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会投向哪些领域?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 作者: 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3月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具体使用方向

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2024年3月的表态,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等关键领域。此外,中信证券判断新质生产力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瓶颈的突破也将是特别国债资金可能的流向领域。

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支持“两重”建设,今年于5月17日首发,发行为期半年,发行节奏平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17日首发,将持续至11月中旬,共安排22次发行,涵盖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三种期限。超长期特别国债总体发行节奏平缓,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长期资金需求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对超长债市场的冲击,平滑利率波动。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3月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具体使用方向,包括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3月6日举行的人大经济主题发布会上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不足的领域建设。这些领域关系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也是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领域。

各地也在积极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从已有情况来看,多集中在设备更新及以旧换新、城市建设、环保项目、水利项目。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准备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地申报项目重点聚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水利项目、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产业升级以及科教文卫等项目。

结合已有信息,中信证券认为“两重”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成为本轮特别国债流入的重点领域。

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如以算力基础设施、AI、5G/6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与其它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提升治理能力。通过特别国债的定向投入,能够有效地支持这些关键领域,促进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保障国家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的稳健发展,从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特别国债资金的另一可能流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瓶颈的突破。

近年来,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诸多行业都面临瓶颈期,亟需专项研发资金支持技术攻坚。如上一阶段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领域,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和成本效益的显著提升,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行业发展仍面临技术创新瓶颈、电网配套不足以及储能技术滞后等问题。而这些能够推动产业配套完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往往由于缺乏持续资金支持而难以推进,本轮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成为这些行业进一步优化的契机,通过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整个行业进行产能结构性调整,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论:

财政部于2024年5月13日宣布的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包括20年、30年和50年三个期限,共计22次发行,从5月持续至11月,发行期共半年。5月17日发行的首只30年期国债,总额达400亿元,标志着本轮特别国债发行的正式启动。相较以往特别国债多集中在1-2个月之内,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半年的发行期和平滑的发行节奏预计将减少对市场尤其是超长债市场的冲击,平滑利率波动。总体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不仅对于“两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还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安全、长期稳定且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瓶颈的突破,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5月27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40527—超长期特别国债会投向哪些领域?》报告,分析师:明明S1010517100001;彭阳S1010521070001;章立聪S1010514110002;周成华S1010519100001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