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药”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医药行业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从政府工作报告开始。近日,于北京开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药界沸腾。这是“创新药”一词,

医药行业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从政府工作报告开始。

近日,于北京开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药界沸腾。这是“创新药”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创新药的决心及信心。

事实上,随着国内创新药的迅猛发展,中国医药创新力量已然绽放于国际舞台,创新药频频出海,发出中国创新药的时代强音。

当国产创新药的“出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中国创新药企们,如何带领国产创新力量迈上新台阶?又有哪些中国创新药企成为出海大潮的“排头兵”?

 

01

恒瑞医药,

勇扛出海大旗

 

谈到国产创新药企,必然离不开“医药一哥”恒瑞医药。

2023年,恒瑞医药落地了5项license out合作,在国际舞台“大杀四方”。

其中,与默克达成最高14亿欧元的BD交易,是恒瑞首次与MNC巨头达成的战略合作,包括PARP1抑制剂HRS-1167在中国大陆以外的独家权益、Claudin-18.2 ADC药物SHR A1904在中国大陆以外的独家选择权,以及两款药物在中国大陆与恒瑞共同商业化的选择权。

恒瑞通过BD加速出海的背后,是由新任的首席战略官江宁军所推动,后者于2023年1月走马上任,负责公司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

图片1.png

恒瑞医药License out产品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

除与海外药企联手实现“借船”出海外,恒瑞也在尝试通过自身实力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实现“造船”出海。

财报显示,恒瑞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形成各有特长、功能互补的全球研发体系,目前有近20款管线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覆盖抗肿瘤、血液、风湿免疫和呼吸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

图片2.png

恒瑞医药创新药海外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交银国际

 

02

百济神州:

征战全球市场

 

2023年,征战全球市场的“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其中,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7%,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成为国产首款“重磅炸弹”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全年销售额达5.37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并且在欧盟、英国获批上市,实现了国产PD-1单抗出海“零的突破”。

尤其2023Q4,美国泽布替尼强势增长,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百济最大的产品销售收入贡献地区;2023全年,美国收入占总收入的45.9%,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3月1日,百济宣布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申报上市的第3项适应症(一线治疗胃癌)上市申请已获FDA受理,预计今年内获批上市。这意味着,百济的两大基石药物全部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征程之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拓展国际市场,百济采取了“对外授权合作+自建国际商业化团队”双管齐下的策略。

征战全球市场,考验的是药企全方位的实力,包括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以及法规遵从与国际化能力等。但打造这一综合实力,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投入。

图片3.png

Biotech成长路径,已进入分化期

图片来源:德邦研究所

 

在全球商业能力羽翼尚未丰满时,药企往往通过License out策略实现“借船出海”。由此,百济于2021年1月将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海外商业化权益,以总交易金额超22亿美元(其中首付款6.5亿美元)授予诺华。

除授权“出海”外,百济还前瞻性的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团队和临床开发能力,打造了一支规模超过3500人的国际商业化团队,以及超过3000名员工全球临床开发和医学事务团队。总裁吴晓滨表示,“百济在主要的国家都已经有销售团队,包括市场准入、政府事务、医保、商业保险。”

也正是基于这层背景,百济得以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

目前,泽布替尼已在美国、欧盟等超过65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症;替雷利珠单抗正在接受美国和欧洲等10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审评,而且百济还重新获得了该药的全球权益,加强了公司在实体肿瘤领域的全球产品组合。

更重要的是,泽布替尼之所以能成为“十亿美元分子”,是由于在头对头试验中完胜强/艾伯维的伊布替尼,验证了全球“同类最佳”的优势。而与海外药企进行头对头PK,正是国产药企征战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见,百济在全球市场的成功绝非偶然,在积极“走出去”的战略规划中,无论是与海外药企合作还是自建国际商业化团队,“出海”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3

和黄医药、康方生物,

授权“出海”成果显著

 

百济神州能从Biotech逐步成长为Big pharma,离不开背后雄厚的资金实力。

可对于大多数现金流并不充裕的中小型创新药企来说,采取License out“借船出海”的模式更为稳妥。

毕竟,这种策略不仅能让国产药企提前获取现金流,还可以快速进入全球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风险。同时,通过与当地药企或跨国制药巨头的合作,还能借助其渠道和资源优势,提升创新药物的市场推广效果。

和黄医药、康方生物正是借助授权“出海”,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

其中,2023年和黄医药实现营收8.38亿美元,同比增长96.52%,实现净收益1.01亿美元,为成立23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康方生物预期2023年度将录得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8.5亿元,实现自创立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在和黄医药2023年营收中,有近四成来自BD交易。报告期内,肿瘤和免疫业务综合收入达5.286亿美元,其中有2.8亿美元来自日本武田就呋喹替尼的全球权益支付的首付款合作收入,以及取得FDA批准后3200万美元的里程碑款收入。

2023年1月,和黄医药将呋喹替尼除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球权益授予日本武田,将获得不超过11.3亿美元的总交易额(首付款4亿美元)。目前,呋喹替尼不仅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成人患者,还在积极推进欧洲、日本等市场的商业化。

图片4.png

呋喹替尼全球新药上市申请汇总

图片来源:和黄医药2023年中报投资者PPT

 

康方生物之所以能扭亏为盈,除了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销售收入稳步提升外,还在于美国Summit公司就PD-1/VEGF双抗依沃西单抗的海外权益支付的约29亿元人民币合作收入。

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将依沃西单抗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高达50亿美元的总交易额(首付款5亿美元)授予美国Summit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和黄医药还是康方生物,授权“出海”都取得了开门红,后续还有不少创新管线等待“出海”。

例如,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正在开展联合奥希替尼治疗奥希替尼难治性MET扩增的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注册性SAVANNAH研究、Ⅲ期确证性SAFFRON研究,预计2024年内向FDA递交NDA;另一款具备BIC潜力的索乐匹尼布,已经完成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Ⅲ期试验,预计2024年内提交NDA,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获批的Syk抑制剂,并有望实现出海。

图片5.png

和黄医药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

 

康方生物实现出海的产品不止依沃西单抗,去年已将首款上市产品派安普利单抗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东南亚11个国家的独家销售权授予ST公司,实现了PD-1单抗差异化出海。

此外,康方生物管线中还有多款潜在海外授权品种,包括全球首个且唯一在研的TIGIT/TGF-β双靶点抗体融合蛋白新药AK130,同类领先的PD-1/LAG-3双抗AK129Claudin 18.2/CD47双抗AK132 CD47单抗AK117CD73单抗AK119等。

 

04

结语

 

相信随着两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国产创新药、创新药企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网

2.德邦证券、东北证券、国海证券、交银国际研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百济神州业绩亮眼,创新药概念活跃#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