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效应”又来了!除了全面碾压预期,财报还有这些亮点

目前的交易市值史上首次超过2.5万亿美元

在刚公布的上财季业绩中,英伟达的表现全面碾压预期,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举突破了1000美元的关键关口。


以一举之力撑起市场


美股盘后,英伟达的股价上涨6.18%,达到了1008.22美元/股,一举突破了1000美元的关键关口,市值增加约14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英特尔。

截至周三收盘,英伟达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92%。

拉长时间来看,公司股价过去5年飙升了25倍。2020年1月初,英伟达的市值刚刚超过1500亿美元,目前的交易市值历史上首次超过2.5万亿美元,仅次于微软(3.2万亿美元)和苹果(2.93万亿美元)。

英伟达2.5万亿美元的市值比特斯拉和亚马逊的市值总和还多,比整个德国股市、意大利+澳大利亚股市的市值总和还大。

华尔街对其股价未来的空间非常看好,有40位分析师评级“买入”,2人评级“持有”,没人建议“卖出”,平均目标价1057.76美元代表,还有11%的涨幅空间。

在英伟达的带动下,美股盘后,AMD、博通涨超2%,超微电脑涨超4%,戴尔科技涨超5%,迈威尔科技涨超3%

亚太芯片股也跟随上涨,韩股SK海力士一度涨超3%,日股爱德万测试一度上涨5.2%,Disco涨近7%。

有网友戏称,英伟达对市场的作用be like:


关于英伟达的一些热点


全面碾压预期的业绩公布后,黄仁勋、公司高管在电话财报会议、媒体采访中都对当下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于拆股,英伟达宣布,将进行10比1的股票拆分,该调整将于6月10日开盘时进行。

对于拆股前就持有英伟达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将额外获得9股普通股,这些普通股将6月7日(周五)收盘后分配。

英伟达还表示,在拆股后,将把一季度股息提高150%,达到每股0.1美元,此前为每股0.04美元。

关于客户推迟采购的担忧,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人们现在就想部署数据中心,他们希望现在就让我们的GPU投入工作,并开始赚钱和省钱,因此需求非常强劲。” 

黄仁勋表示,到明年,Hopper和Blackwell的需求都将超过供应,芯片的复杂性对英伟达跟上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挑战。

他还强调,Blackwell可以“向下兼容”Hopper的架构系统。这似乎在说,客户不用苦等更高性能的BlackWell,早买Hopper早享受,Blackwell出来后还能丝滑升级。

关于客户想要去英伟达化,黄仁勋认为,英伟达的产品对于推理和训练来说同样强大。

 “我们在推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推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软件堆栈很复杂,人们使用的模型类型也很复杂,今天的绝大多数推理都是在英伟达上完成的。因此,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继续下去。” 

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还表示,云服务商看到了“立即而强劲的投资回报”。如果云提供商在英伟达的硬件上花费1美元,可以在未来四年内以5美元的价格出租。

除云服商外,黄仁勋透露,从Meta和特斯拉到制药公司,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行业正在使用英伟达的产品。各国也在开发自己的系统,这种趋势被称为主权人工智能。这些机会正在创造云服务商以外的多个数十亿美元的市场。

事实上,除了云服务,使用英伟达芯片最多的行业是汽车。

黄仁勋表示:“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遥遥领先,但有一天,我们的每辆车都必须具备自动驾驶能力。

不过,英伟达目前的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少数客户,亚马逊、Meta、微软和谷歌是其芯片的最大买家,约占其销售额的40%。

关于芯片的供货进程,黄仁勋表示,Blackwell架构GPU将在第二季度出货,第三季度将增产,预计在第四季度可以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预计今年Blackwell就将带来营收的显著增长。这个供货时间表很激进,令分析师非常惊讶。

他透露,Blackwell的首批客户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OpenAI、甲骨文、特斯拉和xAI。

他还表示,英伟达已经进入了每年都会推出新品的节奏,Blackwell芯片之后会有另一款芯片推出,实现“一年一代”。


华尔街怎么看?


英伟达强劲的业绩表明,AI的热潮仍在持续,企业的相关投入依然巨大。

对于此次财报,Carson Group的首席市场策略师Ryan Detrick表示:“人生在世,逃不过的除了死亡、税收,还有英伟达财报的超预期。即使面对巨大的期望,英伟达也再次挺身而出并交付成果。始终重要的数据中心收入强劲,而未来收入指引也令人印象深刻。

Edward Jones的分析师Logan Purk表示:“对英伟达GPU芯片的需求仍然白热化,这些结果可能足以满足投资者的胃口,并向市场证明人工智能投资尚未放缓。”

Running Point Capital的首席投资官Michael Schulman表示:“我相信整个华尔街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都对英伟达和整个数据中心感到紧张。”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