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彻底火了!

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

01

满仓日记

暴涨16%,京东才是第一概念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的第一项,强调以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其实就是过去政策提及的8大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等。

如果按照重要性排序,是这样的:

(1)各类AI。

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式AI,脑机接口,卫星通信,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量子通信等。

(2)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是半导体产业。

(3)绿色生产力,主要是新能源,比如电动车,光伏,风电等。

我感觉这里面,风口最能持续的是AI,人形机器人。因为脑机接口,卫星通信啥的,体量小,炒多了跑的也就多了,不持续。新能源前两年炒的已经够疯狂了,后面市场看的就是周期反转,基本面与估值面了。

AI,人形机器人,体量比较大,美股那边也在狂飙,更容易行程正反馈。

但是注意,仅仅是感觉,这种操作我是不会去参与的。毕竟概念比的不是研究深度,而是胆大。

其实我更关注的是,京东打算未来3年回购30亿美刀,相当于目前市值的10%。这也是京东股价暴涨16%的原因。

给京东点赞,希望更多的中概股,A股学习,尤其是百度之类的。

上市公司,还是要学苹果;不扯没用的,认为股价低估了就回购注销。嘴炮没用。这事打个比方,如果大柱子和6号技师是真爱,那就别白睡,跟人家结婚。

京东可以看做一只消费股,目前市值/年现金流,市盈率8倍左右。这也是整个中概股的现状,现金流贼好,拥抱统一大市场,估值贼低,但股价被流动性与偏见压制。

不光是我这么看,全球第一线下老牌零售巨头沃尔玛也是这么看的,去年四季度增持京东4.58%的股票,目前总持股13.7%,已经是第一大股东。

只不过刘强东有投票权,所以持股10.4%已经能够控股。这就相当于全球第一线下老牌零售巨头给背书,相当于外资抄底。为什么抄底总是外资?追涨杀跌总是内资呢?

并且如果多数企业都能学习京东,其实阿里的回购也很棒,那么这就是股民的新质生产力。我希望未来中国的更多优质企业,都能一言不合大笔回购且注销,都是第一概念新质生产力。

1、五粮液表示,未来要提升分红率。

我算了下,五粮液目前的股息率在3%左右,提升到6%毫无压力;洋河也是这样。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2、平安也要提高分红;高股息股票又有支撑了。

3、药明系全线大跌,药明康德盘中跌22%。

面原因是美国那点事,但为什么市场总是砸药明?之前说过,因为药明缺德,现在已经是空军头子........医药股,命运多舛,但会好起来的。如果不是因为命运多舛,也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4、2024年,强烈看好A股,看好中概股!

02

爱飞翔

白酒淡季提价潮至,重视板块积极变化

白酒淡季提价潮起,范围广度超2023 年同期,春节旺季之后,多数品牌选择淡季提价:剑南春核心单品水晶剑将于3 月1 日正式涨价,出厂价每瓶上调15 元;郎酒核心产品红花郎10 年、红花郎15 年渠道供货价将于4 月1 日起分别提价20 元和30 元;3 月1 日起五代国缘四开上调出厂价20 元/瓶;3 月20 日青花20 开票价提升20 元。

旺季回款顺利、厂商目标一致,淡季提价势在必行,行业大范围提价的主要原因有:春节期间名酒回款任务顺利完成,实际动销证明了需求韧性,酒厂和经销商对提价有信心。

2023 年酒厂费用投入加大、经销商争先恐后低价出货,渠道开始不赚钱甚至亏钱,渠道利润矛盾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2024 年要利润为酒厂、经销商一致目标,渠道对提价的配合程度明显好于2023 年。

酒企淡季提价,本质是短期维护渠道秩序的手段,通过提价可以维护价盘,增厚渠道利润,加速经销商库存转移等,为下一个旺季到来做好准备。

“淡季做价格,旺季做销量”本就是酒企正常经营节奏,长期看也是拉升品牌势能的表现。白酒再次开启提价潮,也是行业恢复良性的又一例证。

价格趋势稳步向上,推动行业估值修复,八代五粮液节后价格稳定。汾酒、习酒、国标、水晶剑也稳中有升。随着低价库存消化,新价格的执行后续有持续走高潜力。

白酒分化明显,强势品牌更有底气提价,且提价后差距拉大,优势更明显。

对白酒来说业绩是根本,价格变化代表市场情绪。春节开门红预示多数酒企完成全年业绩有保证,而后续如果价格走高,市场情绪将推动板块估值持续向上修复。

当前估值仍处低位,向下有业绩支撑,向上有修复弹性。

03

付轶啸

海底捞:多元经营模式推动扩张步伐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的股价近日上涨4.72%,以14.2港元的价格收盘,这一股价上涨的背后,与公司近期的消息面、基本面和技术面等多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

一、消息面

海底捞宣布将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这一策略的转变标志着公司开始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以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加盟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够加速海底捞的品牌扩张,还能降低公司的资本投入,提高经营效率。此外,加盟商的运营经验和资源,也将为海底捞带来更为丰富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二、基本面

海底捞作为一家知名的火锅品牌,在餐饮行业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盈利能力较强。同时,海底捞一直注重服务质量和菜品创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些因素都为海底捞的股价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面

海底捞的股价走势呈现出稳健上涨的趋势。近期,股价在受到消息面利好的刺激下,呈现出加速上涨的态势。从技术指标来看,海底捞的股价已经突破了重要的压力位,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动能。

四、个人解读

海底捞的股价上涨并非偶然。首先,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消费者对就餐体验需求的提升,火锅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海底捞作为火锅行业的领军企业,自然受益于此。其次,公司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不仅拓宽了盈利渠道,还降低了经营风险。这一策略的转变,无疑为海底捞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然而,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到,股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虽然海底捞的基本面和技术面都较为乐观,但投资者仍需谨慎判断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也是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

五、总结

总的来说,海底捞股价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消息面、基本面和技术面来看,公司都展现出较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仍需保持理性,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和机会。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海底捞的未来发展动态,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期待海底捞能够继续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经营策略,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同时,我也希望投资者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04

江瀚视野

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华为大涨苹果大跌该咋看?

在世界手机市场上,苹果的龙头地位可谓是有目共睹,就在最近龙头苹果却被传出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的消息,就在此时华为销量大涨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着苹果的大跌和华为的大涨,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

一、冰火两重天的苹果与华为

据报道,最新数据显示,受激烈竞争和价格压力的影响,苹果公司今年前六周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出现下滑。

报道称,“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六周苹果公司的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4%,使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跌至第四位。

中国竞争对手华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64%,主要受Mate 60系列手机的需求推动。华为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高于上年同期的9%。

数据显示,另一家中国竞争对手vivo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报道称,“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除了华为的复兴外,苹果也在与OPPO、vivo和小米的“激进定价”作斗争。由于iPhone新机型缺乏突出的功能,消费者似乎会在更换新机型之前保留旧机型更长时间。

据报道,Counterpoint认为,苹果的iPhone在今年头几周表现不佳,主要来自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竞争,其中,iPhone在高端市场来自华为手机的竞争,在中档手机市场又受到来自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采取的激进定价的挤压。

“尽管iPhone 15是一款很棒的设备,但它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没有重大升级,所以消费者觉得现在可以继续使用老一代iPhone。”Counterpoint一位分析师表示。

苹果2024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3年12月30日的自然季度)中国区开始表现不佳。财报显示,苹果大中华市场营收规模为208亿美元(约149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3%,低于预期的235亿美元。

不只中国市场,外界对苹果今年在全球表现都表现出担忧。日前,高盛对其最佳买入名单进行了调整,将苹果公司从名单中除名。这一决定主要基于苹果公司股票近期表现不佳,以及市场对该公司主要产品需求疲软的担忧。资本市场上,自2023年6月以来,苹果公司的股价几乎停滞不前,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近22%。这种明显的反差使得苹果公司在高盛的最佳买入名单中显得格格不入。

二、华为大涨苹果大跌该咋看?

近期,2024年前六周,苹果公司在中国的iPhone销量同比下降24%,在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中排名第四,市占率大幅下降。这一消息无疑在科技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与此同时,华为的销量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苹果手机在华销量的大幅下滑?华为的大涨又该如何解读?

首先,苹果创新不足引发换机动能减弱。近年来,业界普遍认为苹果公司在产品创新上的步伐有所放缓,尤其是相对于华为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迭代和技术创新。iPhone新机型虽然在硬件配置、系统优化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准,但消费者期待的颠覆性创新却相对较少。自从iPhone X之后,苹果似乎陷入了一种设计和技术上的“舒适区”,后续的几代产品在外观和功能上的变化都相对较小。这种缺乏突破性创新的情况导致了消费者对苹果手机的换机动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一旦苹果手机失去了创新的吸引力,销量下滑几乎成为必然。

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功能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缺乏足以刺激用户更换新机的重大亮点成为了制约苹果销售增长的关键因素。此外,高昂的售价也使得部分潜在用户在权衡性价比之后选择了观望或转向其他品牌。

其次,华为高增长在高端市场开始挤压平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智能手机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当其他手机制造商都在纷纷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时,苹果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些年,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异军突起,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不断突破,尤其是在5G、影像系统、快充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优势。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新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烈追捧,更是在国际市场上与iPhone直接较量,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这导致了苹果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华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吸引了原本可能购买iPhone的用户群体。

此外,华为还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提升了用户体验。从手机到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华为都在积极布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案。这种生态优势使得华为在与其他品牌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第三,安卓阵营已经有了全面对抗苹果的实力。除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在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并且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服务体系上不断提升。伴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与iOS系统之间的体验差距逐渐缩小,同时开放生态带来的个性化定制和本地化服务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产品牌。尤其对于年轻消费群体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对价格敏感度更高,这也加速了苹果市场份额的流失。

从技术来说,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这些手机厂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迅速调整和优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相比之下,iOS系统的封闭性限制了苹果在个性化定制和功能拓展方面的发挥空间,这使得iOS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第四,降价营销虽然有效却持久性存疑。面对销量压力,苹果采取了一系列的营销措施和降价促销活动,以提振市场需求。然而,长期依赖于品牌溢价的苹果一旦开启大幅度降价,虽能在短期内刺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这同时也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未来产品的定价策略和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单纯的降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如何持续吸引并锁定消费者,特别是当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值感知而非单纯的价格时,一旦产品本身无法吸引消费者,那么营销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降价促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但过度依赖价格手段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产品定位。

第五,苹果的核心难点依然是如何重塑消费者信心。苹果真正的挑战在于重振消费者对其创新能力的信任,并重新确立其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地位。这要求苹果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未来产品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并在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层面深化布局,提供无可替代的用户体验。此外,适应中国市场特性,加强本地化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也是苹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苹果才能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稳定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走出当前销量下滑的困境。

因此,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的背后反映出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与品牌挑战。对于苹果来说,这次的危机并不小,如何应对正在考验着库克带领的苹果管理层们。

05

阿島

呷哺呷哺稳健管理与创新策略,助力业务走向良好前景

1)火锅股呷哺呷哺去年收入约59亿元,按年增25%

2)净亏损介乎1.8亿至2亿元,较2022年的亏损3.31亿元有所收窄

3)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凑凑带来冲击

火锅股呷哺呷哺发盈警,预告去年收入约5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25%,净亏损介乎1.8亿至2亿元,较2022年的亏损3.31亿元有所收窄。呷哺呷哺解释,去年谨慎复盘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2023年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最多1.60亿元,另外,去年部分附属公司递延税项资产按年减少约0.60亿元。

呷哺呷哺提到,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凑凑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尚处亏损。

呷哺呷哺表示,去年不断优化管理架构及运营模式,包括通过稳固和扩大行业内供应链优势,有效降低平均采购单价;通过更科学高效的排班,人力成本有效节降。

严谨管理运营资金

呷哺呷哺强调,一直严谨管理运营资金,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并根据市场状况,密切关注餐厅的经营情况并持续管控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集团层面包括

1)推出小份菜、 区域定制化、全时段多场景等,快速回应市场消费趋势转变;

2)深耕付费会员权益, 提升会员复购和粘性;

3)增加战略供应商数量及集中采购的优势,有效降低平均采购单价;

4)积极改善餐厅运营成本结构,通过新小店模式、「重设计、轻建材」投资模式,优化餐厅盈利模型;

5)借助品牌力的提升,与核心商业体争取更有利的租赁条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呷哺呷哺又指,内地政府持续落实扩大内需与有效投资战略,增强企业信心,加上集团财务状况稳健,营运资金充裕,认为业务将会好转。

小结:呷哺呷哺通过稳健的管理和创新策略,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并改善业绩。尽管当前业务仍然面临一定的亏损,但通过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和市场环境的积极变化,可以肯定是呷哺呷哺在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06

侃见财经

继续“狂飙”,毛利率超20%!理想成功“上岸”

开年疯狂的价格战,并没能阻挡理想汽车继续向前“狂飙”。

2月26日夜晚,理想汽车披露了2023年的财务报告。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3.5%;实现净利润为11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这也是理想汽车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在去年四季度车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理想汽车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已是远超预期。

在业绩的驱动下,次日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车-W也是跳空高开,收盘股价大涨25.45%。而截至3月6日收盘,理想汽车-W股价报收153港元/股,虽然股价有所回落,但总市值为324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超3000亿。

无论是从股价还是业绩来看,如今的理想汽车已经成功从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杀出重围,并将曾经同为一个梯队的蔚来和小鹏远远抛在身后。但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汽车真的成功“上岸”了吗?正处于从增程转换至纯电的关键节点,理想汽车又能否将增程的神话延续至纯电市场?

118亿元净利润背后

118亿,理想汽车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补回了过去5年的亏损。

为什么理想汽车的经营状况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爆款”所带来的生产规模化。

对于车企而言,通过“爆款”推动生产规模化,是其成为一家成熟车企的关键,因为汽车行业本就是注重规模化效应的重资产行业——生产一百辆车与一万辆车的产线运转成本、模具成本是基本相同的,生产规模越大,每辆车分摊的模具成本就越低。而且,汽车行业作为供应链较长的制造业,规模化采购更有利于降低零部件成本。

纵观全球汽车市场,几乎每一家大型车企都有长期主打的“爆款”车型,例如日本丰田,其主销车型卡罗拉在2021年以115.5万辆成为全球单车型销冠,而自1966年诞生起至2021年6月,丰田卡罗拉的累计销量超5000万辆。此前,丰田的高层就曾表示,卡罗拉等长期畅销车型是其过去六年间持续改善利润结构的重要原因。

再看国内的车企,将“爆款”发挥到极致的是长城汽车。以长城汽车利润最高的2016年为例,当年长城汽车的利润超过了100亿,哈弗品牌的销量达到了77万辆,其中仅H6这个车型就售出58万辆,毛利率高达24.46%。

而如今,理想汽车也同样凭借着“爆款”实现了大赚。据媒体统计,2023年理想L7、理想L8和理想L9销量分别为13.41万辆、11.80万辆和11.44万辆,平均下来,理想L7的月销量已经过万,而理想L8和理想L9的月销量则也达到了9000辆以上,要知道这三款车型的价格都在30万以上,其中L9的售价区间达到40万-50万元。

当其他车企还只有一款热销车型的时候,理想汽车却同时将三款车型都打造成了“爆款”,这显然是理想汽车能成功的关键。从毛利率数据来看,2023年的四个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分别20.4%、21.8%、22.0%和23.5%,2023年全年毛利率达到22.2%,相比于2022年19.4%的全年毛利率,提升了约3个百分点。

2023年第四季度,理想的净利润达到57.5亿元,同比增长2068.2%,环比提升104.5%。单车利润也从去年四季度的5700元增长到如今的43560元,很显然,理想汽车的利润率正随着销量不断走高。

成功“上岸”?

从2015年成立至今,理想汽车已经运营了超过8年时间。

相比于同期的蔚来和小鹏汽车,已经成功实现盈利的理想汽车显然跑得更快,也跑得更远。

从市值来看,截至2月28日收盘,在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车-W总市值为3754亿港元;同期,蔚来的总市值为91.6亿美元,折合港币约为717亿,而同在香港上市的小鹏汽车-W总市值为659亿,蔚来和小鹏汽车加起来的总市值只有1376亿,还不到理想汽车总市值的一半,曾经齐名的“蔚小理”随着理想汽车的崛起,如今显然已不复存在。

不过,虽然成功实现了盈利,但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谈“上岸”还为时尚早。一方面,开年以来车市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除了各大车企纷纷降价促销之外,30万以上这个区间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产品,尤其是问界。据统计,2024年1月问界以3.3万辆,环比增长34.8%的表现首度超越理想,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的宝座。

虽然2023年实现了销量的大增,但理想在2024年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销量显然还是未知数。今年1月,理想汽车为了保持销量,宣布对于L系列不同的车型版本降价3.3万-3.8万元,很显然理想汽车也感受到了销量所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正处于“增程转电”的关键节点,纯电车型能否复制增程车型的成功也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创始人理想就表示,2024年将是理想汽车史无前例的产品大年。根据其介绍,3月,理想将迎来MPV理想MEGA的发布和交付。此外,今年理想汽车还将发布包括理想L6在内的多款新车,还有三款纯电车型M7、M8、M9,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到年末,理想汽车的产品线将包含4款增程、4款纯电,共8款车型。

实际上,理想汽车此前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销量,“错位竞争”无疑是关键——当大家都在做纯电车型时,理想汽车却选择了走增程路线。当大家开始入局增程时,理想汽车已经站稳了脚步。不能否认,2023年的理想汽车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07

冰糖炖雪梨

中国电信业绩稳定增长,天翼云出海扬帆起航

中国电信2023 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8.43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304.46 亿元,同比增长10.3%;扣非净利润295.53 亿元,同比增长8.7%。

扣非净利润单季度小幅下降。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7.40 亿元,同比增长8.21%;归母净利润33.45 亿元,同比增长9.67%,整体业绩稳定增长。

公司2023 年Q4 实现扣非净利润23.41 亿元,同比下降10.03%,单季度小幅下降,由于第四季度利润贡献占比低,对全年业绩影响较小。

新兴产业布局卓有成效。公司深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云计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平台、大数据、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为驱动,做强行业能力平台,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能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根据天翼云官微消息,中国电信在业界率先提出、积极实施并深化云网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推动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卫星通信等关键技术深度融合,在云网一体、云智一体、天地一体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

天翼云出海扬帆起航。在2024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天翼云发布了其全球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天翼云已形成了全球“9+30+X+N”的云资源布局,实现了“集中化+区域化+属地化+边缘化”的云网基础设施及超过113T的带宽能力辐射全球多个区域。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天翼云出海发布仪式,标志了天翼云正式开启海外业务拓展。

总的来说,中国电信2023 年取得了稳步增长的业绩。在此背景下,公司新兴产业布局卓有成效。公司的新兴产业的标杆天翼云在巩固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凭借中国电信强大的云网基础设施,天翼云未来在全球业务中具有巨大机遇和潜能,看好公司的发展。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