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坚定无脑加仓的品种,天崩地裂都不怕那种!

所长从小就喜欢看历史,在做投资后,对历史的喜爱便更盛了,甚至觉得多读历史能对投资产生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582原创文章”

所长从小就喜欢看历史,在做投资后,对历史的喜爱便更了,甚至觉得多读历史能对投资产生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

这背后的核心在于,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非常大的认知局限性,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打转,日复一日千篇一律,那么,眼界自然便有较大的局限性,而这样的局限性又会进一步让我们对日常生活斤斤计较,认为眼前的就是全部,从而让我们格局变狭隘。

而读史,可以让我们拥有一种更宏大的视野,认清我们人类是如何在种种曲折和困苦中前行的,明白我们的现在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了解我们当下所习以为常的一切都不是那么理所应当的……

当我们拥有了上述宝贵认知后,一方面,自己的眼光自然而然会放得更长,会更不在意当下的蝇头小利,更注重长期回报;另一方面,也会对人生更豁达,会发现当下非常在意和纠结的一些事情是多么无聊;此外,还会对当下的生活由衷生出一份感激,毕竟人类历史上动乱才是常态,而和平反而稀缺的,更何况是经济稳健增长、人人都有饭吃的和平年代……

读史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讲到这里其实有一丢丢跑题,本文所长真正想讲的是,咱们做投资需要一个宏大的格局观,想要投资做得好,格局就一定要大。

格局要大

不知不觉,所长的中丐已经开始盈利了,互联网一直都是所长团队非常看好的行业,其中的龙头企业如腾讯、美团、阿里、京东等都是《价值事务所》长期追踪的企业,中丐也在《价值事务所》的鸡组合《慢慢变富行业精选》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但是中丐近些年的表现非常之惨,PE最低时只有十几倍,整个指数从高点跌了70%,要知道,这可是指数,并非单独的企业,指数都暴跌70%,里面的企业基本跌幅都在80%、90%,最绝望的时候,有一堆小伙伴留言,中丐是不是下一个教培行业,整个行业会毁于一旦?

当时的鬼故事比起现在的医药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看上图所长个人账户的“抄底”情况,那密密麻麻的红点点,在当时不可谓不是一把“辛酸泪”。

那为什么所长敢一直“抄底”,坚守多年呢?

答案在于,所长往后多看了几年。

是的,站在2021-2023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是好像有面临诸多问题,国内反垄断、钞能力带来的无序扩张行不通了;流量见顶,流量红利没有了;出海很困难;两国要是脱G,内资是否能撑起这么大的市值……

这些问题站在当时看,每一个都好像确有其事,好像都很无解,这些不利因素确实会对相关企业/行业的估值造成较大的压制。

不过,如果我们抛开当下的纠结,再多往后看几年呢?我们会看到什么?

现在的互联网其实只是人在网上,甚至也不全(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网上),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假设物联网实现了,元宇宙也实现了,那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切都在网上,不仅人在网上,物也在网上,那时候,整个互联网的市场是不是比现在大好多好多倍?

此外,现在互联网能解决的问题其实很有限,更多其实只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匹配的问题,而当供给不足时,任你信息再如何对称、再高效匹配都没用,直白一点说就是,五个盖子、六个碗,怎么挪都盖不过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下互联网对于医疗、教育的改变其实很有限。

而未来随着AI的发展,互联网能解决的事情必然越来越多,毕竟人类的一切活动,本质上都可以分拆成数据,只要能被分拆成数据,那就都可以被分析、挖掘和学习然后复制,换句话说,到那时大概率就不再会有供给不足的问题了,哪怕是服务业。

时间越往前推进一秒,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数据就会多一分;时间越往前推进一天,人类社会就越有可能诞生新的颠覆性技术。

如此下去,整个互联网的蛋糕就是一天比一天大。

换句话说,如果站在未来回头看现在,现在我们所忧虑的一切,其实都只是长期大趋势里一点微不足道的小扰动而已。

说完互联网,我们再来看一下CXO,是的,这两年CXO也是多事之秋,一方面下游生物医药投融资放缓,一方面美国频频搞事情。

但即便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所长也是坚定看好国内CXO的,为什么?答案也在于往后多看几年。

首先生物医药是个永续性行业,只要人类还没有长生不老,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增长下去,那么与之处于同一产业链的卖铲人也会永续性增长下去,当我们有了这个视角,你就会清楚,投融资放缓只是一时的,并不会对长期有什么影响。而且,我们用医疗行业自己和自己比会得出近两年投融资放缓的结论,但如果拉长到所有行业一起比,它仍旧是整个一级市场中融资拿得最多的行业之一,2023前三季度,拿钱金额仅次于咱们国家迫切需要攻克的半导体。

其次,中国CXO之所以能崛起,底层核心逻辑在于工程师红利,在于能做端到端一体化CXO,这是内在的能力,不论发布怎样的法案,都无法影响到这个最底层的能力。

美不与我们做生意,成本会急剧攀升,美的药企要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不仅有国内,还有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家药企的竞争,他们不找我们,别的药企找了我们,那必然使得他们新药研发进度变慢、成本变高,最终会优势尽失。

CXO不仅是我们需要美的订单,美的客户同样需要我们的高效率,即便美真的不给单子,欧洲、日韩、国内以及除美外的其余60多亿人口的国家/地区,也可以支撑起好几个万亿美金市值CXO的出现。

别的不说,近些年咱们国内的的创新药市场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相应代表企业的营收也以一种非常恐怖的速度在膨胀,也许用不了多久,咱国内的市场都够吃了。

这就好比当年因限制公款招待,很多人觉得茅台逻辑坏了,但没多久商务宴请和民间消费就起来填上了公款招待的坑,茅台就又YYDS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未来视角,因此所长整体比较淡定,甚至还在2024年3月发布文章 “频频遭利空暴击,恐将丢60%市场,暴跌90%,药明系还有未来吗?”细讲了这个逻辑。结果,果不其然,5月新版的法案把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美国药企更换CDMO的最后期限为2032年,此前他们想禁抖音,光速就禁了,现在想禁CXO却要8年,8年,总统都换两个了,这也侧面说明咱国内CXO的底层逻辑有多么坚挺,想脱钩,大概率是没这个可能的。

说完CXO我们也回过头来也再说一下生物医药,前文提到互联网哭爹喊娘,这几年医疗也没比它好到哪去,一会集采、一会创新药谈判、一会投融资放缓、一会低水平内卷,虽然鬼故事没有互联网那么恐怖,但疯狂的下跌也寒了无数人的心,觉得医疗没有前途。

能得出这样的观点,核心还是因为目光太短了。

假设我们随便找个不做投资的朋友,问他医药是不是好行业,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医药很好吧,而且,宏观数据也确实支撑这个“常识性”论点。

先不说咱们国内,看看全球已经跑出来的发达国家,不论日本还是美国,长期医疗支出增速都超过GDP增速,占整个GDP的比重都越来越高。

一个永续性跑赢GDP的行业,即便在成长路途中一时有反复,前途也必然是光明的,我们国内当下吐槽的一些政策其实都是和隔壁日本学的,日本作为集采等政策先行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尚且如火如荼,走出不少长牛企业,那市场更大、工程师更多、产业链更齐备、比他们卷得多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生物医药是个永续性行业,只要人类还没有长生不老,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增长下去,只要人类在满足衣食住行后还能有多的钱,就一定会往生命健康方面投入,道理也很简单,谁不想让自己的生命更长?质量更好?少些病痛折磨?

回到前文,即便近几年生物医药在国内算小年,但2023国内一级市场投融资资金去向最多的领域之一还是医药。

考察一个行业是否真的有前途,指标不是二级市场股价走势,而应当是这个行业吸纳资金、人才的情况,只要资金、人才都在往这个领域涌入,那它就是朝气蓬勃的。

现在生命科学对人体的了解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疾病没能被攻克,即便很多疾病被攻克了,我们也还想有更多让生命质量变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典型如现在火爆全球的减肥药以及各种医美,所以,只要把格局放大一点,多往后看几年,很多当下觉得是问题的问题,或许就不再是问题了。

只要前景是光明的,当下的一些曲折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投资投的永远都是未来,而不是当下和过去。

所长投资这么些年,得到的最大教训之一就是格局一定要大,自己过去曾多次由于格局小了而痛失赚大钱的机会,实话实说,赚个几十个点、翻个一两倍,并不能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改善。这些小涨幅说白了真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真的拿优质资产的时间足够长,享受到通过时间累积的复利,那才真的可以对生活产生质的改变。

最后再给大家附上一张所长非常喜欢的图片,只有大格局,才能配上大回报;只有大格局,才能不被短期的波动/鬼故事所“唬住”;只有大格局,才能收获人生的幸福。不论生活还是投资,咱们的格局一定要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