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静火了!公关1号位做短视频,可以但没必要?

沟通第一。

百度副总裁、公关一号位璩(qu)静的短视频账号“我是璩(qu)静”火了。

只在五一假期更新了4条内容,就凭借着颇具冲突的话题以及霸总女高管的人设,涨粉百万。从内容出品来看,“我是璩(qu)静”账号背后的团队是专业的,未来有很大的机会更火并出圈,最终服务于百度业务。

“我是璩(qu)静”本身,也成了互联网媒体公关圈的热议话题。资深媒体人王长胜甚至在朋友圈发出感慨:“未来一段时间,大厂公关一号位亲自出镜做抖音号,会不会成为一个成功公关人的标配动作?”圈内好友在这条动态下的讨论,分歧很大。

我的看法是,“可以,也没必要。”

被网红企业家摘桃子,百度有些急了?

短视频确实是越来越重要的媒介阵地。2024年周鸿祎靠着短视频出圈,推动三六零事业上的第二春,今天三六零股票又涨停了。在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周鸿祎与雷军更是成了超级车模。

周鸿祎、雷军、余承东等网红企业家的崛起,让企业更深刻地意识到短视频的重要性,也引发了行业对企业家网红IP的关注。

在这一过程,百度受到的触动应该是相当大的:百度是中国AI的先行者和佼佼者,李彦宏是中国AI代言人,然而2024年周鸿祎靠着短视频一跃成为“AI布道师”狂推360的AI大模型;百度是智能汽车的先行者,从无人车到Apollo再到集度,百度一直努力帮车企造智能车,如今却被华为、小米们摘了桃子,360凭借哪吒拿到了半张牌,周鸿祎勤奋地给哪吒站台,手把手教张勇怎么做短视频做网红。

或许正是因为此,百度才让公关一号位璩静下场打造短视频IP,进场方式甚至有些用力过猛。争议职场话题快速见效,但同时也有一些风险,截至目前“我是璩(qu)静”4条内容中的1条因存在较大争议,已被隐藏。

几年前,我就听一位百度朋友说过,这届百度公关的策略是“视频优先”,当时百度策划了一些颇具创意的视频TVC,同时已在重视视频号等新兴阵地。从结果来看,百度在视频号上的传播有些过度重视数据KPI,在“我是璩(qu)静” 出现前,都未能成功打造自有IP(官方账号除外)。“我是璩(qu)静” ,算是百度公关这些年重视短视频传播的一个结果,也可能是百度公关在短视频传播上的一个新起点。李彦宏不一定愿意做短视频网红,但在短视频阵地百度至少有璩(qu)静。

公关可以探索短视频,但绝不可能成标配

“我是璩(qu)静”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却不可能成为“公关人”的标配。

2024年,在雷军们撼动车圈后,许多企业特别是汽车企业,都在亦步亦趋地学雷军,学周鸿祎,学余承东,一些不善于出镜的企业家走到镜头前,硬着头皮与用户沟通,效果却差强人意。

也有不跟风的企业,比如比亚迪。虽然王传福没有积极地去打造网红IP,比亚迪却依然靠产品、技术和品牌在市场上一骑绝尘。如果企业家能做网红搞免费流量固然是好,但如果没有这个天赋,关注更多核心事务也未尝不可,毕竟营销只是企业的部分工作,短视频网红IP又只是可选手段。

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成为周鸿祎、雷军这样的网红,但这并不影响很多企业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比如在智能手机行业,虽然小米异军突起,但OPPO、vivo依然是行业核心玩家;再比如在智能电视行业,虽然小米电视很猛,但TCL、海信、创维依然守住了阵地。许多成功的企业以及品牌背后的老板,消费者可能连名字都不知道。

短视频、直播、网红IP在当下是很重要,但却只是服务于市场营销的可选工具。很多企业家的重心在研发、产品、融资、人才、组织,让他们硬着头皮去All in 网红IP打造服务于市场营销,可能是事倍功半,缘木求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企业倾注海量资源都无法让老板成为网红,老板却要求公关一号位或者说公关,在更少的资源配置下去做短视频网红,是不现实的。视频只是公关的可选方式,绝非首选方式。

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有许多种。道路千万条,沟通第一条——而不是视频第一条。前两年微博很火,很多企业家去经营微博阵地,结果火起来的只有雷军、余承东、部分车圈老板。2023年,长城汽车也曾要求数十位高管登陆微博平台玩儿“矩阵孵化”模式,结果大都没什么声息。很多新媒体工具都值得探索,但对企业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短视频成为顶流媒体,但图文价值不可替代

从信息传递效率来看,图文永远是最高效的手段。

比如企业发财报,需要重点沟通的是投资者、财经媒体等群体,这些群体需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视频不是适合的传播方式;

比如企业有危机,需要快速澄清事实真相时,一张带章文字公告,比任何短视频都有意义;

比如企业有动态,需要对外输出权威信息时,官方通稿显然可以更好地与媒体沟通,真发视频恐怕没几个人有耐心看完;

比如企业有强大的AI技术更新,开发者真正想看的是技术文档而不是什么视频。

视频需“线性浏览”,图文可“一目十行”,两者有不同的消费场景,而不是互为替代的关系。

以微信生态为例,虽然视频号流量爆发式增长,但微信公众号流量却并未显著下滑。

最近不止一位自媒体朋友表示自己的公众号流量在显著增加,10万+爆文更多了,我们雷科技账号的流量与粉丝同样在高速增长,上个月增加了10万+粉丝,还第一次杀入了“中国微信500强”榜单。表面看,这是因为微信算法推荐提高的分发效率,抵消了短视频特别是视频号分走的流量损失;深层看则是因为图文阅读的价值是永恒的,YouTube不会取代《纽约时报》,视频号不会消灭公众号,如今依然有许多人在阅读图文内容,特别是专业阅读、深度阅读、高效阅读,更是非图文不可。

对于企业公关来说,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小红书是可选阵地,图文、短视频、直播、信息流是可用工具,企业大可结合品牌与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更有效的阵地与工具。“视频优先”并不适合大多数企业,出镜做网红不应该成为公关1号位的职责,“只会写稿不会做视频”也不应成为公关人的焦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观察到,短视频巨头,如抖音、快手,反而都很重视非短视频的传播阵地,他们的公关1号位都在幕后运筹帷幄,而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做网红IP。

2024年,我跟着多家科技企业走访了他们的公司和工厂,在实地体验产品中,在与高管与一线技术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应的科技企业,了解了中国智造。毫无例外,这些活动都是企业公关组织与对接的,这种沟通的价值是任何短视频都无法替代的。

在前几天,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吐槽,某某企业公关直接让法务来跟媒体沟通,某某企业公关从来不跟媒体沟通只会举报投诉删帖,这样的暴力沟通模式其实是在消解公关的价值。当企业因大环境不好等缘由重新定义公关的价值时,公关更应该回归到沟通本身。我想对公关来说,唯一不变的原则应该是“沟通第一”。至于能否成为短视频网红,随缘吧——如果公关可以成为短视频网红,恐怕分分钟单飞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