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返照or苟活?高合的车还能卖给谁

在“三个月自救期”即将结束之际,高合汽车迎来了“白衣骑士”。 iAuto集团计划投资10亿美元,作为高合汽车重组的第一轮资金,双方目标是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

头图.jpg

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在“三个月自救期”即将结束之际,高合汽车迎来了“白衣骑士”。

iAuto集团计划投资10亿美元,作为高合汽车重组的第一轮资金,双方目标是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

iAuto.jpg

图/iAuto在明志科技大学展览

来源/明志科技大学报道 新能源前瞻截图


iAuto集团的入局,给高合汽车各岗位的员工带去了希望。

有部分高合员工表示,“老丁答应我们的,他做到了”。不过,也有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明确的复工复产通知,同事们都在等待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市此前从未有过停工停产的新势力品牌能够成功走出困境,且顺利存活下去的先例。本想“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威马被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放了鸽子”,最终破产重组。

高合的“金主”iAuto集团与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密切相关,而正道集团却是声名狼藉。高合会重蹈威马覆辙还是改写历史,按下重启键?或许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1.病急乱投医?

5月17日,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与iAuto集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iAuto计划投资超10亿美元支援高合汽车重组。

从今年年初开始,高合汽车就陷入了宕机状态。彼时,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表示,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他会积极争取,不愿意就此结束。“外部也有很多公司对高合汽车感兴趣,愿意收购或者投资。”

丁磊.jpg

图/华人运通CEO丁磊

来源/华人运通官网 新能源前瞻截图


此后,丁磊几经奔走,市场上曾屡屡传出长安汽车、阿维塔、一汽将收购高合的传闻,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因此,对于当下的高合而言,10亿美元的出现无异于是一棵救命稻草。

荣事达双创大学客座教授兼创业导师张翔向新能源前瞻表示,“10亿美元的注入,可以帮助高合维持一段时间。例如,发工资、重新运营、为车主提供服务以及开发新车型等等。同时,它也可保障公司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也为高合寻找下一笔融资奠定时间基础。

iAuto集团到底是何方神圣?

根据正道集团公开资料显示,iAuto集团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特拉华州的清洁能源汽车公司,核心业务为清洁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及营运。

看似正常的背后,引人唏嘘。

iAuto的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正道集团主席兼单一最大股东仰融。

仰融.jpg

图/仰融

来源/网络图片 新能源前瞻截图


说起“仰融”这一名字,业内或许并不陌生,此人曾是车圈界有名的资本大鳄。据了解,90年代初,仰融成功操盘华晨汽车“敲钟”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赴美上市企业,一时间风光无限。此后凭借系列资本运作,仰融还打造出包括至少4家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的“华晨系”。

投机取巧的打法,终非立足市场的长久之计。

2002年,因罗孚项目及其中诸多原因,仰融以涉嫌经济犯罪被通缉,出逃美国。

2008年,仍在海外的仰融在香港成立正道集团,与赛麟汽车创始人王晓麟合作造车,但此好景不长,最终二人反目,以对簿公堂草草收场;2010年至2017年间,正道参与布局的多个造车项目也均不了了之,其中包含与江淮建立合资公司,投资辽宁营口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等。

此外,根据正道集团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正道集团年总营业收入为0港元,归母净亏损达2190.9万港元,同比收窄96.47%。

股市方面,截至5月24日,正道集团港股股价仍在持续下跌,港股收盘价为0.025港元,跌幅达13.79%,总市值5.09亿港元。

基于此,iAuto集团此次为高合汽车提供10亿美元扶持金是虚晃一枪,还是真心实意,疑点重重。


2.“10亿美元”,非万全之策

而对于高合汽车来说,最急切的需求自然是资金问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合的真正困境是产品定位高端,但在容量有限的市场里,其产品力较弱。

事实上,高合汽车自2019年成立以来,车型酷炫的外观设计也备受瞩目。

其中,HiPhi X在造型设计上摆脱了传统SUV的笨重感,其电动开启的展翼门和对开门结构给人以前卫的科技感;HiPhi Z采用见棱见角的外观设计,有种“变形金刚”的感觉,与目前讲究圆润的汽车造型大相径庭。

HiPhi X.jpg

图/HiPhi X

来源/高合官网 新能源前瞻截图


车主常先生驾驶的是一辆高合HiPhi X创始版,其向新能源前瞻表示,“这款车的操纵感很不错,百公里加速3.9秒,我现在开了有7万公里,还是很喜欢,迎合我对于电动汽车的所有期待。”

宋先生是一位90后车主,他向新能源前瞻表示,“HiPhi Z刚出来那会儿,我挺期待的,去过门店好几次,喜欢它独有的机甲风设计,但最后绊住我的还是价格,诸多考量后我选择了特斯拉Model 3。”

也有消费者认为,“这车外形年轻人喜欢,但是年轻人没钱,太贵了,中年人能买得起,但又不喜欢这个外观。”

确然,HiPhi X和HiPhi Z均在50万元以上,走的是高端路线,市场就小一些。

意识到这点的高合汽车虽降低身位,于2023年7月推出售价33.9万元-45.9万元的HiPhi Y,但彼时的主流市场早已被理想、问界等品牌瓜分,属于高合汽车的机会已然错过。

Hiphi-Y.jpg

图/HiPhi Y

来源/网络图片 新能源前瞻截图


此战略部署上的失误,直接映射到销量层面,2021年、2022年高合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4237辆、4349辆;而2023年9-12月高合汽车累计销量为4829辆,其中HiPhi Y累销达4174辆。而2024年1月,高合汽车销量232辆的数据里有近六成来源于HiPhi Y。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高合汽车所谓的纯电豪车只是一种营销套路,任何一个豪车,一个品牌的沉淀,都不是说用料好就够了;高合曾号称自己是小FF,这就是靠营销炒作在市场上走跳的一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缺少研发创新基础的高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有限的。

另外,仰融在资本运作方面更有经验,而在造车这个方面并不是非常的专业,未来也很难有更多的造车专业资源导入给高合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度竞争阶段,对于高合而言,建立大规模生产能力、控制成本、做市场推广营销,搭建整个的经销体系,10亿美元是远远不够的。”沈萌如是说。


3.留给高合的时间不多了

显然,即便获得10亿美元“救命钱”,高合汽车也并非高枕无忧,未来仍想凭借吸睛的外观设计出圈,无核心竞争力加持是走不长远的,有重蹈覆辙之危。

2024年,新势力品牌的厮杀愈演愈烈。

理想汽车作为新势力品牌的“领头羊”之一,今年陆续上市了MEGA、L6两款全新车型;小鹏汽车今年将推出的MONA系列定位为紧凑型纯电轿车,其价格将在15万级别,除此之外,其还将在30万+级别推出首款车型;2024北京车展上,问界携新款问界M5亮相,按其官方规划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全新车型问界M8。

新L6.JPG

图/全新理想L6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销量层面,2024年,理想汽车1-4月累计销量为10.61万辆,同比增长35.7%;小鹏汽车1-4月累计销量为3.12万辆,同比增长23%;问界1-4月累计销量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692%。

3月28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车型SU7的上市发售,无疑加剧了车市漩涡。截至5月15日10时,小米SU7已交付新车1万辆。

小米SU7-紫-1.JPG

图/小米SU7-霞光紫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然而,新势力品牌间的奋起“拼杀”,并非今年才得以显现。据第三方不完全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车企数量超487家,但2023年该领域能正常运行的新能源车企仅40多家。

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减少了超九成。

据悉,这些品牌的破产大多源自技术落后、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问题。

张翔认为,“随着新能源淘汰赛的到来,我国的造车新势力,面临着品牌多、产能过剩、资金链短缺等诸多挑战,而其新款车型上市两三年内不能盈利的话,就很难再去融资,未来很可能会走向整合命运。”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淘汰赛阶段,不再像之前造出一台有话题的车就算成功,也不能完全单纯依靠资本市场去造电动车。更需要考察一个企业在设计、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综合硬实力。在前些年进行了技术路线、研发、智造、产业链、组织文化等各个方面厚积薄发的车企,在淘汰赛才可能突围。”

车主花女士驾驶的是一辆奔驰C260 L,最近有意向换辆新能源车,其表示,“我挺喜欢高合汽车的外观,很炫酷,但是我大概率不会考虑购买,一是价格太高,二是这种小众车企售后没保障,相较之下我会选择小米SU7。”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洗牌阶段,高合汽车成为了龙年第一家躺进“急救室”的新势力。

如今,10亿美元的投资,无疑给高合带来了一线生机。但想要真正获得涅槃,高合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先确认能拿到10亿美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