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潮再起,生物科技为何处在复苏前期?

生物科技正在悄悄复苏

640.gif屏幕截图 2024-05-22 105332.png划重点

① 2021、2022 年纳指生物科技板块连续回调的核心原因是宏观经济导致的流动性收紧。但从 2023 年底开始,情况得到改善,生物科技公司股价缓慢回归历史正常水平。

② AI 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因素是与其他颠覆性创新行业的交叉和互动,生物医药正好属于此列。AI 正在兑现显着提高药物开发速度和效率的承诺。换句话说,押注生物科技,正是间接押注于 AI。

③ 生物医药公司通常具有很大的上涨潜力,但也伴随着更大程度的失败风险。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流动性好、费率低、长期表现优异的生物科技 ETF 是更合理的选择。

RockFlow

本文共3057字,阅读需约13分钟1.png

2019-2021 年,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曾经一度攀升到高位,但随后又在 2022 年泡沫破灭,相关标的股价一泻千里。

不过随着去年年底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逐渐升温,该行业正在成为最大的潜在受益者之一。自 2023 年 10 月中旬以来,最能代表该行业的指数 ETF——XBI 累计涨幅近 50%。

与此同时,多只生物医药股正接连上涨:罕见病巨头 Sarepta 医疗在今年初短短八个交易日累计涨超 20%,仿制药巨头 Viatris 晖致、梯瓦制药同期分别录得 10% 涨幅。美国医药巨头礼来、默沙东、艾伯维等更是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本文 RockFlow 投研团队将为你复盘最近一年生物科技行业复苏的多重原因、探索当前市场环境下该行业的投资价值,以及普通投资者如何从中受益。

3.png
 1. 过去半年,生物医药为何触底反弹?

在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炒作推动下,生物科技股在 2021 年初飙升至高点。但随着疫情退却,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下跌。

从 2021 年初到 2023 年 10 月低点,数百家生物医药公司股价普遍回落 60% 以上。以 XBI 为例,在 2021 年 2 月触及高点后,截至 2023 年 10 月底,其跌幅达到惊人的 63%。

而正是从这里开始,生物科技开启触底反弹。

事后来看,2023 年 12 月是一个转折点。

这个月发生了多项重大收购:百时美施贵宝以 140 亿美元收购 KRTX,罗氏制药在炙手可热的肥胖领域以 31 亿美元收购 Carmot Therapeutics,艾伯维在短短 7 天内斥资约 188 亿美元完成两笔大型交易,百时美施贵宝以 41 亿美元收购 RayzeBio,阿斯利康以约 12 亿美元收购 GRCL。

这一势头在今年 1 月继续延续。强生、波士顿科学和默沙东加入混战:强生以 20 亿美元收购专注靶向药的合成生物公司 Ambrx;波士顿科学以 37 亿美元收购医疗技术公司 Axonics;默沙东以 6.8 亿美元收购 T 细胞免疫治疗公司 Harpoon Therapeutics。

据统计,2023 年全年,价值超 10 亿美元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并购数量同比增长 36%,如下图所示:

从这些大规模并购交易来看,大型制药商正在将收购作为其重要战略,以应对重磅疗法即将到期的“专利断崖”。他们宣布的一系列并购活动,加剧了行业气氛的急剧转变。而这对于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也十分重要,收购将加快其上市速度,使患者受益,并带来资本市场的复苏。

知名投行 Stifel 报告显示,由于生物科技的估值来到合理区间,2023 年大型制药公司的并购交易数量接近创纪录水平,预计 2024 年将继续保持高位。

然后是监管方面的进展。

Crispr Therapeutics 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第一个基于 CRISPR 技术的基因编辑药物,Vertex Pharmaceuticals 在非阿片类止痛治疗领域取得胜利,Moderna 股价因与默沙东合作的黑色素瘤患者癌症疫苗的承诺而飙升。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创新药行业)正在频繁出现重磅产品。

当然,2023 年最后 2 个月生物科技股出现反弹的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力还是美联储暗示 2024 年可能会有多次降息。

2021、2022 年纳指生物科技板块连续回调的核心原因是宏观经济导致的流动性收紧,尤其是在风险资本领域,这对创新药板块造成了显著影响。由于相关企业往往依赖外部融资推动研发和商业化,流动性减少导致其融资成本上升,进而限制其研发新药的能力。

虽然 2022 年生物科技股受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太大。但从 2023 年底开始,情况得到改善,生物科技公司股价缓慢回归历史正常水平。

3.png 2. 生物科技将长期受益于 AI

AI(以及生成式 AI)是近一两年美股投资者关注的主线话题。从投资角度看,AI 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因素是与其他颠覆性创新行业的交叉和互动。生物医药正好属于此列,它有望长期受益于 AI 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换句话说,押注生物科技,正是间接押注于 AI。

 AI 正在兑现显着提高药物开发速度和效率的承诺。基于 AI 的临床试验有所增加,与 AI 相关研究工具合作的医药公司数量正在显着增加。而这只是一个开始。AI 的采用正在成为生物医药行业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学术研究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正在筛选庞大的遗传学数据库,以在生物学和疾病之间建立联系。AI 无疑将在解决其中一些难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AI 在帮助识别新的蛋白质和遗传靶点、为临床研究设计新的策略方面可以发挥强大作用。

短期内, AI 将助力药物发现进入一个新时代。这包括能够发现神经病学和自身免疫/炎症等适应症的候选药物,这将体现在未来几年将有更多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虽然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收购来实现,但这可能是一个冒险的策略。随着 AI 的发展,长期来看,生物医药公司有可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同时提高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效率。这对于该行业的公司显然至关重要。

3.png 3.  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生物科技板块?

生物医药公司通常具有很大的上涨潜力,但也伴随着更大程度的失败风险。在投资生物科技行业时,不仅需要考虑公司当前业务进展,还考虑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新药的可能性。将生物科技作为多元化的选择之一是明智的,但具体如何挑选有潜力的生物科技个股,对非专业投资者而言难度颇高。

RockFlow 投研团队认为,鉴于相关专业门槛(医药和监管领域)很高,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流动性好、费率低、长期表现优异的生物科技 ETF 是更合理的选择。

如 RockFlow 此前文章所述,ETF 是一种跟踪指数、商品或一篮子资产(如指数基金)的资产类别。ETF 投资者可以更加多元化地同时持有多支股票,从而减少波动、享受行业整体增值的回报。目前来说,以下几支生物科技 ETF 是投资者可以重点考虑的标的:

1)ARK 基因革命ETF(ARKG)

ARKG 是 ARK 方舟基金旗下一支主动管理型 ETF,主要(其资产的至少80%)投资于多个公司,以寻求资本的长期增值,包括医疗、信息技术,材料,投资于专注靶向治疗、干细胞研究和农业生物学等技术的公司。

2)iShares 生物科技 ETF (IBB)

IBB 是一支跟踪生物科技行业股加权指数的头部 ETF,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64 亿美元。该 ETF 较为兼顾大盘股的稳定性和小盘股的高收益,当前主要投资标的包括莫得纳、吉利德科学和安进等公司。

3)SPDR 标普生物科技 ETF(XBI)

XBI 是一支跟踪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指数的头部 ETF,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60 亿美元。该 ETF 偏好小盘成长型股票,费率也很有竞争力。

4)Direxion 每日标普生物科技牛市 3X 基金 (LABU)

LABU 是 Direxion 于 2015 年 5 月 28 日发行的杠杆 ETF。简单来说,它也追踪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指数,但可以通过持有衍生品和普通股提供三倍于该指数的每日表现。适合希望持有一定杠杆、风险承受能力更高的投资者。

另外,RockFlow 投研团队近期上线的生物科技 ETF 股单也可以供你参考,扫描二维码即可追踪它们的最新表现:

3.png

 4.  结论

RockFlow 投研团队认为,目前,多重利好因素逐渐积累:

1)经过前期充分消化后,目前美股生物医药整体估值仍有性价比;

2)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创新药行业)近期频繁出现重磅产品;

3)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情绪好转,大药企收并购需求仍将持续爆发。

从三到五年维度来看,这对于生物科技板块无疑是巨大利好。上一次生物科技板块的类似周期是在 2010、2011 年,此后生物科技板块迎来年线级别行情。

我们相信,生物科技板块有望在 2024 年迎来更大的上行催化剂。加之 AI 的发展,药物研发正变得更加高效。

自 1993 年指数发布以来,美股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稳步上扬,而 2021、2022 年该板块已经连续 2 年回调;随着降息预期临近,生物科技有望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价值回归。

最后,如果对美股投资感兴趣,欢迎扫码添加专属投资官微信。还可加入交流群,获取每日 AI 交易灵感和要闻推送、参与更多讨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