股。分析人士称,机构减持银行股是正常的“高抛低吸”操作,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中长期来看,部分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格隆汇4月19日丨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信息显示,4月12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减持2000万股农业银行H股。就在不久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于4月8日减持7760万股中国银行H股。分析人士称,机构减持银行股是正常的“高抛低吸”操作,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中长期来看,部分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
【银行股还“香”吗?业内分歧较大】格隆汇4月18日丨据中证报,今年以来银行指数(中信)累计上涨5.98%,明显跑赢大盘。但日前中国农业银行H股及中国银行H股均遭减持,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今年以来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机构减持或是正常的“高抛低吸”操作,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看多者主要看重估值低位、经济复苏等因素。看空者主要担心资产质量和长期投资逻辑等。格隆汇4月18日丨据中证报,今年以来银行指数(中信)累计上涨5.98%,明显跑赢大盘。但日前中国农业银行H股及中国银行H股均遭减持,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今年以来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机构减持或是正常的“高抛低吸”操作,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看多者主要看重估值低位、经济复苏等因素。看空者主要担心资产质量和长期投资逻辑等。
【花旗银行寻求在中国筹备证券公司及期货公司】格隆汇4月18日丨花旗银行此前发布公告称将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个全球市场中退出个人业务计划。但花旗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积极寻求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以进一步丰富其产品和服务。格隆汇4月18日丨花旗银行此前发布公告称将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个全球市场中退出个人业务计划。但花旗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积极寻求和评估符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的新业务机会,包括寻求筹备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期货公司,以进一步丰富其产品和服务。
【招行私行户均资产超2700万】格隆汇4月17日丨据券中社,去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的私行业务普遍出现高增长。统计13家披露了可比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13家私行客户数总共114.75万户,私行AUM累计16.78万亿。户均AUM方面,其中,招商银行私行户均资产2775.3万元,最为豪气;平安银行与浦发银行私行户均资产分别为1970.2万和1958.3万,位列第二、第三。格隆汇4月17日丨据券中社,去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的私行业务普遍出现高增长。统计13家披露了可比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13家私行客户数总共114.75万户,私行AUM累计16.78万亿。户均AUM方面,其中,招商银行私行户均资产2775.3万元,最为豪气;平安银行与浦发银行私行户均资产分别为1970.2万和1958.3万,位列第二、第三。
04月16日,星期五
格隆汇4月17日丨美国银行将债券发行规模定为150亿美元,创下银行有史以来的最大发行规模。格隆汇4月17日丨美国银行将债券发行规模定为150亿美元,创下银行有史以来的最大发行规模。
【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下降39.57%】格隆汇4月17日丨据证券日报,2021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997只,环比增长27.6%,同比下降39.57%;其中,非结构性理财产品4883只,结构性理财产品114只。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588只,环比增长41.89%,同比增长72.88%,再创新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增加,是政策面打破刚性兑付的结果,净值型理财产品也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格隆汇4月17日丨据证券日报,2021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997只,环比增长27.6%,同比下降39.57%;其中,非结构性理财产品4883只,结构性理财产品114只。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588只,环比增长41.89%,同比增长72.88%,再创新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增加,是政策面打破刚性兑付的结果,净值型理财产品也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银保监会:要求大行、股份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格隆汇4月16日丨银保监会要求,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格隆汇4月16日丨银保监会要求,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
【银保监会:经营贷用途未按合同执行是违规的 不能有任何执行上的折扣】格隆汇4月16日丨在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我们一直坚持贷款必须进行“三查”,进行贷前、贷后跟踪,对于贷款用途必须与申请贷款时签订合同的内容一致,否则就是违规的,没有按合同来执行。如果经营贷申请时确实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我们是鼓励银行进行放贷的。如果把生产经营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或其他方面也是违规的,从我们监管来说,要求必须纠正;从银行来说,也有义务、有责任进行贷后跟踪,这一点不能够有任何执行上的折扣。格隆汇4月16日丨在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我们一直坚持贷款必须进行“三查”,进行贷前、贷后跟踪,对于贷款用途必须与申请贷款时签订合同的内容一致,否则就是违规的,没有按合同来执行。如果经营贷申请时确实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我们是鼓励银行进行放贷的。如果把生产经营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或其他方面也是违规的,从我们监管来说,要求必须纠正;从银行来说,也有义务、有责任进行贷后跟踪,这一点不能够有任何执行上的折扣。
【银保监会肖远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具有“一箭多雕”作用】格隆汇4月16日丨据证券时报,今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银保监会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超过12万亿元,其中,去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超过3万亿元。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着“一箭多雕”的作用,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相当于腾出新的一个单位的贷款空间。银行信用风险大为缓释的同时,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创造有利条件。格隆汇4月16日丨据证券时报,今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银保监会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超过12万亿元,其中,去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超过3万亿元。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着“一箭多雕”的作用,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相当于腾出新的一个单位的贷款空间。银行信用风险大为缓释的同时,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银保监会:清理影子银行使中国支持增长无须非常规刺激手段】格隆汇4月16日丨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不仅降低了资产风险,同时为新增贷款腾出了空间。肖远企在发布会上称,在影子银行得到清理之后,中国无须像发达经济体那样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手段来支持经济增长格隆汇4月16日丨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不仅降低了资产风险,同时为新增贷款腾出了空间。肖远企在发布会上称,在影子银行得到清理之后,中国无须像发达经济体那样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手段来支持经济增长
【票据贴现冲规模考核“无效”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难做表面文章】格隆汇4月16日丨据上证报,监管部门近期调整了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一家股份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口径的调整就是要求银行更加务实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格隆汇4月16日丨据上证报,监管部门近期调整了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一家股份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口径的调整就是要求银行更加务实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