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全面回暖,主业经营稳健,中国平安高质量“换挡提速”

近几年,国内保险行业正经历从“人海战术”向讲究效率和品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跃迁。 就像汽车一样,换挡总有顿挫,转型发展期难免有阵痛,但换挡升级后的提速冲刺,更值得期待。

近几年,国内保险行业正经历从“人海战术”向讲究效率和品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跃迁。

就像汽车一样,换挡总有顿挫,转型发展期难免有阵痛,但换挡升级后的提速冲刺,更值得期待。

主动求变的中国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月21日晚,中国平安率先交出了保险行业首份2023年年报。

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经营指标迎来全面回暖,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36.2%。

同时,中国平安产险板块实现了规模和品质的双重提升;银行业务板块则继续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及良好的风险抵补能力。可以说,中国平安已经迎来了换挡加速的关键时刻。

年报发布的同时,中国平安的分红方案如期而至。

平安拟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5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43元,同比增长0.4%。

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计算,中国平安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7.3%,这已是中国平安现金分红水平连续12年保持增长。

持续的高比例分红,凸显了中国平安对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

01

核心主业回暖,高质量发展信号明确

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板块是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

2023年,中国平台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达到1409.13亿元。在换挡升级期,中国平安核心主业保持稳健运行。

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中,体量最大、占比最高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无疑最受外界关注。

过去几年,中国平安主动求变,瞄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寿险业务改革。2023年,中国平安改革成效逐渐显现,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新业务价值。

通俗来说,新业务价值是指新销售的保单未来产生的收益贴现到今年的价值。在业内,新业务价值被视为衡量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和经营品质的重要指标。

财报显示,2023年,可比口径下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这表明,变革之后,平安寿险回暖势头强劲。

平安寿险高质量转型主要从渠道和产品两方面着手。渠道方面的核心是拓展多渠道专业化销售能力,提升发展质量。

2023年,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6.5%。

尤其是银保渠道。财报显示,可比口径下,2023年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渠道贡献显著提升。

在险企最为传统也最核心的代理人渠道,平安寿险也取得了突破性提升。

2023年,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由4.77万元增至9.03万元,增幅高达89.5%,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

这样的成绩,是在代理人数量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实现的。2023年,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34.7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2%。

可以说,随着多渠道销售能力的提升,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已经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寿险指标全面回暖的同时,平安产险、银行两大核心板块也保持着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稳健态势。

2023年,平安产险保险服务收入3134.58亿元,同比增长6.5%。车险综合成本率97.7%,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平安产险的科技应用水平一直领先同行。其代表性产品平安好车主APP截至2023年年底的注册用户已突破2亿,2023年12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4049万。

中国平安的银行板块,主要指的是平安银行。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3年年末,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77.63%。平安银行经营稳健,风险抵补能力良好。

当然,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平安去年总体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但这种波动或许只是短期的。

在3月22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表示:一方面,中国平安作为保险业巨头,公司的经营与宏观环境密切相关,资本市场的波动对金融行业包括保险造成了较大影响。

其次,利润承压是由于一定信用风险影响,目前观察整体风险也已筑底。最后,中国平安一贯以来坚持审慎的拨备策略,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审慎的减值测试和计提拨备。

付欣认为,目前资本市场下跌已经筑底,未来板块业绩可以期待。营运利润的下跌是一次性因素,对未来三年重回业绩高质量增长非常有信心。

02

“保险+服务”布局深化,双轮驱动打开增长空间

除了新业务价值,保单继续率也是衡量保险公司经营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方面,平安寿险表现堪称亮眼。

2023年,平安寿险13个月保单继续率达到92.8%,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85.8%,同比大幅上升6.8个百分点。

续保率代表着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忠诚度。近几年续保率的持续提升,是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持续发力的结果。

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比正在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医疗和养老需求。

平安很早便注意到国内医疗资源供给的巨大发展空间。

早在十年前,平安便开始践行医疗养老生态战略。通过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平安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

根据财报,截至2023年年末,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较年初新增近6000家。

截至2023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平安高端养老项目已在4个城市启动,其中新项目上海颐年城已于2023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平安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于2023年7月开业运营。

平安持续建设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为平安的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财报中有一组很直观的数据:

截至2023年末,平安2.32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4%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而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这一模式也为平安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根据财报,2023年,平安有31.5%的新增客户来自于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截至2023年末,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3.37 个、客均AUM为5.5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5倍。

保险、医疗、健康、养老,不仅当下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而随着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未来平安的优势还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平安的这一模式在国际上已有成功先例,此前,“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模式已被业内熟知。

但覆盖多个业务条线,构筑起自身服务壁垒,并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金融业务无缝结合,提供最佳性价比医疗养老服务的平安模式,其实已经完成了对“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和超越。

在中国平安2023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 CEO 郭晓涛也提到,“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是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

在财报致辞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国际上,“管理式医疗”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保险+医疗”模式的可行性与潜力。

马明哲认为,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内保险金融、医疗健康及养老市场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03

分红连续增长,估值低位投资“性价比”凸显

中国平安不仅是A是稳健经营的代表,也是持续分红回馈市场的典范。

在披露2023年年报的同时,平安的分红方案也同步公布。

公告显示,平安拟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5元,全年股息为每股现金人民币2.43元,同比增长0.4%。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3%。

至此,中国平安实现了分红总额连续12年增长。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平安分红为何仍保持增势?

在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对此解释道:平安分红政策非常稳定,过去12年一直在提高分红比例,在整个行业平安股息率有竞争优势。平安对未来三年经营非常有信心,会保持一贯的分红政策。

3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的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至2026年度)显示,在未来三年,公司每年分红金额原则上为上年度经审计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0%-50%。

平安提到,将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一致性、合理性、稳定性,在把握未来增长机会的同时,保持财务灵活性。

平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仅来自过去一贯稳健的经营,也来自当下对未来超前战略布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不论是从公司过往表现、增长潜力,还是当前的硬性估值指标来看,中国平安的投资“性价比”都已得到凸显。

目前,中国平安的PE约8.6倍,PB为0.82倍,两项指标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和主要同行企业,这或许表明,中国平安有着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公司战略清晰,相关的数字也表明核心主业表现稳健,而且处于非常好的行业,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两大行业均有远大的前景,目前平安PB与PE都很低。

“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相信股价总归要回归到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谢永林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