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强势升温!美《生物安全法案》突生变数,“牵头人”拟提前辞职

还有这些因素提振!

周一,生物医药股集体大涨,港A药明系大反弹。

截至收盘,港股药明生物大涨超7%,药明康德涨超4%,昭衍新药、康龙化成等跟涨;A股泰格医药涨超4%,药明康德涨超2%。

今年1月底,美国一则关于生物安全的提案引发了医药行业“巨震”,以药明系为代表的生物医药、CRO等概念几度坐上了极限“过山车”。

其中,生物医药板块自1月26日至今累计跌超37%;港股药明生物股价已经腰斩,累计跌超53%,药明康德累计跌超了48%。

不过现在,关于美《生物安全法案》又生了一些变数——牵头生物安全法案的发起人上周五突然宣布将于下个月辞职。

市场分析,作为该法案的核心人物,这位议员的提前离职或将减缓生物安全法案的实施。


新变数


当地时间3月22日,《生物安全法案》的发起人、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宣布将辞职。

据悉,美国众议院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最近一次国会选举是在2022年11月。

也就是说,迈克·加拉格尔的本届任期本应于2024年11月结束,此次的离职比正常换届早了7个月。他的提前离职或给法案带来新变数。

今年1月25日,迈克.加拉格尔等人提出《生物安全法案》,提出将限制美国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或服务等。其中,被点名的企业包括了药明系、华大系公司等。

随后,药明系也就此事发布了多则澄清公告,表示相关法案草案目前仍然处于较早期阶段,尚未颁布生效 ;并重申没有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此前,拜登政府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不过与此前的《生物安全法》不同的是,拜登这一行政命令并不针对特定的公司,它指示行政机构在保护美国公民隐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商业活动的干扰

分析人士对此认为,拜登的行政命令表明它将限制美国基因组公司的活动,而不是像药明康德这样的合同研究企业。

但在3月初的时候,美国参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编号:S.3558)仍以压倒性的同意票数获得通过

目前,《生物安全法案》目前处于“introduced”状态,即已提交至相应的立法机构


还有哪些因素提振?


药明系的反弹,还有业绩方面的影响。药明康德的去年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业绩显示,药明康德202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40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96.07 亿元,同比增长9%。

其中,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核心业务化学业务板块在撇除新冠红利后的增速达到了30%以上,工艺研发和生产的增速则在50%以上。

药明康德还预计 2024 年收入将在383亿元—405亿元人民币,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增长率为 2.7% 至 8.6%。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再度重申表示,公司没有受到任何制裁,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他指出,由于法案草案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及变更,公司将继续与相关方进行交流,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持续要求获得公开透明、基于事实考虑的正当程序。

此外,在AI 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之下,AI+医药”成为新亮点。

此前,英伟达2024年GPU技术大会的开幕,黄仁勋称“AI+医药”有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而药明系公司作为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可能受益于这一趋势。

招商证券此前指出,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超50亿美元,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全球观察报告,预计“AI+医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29%,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从市场结构看,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合计占比超过50%。

中泰证券最新研报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注册审核体系的逐渐完善,AI在医药领域的实践应用正逐渐从场景探索走向商业化转化,GPT等革命性技术的出现有望进一步加速AI+医药/医疗的成果落地,预计未来有望率先在药物设计研发、辅助病理诊断等领域实现突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