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被曝利益输送,万科危机雪上加霜

夏日临近,万科寒气未散

清明假期,万科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近来的多个热点话题。

据悉,其中关于债务、经营与分红等相关问题,万科均表示有相关应对措施面对。而对于月初针对郁亮的一封举报信,截至目前万科除了辟谣且发送律师函外,再无进一步举措。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联合多家烟台企业联名发文举报万科及其董事长郁亮的多项违规行为。

举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万科通过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等方式压缩利润,逃避税款;郁亮利用万科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低价拿地、捆绑政府,以房地产经营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通过所谓的“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并赚取高额不法收益;利用各种手段压缩项目公司利润并出表进行体外循环等。

对此,万科迅速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润置业首次对万科发起举报,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不同的是,此次举报中增加了对郁亮个人的指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截至4月3日收盘,万科股价两天内超跌9%,下探至历史最低点的8.19元/股。

而在一周前,3月28日万科刚发布了2023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万科全年录得总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滑7.56%;净利润204.56亿元,同比大降45.62%。

基于此,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等高管自愿降薪至税前1万,并且放弃年度奖金,同时,三十一年来首次取消分红机制。可惜,这一举措预期中积极影响还未显现,就出现有投资者因上述利空消息而选择清仓离场。

不过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采取何种策略来稳住身形,显得至关重要。

王石被架上道德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郁亮第一次对自己的薪酬“开刀”,2021年也是郁亮主动提出降薪至154.7万。

在郁亮宣布降薪的当天,网络上最大的热搜是小米SU 7的售价,有网友戏问,郁亮若想购买一辆SU7,单靠这一万月薪需要多少年?

不过从郁亮过往的薪酬来看,这一烦恼纯粹是网友杞人忧天。

2010年,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万科作为行业领头羊之一,高管薪酬常年位于业内顶尖水平。彼时,担任万科集团总裁的郁亮年薪是680万元,虽不及董事长王石的760万元,但相较于前一年薪酬仍上调了31%的;次年,郁亮的年薪飙升至1305万元,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首位年薪过千万的高管;2012年和2013年,他的年薪分别上调至1368万元和1431万元,一度成为地产圈“最贵CEO”。

2017年“宝万之争”落幕,王石正式退休,郁亮接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祝九胜在次年1月接任万科总裁、CEO。此后三年间,郁亮的税前年度薪酬保持在1100万至1300万元之间;税后经济利润奖金从2017年的约1500万元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约2200万元。

由此可见,即便不考虑举报信中对郁亮的不实指控,郁亮凭借历年的合法收入,已无需过分依赖万科的薪酬和分红。

相反,降低高管薪酬和取消分红对万科而言,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要知道,万科连续31年的分红高达1030亿元,是其历年股权融资的2.8倍。

可惜,郁亮的行为对万科带来的利好程度还尚未明确,利空消息的舆论势头便接踵而至。其中,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在这个决策下,最大的“受害者”居然是近几年时常活跃在公众眼前、透露自己有着千万退休金的前董事长王石。

当初,或许是地产行业处于上行阶段,公司也认可王石为之做出的贡献,便允诺了其每年千万退休金。但如今,万科的发展已不如往昔,尤其是近五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率逐年下降,万科的毛利率不断创下新低,从2022年的19.6%降至2023年的15.2%。

但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摆在王石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继续领取1000万的退休金,或者放弃它以展现与万科共患难的决心。

表面上,是否愿意放弃这1000万只是王石个人的选择。从财务角度看,王石继续领取退休金对万科的影响并不大。可是,目前企业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支持。毕竟,在万科面临着巨大经营压力时,管理层都纷纷降薪共渡难关,而王石作为万科的“生父”却无相关行为表示,自然免不了会被员工在茶余饭后调侃一番。

在这场提振公司信心的策略下,被绑在道德支架上的王石究竟是漠视不管,还是一如当初将股份全部捐赠给清华的行为,自愿放弃这1000万的退休金,反倒成为了部分人关注的焦点。

关键是要“活下去”

2018年,在深圳大梅沙召开的万科秋季例会上,屏幕与侧墙上写下了“活下去”的字样。从眼下来看,在地产行业整体寒冬的背景下,这三个字早已成为一个黑色的谶言。

2023年全年业绩会议上,针对“活下去”,郁亮反思道,以往考虑的还不够全面,过去稳健的标准不一定能完全保障公司安全,“现在需要强化底线思维”,“公司在做极限情况下的压力测试”,并为此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而这样的反思除了是因为行业处于下行通道,也源自于开年以来万科所遇到的各项挑战。

今年2月末,市场传言,郁亮与深圳地铁集团高层共赴北京,试图与以保险公司为主导的贷款机构协商非标债务延期问题。然而,在与新华资产的谈判中,关于约100亿元债务的展期请求遭到了拒绝。

作为目前少数尚未公开债务展期的房企,外界对万科的财务状况尤为看重。尽管新华资产在3月3日迅速澄清了传言,万科仍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局面。3月4日股价下跌近5%,随后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给予负面观察。

这直接让多家与万科合作的保险机构坐不住了。 据媒体统计,从2019年到2023年,除新华资产外,泰康资产、平安资产等7家保险机构合计登记了23只与万科有关的保债计划,注册规模合计为402亿。

不曾想,这些“盟友们”在和万科同呼吸共命运了多年后,最终还是因为上述问题在2024年产生了分歧。据《经济观察报》报道,3月中旬,除了新华资产外,中国太保、太平保险、大家保险陆续与万科坐上了谈判桌,协商债务偿付期限延长、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等措施。

其中关键在于,他们对万科的信心并不足。

从债务来看,除了万科美元债及非标债务展期的传闻外,政策的相关变动让万科偿债出现了波折否认:3月13日晚间,有报道称,已有保险机构倾向对债务期限结构作出调整,具体方案则在协商中;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换言之,由于碧桂园被债权人呈请清盘事件的前车之鉴,许多债权人认为当下的政策重在拯救项目而非公司,若是地产公司倒下他们的债权大概率也将打水漂。另外,加上多家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万科评级的情况,万科的海外再融资也将会出现极大阻力。

同时,万科流动资金也愈发紧张。财报显示,万科账上货币资金998亿元,其他流动资产(类货币资金)159亿元,共计1100多亿元,短期借款1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649亿元。

诚然,从表面上看,万科短期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万科这1100多亿的现金,只有183亿元是躺在母公司账上的,其余900多亿元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孙公司账上。而万科母公司名下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则高达464亿元。

从法律层面上讲,子公司孙公司都是独立意义上的法人,账上的钱在财务上可以跟母公司并表展示,但在实操层面却无法任由母公司随意调动。

目前,万科虽然在大股东深铁集团以及其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下勉强度日,但是,想要真正实现“活下去”,还要看接下来郁亮如何掌舵。

结语

几个月前,常年跑马拉松的郁亮,分享过跑马时经常遇到的“撞墙”现象:30多公里以后,不少人会感觉到自己无论多想跑,但就是迈不开腿,像前面有一堵墙。

在他看来,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旅程,都会经历“撞墙”,别无他法,只有跑下去,一直跑下去,才有机会甩开阴霾。

如今,在这场属于地产行业的马拉松中,万科和郁亮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市场的波动、舆论的压力、财务的紧张,每一个问题都像是赛道上的障碍,考验着万科的韧性和应对策略。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