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门徒”汇川,悄悄为小米输送弹药

2024年一季度以及2023年全年,汇川技术业绩大增,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位列各项业务之首。这与汇川对该业务板块的坚定押注和长期布局脱不开关系。

作者 | 谢春生

主编 | 苏淮   

2024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圈,小米SU7无疑是热度最高的车型之一。

5月15日,小米(01810.HK)汽车在微博(09898.HK,NASDAQ:WB)官宣:“刚刚,我们完成了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从4月3日起的第43天,我们又跨过了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同时,小米汽车还表示,在持续努力提升产能,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

图片来源:微博@小米汽车

在这样的“里程碑”节点,和小米一样激动的,或许还有汇川技术(300124.SZ)。此前,在媒体梳理的40余家小米汽车供应商名单中,汇川技术赫然在列——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川联合动力”),系小米SU7驱动电机的供应商之一。

汇川技术也曾就“汇川联合动力是否为小米汽车供应商”、“汇川技术与小米汽车合作涉及哪些方面”等问题在投资者平台进行回应,称“汇川联合动力是小米汽车的供应商之一”,“公司参与了小米超级电机的V6s电机的联合研发,相关产品定点后由公司进行生产”。

汇川技术的回应,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源媒汇梳理发现,在微博上,新浪汽车曾发起“汇川技术回应参与小米汽车电机研发”的话题讨论,从参与度来看,该话题阅读量达4000万+,互动量10万。

图片来源:微博话题

回想8年前,汇川技术决定进军汽车行业时,是否想过会有今日的“泼天富贵”?

01

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数据。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环比增长0.9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分产品看,4月份,619种产品中有38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汽车234.6万辆,增长15.4%,而新能源汽车83.1万辆,增长39.2%。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无疑为汇川技术在该板块的业务提速又添了一把火。

近日发布的汇川技术2024年一季报及天眼查数据显示,一季度汇川技术实现营业收入为64.92亿元,同比增长35.78%;归母净利润8.11亿元,同比增长8.56%。汇川技术将业绩增长归功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快速增长,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稳健增长。

具体来看,一季度,汇川技术的通用自动化(含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32亿元,同比增长10%;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及轨道交通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9亿元、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2%、32%。

透过数据可见,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无疑是一季度增速最猛的业务。

回顾过去的2023年,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样表现强势。财报显示,2023年汇川技术实现营业收入为304.20亿元,同比增长32.21%;归母净利润为47.42亿元,同比增长9.77%。

图片来源:汇川技术发布2023年年报

其中,2023年汇川技术的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150亿元,同比增长约24%;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约94 亿元、53 亿元、5.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超80%、3%、20%。

过去一年里,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位列各项业务之首。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具体产品上,汇川技术已进入部分品类的TOP10。

据NE时代统计,2023年,汇川技术的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0.2%,排名第二(第一名为比亚迪,002594.SZ;第三名为特斯拉,NASDAQ:TSLA),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5.0%,排名第五;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3.8%,排名第六;新能源乘用车OB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3%,排名第九。

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亮眼表现,与其对该业务板块的坚定押注和长期布局,脱不开关系。

02

豪赌汽车业务背后的底气

2016年,汇川技术选择进军汽车行业。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公司2019年利润和股价双双跌入低谷。彼时,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斩钉截铁地对团队成员说:“只要汇川不被ST,就一定将汽车业务干到底。”

同时,朱兴明还表示,汽车业务不仅是汇川技术实现“以大博更大”的关键一步,也是汇川重要的试验田,是汇川能力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这不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司能力标志的问题。因此,汇川将其视为重中之重。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与汇川的“华为基因”有莫大关系。据媒体披露,创业于2003年的汇川技术,在其19位联合创始人及发起人中,有16位具有华为工作背景,从研发、业务到供应链管理可谓是一应俱全,而朱兴明则曾担任过华为的产品总监。

在汇川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从股权激励、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到业务模式,都带着些许“华为的影子”。

以业务模式为例,为了快速切入并扎根垂直领域,汇川技术参考了华为的“铁三角”模式,以技术专家、产品专家、服务专家等组成3-5人的行业小组,深入一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发现机会、咬住机会、实现目标”的完美闭环。而这样的模式,也为汇川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攻城略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拥抱小米汽车,便是该模式下的成果之一。但在汇川技术的汽车版图中,不仅仅只有小米汽车。经过数年布局,汇川技术的合作客户早已覆盖国内传统车企及造车新势力,其亦同海外车企达成合作。

主机厂之外,汇川技术还与整车制造上游零部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今年4月15日,汇川技术与汽车玻璃巨头福耀玻璃(600660.SH,03606.HK)在福耀集团总部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从福耀玻璃的披露来看,此次携手汇川技术,主要是在装备自动化、数字能源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

汽车版图的不断扩大,也为汇川技术分拆承载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提供了底气。

03

嫡系分拆上市,再造“新汇川”

今年4月23日,汇川技术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汇川技术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汇川联合动力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汇川技术还公布了此次具体的分拆上市预案。

据预案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汇川联合动力为汇川技术体系内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主要产品为电驱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及电源总成),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客车、新能源商用物流车等领域,为诸多主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动力总成系统解决方案。

从合作客户来看,汇川联合动力的主要客户包括沃尔沃、捷豹、路虎、奥迪、保时捷等豪华汽车品牌,长城(601633.SH,02333.HK)、广汽(601238.SH,02238.HK)、奇瑞、吉利(00175.HK)、宇通(600066.SH)、东风(600006.SH)等传统自主品牌和理想(NASDAQ:LI,02015.HK)、小鹏(NYSE:XPEV,09868.HK)等知名新造车品牌。

从股权构成来看,截至本预案签署之日,汇川联合动力的股东为汇川技术、联益创投及联丰投资。汇川技术持有汇川联合动力 94.51%股权;联益创投、联丰投资合计持有汇川联合动力5.49%股权。

从业绩层面来看,2021年至2023年,汇川联合动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23亿元、50.05亿元、93.8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9.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2.03亿元、2.61亿元。

图片来源:汇川技术公告

倘若此次汇川联合动力能够冲击IPO成功,那么为汇川技术再造“新汇川”打出了一个绝佳样本,也为汇川未来分拆更多垂类业务提供成功案例。

不过在外界看来,单一的细分业务在行业上升期或能为汇川联合动力提供充足弹药,但是随着行业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各大车企势必不愿意“肥水流向外人田”,定会加码自研。如此情形下,汇川联合动力想要持续稳住头部地位,势必要拿出更多真功夫。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