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钟卖出50000台!雷军卖爆小米汽车

雷军才是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

导语:雷军才是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

文 | 飞雪

虽说人过半百“知天命”,但即便是身经百战的雷军,对“小米汽车”这一押上他人生全部声誉的“最后一战”,是赢还是输也一度“拿捏”不准。去年12月17日,在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节目采访时,他就坦言,“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的,其实就是各种很焦虑的情绪。”

好在,定价21.59万起的小米汽车正式发布后,雷军瞬间“封神”。据小米汽车官微3月28日22点29分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SU7“上市27分钟,大定50000台。”这一亮眼成绩单,让小米汽车等相关关键词集体霸榜热搜。雷军本人,也被网友自发封为“雷神”。

而有意思的是,在28日小米汽车发布会上,不仅“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创始人齐聚现场,就连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北汽董事长张建勇等老牌车企一把手也前来捧场。

更想不到的是,发布会开始不久便在网络中疯传的另一照片显示,雷军还将更多大佬请进了发布会的VIP室。以至于,网友纷纷热议“雷总真排面”。

有“火眼金睛”的网友则一气帮照片中的大佬依次表明了身份,从左到右,分别是: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总经理邓承浩,顺丰创始人王卫,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蔚来汽车CEO李斌,小米CEO雷军,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柳燕,理想汽车CEO李想。以及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与这般难得一见的“名场面”相比,另有网友指出,更刺激的剧情是在“会后”。因为,问界新M7历经25天才达到的数据,小米汽车开放下定入口后,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

那么,身为汽车行业“门外汉”、手机届的“雷布斯”,到底是凭啥瞬间卖爆了小米汽车?甚至直接对标特斯拉,分分钟火成了“雷斯克”?

01

从“雷布斯”变“雷斯克”,是天命还是“雷神”创业精神使然?

去年12月19日,雷军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广泛关注。他说,有好几个朋友给他发了这句话——“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对此,他表示,“我一定要认认真真把车造好!”

雷军个人微博

雷军亲自下场“造车”,是在2021年。当年3月30日,他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表示:“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小米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旅程。”

今年55岁的雷军,“知天命”不足为奇,但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背后,真正引爆市场的力量,实则暗藏在雷军长期以来坚守的创业精神等多重硬核因素中。

早在80年代读大学时,只因看了一本《硅谷之火》,便让书中的传奇人物乔布斯成了这位武大87级计算机系学生的人生偶像。

据雷军回忆,看完这本书后,他在操场上走了很多圈,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正是从那刻起,他就有了一个梦想——要像乔布斯那样,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

而从做手机到造车,为雷军“保驾护航”的,从来都是其对创业精神的坚守。

何为“创业精神”?对雷军而言,就是能放下身价和过去的成就,躬身向陌生领域里的先行者虚心请教。这些先行者,既包括企业的高层,也涵盖中关村柜台老板这样的“小人物”。这种“拜师学艺”不分贵贱,市场调研和考察亲力亲为,实则很少有大佬能抛开面子真正做到。

早在2021年刚决定造车不久,雷军便已经走访了十多家整车制造企业,包括长安、上汽、五菱、长城等,甚至还特地到访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过深度对接洽谈。此外,对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供应商,如电池界“宁王”、全球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博世等,雷军也逐一前往沟通。

对雷军的这种“明察暗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甚至曾表示:“感觉雷军就是去各个集团打卡,然后从中挑选一个。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尚不能确切判断小米会和谁合作”。而雷军先行,团队必跟。时任小米集团总裁的王翔就曾透露,启动造车计划后,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紧锣密鼓推进产品定义。

站柜台和“拜师学艺”,早在雷军的金山生涯里,就从“剑侠奇缘”到“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产品的火爆中得到验证。

雷军的“创业精神”还体现在用资本“换时间”上。为快速跑通造车模式,仅2021年,据国金证券统计,小米投资布局的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就多达56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智能电动布局6家企业、智能座舱布局7家企业。此外,小米还在当年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 TECH)。该公司主要从事的正是开发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感知系统、自主泊车技术等。

由此来看,如今小米SU7在智驾、智舱、智电等方面的技术表现,恐怕离不开雷军及其团队的“打卡”,以及用资本运作对产业链资源、技术进行的疯狂整合。

02

从手机到汽车,盯细节是雷军创业制胜的“笨功夫”

做手机,从硬件到软件、从供应链到渠道建设,雷军事无巨细盯细节,方才让小米火速上市。三年后的2021年3月,业已位居福布斯第26名、身价1153亿元的雷军,给自己出了一张难度颇大的“跨界真题”——“造车”。

为造好车,从自己盯细节,到逼着团队磨细节。雷军说,用其朋友的一句话解释就是,“把自己逼死,把别人逼疯,如果自己都没被逼疯的话,那可能还没到极致。”

在“造车”这个比手机赛道难上加难的“最后一战”,雷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甚至连手机等业务都全盘交给卢伟冰打理,自己多是泡在工厂里琢磨工艺、查漏补缺,把自己逼白头、把团队逼疯。网上就有段子调侃道,雷军造车这三年,明显苍老了不少,发际线也有所后移。

为上市前再亲测一趟远途出行的体验是否还存在细节问题,今年已55岁的雷军,早上5点50就出发,自己开小米SU7从北京奔上海,晚上9点多才抵达目的地,全程近1300公里,历时约15个小时。从下图来看,满脸写着疲惫。但不自己出马亲测,又如何将细节问题死磕到底?

而三年造车期间,为了认真学习每辆车的优点和长处,雷军在微博长图中表示,“这些天来,我已经开了超过150辆车”。此外,为亲测漂移等体验,他不仅专门学赛车,也自己漂了很多次。

3月28日长达3小时的发布会后,雷军并未休息,而是继续接受媒体采访。雷军感叹道,“这是我最累的一次发布会,造车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而对于押注其全部心血的“最后一战”,雷军说他造车三年来,几乎每天都参与早会,包括周六周日,特别是在2022年,小米汽车几乎要全部“推倒”重来,“我压力很大,我给团队提出的目标就是,首先要造一台漂亮的车。”

雷军表示,我们本身就是“卷王”,我们从来不怕卷,我们是后来者,肯定要比特斯拉和蔚小理要好,要不怎么卖车呢?“今年小米汽车要花240个亿在研发,我压根就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准备好未来面对任何激烈的竞争”。

而在手机上吃过供应链的亏,雷军显然不会重蹈覆辙。在回答媒体相应问题时,雷军直言,供应链是小米的专长,我们是全球第六大芯片采购商,我们在哪都是大客户,小米汽车的芯片供应对我们来说不是难题,别人缺货都不会缺到小米的。

若从下图小米汽车的供应商名单来看,要搞定这么多、特别是其中占比不少的“老大难”级别供应商,想必雷军和他的团队也是在关系维护上下足了细功夫。

再如,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决定造车后,雷军就一直在读书、调研,学习各种车厂的先进经验,他表示自己去过很多工厂调研学习,印象深刻的是在奔驰工厂,参照奔驰车厂,小米也把工程师的办公室设在了车间的最中间,这样在生产的现场直接办公,问题一目了然,处理问题的速度也会更迅速。”

而无论是发布会上雷军提到的全车多达32处收纳位,而手机、雨伞、证件等都有专属收纳设计,就连车载智能冰箱不仅前后排都方便取用,还在细节上加入了防滚防异响工艺。此外,中控台的中空设计以及超多隐藏收纳位,都可谓是盯细节、下笨功夫带来的巧思入微。

这就像有人说,小米手机的成功不过是饥饿营销+参与感+堆料组装的结果。然而,为把手机做到极致,雷军曾要花100万元买一张手机主题壁纸。为此,他甚至发了一条微博说:不工作了,画壁纸去!因为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没有能让雷军满意的壁纸出现。

而为提升用户阅读体验,雷军和他的团队还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应用。他说,“3000本书都是从76家出版社几十万本书中挑出来的,每本书都精排过,如图文混排、数学公式、化学。”但雷军还发现,PC端许多扫描版文件仍然没法看,于是又将它们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按照手机屏幕尺寸进行重排。

实际上,创办小米以来,雷军一直坚持一个习惯——每周一9:30至13:30不吃饭,专心只干一件事:与一线的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讨论,怎么把产品细节做好。做手机如此,造车也是如此。

3月29日《中国企业家》刊发的最新报道中,雷军则进一步坦言,“汽车行业价格战有比手机行业更激烈的吗?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还怕卷吗?”他说,我们来的第一天就知道这个“战场”虽然有三四百家在做新能源汽车,但最后只有5~8家能活得下去,我们第一天就已经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大家应该感到我们是怎么干的,每一步都从核心技术做起,都是实打实的,每一件事情都用10倍的投入来走。

03

“雷神”放下身价下场高频互动,最昂贵且高效的“营销”

作为身价不菲的大佬,雷军放下身段,亲自下场,持续在微博等社交平台高频互动,这实际上恰恰是最为昂贵、但又最高效、有效的“营销”。

譬如,《上海证券报》就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前夕报道称,《小米汽车将上市 雷军微博一天八发》。梳理发现,仅从3月27日早上6点51分,至当晚10点58分,雷军的的确确在微博发出了8条动态,且大多配有图片。

实际上,另一例证是,自3月12日雷军宣布小米SU7上市时间开始,小米几乎就没有下过热搜。其中,仅3月13日,面对当时汽车行业的舆论风波,雷军呼吁大家一起共建更良性更包容的汽车市场舆论环境。他发微博表示,这是为了整个行业,也为了小米自己:“SU7绝对是我们心血之作。如果大家觉得好,还请多鼓励;如果觉得不好,欢迎指出,我们肯定会认真听取并努力改进,只是,还请轻喷。”

而3月18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却上了热搜,原因是他下午乘坐小米SU7时,把前排座椅拉到了最后,导致照片里显示的车内空间狭小,从而引发了网友对车内空间的担忧。作为回应,卢伟冰连夜拍了个小视频澄清。

对此,雷军不仅转发了卢伟冰的微博,还解释说:“SU7是C级轿车,二排腿部空间比 Model S 和 标轴宝马5要大一些,大家不用担心。”

而如何回应全网对小米汽车“定价”的“关切”和热议,势必是令雷军最为“头大”的问题。

3月20日,特斯拉中国内部传出消息,特斯拉即将在4月1日涨价,Model Y车型售价调高5000元人民币。对于特斯拉的涨价,雷军显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迅疾且激动地回应说:“特斯拉太牛了,真心佩服”,他谈了目前竞争惨烈的电动车市场,并再次谈了小米SU7的定价问题:“小米SU7标准版,配置远超 Model 3,定价上确实有些压力,希望大家理解。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会让大家觉得物超所值! ”

从3月21日开始,雷军则开始了在小米汽车工厂,给网友普及小米汽车技术的持续更新。从超级大压铸技术,到小米自研的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雷军表示,除特斯拉以外,小米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自研大压铸合金材料的车厂。

对此,有媒体认为,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懂,但技术出身的雷军,每次讲到技术有关的问题,都很有激情。

的确,技术可能会让人感到晦涩,但雷军的激情四射,无疑是持续给小米汽车加分。而且,这种加分,不仅是加深印象分,更是在提升质量分。

发布会前一天,雷军对小米SU7对标特斯拉与保时捷的回应,可以说也进一步为小米汽车加分。

不仅微博,据新榜-新抖“抖音涨粉周榜”数据显示,“雷军”在抖音一周涨粉超39万。

究其原因,正是小米SU7发布会临近,雷军也开始在抖音高频发布视频,不仅带网友参观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介绍小米汽车的生产全过程,还回答了网友“为什么小米SU7迟迟还没公布价格”“友商都在造SUV、MPV,为什么小米第一辆车要造轿车”等问题。

对此,新榜分析指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借助企业创始人、企业高管、企业继承人等人格化账号,或者品牌官号的人格化运营,增加品牌的人情味儿,扩大品牌的用户覆盖范围,正成为部分品牌的选择。

04

米粉生态+“小米之家”,约等于小米汽车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前文提到,在小米手机遭遇销量下滑时,雷军亲自去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向当地的手机门店老板请教线下销售的“门道”和体验的“痛点”。基于此,小米在越来越多的下沉市场开出了“小米之家”门店。截止去年底,小米之家门店数量已超万家。

而首批放开体验小米汽车的门店,已经说明了“小米之家”一如华为的体验店,可以承载小米汽车的静态鉴赏、获客以及预约试驾乃至后期的交付等多种服务体验。照此来看,随着小米汽车产能提升,未来的想象空间,或将与小米之家在下沉市场的广泛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相对于其他一些手机厂商或车企的体验店,小米之家在下沉市场的数量,得益于其米粉的规模和分布而占据独特优势,为日后小米汽车在下沉市场销售,提供了线下渠道支撑。

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机会,恰恰就在下沉市场。正如龙年春节过后,北漂一族纷纷热议“一线做题家”和“县城婆罗门”的巨大落差,实际上,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并不见得接受不了20万级别的新能源轿车。何况,特斯拉、比亚迪等早就在县城遍地跑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凭借其小米之家的线下渠道对米粉乃至更多人群的吸引,或能带来销量上的更大想象空间。

更何况,在手机之后,雷军又基于互联网节点拓展小米生态链,进一步扩大发展了米粉规模。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小米手机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惊人的6.41亿,较上一年度同比实现大幅增长126.3%,标志着小米在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表明,小米手机不仅仅是在销售量上表现出色,更是通过MIUI系统及其丰富的内容与服务生态成功吸引并保持了用户的高频使用。而这种基于小米生态繁荣发展带来的庞大米粉基数,也是现在以及未来小米汽车可持续向上破圈的基础所在。

05

写在最后:

从“知天命”年纪还要畏难而上的“创业精神”,到盯细节能把自己和团队逼到疯,再到放下高昂身价下场高频互动、实现高效且更有效的社会化“营销”,及至超6亿米粉+上万家“小米之家”门店的生态,无不为小米汽车持续加分。

而到底是“屠龙少年”雷军,还是“略显苍老”的“雷神”?实际上,小米汽车官微交出27分钟大定5万台那一刻起,雷军便已让众人看到了“屠龙少年”宝刀不老,对创业精神、死磕细节、社会化营销等的坚守与尺度的把握,岂不正是雷军卖爆小米汽车的根由所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