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增长!东北,又少了一座!

作者:余飞01长春人口也减少了在沈阳、大连、哈尔滨早就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之后,进入7月份长春终于递交了去年的成绩单。虽然公布的时间比较晚,但比大连、哈尔滨表现得更老实。大连与哈尔滨对常住人口数据均进行了隐藏,长春则大大方方写明了减少。

作者:余飞

01

长春人口也减少了

在沈阳、大连、哈尔滨早就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之后,进入7月份长春终于递交了去年的成绩单。

虽然公布的时间比较晚,但比大连、哈尔滨表现得更老实。大连与哈尔滨对常住人口数据均进行了隐藏,长春则大大方方写明了减少。

长春统计局披露: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906.54万人,比上年减少2.18万人。

至此,东北仅有的三个人口增量的城市,又减少了一座。

2021年各省市公布的七普数据显示,东北是全国人口流失最大的地区,十年间人口减少了1099万。七普时期,仅沈阳、大连、长春三个城市人口在增加,其余包括哈尔滨在内的33个城市都在减少。

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合计减少了超100万人。同时,哈尔滨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跌破1000万,跌至988.5万人,自此东北再无千万人口城市。

2022年东北人口合计又减少了86.4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这个敏感的人口数据,现在很多东北城市都不公布。

从已经公布人口数据的城市来看,2022年人口仍有增量的,在东北只有沈阳和大连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随着长春的数据公布,沈阳与长春这两个在东北的确竞争最凶悍的CP,胜负结果已分。

这一点,在今年中央批复的第9个国家级都市圈花落沈阳的时候,就已经明确。

02

东北为何留不住人

在分析沈阳与长春的竞争之前,先解答一下为何东北留不住人。

这个问题老生常谈。比如思维,比如产业。总的来看,一方面思维跟不上变化,产业跟不上时代。

东北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的地区,也是最后走出的地区。截止到如今,东北仍是国有经济主导发展。

数据显示,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甚至过半,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的国企央企主导经济发展,让东北人躺在舒适的体制内,不愿跳出,长此以往,形成了固化思维。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早2004中央就提出了东北振兴,之后更是派遣了广东、江苏、浙江派遣了广东、江苏、浙江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实力派城市对口帮扶,然而18年过去,东北还是那个东北。

另一方面,产业不断流出到关内,人口也随着产业流失而流失。当然,东北产业流失,有一部分是当年三线建设造成的。

长春、沈阳乃至整个东北,曾是中国工业上的王者。民国时期,东北拥有中国最发达的工业体系。

这也是为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成为了“共和国长子”,13个直辖市,东北独占7个。

但是后来随着中苏关系变化,为应对风险,1964年国家开启了大三线建设,东北的很多工业被迁移到了有纵深地区的西南和西北。

有一组数据统计,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东北向三线地区迁移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援建项目300多个、输送人才100多万。

其中辽宁工业对三线建设的投入,相当于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辽宁调出的产能包括6千万吨生铁、8千万吨钢材、5千万吨水泥等等,平均每年迁出10万人口。吉林前后向23个省输送了3.8万名专业人才,黑龙江向外援助设备3389台、人员16000多,以及大量不可计数的工具、工装、零部件、图纸。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北的工业实力。但真正改变东北工业地位的,是改革开放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建立的工业,仍是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即电气化工业。

然而,随着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掀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让美国继续坐稳了全球经济、科技霸主地位,也开启了中国城市的新一轮大洗牌。

恰在此时,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对接的桥头堡,大量资金、技术、产业被引进,走上了崛起之路。

而此时的东北,后知后觉,仍没有发现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的弱点,将会让这片黑土地上引以为傲的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2021年工业20强城市中,已经没有了任何一个东北城市的身影。

东北工业地位下降,一方面是传统老旧工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是缺乏当下的新兴工业规模。

以长春来说,长春最能打的产业是汽车制造业,而且长春的GDP、税收几乎就靠汽车制造业。

汽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3.1%,仅一汽的产值就占全市近55%,营业利润更是占到全市工业利润近九成。

但是,这一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搅局之下,也出现了颓势。

数据显示,长春汽车产量在2020年达峰之后一路下行,去年的汽车产量为215.5万辆,相较于巅峰时期,下降了25.4%。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长春市统计局

同时,其他几个辅助产业,下降也较为明显。动车组产量2016年以来震荡下滑,去年只有168辆,相较于2016年几乎是脚踝斩。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长春市统计局

再比如城市轨道车辆生产、发动机产量,这些长春只公布了最近三年的数据。

其中城市轨道车辆生产2020年至2022年分别是3157辆、2471辆、2034辆,也是一路下滑。

发动机产量过去三年分别是9526.3万千瓦、8398.3万千瓦、4425.05万千瓦。

当然,这里面有疫情影响的缘故,但从汽车的产量趋势来看,疫情只是加速剂,不是决定因子。

产业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城市而言,产业是决定人口去留的关键。

所以说,思维与产业,是东北人口持续流出的关键。东北想要改变现状,只有从这两处着手,才有用。

03

长春败退,沈阳胜出

在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中,长春与沈阳一直在暗暗较劲。

但过去三年疫情影响之下,两座城市较劲的结果,也渐渐明朗。

2020年是长春的高光时刻,当年长春获批行政区划扩容,吞并了四平市代管的公主岭。同时,中央还批复了《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

在诸多利好之下,长春当年的经济总量超过沈阳,一举坐上了“东北省会第一城”的位置。

但2021年,沈阳又再度超越长春,2022年长春受疫情影响,GDP同比下降了4.5%,差距被沈阳进一步扩大。

同时,沈阳与长春之间的人口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在增长,虽然增量不大,但另一个却在减少。

2022年沈阳常住人口增至914.7万人,长春人口减少至906.54万人。

从综合实力来看,沈阳依旧是东北的经济、消费、金融和工业中心。此外,沈阳还有国家直属的沈阳军区、沈阳铁路局以及8个外国领事馆。

可以说,沈阳是公认的东北中心。

随着两座城市之间的差距拉大,利好也开始向沈阳倾斜。

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选择了6个城市,其中东北试点城市给了沈阳。

今年2月份,沈阳都市圈批复,成为全国第9个、东北第1个国家级都市圈。

这种殊荣归属沈阳的潜台词很明显,在高层眼中,沈阳才是东北的中心。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可能给到东北的国家中心城市头衔,大概率也是花落沈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