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加剧!大药厂董事长频频出走,商业化高管被争抢,释放了什么信号?

又是一年金“三”,有药企在失序中试图通过管理层换血“革新”;有药企则试图通过设立新的组织架构和高管任命,找寻新机会。

又是一年金“三”,有药企在失序中试图通过管理层换血“革新”;有药企则试图通过设立新的组织架构和高管任命,找寻新机会。

撰文| Qsher

编辑| 芳晨

正值财报披露季,参差不齐的业绩揭开了药企的冰与火一角,伴随而来的高管密集人事更迭则从侧面呈现了药企百态又一缩影。

有药企在失序中试图“革新”;有药企试图通过新的架构调整和高管任命,找寻新机会。相较而言,与前两月相比,三月医药行业人事变动一些新的特征愈发明显:

一是,不少董事长纷纷“出走”。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囊括大型传统药企、中药老字号、国产器械巨头等细分领域,在内外部环境交替“刺激”下,前任总舵手的“出走”,留给新掌门的压力不言而喻。

二是,药企商业化端口的高管人才似乎变得格外抢手。不少首席商务官、首席运营官等高管走马上任,甚至有药企新成立“全球商业化”部门,从MNC到Biotech,乃至CXO企业,持续被“抢夺”的人才,药企们对商业化的重视程度都可见一斑。

三是,跨国药企大中华区仍在持续调整。如勃林格殷格翰任命陈文汉将担任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事业部总经理;武田中国任命原血友病及罕见病事业部负责人刘燕,将担任武田中国消化事业部负责人。

刚刚过去的3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化呢?

董事长密集调整,释放了什么信号?

各大药企的一把手变动,一向是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被视作公司现状的“信号”。刚刚过去的3月,便有不少药企董事长换帅。

新生代接班又添一例。3月末,在发布年报同时,通化东宝官宣董事长换帅,冷春生因个人原因辞职,由通化东宝创始人李一奎之子李佳鸿接替。

冷春生自2019年开始担任通化东宝董事长,算是通化东宝的老人,在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加入通化东宝,负责对公司影响重大的重组人胰岛素开发项目。

彼时,创始人李一奎已执掌通化东宝27年,一路带领该公司从年营收不足亿元的东北小药厂,成长为国内胰岛素领域的领头羊之一。在当年的辞职信中,李一奎强调“新一代年轻化、专业化的领导团队日趋成熟”,不过并未选择直接交权给其子李佳鸿,这也就演变成当前一幕景象:李佳鸿近5年后才担任通化东宝董事长。

众所周知,作为国内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一度业绩承压,而今逐渐走出阴霾,尤其是2023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此时换帅,这位新掌门人李佳鸿能否带领通化东宝进入下一个新阶段?则是当下市场留给他的一大命题。

除了通化东宝迎来董事长更替外,传统大药企、中药老字号、国产器械龙头董事长纷纷也离职了。

其中,中药老字号太安堂收到了董事长、总经理柯少彬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柯少彬也是一位“二代接班人”。这一变动背后更多是牵扯出了太安堂的“不太平”,曾被证监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年报虚假记载等违规事项。今年2月,深交所还对董事长兼总经理柯少彬作出公开谴责并叠加公开认定十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处分。

在董事长职位空缺近四个月后,上海医药官宣了新董事长,新推选杨秋华为上海医药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日,原来代为履职的姚嘉勇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全部职务,辞任后不在上海医药及下属企业担任任何职务。

翻开杨秋华个人履历,他曾任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香港天厨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国内骨科医疗器械龙头威高骨科直接发生数起“人事地震”,先是3月8日,因个人原因,弓剑波辞去董事长等职务,与弓剑波一同辞职的还有公司董事燕霞及副总经理邱锅平;3月25日,威高骨科再收到副总经理李丹的书面辞职报告。

作为国产骨科龙头企业之一,威高骨科主要产品为骨科医疗器械及组织修复系列产品,布局相对较为全面丰富。但自2021年后,频繁出现业绩大滑坡,尤其是最新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威高骨科2023年净利暴跌超80%,营收也下降近40%,“大幅缩水”背后可明显看到业绩承压。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骨科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执行,导致产品出厂价格下降,同时渠道存货补差也给予了进货价格折让。在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威高骨科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率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了整体经营业绩。随着元老级人物出走,威高骨科下一步如何走,同样也关系甚大。

股价下行、业绩乏力、管理混乱、遭遇黑天鹅、政策变化……在一轮轮的内外部环境交替“刺激”下,作为企业内部总舵手,不少董事长在变化中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出走”,与此同时,留给新掌门的压力也不言而喻。

商业化端口高管变化频繁,吹起了什么风?

除了多位药企董事长辞职,E药经理人还观察到,国内外药企商业化端口也有不少高管变动。要么为即将到来的商业化做准备,要么为了更有力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达成。

近年来大起大落的拜耳是其中动作幅度最大的一位选手,直接宣布其制药业务部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其执行领导团队将进行重组。这一重组背后,直接导致拜耳的制药领导团队规模基本减半,其中全球营销主管Anne-Grethe Mortensen、放射学主管Gerd Kruger和消费者健康部门负责人Heiko Schipper将离开公司。

除了“收缩”,更值得关注的一大举措是,拜耳还新成立了一个“全球商业化”部门,任命Sebastian Guth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负责公司所有市场的商业运营,Guth将继续向拜耳制药业务部总裁Stefan Oelrich汇报工作。

细细看来,拜耳新成立的全球商业化部门将包括公司前战略业务单元肿瘤学、全球营销、数字与商业创新的主要部分,以及医疗事务与药物警戒的部分。

这一变化传导至国内有何影响,至今还不甚明朗。但拜耳发言人向媒体透露,无法确认领导团队中的首席财务官Oliver Bressier和中国商业运营运营周晓兰这两位成员未来的角色。但起码可以可以确定的是,新成立的商业化部门将在拜耳后续的“自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了拜耳大刀阔斧改革,还有不少国外药企更换了首席商务官。如BioNTech任命Annemarie Hanekamp为首席商务官,原首席商务官Sean Marett将按计划退休。

从业20多年的Annemarie Hanekamp是一名商业化老将,曾是诺华的放射疗法商业化负责人,领导了诺华治疗前列腺癌的放射性疗法商业化团队的建立,在加入诺华前,还曾在BMS负责肿瘤产品的商业化。

实际上,BioNTech此举,正在为计划于2026年推出的首款肿瘤产品及其它候选产品商业化筑基。在该岗位上,Annemarie Hanekamp将负责推动和执行全球商业化战略,并为BioNTech建立一个全球商业团队。

无独有偶,拜玛林制药也任命了克里斯汀·哈伯德(Cristin Hubbard)为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从5月20日起负责公司的全球商业运营。

而精鼎医药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便是由具有商业化背景的Peyton Howell接任。Howell自2018年以首席商务和战略官的角色加入精鼎医药,2022年又出任首席运营和增长官,在2018年到2022年期间, 推动了以患者为中心战略的全面落地,同时在2019年1月还带领团队成立了Biotech事业部,并实现业绩规模翻倍。

2024年同样也是云顶新耀商业化的关键之年,任命了曾庆雯为首席医学官、梁旭为首席产品官,试图进一步加强管理团队,提升研发、临床开发、医学事务和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的战略整合。此前,梁旭曾担任腾盛博药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医学事务、注册事务、政府事务、商业化运营和临床运营。另外,凯莱英也聘任了张达为首席运营官,将全面负责凯莱英的运营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运营计划,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达成和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

此外,除了商业化线,研发线高管变动仍然延续过往调整趋势。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主要有3起研发线高管变动值得关注:一是前强生高管、前药明康德副总裁李秀艳博士加盟水木分子出任联席首席科学家,二是渤健首席医学官兼医疗事务负责人、医学博士Maha Radhakrishnan已离职,由开发部主管、医学博士Priya Singhal担任临时首席医学官;三是剂泰医药任命徐伟为首席科学官,加速推进mRNA管线研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